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肥料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7-03-13高祥照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辑王雯慧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酸化化肥肥料

文|高祥照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编辑|王雯慧

关于肥料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高祥照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编辑|王雯慧

导 语:我不拒绝新兴科学,但我提倡和建议要认真研究中国的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到底是怎么来的,那里面的科学道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高祥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不断深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粮食增产的过程中,肥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肥料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化肥用量的快速增长,化肥施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损失大、环境压力严重等问题凸显,化肥增产效应和养分利用效率现状及其历史变化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早在2015年1月,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

为了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顺利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技术措施与推进落实计划》等政策先后出台。这对于肥料产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肥料、土壤、作物体系的思考

有人说,做肥料也能减轻污染?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暂且不做判断,但肥料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究竟是如何转化的,却值得我们思考。

肥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表现是我们所做出来的产品,但是肥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究竟是怎么样转化的,到土壤里怎么表现,到生物体中怎么体现?现在不少媒体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有人说不能多吃鸡蛋黄,因为鸡蛋黄里胆固醇含量高,所以鸡蛋黄能导致胆固醇增高。而我认为这是一个谬误,鸡蛋中的胆固醇到了胃肠道还要消化,它不可能直接进入人体形成人体的胆固醇,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就像这个谬误一样,肥料也是这样,肥料中的成分到土壤和作物里是怎么转化的,这需要我们研究。

化肥是怎么样污染环境的?它怎么造成污染呢?它污染的形态是什么?我认为很大程度上跟水有关系,水不冲走,肥料就会留在土壤中,化肥就不会污染环境。我改变肥料形态,跟减轻环境污染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在我看来,防治肥料的面源污染,治理好水才是关键?这些领域我觉得应该深入思考。也有人认为,化肥施到土壤里去了,有人说了可能是氮肥的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那么氮肥是怎么样施了就能使土壤酸化呢?它到底对土壤有什么作用,能使土壤酸化呢?在我的理解中,我认为要在土壤上面种植作物,就有使土壤变酸的可能,只是化肥的施用加速了作物生长,导致土壤酸化加速。这就像有的人吃什么都会胖,不仅仅是蛋黄,蛋白吃多了胆固醇也会高是一样的道理。

与此同时,一些人一心想着“我这是碱性肥料,能够治理酸性土壤……”那么碱性肥料到底到底有没有用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碱性肥料在土壤中的行为是什么?怎样产生作用?我觉得这些事应该值得研究。现在人云亦云的事情太多,所以导致我们肥料有各种各样的诟病,一些良莠不齐的肥料产品充斥了市场。现在市面上有机肥有多种品种,但是它的品种特性到底是什么样,它到土壤里是怎么转化的,它的机理是怎么样的?一瓶两百毫升的腐植酸喷到土壤中能改良土壤,你是否相信?不搞清楚这些问题,有机肥也乱用。面对这些问题,科学家有责任去一探究竟。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的过程中,对肥料产业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土壤如何评价?

在《土十条》出台的大背景下,土壤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那么土壤该如何评价?怎么管理,关键指标是什么,检验方法是什么?我认为现在好多检验方法都是陈旧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土壤的化验方法不少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苏联学来的一些土壤检测方法。土壤到底怎么检测,我们现在研究过没有?对于检测土壤有机质来说,我们用现在用的方法是检验了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所以导致了现在碳也成为肥料了。我希望有一天有人真正能拿出一些试验指标证明,碳是肥料。当然碳在土壤里有一些很好的表现行为,比如说过去我们老祖宗用草木灰撒到地里面防病治虫,改良土壤,治理土壤酸化,还能提供钾元素。那时候老祖宗都知道那叫草木灰,不叫碳肥。草木灰在中国农业历史上贡献巨大,这个需要好好研究。

耕作也需要去思考。现在我们土壤到底需不需要耕?我们现在很多强调免耕,这是从美国、加拿大等旱耕条件下引进来的。水稻能不能免耕?我就见到过不少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中在大力推广免耕。但是种了油菜的地里裂缝很大,如果不耕,老百姓一灌水就哗哗的流,这能免耕吗?还有就是怎么耕,在什么样的水分条件下耕,用什么工具耕。不同的区域怎么耕,用什么方法,有哪些指标,这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

水分怎么调节。在我理解中水既能调整水分,又能调节温度,还是调节土壤空气和养分供应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土壤也在退化,它耕了两百年,而我们的土壤耕了五千年。三十年前美国人还羡慕我们,说我们的土壤保护得好,实现了数千年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没有重视,现在倒过来研究美国的什么方法,美国人是怎么说的。所以,为此我强烈建议要认真研究中国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到底是怎么来的,从那里面去细化提练一些科学道理,再来说我们的肥料是怎么施好,土壤怎么管好。过去我们是精耕细作,不一定完全科学,但是五千年毕竟有五千年的道理。过去我们的有机肥绝对不是现在的污泥、垃圾,更不是碳肥,那些机理、原理怎么样发扬光大,我觉得要认真研究,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我们可持续发展。

我不拒绝新兴科学,比如我认为土壤的测试应该有更为科学的新方法,否则一些指标就难以用来科学评价土壤的真实性状。但同时,我强烈建议,肥料产业的从业者们、科学家们要深入思考,而不是去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我觉得要做一些系统的整合。像水、土、肥、耕作等等,如果是做推广,也应该做一些综合的推广,系统科学地去解决问题,这样肥料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三届肥料产业发展峰会上的发言整理。)

猜你喜欢

酸化化肥肥料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上半年我国出口肥料943万吨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不同酸化剂对畜禽养殖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酸化温度对玉米秸秆厌氧水解酸化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