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沿

2017-03-13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籽粒调控

前沿

双目避障功能来袭,让无人机首次有了感知能力!

本刊讯(记者王雯慧)2016年以来,在航拍无人机市场,视觉避障几乎已经成为新一代航拍无人机的标配功能。而在行业无人机领域,这一能为无人机飞行提供额外安全保障的技术却还没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期,极飞科技发布了「天目」(XCope)无人机视觉系统,这一技术可作为安全选配应用于极飞10月份发布的P202017植保无人机上,与极飞SUPERX2相配合为无人机增加视觉避障功能。这使得P202017成为目前市面上唯一拥有视觉避障功能的植保无人机。

XCope融合了双目避障和地形视觉模块,让无人机拥有环境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无人机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据悉,XCope的双目避障基于视差原理,利用两只摄像头获取被测物体的两幅图像,通过计算图像对应特征点间的位置偏差来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包括摄像头与物体的距离、视线内物体之间的距离等。XCope能够感知水平65°、距离30米范围内的物体,农田中常见的障碍物,如倒伏的树木、生长过快的作物、新增的电线杆甚至横跨农田的电线,XCope都能及时感知到。在感知到障碍物存在时,无人机会根据航线情况,自动悬停或规避障碍继续作业。

双目避障模块让植保无人机拥有了感知环境位置的能力,而地形视觉模块则让无人机可以不再依靠完全GPS信号获得位置和飞行信息。离撒手不管的农田植保又近了一步!

玉米籽粒发育研究取得新突破 阐明UBL1基因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分子生物学创新小组在玉米籽粒发育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阐明了UBL1基因在玉米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相关文章在线发表于植物科学顶级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上。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基因层面上研究玉米籽粒发育, 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其发育的分子机制, 而且有可能为玉米分子改良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调控过程主要有转录水平调控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到目前为止,在植物中转录后水平调控的相关研究报道还较少。

王国英研究员科研团队发现玉米UBL1基因影响mRNA转录后的剪接,在玉米籽粒和幼苗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UBL1基因具有核酸外切酶的活性,负责细胞内剪接体复合物的重要组分U6 snRNA的修饰,功能缺失导致其总量减少及部分3’末端修饰异常,从而造成mRNA的剪接障碍。转录组测序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功能缺失突变体中部分基因存在内含子滞留。研究成果对揭示玉米籽粒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分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作物科学研究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博士生李见坤和付俊杰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国英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我国科学家揭晓瓜蔬好吃的秘密将减少虫害可能!

本刊讯(编辑 王雯慧)瓜果蔬菜,各有其味。有人喜欢吃水果的甘甜,有人喜欢蔬菜的清香。也有人说,我不喜欢吃苦瓜!那么,为什么这些瓜果蔬菜味道各不相同,有的甘之如饴,有的却像黄连一般。

我国科学家用研究揭示了能让蔬菜瓜果更加好吃的秘密。美国时间11月28日,《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尚轶、研究员黄三文组织完成的论文《葫芦科作物苦味性状的趋同驯化与差异进化》。

尚轶表示,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与外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天然化合物,有的具有令人愉悦的清香味;有的却具有苦味或毒性,是植物合成的“天然农药”,被植物用来抵御害虫。

因此,要找回原来的味道,意味着必须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生进行精准调控,在作物可食用的部位积累令人愉悦的化合物,同时避免苦味、涩味物质的出现。“由于植物含有数以万计、结构各异的代谢产物,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而这一直都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黄三文说,与大田作物和模式物种相比,蔬菜作物研究的基础比较薄弱。

为此,2005年以来,黄三文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蔬菜作物基因组、转录组、变异组等大数据研究,希望通过大数据研究来带动整个蔬菜作物基础研究。

饲用酶新技术助力养殖行业健康发展!

本刊讯(记者 王雯慧)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等3家单位申报的“饲料用酶研发及新产品创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我国养殖规模居世界首位,但饲料粮短缺、养殖环境污染及动物产品安全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饲料用酶是一类应用效果极为显著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氮磷等有机物排放及减少药物性添加剂的使用,从而节约饲料粮、保障环境和动物产品安全,是从养殖业源头--饲料层面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据第一完成人罗会颖介绍,饲料所饲用酶工程创新团队经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建立了完整的酶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自主技术体系,系统解决了饲料用酶性能、生产成本、知识产权和可持续研发等产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并致力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目前我国饲料用酶产业已经打破了国际大公司的垄断,并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效益显著的新兴产业。该团队研发并推广使用的饲料用酶制剂主要有植酸酶、β-甘露聚糖酶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等,成果推广示范单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利税)5.50亿元。示范期内累计生产销售单酶及复合酶产品20.6万吨,在全国31省区上千家饲料及养殖企业推广应用,并出口欧美等20余个国家。产品已应用于全国80%以上的猪、鸡、水产等动物饲料,间接经济效益546.53亿元,并节约粮食5000万吨、磷资源1000万吨,减少养殖业磷氮等有机物排放1300万吨。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籽粒调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机收玉米籽粒破损率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