APP下载

正在消失的卧龙街

2017-03-13程子

现代苏州 2017年5期
关键词:南园卧龙古桥

记者 程子

正在消失的卧龙街

记者 程子

从护龙街到卧龙街再到人民路。这条唐代就已经存在的苏州主干道,见证了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点滴变迁。

姑苏城在变,卧龙街自然也在变。如今的人民路,宽阔、现代,在老苏州的眼中,它最大的变化就是路旁的水稻少了许多。但除了农田,卧龙街两旁消失的还有一些珍贵的园林与桥梁。尽管这是时代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缺憾,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卧龙街上正在消失的文化美景。

曾经接驾桥所在处

南园,曾经苏州最大最精致的园林

南园位于南门内今南园一带。因为在苏州城的南边,所以名为南园。现在,我们甚至找不到它的痕迹,只能在历史的记载中知道它的存在。

据《祥符图经》等记载,南园设计非常巧妙,布局有序,建筑精致,极为华丽。堆土为山,挖地为河,种有各种名贵树木、奇花异草,数年后,长成合抱大树,绿荫如盖,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点缀太湖奇石,错落有致。建筑物星罗棋布,风格各异,有“思远堂”、“安宁厅”等等。著名的还有三阁、八亭、二台。园子西面有西池,还有茅亭三,茶酒库、易衣院等。

因为南园面积大,木林茂盛,鸟儿群飞,能够在苏州城内形成山水野趣之胜。就当时来讲,是苏州最大、最精致的园林,也是在苏州园林史上浓重的一笔。

南园到宋代尚完好,至元明时代,逐渐衰弱,园子渐渐荒废,成为一片田野,还建起了村舍,种上了蔬菜。诗人高启看到南园由盛转衰,写诗叹息道:“繁华扫地无复遗,门掩愁鸱啸风雨,种菜老翁来作主。 空余怪石卧池边,欲问兴亡不能语。 春已去,人不来。 一树两树桃花开,射堂踘圃俱青苔。”不过即便成了村舍,这里依旧别有一番景象,是苏州人的游乐之地。清初诗人尤侗有《南园》诗云:“二月桃花开,三月菜花盛,游人联袂来,啼乌发春兴。”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南园已经像农村一般。老一辈的苏州人少年时还常去南园游玩,踏春看菜花,翻砖捉蛐蛐,举网去捕鱼。沿着城墙还有一片桑园,有个蚕种场养着蚕,就是今天的养蚕里。渐渐的,人民路边的这些农田也消失了,南园更是失去了踪迹。但沿着马路,以“南园”命名的地方还很多,如“南园新村”、“南园桥”等。

祝厅、墨园,隐藏在卧龙街边的旧时故事

祝枝山故居(祝厅),据传建于明代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前,位于今天人民路568-570号。祝枝山故居原来在卧龙街接驾桥东头。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为周贤模私宅。民国时期曾开设齐苑茶馆,后又租于民居。1956年由北寺塔废品站租用。

这里遗有明代大厅,高大宏伟,粗圆柱,石鼓墩四座,木结构,有翻轩,顶梁刻有雕花,右边有二层楼客厅,元楼上是神龛厅,楼下有细圆柱,木鼓墩,梁上有精致雕花,据传是“周凤楼”,侧门通祥符寺巷。现在只残存部分,为民居。

戴由勋摄 有“墨园”字的洞门

墨园位于人民路2114号,建于1932年,为民国时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为小妾所建。占地约11亩。主体建筑为一幢两层的欧式洋房,坐北朝南,平瓦坡顶,青砖扁砌外墙。楼下为会客室,铺花卉图案地砖。廊柱为圆形罗马柱,柱顶端饰涡卷花纹,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楼上为卧室,设有木栏杆,可以扶栏欣赏园子里的美景。园内垒土为丘,建六角亭,用松树原木搭建,故名“松毛亭”。有荷花池,周围砌以湖石,池中架有曲桥,建有湖心亭,设美人靠。池子岸边建有四面厅,可以倚栏赏景。园子里有一株龙柏,树龄约三百年左右,传为造园时移植于此。建国前夕,这里还建过地方农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房屋由苏州阀门厂使用,土丘被铲平,亭子也被拆除,荷花池被填没,湖石埋于地下。

憩桥与禅兴寺桥,两座随历史消失的古桥

原来卧龙街有五座桥。除了我们熟知的人民桥、接驾桥、乐桥等,不知道憩桥你听说过没?

憩桥原跨苏州城内第三横河(干将河)支河。其地原有小河,为第三横河支流,架有桥梁,就是“憩桥”。它在唐代《吴地记》、明代《姑苏志》、民国《吴县志》等均有著录。

关于憩桥的来历,还有个故事。春秋时期,吴国东面敌人入侵,吴王得知消息后起兵迎敌。军队在行进的过程中在此休息,故而得名。

唐代陆广微在《吴地记》内记载到:“阖闾十年,国东有夷人侵逼吴境,吴王大惊,令所司点军,王乃宴会亲行。平明出城十里,顿军憩歇,今憩桥是也。”可见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桥。民国初时,由于支河被填,桥也不复存在了。

而禅兴寺桥原位于今天因果巷西面,原来有条小河,是城内六横河,穿过卧龙街。禅兴寺桥便跨于街上。这也是一座古桥,宋代《吴郡志》、《平江图》,明《姑苏志》,民国《吴县志》等都有记录。而在这些古籍中,“禅兴寺后桥”和“禅兴寺西桥”实则同一座桥,也就是禅兴寺桥。这座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在,是一座石拱桥。1958年,人民路修正,河道被填没,禅兴寺桥也被拆除,成为了路面。

接驾桥,名字依旧在,桥去哪儿了?

说到接驾桥,名字依旧熟悉,但仔细想想,桥却老早不在了。

接驾桥自然就在现在接驾桥处,但这座古桥在历史上却有着众多名字。

这座桥,古称章家桥、西章家桥,后来称为装驾桥、屈家桥、阙家桥、接驾桥。原名章家桥,是因为章綡故宅在此。章綡与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试国子监,中第一,授洛阳主簿,教授京兆尹府。徽宗时,历任陕西转运通判,户部员外郎等职。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致仕,归居苏州。当时章家是个大族,在苏州很有名望。

后来章家在东边再造一桥,名“西章家桥”,伺候,讹为“屈驾桥”“装架桥”,都是来源自民间传说。一是说春秋时吴王屈驾于此,二是说吴王出嫁女儿,所有嫁妆都在这里装驾。三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皇帝南巡到苏州,官员百姓在此迎接圣驾,故名接驾桥。

据《苏州城建大事记》等有关资料记载:1956年,填没接驾河,拆除……钱都尉桥、接驾桥等四座桥梁。或许到现在还有苏州人才反应过来,接驾桥好像真的没有桥呢。

《姑苏人民路史考》 潘君明著)

猜你喜欢

南园卧龙古桥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卧龙记忆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卧龙湾的夏天
卧龙电气拟收购南阳防爆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
南园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