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2017-03-13张蕊王香群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张蕊 王香群

[摘要]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经济发展特点可概括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和调控重心转向供给端。这种调整对企业并购必将产生影响,并提出新要求,并购应从规模导向转为质量导向,应加快跨国并购的实施步伐,并购热点应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应开启绿色并购等。企业并购要遵循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相结合、需求導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潜力培养、高杠杆风险规避、存货积压化解等原则。在此基础上,企业并购的相关策略应是合理进行企业并购投资、优化并购融资方式、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防范并购财务风险和积极开拓蓝海市场,以期充分发挥企业并购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调整;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014.32;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7)01-0044-05

一、引言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过去偏重于需求侧管理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日渐乏力,从表面上看是速度减缓,实质上是供需结构失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对其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元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购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投资经营方式和策略必须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引下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并购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在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方面,创历史新高。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1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16年展望》显示,2014年,我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1929起,涉及金额3978亿美元;2015年,并购交易达到2692起(上升39.6%),交易金额7340亿美元(上升84.5%),其中,单笔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114笔,均刷新历史记录。

在并购行业方面,呈现新兴化。2015年。我国并购市场涉及的行业(按被并方分)包括IT、互联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金融、机械制造、房地产等。从并购案例数来看,新兴行业名列前三,其中,IT行业352起,以占比13.1%的成绩夺魁;其次是互联网,本年度共完成304起,占交易总量的11.3%;第三名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共完成并购交易239起,占比8.9%。在并购交易金额上,互联网行业达1455亿元,位居榜首。传统能源及矿业领域面对经济转型和产能优化,并购增长较为缓慢;而市场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领域,例如节能环保、新材料、金融等,这些拥有新技术、成长性高、盈利能力强的小企业、新团队在并购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并将持续成为投资热点。

在跨国并购方面,持续走高。2015年,我国大陆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数量增长到382起,交易额增长到67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从地区分布看,北美地区113起,欧洲地区110起,亚洲地区107起,大洋洲地区29起。非洲地区9起,南美地区7起。同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倾向于技术和品牌领域,逐渐从“制造商”向“投资家”的角色转变。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和质量迅速提升。

并购成为VC/PE(Venture Capital/PrivateEquity)退出新路径。从2008年到2015年的8年间,VC/PE机构共投资12605起,其中,已退出1805笔,仍有10800起投资尚未退出。从股权投资退出来说,IPO是首选的退出方式,由于2015年IPO停摆约4个月。预计VC/PE从IPO退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少。又由于互联网、IT等新兴行业强强合并,它们希望在我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抓住科技行业的发展机遇,寻找可见的增长时机。因此,并购成为VC/PE退出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15年,VC/PE通过参与并购交易退出的有1277起,比2014年的905起上升41.4%,其中,披露金额的交易1128起。

由上可见,我国并购浪潮已然开始,并购市场波澜壮阔、热点纷呈。但这些并购是否与现阶段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是否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本文基于财务管理的视角,拟分析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经济特征及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提出企业并购原则及企业并购策略,从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企业并购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经济新常态是指从前一阶段的高速增长、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状态转变成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范式,其本质是提质增效。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需格局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需求侧结构日益丰富多元,并开始飞速向服务化、高端化和个性化升级转型;另一方面,供给侧发展乏力,后劲不足,传统模式难以有效满足新需求,出现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杠杆率不断提升、产品库存过多等问题。实践已经并且将继续证明,在新常态下,单纯依靠需求管理难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生产、供给端人手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改变,是我国经济管理方式本质上的转换,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经济发展特点显著。

第一,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下必须解决结构优化问题,着力构建更为均衡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收入结构。在需求结构上,消费贡献超过投资,逐步成为主体;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比重领先第二产业。进一步成为主导产业;在区域结构上,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区域发展更趋平衡;在收入结构上,薪酬差异日趋降低,贫富差距问题不断缓解。只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了,才能不断增强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

第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我国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充足资本总量和资源过度消耗。从当前情况来看,劳动、资本、资源三大传统要素均面临诸多瓶颈约束,经济增长动力必须做相应的转换,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经济赢得更大的发展。

第三,調控重心转向供给端。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供给侧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必要将我国经济管理重心由需求调控转向供给调控,把供给管理摆在长期视野中,更多地加以强调和优化,让双侧调控双管齐下,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目标。

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使企业供给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应对我国“供需错配”的困境,提高生产和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调整企业整体结构、实现成功转型升级成为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企业还要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相关任务。总之,对于企业而言,供给侧结构调整既是新挑战又是新机遇。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要积极主动地适应,选择适合自身转型升级的产业和产品进行经营或投资。促进生产结构调整,加强供给体系的“增质提效”。并购对迅速实现规模扩大、增强竞争力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而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经济特征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并购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对并购对象选择的要求。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甄别与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是并购准备阶段的关键环节,也是开展后续并购工作的前提。一般而言,企业在选择并购目标时,往往要考虑其财务状况、管理体系、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因素。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于结构升级、技术更新和企业转型等经营目标的考量,对投资对象的选择应侧重考虑:是否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企业结构调整。是否能化解过剩产能以及是否有助于提高需求导向产品的生产等。

第二,并购应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我国过去的企业并购,一直在追求规模。着眼点通常是为了实现企业迅速扩张,做大做强。但根据目前的提质增效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并购必须由规模导向转为质量导向,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并购投资符合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优质资源、优质品牌,有助于企业不断形成更高品质和更高品位的供给,以推动企业并购行稳致远。

第三,应加快跨国并购实施步伐。随着我国对外投资不断加大,企业跨境并购日益活跃,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他国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抢占更大的市场空间。然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结构转型,许多企业又遭遇缺乏技术创新、产品供给严重过剩、竞争优势不明显等发展瓶颈;国内海外淘连续高涨,透露出了人们追求更高供给品质的需求,但市场上却充斥着大量低效的低端产品。因此,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迫切希望加快实施跨境并购的步伐,以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企业也可以吸收技术、管理、人才和品牌等方面的国际资源,提升制造水准、工艺设计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大大改善供给质量;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海外转移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问题。

第四,并购热点应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一直以来,传统行业是并购市场上的主力军,引领并购发展。但在我国经济下行之际,绝大部分传统行业压力日渐增大。而互联网、环保、新能源、健康医疗等新兴行业渐渐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目标。新兴企业一般初期盈利能力差,缺乏资金支持,如果将其技术和创新融合大企业的并购需求,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不仅能实现供给体系全面升级,创造新供给,还能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当然,并购新兴领域必须要准确判断技术、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免投资决策失误。

第五,应开启绿色并购。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时,往往忽略环境因素。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企业也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正为之付诸行动。绿色并购就是以获取或扩展绿色技术、绿色管理手段、绿色设备等绿色竞争优势为目的的并购行为,通常发生在环保领域,具有很强的绿色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声中。绿色并购有助于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有效节约生产资料,打造绿色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等,对推进企业的绿色化进程、减少未来环境成本、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三、供给侧结构调整下企业并购原则

并购是实现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一个有效手段和方式。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企业并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相结合原则。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补短板”的任务,就是要扩大有效供给。而核心技术、创新思维、产品质量、人才储备等短板,严重制约着企业供给的有效性,又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企业自身努力而得到改善。相对来说,并购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通过不断审视自身资源及弱点,看清目标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利用并购的方式积极发挥双方的长处,回避一些不利因素,做到优势共享,相互融合,取得互补效应,不断弥补供给短板,形成高质量产品,最终实现扩大有效供给的目标。

第二,需求导向原则。我们强调供给侧改革,不是弱化需求作用,而是要对目前供给需求错位问题进行调整,在我国新的竞争格局下,新的业态和新的市场将不断涌现。因此,企业在并购时必须考虑需求的导向作用,精心捕捉需求的变化趋势,重点加大当下最急缺的兼顾高端消费的需求领域的投入,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潜力培养原则。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下,需要全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途径就是利用技术进步,提高供给效率,以产品创新赢得市场发展。因此,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潜力,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业态,加快创新的速度,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

第四,高杠杆风险规避原则。受既有经济发展状态的影响,许多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这种财务风险增加企业总的经营风险,对企业投资能力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由并购活动导致的向外筹资会进一步提高企业杠杆率。因此,企业应高度关注与控制这一类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防止杠杆率过高。

第五,存货积压化解原则。由于企业供给未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订单大幅缩减,严重地影响到产品销售的实现,造成库存大量积压,甚者形成产能过剩,大大占用了企业营运资金。在这方面,若收购拥有强大销售现有存货积压能力的目标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库存积压难题;兼并上下游企业,则有利于降低存货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但要注意控制传统供给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制造更多无效库存。

四、供给侧结构调整下企业并购策略

在新常态下,我国“供需错位”的矛盾突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些特点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并对企业并购产生重要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企业并购应注重合理的并购投资方式的选择、优化融资方式、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防范并购财务风险并开拓新市场,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1.合理进行企业并购投资

企业投资大致可分为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性投资。战略性投资主要是指基于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而进行的投资,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财务性投资是指短期的、局部的投资,以获取财务价值为目的。并购属于战略性投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并购投资。对于那些素质优良、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机遇。加大并购重组力度,坚持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有机整合,取得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努力占领产业制高点,争做行业的领军者。对于那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大企业,要借助结构升级的良好环境,加速进行收购兼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药股份)为适应行业新一轮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及结合公司现有成熟产品无法满足公司发展战略和市场空间拓展需要的现实,2016年3月21日,哈药股份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通过在国内医药领域开展并购业务,加快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打造过硬的市场竞争力,引领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2.优化并购融资方式

并购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企业内部资金有限,因而需要进行外部融资,而融资问题往往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涉及资本结构的确定和融资方式的选择。我国融资中依然以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为主,但考虑到目前企业普遍存在高杠杆现象,如果有条件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企业则应在合理利用负债节税效应的同时加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在低风险的轨道上运行。同时,可以大力引入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或借助民间信贷,通过合理规划分配各渠道的融资金额,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此外,还可以采用管理层收购、杠杆并购、换股并购等方式,间接缓解新常态下融资难问题。

但在面对具体的并购案例时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融资规律,必须考虑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这一融资策略可能产生的市场预期影响。以乐视网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为例,该项并购交易合计作价98亿元,公司的支付方案是:对乐视影业股东以41.4元/股定向增发1.6亿新股,并以现金支付29.8亿元。为了保证并购交易顺利进行,乐视网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增发股票,配套募集资金50亿元,用于现金对价支付和补充公司日常营运资金。由此可见,乐视网通过融资规划。在整个交易中并未动用企业自有资金,又很好地解决了并购资金问题。

3.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企业从增加有效供给出发,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应通过科学预测确定并购过程中营运资金的使用量,确定营运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方式,避免资金低效使用;加强存货管理。使已有产品通过市场机制更多配给到消费者手中,加快存貨周转速度,减少以至消除产品库存积压;加强信用管理,及时收回相关款项,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供应链、价值链模式的转换。创造一系列先进产能。总之,营运资金在企业运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始终有力地支持企业开展各项活动。

哈药股份作为大型上市公司,资金储备充足,现金流状况良好。2016年公司取得银行授信总额达300亿元,专项用于公司开展并购业务和收购品种,极大地保障了并购过程中日常营运资金的来源。因此,总的来说,公司有充沛且适量的营运资金并有效对其进行操作运转,才能助力企业日常经营正常开展。

4.防范并购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大量融资、并购价款支付、财务整合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对成功并购造成极大的威胁。企业必须要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对策。除了上述讨论的投资、融资和营运资金的内容外,企业在并购中还需注意:由于并购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要在前期调查中做足功课,对被并方的各个方面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分析及评估;要提高财务的整合与管理能力,促进并购双方在财务上的衔接与配合,降低并购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将财务分析始终贯穿于并购过程中,对风险应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跟踪,做好风险控制和监测预警,保证并购圆满完成。

2016年年初,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芝麻)发布了增发方案,拟收购金日食用油100%股权。在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后,称重大诉讼和仲裁情况对金日食用油的持续经营和本次交易均不会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但到3月24日,黑芝麻忽然发布了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原因是交易标的涉及多项债务担保和诉讼,且金额较大。就是由于对标的物财务调查的失败,导致黑芝麻并购项目告吹。

5.积极开拓蓝海市场

蓝海市场指的是未知的、待挖掘的市场空间。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依然严峻,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超越产业竞争,打开一片新市场。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之前“马桶盖乌龙”和“婴儿奶粉风波”的“跨境尴尬”,背后折射出旺盛的消费力,传递一个新的市场信息,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因此,企业要摸清市场趋势,正视需求升级,积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利用并购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这个新市场。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构建自身发展的新格局,有望在未来实现爆发式增长。

为加快实施国内医药领域的战略并购,哈药股份于2016年6月3日在哈尔滨召开购买品种需求说明会,试图通过国内医药行业各方推荐的药品,发现具有市场吸引力的资源,并通过收购这些优质药品进一步丰富自身产品结构,为公司未来发展积聚潜力和前进动能,也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更健康的药品供给。

(责任编辑:韩淑丽)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分析

张蕊 王香群

[摘要]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经济发展特点可概括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和调控重心转向供给端。这种调整对企业并购必将产生影响,并提出新要求,并购应从规模导向转为质量导向,应加快跨国并购的实施步伐,并购热点应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应开启绿色并购等。企业并购要遵循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相结合、需求导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潜力培养、高杠杆风险规避、存货积压化解等原则。在此基础上,企业并购的相关策略应是合理进行企业并购投资、优化并购融资方式、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防范并购财务风险和积极开拓蓝海市场,以期充分发挥企业并购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调整;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014.32;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7)01-0044-05

一、引言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过去偏重于需求侧管理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日渐乏力,从表面上看是速度减缓,实质上是供需结构失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对其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元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购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投资经营方式和策略必须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引下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并购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在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方面,创历史新高。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1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16年展望》显示,2014年,我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1929起,涉及金额3978亿美元;2015年,并购交易达到2692起(上升39.6%),交易金额7340亿美元(上升84.5%),其中,单笔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114笔,均刷新历史记录。

在并购行业方面,呈现新兴化。2015年。我国并购市场涉及的行业(按被并方分)包括IT、互联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金融、机械制造、房地产等。从并购案例数来看,新兴行业名列前三,其中,IT行业352起,以占比13.1%的成绩夺魁;其次是互联网,本年度共完成304起,占交易总量的11.3%;第三名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共完成并购交易239起,占比8.9%。在并购交易金额上,互联网行业达1455亿元,位居榜首。传统能源及矿业领域面对经济转型和产能优化,并购增长较为缓慢;而市场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领域,例如节能环保、新材料、金融等,这些拥有新技术、成长性高、盈利能力强的小企业、新团队在并购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并将持续成为投资热点。

在跨国并购方面,持续走高。2015年,我国大陆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数量增长到382起,交易额增长到67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从地区分布看,北美地区113起,欧洲地区110起,亚洲地区107起,大洋洲地区29起。非洲地区9起,南美地区7起。同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倾向于技术和品牌领域,逐渐从“制造商”向“投资家”的角色转变。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和质量迅速提升。

并购成为VC/PE(Venture Capital/PrivateEquity)退出新路径。从2008年到2015年的8年间,VC/PE機构共投资12605起,其中,已退出1805笔,仍有10800起投资尚未退出。从股权投资退出来说,IPO是首选的退出方式,由于2015年IPO停摆约4个月。预计VC/PE从IPO退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少。又由于互联网、IT等新兴行业强强合并,它们希望在我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抓住科技行业的发展机遇,寻找可见的增长时机。因此,并购成为VC/PE退出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15年,VC/PE通过参与并购交易退出的有1277起,比2014年的905起上升41.4%,其中,披露金额的交易1128起。

由上可见,我国并购浪潮已然开始,并购市场波澜壮阔、热点纷呈。但这些并购是否与现阶段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是否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本文基于财务管理的视角,拟分析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经济特征及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提出企业并购原则及企业并购策略,从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企业并购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经济新常态是指从前一阶段的高速增长、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状态转变成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范式,其本质是提质增效。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需格局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需求侧结构日益丰富多元,并开始飞速向服务化、高端化和个性化升级转型;另一方面,供给侧发展乏力,后劲不足,传统模式难以有效满足新需求,出现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杠杆率不断提升、产品库存过多等问题。实践已经并且将继续证明,在新常态下,单纯依靠需求管理难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生产、供给端人手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改变,是我国经济管理方式本质上的转换,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经济发展特点显著。

第一,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下必须解决结构优化问题,着力构建更为均衡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收入结构。在需求结构上,消费贡献超过投资,逐步成为主体;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比重领先第二产业。进一步成为主导产业;在区域结构上,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区域发展更趋平衡;在收入结构上,薪酬差异日趋降低,贫富差距问题不断缓解。只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了,才能不断增强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

第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我国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充足资本总量和资源过度消耗。从当前情况来看,劳动、资本、资源三大传统要素均面临诸多瓶颈约束,经济增长动力必须做相应的转换,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经济赢得更大的发展。

第三,调控重心转向供给端。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供给侧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必要将我国经济管理重心由需求调控转向供给调控,把供给管理摆在长期视野中,更多地加以强调和优化,让双侧调控双管齐下,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目标。

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使企业供给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应对我国“供需错配”的困境,提高生产和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调整企业整体结构、实现成功转型升级成为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企业还要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相关任务。总之,对于企业而言,供给侧结构调整既是新挑战又是新机遇。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要积极主动地适应,选择适合自身转型升级的产业和产品进行经营或投资。促进生产结构调整,加强供给体系的“增质提效”。并购对迅速实现规模扩大、增强竞争力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而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经济特征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并购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对并购对象选择的要求。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甄别与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是并购准备阶段的关键环节,也是开展后续并购工作的前提。一般而言,企业在选择并购目标时,往往要考虑其财务状况、管理体系、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因素。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于结构升级、技术更新和企业转型等经营目标的考量,对投资对象的选择应侧重考虑:是否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企业结构调整。是否能化解过剩产能以及是否有助于提高需求导向产品的生产等。

第二,并购应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我国过去的企业并购,一直在追求规模。着眼点通常是为了实现企业迅速扩张,做大做强。但根据目前的提质增效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并购必须由规模导向转为质量导向,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并购投资符合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优质资源、优质品牌,有助于企业不断形成更高品质和更高品位的供给,以推动企业并购行稳致远。

第三,应加快跨国并购实施步伐。随着我国对外投资不断加大,企业跨境并购日益活跃,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他国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抢占更大的市场空间。然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结构转型,许多企业又遭遇缺乏技术创新、产品供给严重过剩、竞争优势不明显等发展瓶颈;国内海外淘连续高涨,透露出了人们追求更高供给品质的需求,但市场上却充斥着大量低效的低端产品。因此,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迫切希望加快实施跨境并购的步伐,以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企业也可以吸收技术、管理、人才和品牌等方面的国际资源,提升制造水准、工艺设计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大大改善供给质量;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海外转移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问题。

第四,并购热点应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一直以来,传统行业是并购市场上的主力军,引领并购发展。但在我国经济下行之际,绝大部分传统行业压力日渐增大。而互联网、环保、新能源、健康医疗等新兴行业渐渐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目标。新兴企业一般初期盈利能力差,缺乏资金支持,如果将其技术和创新融合大企业的并购需求,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不仅能实现供给体系全面升级,创造新供给,还能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当然,并购新兴领域必须要准确判断技术、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免投资决策失误。

第五,应开启绿色并购。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时,往往忽略环境因素。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企业也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正为之付诸行动。绿色并购就是以获取或扩展绿色技术、绿色管理手段、绿色设备等绿色竞争优势为目的的并购行为,通常发生在环保领域,具有很强的绿色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声中。绿色并购有助于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有效节约生产资料,打造绿色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等,对推进企业的绿色化进程、减少未来环境成本、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三、供给侧结构调整下企业并购原则

并购是实现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一个有效手段和方式。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企业并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相结合原则。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補短板”的任务,就是要扩大有效供给。而核心技术、创新思维、产品质量、人才储备等短板,严重制约着企业供给的有效性,又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企业自身努力而得到改善。相对来说,并购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通过不断审视自身资源及弱点,看清目标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利用并购的方式积极发挥双方的长处,回避一些不利因素,做到优势共享,相互融合,取得互补效应,不断弥补供给短板,形成高质量产品,最终实现扩大有效供给的目标。

第二,需求导向原则。我们强调供给侧改革,不是弱化需求作用,而是要对目前供给需求错位问题进行调整,在我国新的竞争格局下,新的业态和新的市场将不断涌现。因此,企业在并购时必须考虑需求的导向作用,精心捕捉需求的变化趋势,重点加大当下最急缺的兼顾高端消费的需求领域的投入,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潜力培养原则。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下,需要全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途径就是利用技术进步,提高供给效率,以产品创新赢得市场发展。因此,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潜力,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业态,加快创新的速度,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

第四,高杠杆风险规避原则。受既有经济发展状态的影响,许多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这种财务风险增加企业总的经营风险,对企业投资能力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由并购活动导致的向外筹资会进一步提高企业杠杆率。因此,企业应高度关注与控制这一类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防止杠杆率过高。

第五,存货积压化解原则。由于企业供给未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订单大幅缩减,严重地影响到产品销售的实现,造成库存大量积压,甚者形成产能过剩,大大占用了企业营运资金。在这方面,若收购拥有强大销售现有存货积压能力的目标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库存积压难题;兼并上下游企业,则有利于降低存货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但要注意控制传统供给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制造更多无效库存。

四、供给侧结构调整下企业并购策略

在新常态下,我国“供需错位”的矛盾突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些特点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并对企业并购产生重要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企业并购应注重合理的并购投资方式的选择、优化融资方式、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防范并购财务风险并开拓新市场,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1.合理进行企业并购投资

企业投资大致可分为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性投资。战略性投资主要是指基于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而进行的投资,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财务性投资是指短期的、局部的投资,以获取财务价值为目的。并购属于战略性投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并购投资。对于那些素质优良、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机遇。加大并购重组力度,坚持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有机整合,取得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努力占领产业制高点,争做行业的领军者。对于那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大企业,要借助结构升级的良好环境,加速进行收购兼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药股份)为适应行业新一轮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及结合公司现有成熟产品无法满足公司发展战略和市场空间拓展需要的现实,2016年3月21日,哈药股份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通过在国内医药领域开展并购业务,加快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打造过硬的市场竞争力,引领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2.优化并购融资方式

并购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企业内部资金有限,因而需要进行外部融资,而融资问题往往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涉及资本结构的确定和融资方式的选择。我国融资中依然以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为主,但考虑到目前企业普遍存在高杠杆现象,如果有条件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企业则应在合理利用负债节税效应的同时加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在低风险的轨道上运行。同时,可以大力引入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或借助民间信贷,通过合理规划分配各渠道的融资金额,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此外,还可以采用管理层收购、杠杆并购、换股并购等方式,间接缓解新常态下融资难问题。

但在面对具体的并购案例时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融资规律,必须考虑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这一融资策略可能产生的市场预期影响。以乐视网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为例,该项并购交易合计作价98亿元,公司的支付方案是:对乐视影业股东以41.4元/股定向增发1.6亿新股,并以现金支付29.8亿元。为了保证并购交易顺利进行,乐视网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增发股票,配套募集资金50亿元,用于现金对价支付和补充公司日常营运资金。由此可见,乐视网通过融资规划。在整个交易中并未动用企业自有资金,又很好地解决了并购资金问题。

3.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企业从增加有效供给出发,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应通过科学预测确定并购过程中营运资金的使用量,确定营运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方式,避免资金低效使用;加强存货管理。使已有产品通过市场机制更多配给到消费者手中,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减少以至消除产品库存积压;加强信用管理,及时收回相关款项,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供应链、价值链模式的转换。创造一系列先进产能。总之,营运资金在企业运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始终有力地支持企业开展各项活动。

哈药股份作为大型上市公司,资金储备充足,现金流状况良好。2016年公司取得银行授信总额达300亿元,专项用于公司开展并购业务和收购品种,极大地保障了并购过程中日常营运资金的来源。因此,总的来说,公司有充沛且适量的营运资金并有效对其进行操作运转,才能助力企业日常经营正常开展。

4.防范并购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大量融资、并购价款支付、财务整合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对成功并购造成极大的威胁。企业必须要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对策。除了上述讨论的投资、融资和营运资金的内容外,企业在并购中还需注意:由于并购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要在前期调查中做足功课,对被并方的各个方面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分析及评估;要提高财务的整合与管理能力,促进并购双方在财务上的衔接与配合,降低并购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将财务分析始终贯穿于并购过程中,对风险应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跟踪,做好风险控制和监测预警,保证并购圆满完成。

2016年年初,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芝麻)发布了增发方案,拟收购金日食用油100%股权。在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后,称重大诉讼和仲裁情况对金日食用油的持续经营和本次交易均不会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但到3月24日,黑芝麻忽然发布了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原因是交易标的涉及多项债务担保和诉讼,且金额较大。就是由于对标的物财务调查的失败,导致黑芝麻并购项目告吹。

5.积极开拓藍海市场

蓝海市场指的是未知的、待挖掘的市场空间。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依然严峻,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超越产业竞争,打开一片新市场。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之前“马桶盖乌龙”和“婴儿奶粉风波”的“跨境尴尬”,背后折射出旺盛的消费力,传递一个新的市场信息,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因此,企业要摸清市场趋势,正视需求升级,积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利用并购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这个新市场。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构建自身发展的新格局,有望在未来实现爆发式增长。

为加快实施国内医药领域的战略并购,哈药股份于2016年6月3日在哈尔滨召开购买品种需求说明会,试图通过国内医药行业各方推荐的药品,发现具有市场吸引力的资源,并通过收购这些优质药品进一步丰富自身产品结构,为公司未来发展积聚潜力和前进动能,也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更健康的药品供给。

(责任编辑:韩淑丽)

猜你喜欢

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基于EVA的企业并购定价模型研究
浅析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