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课堂教学应用表象放松训练的实验研究
2017-03-13朱建勇王龙飞浦云飞
湛 慧,朱建勇,王龙飞,浦云飞
瑜伽课堂教学应用表象放松训练的实验研究
湛 慧,朱建勇,王龙飞,浦云飞
选取南京邮电大学103名参加形体瑜伽课程的大一女生,采用表象放松训练进行实验干预,以探讨表象放松训练对学生课堂心境状态的影响及不同放松体式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应用表象放松训练后,学生心境的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平静性显著提高;(2)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无活力性显著降低;(3)不同放松体式对积极心境状态的影响差异显著;(4)不同放松体式对消极心境状态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瑜伽;课堂教学;表象放松训练;心境状态
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休因(R.M.Suine)教授在《想象——现在的理论和应用》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表象训练”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后续的研究中又被称为“想象训练”、“念动训练”、“意念训练”、“念力训练”、“内心演练”等。尽管称谓不同,但在运动实践中的内涵及操作却基本一致。早期的表象训练作为一种典型的心理训练方法,多在竞技体育领域用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应用也主要被篮球、滑雪等少量的运动项目所尝试。经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包括体操、射击、网球等各类运动均将表象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其基本原理是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充分调用与运动相关的已存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动觉、味觉等,或情绪及心境等心理因素——即利用脑部已存储的运动心理图式,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发展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和创造。
表现训练的作用具有多样化的特征,Paivio(1985)提出的“表象作用的分析模型”(又被称为“运动——认知理论模型”)很好的总结了表象训练带来的增益效果。该模型表明除了在运动技能的学习方面表象训练体现出了显著的效果;且对于运动情境中诸如焦虑、自信等心理因素也可以产生显著的改善作用。
表象放松训练,又被称为“视觉运动行为演练”(VMBR)。作为表象训练的延伸,其原理在于将表象法和放松法结合到一个程序中,以对个体的运动行为进行增强,或减轻个体运动过程中的过度唤醒和状态焦虑。瑜伽作为大学艺术类体育课程中“静态”课程的代表,在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学生尽量做到“静身”和“静心”,静身、静心也是瑜伽动作学习成效好坏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静身、静心的内在心理机制,便是学生需要有一个较稳定的情绪或心境状态。有鉴于Paivio的表象作用分析模型中关于表象对运动情境中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表象放松训练的运用实践——本文将通过实验干预来探讨表象放松训练对瑜伽课堂教学中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以验证表象放松训练在瑜伽课堂教学中是否具有显著的效果。从而为瑜伽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学训练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抛砖引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了南京邮电大学选修形体瑜伽课程的三个大一女生班级,共103人。
1.2 研究方法
以表现放松训练为实验干预手段:(1)随机对三个女生班分别运用侧卧式、仰卧式及俯卧式——三种放松体式中的一种;(2)放松时机均选择课中进行,时间为5分钟,学生聆听教师的表象放松指导语后进行入静放松;(3)放松结束后填答量表以反映个体表象放松训练后的心境状态;(4)通过统计处理来验证实验前、后,以及不同体式下表象放松训练对心境状态的影响效果。
2 研究工具
心境状态的测量,选取了Abele(1986)研制,姒刚彦(1994)修订的中文版《BFS心境量表》。该量表共40道题项,分为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平静性、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无活力性八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式评分,从1至5分别为“一点也不”至“完全如此”。本次研究中量表各维度前测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54、0.831、0.691、0.699、0.754、0.553、0.542、0.777;后测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45、0.644、0.774、0.799、0.633、0.677、0.576、0.564,尽管前测的激动性、抑郁性,以及后测的抑郁性、无活力性的a系数较低,但是作为题项较少(5项)的分量表,已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其余分量表信度均较为理想。
3 统计处理
量表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相依样本t检验,及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前三个班级学生心境状态的方差分析
实验前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境状态的前测,目的在于(1)分析三个班级的学生在心境的各个维度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若无显著差异则说明三个班级的学生在心理基础上具有可比性;(2)通过记录前测成绩,在实验结束后对比后测成绩验证表象放松训练是否具有显著效果。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实验前三个班级学生在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平静性、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无活力性八个维度上,前测成绩的F值分别为2.316(p=0.104)、0.130(p=0.878)、0.060(p=0.942)、0.473(p=0.624)、1.279(p=0.283)、1.049(p=0.354)、1.372(p=0.258)、1.949(p=0.148),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三个班级的心境状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具备了实验的基础(表 略)。
4.2 实验前后学生心境状态的变化
采用相依样本t检验,对三个班级心境状态前、后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见 表1—3)。
表1—表3为采用三种不同体式的表象放松训练前后测心境状态的结果。相依样本t检验显示:无论采用侧卧式、仰卧式或俯卧式,心境状态的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平静性后测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p<0.05),表明进行表象放松训练后,积极心境提升显著;而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无活力性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p<0.05),表明进行表象放松训练后,消极心境降低显著。
表1 班级一(侧卧式)心境状态的相依样本t检验(n=34人)
**p < 0.01;***p < 0.001
表2 班级二(仰卧式)心境状态的相依样本t检验(n=34人)
*p < 0.05;**p < 0.01;***p < 0.001
表3 班级三(俯卧式)心境状态的相依样本t检验(n=35人)
*p < 0.05;**p < 0.01;***p < 0.001
4.3 学生采用不同体式的心境状态差异
在瑜伽课堂教学中,体式是表象放松训练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不同的体式是否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各种心境状态存有影响,接下来将通过单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予以验证(见表4、表5)。
表4中可见:采用不同体式进行表象放松训练的学生,在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平静性四种积极心境状态上整体差异检验的F值分别为7.452(p<0.05)、22.756(p<0.05)、62.102(p<0.05)、11.676(p<0.05),均达显著水平;对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平静性,分别采用了“Tamhane’s T2”法(方差不齐)、“Scheffe”法(方差齐)进行了事后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四种积极心境状态,侧卧式和仰卧式体位的效果均显著优于俯卧式(p<0.05);而侧卧式与仰卧式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不同体式对积极心境状态影响的方差分析
**p < 0.01,***p < 0.001;1=侧卧式,2=仰卧式,3=俯卧式
表5 不同体式对消极心境状态影响的方差分析
n.s.p > 0.05;1=侧卧式,2=仰卧式,3=俯卧式
表5中可见:采用不同体式进行表象放松训练的学生,在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无活力性四种消极心境状态上整体差异检验的F值分别为0.930(p>0.05)、0.236(p>0.05)、1.933(p>0.05)、1.796(p>0.05),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三种放松体式对消极心境状态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5 讨论
5.1 前后测的实验结果
从本次研究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表象放松训练在瑜伽课堂教学中,对于积极心境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增益效果;而对于消极心境的降低同样有着显著的抑制效果。从瑜伽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来看,学生在进行瑜伽单个或成套组合练习前需要“静身”和“静心”,在满足双静的条件下,才能使动作学习达到较佳的效果。表象放松训练作为一种经典的心理训练方法,对于瑜伽课堂教学中学生入静具有实施简便、效果明显的特点。因此在进行瑜伽课堂教学时,可以作为辅助的练习方式予以操作。
5.2 体式间的差异
本次研究除了对表象放松训练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同时也考察了不同放松体式在效果上的差异。侧卧、仰卧和俯卧式都是瑜伽课堂中进行表象放松的常用体式。然而在本次研究中却发现侧卧式、仰卧式对积极心境的影响,均显著高于俯卧式;而体式对消极心境的影响未达显著。根据教学实践我们推测,侧卧式、仰卧式由于更接近于人体常用的睡眠姿态,因此更容易被接受;而各体式对消极心境状态的影响未达显著,则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中学生对积极心境的感知更为敏感,因此三种体式对消极心境的影响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
5.3 存在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研究中仍存两点不足。首先,为了实验具有可比性,同时不过多占用其他课堂教学环节,本次研究中表象放松训练的时间均控制在5分钟。但是,更长或者更短的表象放松训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是否存有差异,这是在未来不占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应当予以进一步考证的问题。其次,侧卧、仰卧、俯卧仅仅为基本体位,本次研究中仅分别使用了其中的一种,用法单一。未来的研究还应当将三种体位之外的、以及各种体位的组合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细致验证,从而充实瑜伽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1] 陈敏.内在表象和外在表象演练对封闭性运动技能操作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19(2):37-40.
[1] 程杰.表象训练运用于网球教学的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9,20(6):54-56.
[2] Vealey R S.Imagery Trarning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Jean M Willians(Ed).Applied Spert Psychology:Personal 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1986:210.
[3] Paivio A.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functions of imagery in human performance[J].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Sciences,1985,10:225-285.
[4] Abele B A,Brehm W.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mood: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od Survey”.Diagnostica,1986,32:209-228.
[5]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9.
Experimental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Imagery Relaxation Training in Yoga Class Teaching
Zhan Hui,Zhu Jianyong,Wang Longfei,Pu Yunfei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n mood state of students in classes of imagery relaxation training and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elaxation posture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conducted on the 103 first-year college girl students taking body yoga classes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1) after application of imagery relaxation training, the activeness, pleasure, deliberation and calmness of students’ mood state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2) anger, excitement, depression, de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3)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elaxation gestures on positive mood state; (4)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elaxation gestures on negative mood state. Key words: yoga; class teaching; imagery relaxation training; mood state
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表象训练理论的高校艺术类体育课程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JG02316JX48)
湛慧(1985-),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23 Sport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Jiangsu,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3-0050-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