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统一市场危机重重
2017-03-13寇佳丽
寇佳丽
伦敦时间2017年1月26日,英国政府公布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议案,将寻求议会批准,从而启动脱欧程序,英国脱欧大臣戴维斯随后向英国下议院递交了脱欧法案。英国议会网站显示,根据法案草案,英国首相可以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通知欧盟英国决定退出欧盟的意图。在此之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已于同月17日公布脱欧路径。而1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则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表示,欧盟委员会在英国脱欧问题上不会怀有敌意,更不会寻求对英国的惩罚,但同时指出,脱欧谈判将非常艰难。
脱欧“软”“硬”难取舍
容克的表态事出有因。特蕾莎·梅在1月17日宣布脱欧路径时,明确表示英国不会留在欧盟共同市场中,要从欧盟拿回边境控制权以限制欧洲边境移民,同时表示将寻求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在外界看来,这是英国政府对于“硬脱欧”的承认,也正因此,才有了容克关于“不怀敌意”的回应。
实际上,自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关于“硬脱欧”和“软脱欧”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尽管我们似乎难以找到上述说法的根源,它却得到了广泛使用。
“‘硬脱欧与‘软脱欧并无严格定义,大致上可以从英国与欧盟的原有关系保留程度来区分。”中债资信国家风险部分析师张珊珊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张珊珊指出,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通过后,观察者普遍认为,考虑到英国与欧盟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英国可能采取“软脱欧”方式,即在名义上退出欧盟,而在实质上继续保留欧盟单一市场成员国身份等核心关系不变。然而,此次特蕾莎·梅明确表示将寻求退出欧盟单一市场以换取对边境和难民问题的控制权,相对于“软脱欧”的方式,其与欧盟关系切割得更为彻底,因此几乎被外界一致解读为“硬脱欧”。
“单一市场是欧盟的重要支柱之一,但退出单一市场也并非脱欧的全部内容。除了经济一体化的相关安排外,欧盟一体化还包括成员国在社会政策、外交甚至防务等领域的合作。”张珊珊这样补充道。从她的解释中不难看出,“软脱欧”与“硬脱欧”似乎不仅涉及经济关系,而且是在脱欧进程中,英国与欧盟全方面关系的处理。
不过,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看来,“‘软‘硬两种说法的核心指向在于英国脱离欧盟之后,双方保持何种经济关系”。
依照丁纯的解释,脱欧之后英国和欧盟的经济关系存在四种可能:第一种是强硬脱欧,此后英国和欧盟仅保持一般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这几乎可以说是最坏的结果。”第二种是一般硬脱欧,英国和欧盟签订双边灵活性较小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商品和贸易上保持一定程度的关税降低,但不包括服务业,“要知道,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是英国最引以为骄傲的。”第三种是中度脱欧,脱离欧盟后的英国会与其在商贸和服务领域充分合作,而英国在金融业上的优势也不会因脱欧而被排除在欧盟市场之外。
“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占英国GDP比重很大,且英国的服务业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伦敦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因此,如果脱欧之后,英国的服务业没有完全被排除在欧盟统一市场之外,那么这个脱离欧盟的过程基本就可以称作是‘温和的”,丁纯如此对《经济》记者分析。
不过在他看来,上述三种情况仍应属于“硬脱欧”的范畴,因为纯粹意义上的“软脱欧”或者说最温和的脱欧模式,应该是形成类似挪威与欧盟的关系,即采用欧盟法律,享受在欧盟单一市场销售各类产品的授权,但对欧盟不拥有任何话语权。
回顾英国脱欧公投前后的历程,挪威模式实际上受到该国多数脱欧派的追捧。在公投之前,这一模式便被拿来支撑“脱欧不是末日”的观点。公投后,也有英国政府官员试图通过磋商,寻求英国与欧盟建立类似挪威与欧盟的关系,以保障伦敦市金融机构的“人心稳定”。
然而,我們不能只看到挪威享受的好处,也要看到,这个国家每年都需要向欧盟提供高额资金,为欧盟社会基金以及各类教育、科研项目提供支持。据英国工业联合会估算,截至2020年,挪威在欧盟支出的费用平均每年约4.47亿欧元(合5.07亿美元)。而挪威政客谈及与欧盟的关系时,惯用一句话:“我们交钱,但说不上话。”
分手注定不会好过
关于脱欧方式的讨论,很多时候都主要从英国角度出发: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但是还没有问问欧盟是否同意。即使没有细致的分析,大体也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英国想要的,是欧盟不愿意给的;英国希望甩开的,是欧盟希望它承担的。
为什么特蕾莎·梅要在1月17日强调对边境控制权的重新掌握?“不得不说,促使英国民众做出脱欧决定的诸多因素中,难民和欧洲边境的移民问题是主要且非常直接的一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为什么容克要在1月18日明确表示欧盟对英国脱欧没有敌意心态,大抵因为未来脱欧进程中不愉快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这点可以从英国驻欧盟大使伊万·罗杰斯突然辞职一事看出来。2017年1月3日,罗杰斯公开宣布辞职。作为英国脱欧谈判的关键人物,他的辞职被《金融时报》解读为与英国首相府之间的关系紧张。而这一紧张关系源于对脱欧的认识不同:特蕾莎·梅政府一再宣称可以在2年内达成脱欧协议,而罗杰斯却警告称,英国与欧盟的谈判或耗时10年之久。
张建平说:“罗杰斯辞职前还在布鲁塞尔的办公室内留下一封信,指出英国政府在脱欧谈判中准备工作的许多不足,比如难以确定谈判目标等,这也说明脱欧谈判到底会有多困难。如果目标非常明确,英国政府怎么会迟迟不确定?如果准备工作简单,又怎么会有许多疏漏?”
他同时认为,罗杰斯辞职又在情理之中。“英国驻欧盟大使”这个职位,在英国还是欧盟成员国的时候是很光鲜的,如今双方已经决定“分手”,这个职位就变得很尴尬。数月之前在欧盟的一次议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就呛声英国脱欧代表:“你还来干嘛?”如今伴随脱欧进程展开,“还来干嘛”的质疑大概是很多欧盟机构代表甚至一些成员国对英国隐而不发的心声。
罗杰斯“闪辞”确实令英国陷入尴尬的历史性时刻,即使特蕾莎·梅在之后不到24小时内就任命了资深外交官、英国前驻俄罗斯大使蒂姆·巴罗顶替这一空缺,但巴罗的出任能否平复罗杰斯离职对脱欧进程造成的心理压力尚未可知。与此相比,英国金融业面对的问题似乎更加现实与紧迫。
2017年1月30日,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邀请约50名外国银行代表在法兰克福举行会谈。根据该机构当天发布的简报,会谈的内容涉及银行风险管理、《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以及《德国证券交易法》的合规要求等。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银行业监管部门执行副总监彼得·卢茨还透露,从英国搬迁到德国的外国银行会得到德国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的必要监管透明度。
另一边,英国金融服务业在特蕾莎·梅表态后,示意外界将加快把部分业务迁往海外的计划。此前,金融企业一直敦促英国政府明确脱欧后与欧盟的关系,之后再决定如何调整业务。不过有消息显示,目前多数大型企业计划将部分业务迁址,以确保与欧洲生意的往来。一家大型全球性银行的高管在特雷莎·梅讲话后表示:“现在看来最坏的情形就是基本情况。”
这样一来,单从金融业看,分手后还能不能做朋友,会是英国和欧盟谁也无法逃避的终极难题。
买卖不成仁义可以在吗?“英国和欧盟几十年的情谊不会因为脱欧荡然无存,况且英国尤其是伦敦在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地位已经令这个城市和欧洲各个主要金融城市紧密相连。即使金融机构考虑到自身利益需要部分迁移,也不代表伦敦就被排斥在外,英国和欧盟还是会互相给予对方一定便利的。”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强调。
统一市场的分裂风险
可是英国不仅有金融业,欧盟是不是最终会给英国提供便利也还是个未知数。脱欧公投前,欧盟一再降低姿态挽留英国,如今留欧已然不可能,为什么还要给对方好处呢?此外,英国离开欧盟这一决定的影响力并不只体现在本国和欧盟层面上,更为严重的是,它为其他欧盟成员国中的反欧盟一体化势力带来了希望。
提到反一体化,就不得不说到民粹主义。民粹主义的特点是反对精英阶层、主流政治和既有体制,追随者自称“被遗忘的普通人”。以往,欧洲民粹主义政党支持率很低,但近些年,随着影响力的上升,它们逐渐成为欧洲政治领域不可轻视的力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指出,欧盟现在面临各种经济、社会、安全挑战,引发中下阶层民众的严重不满,为民粹主义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2017年是欧洲大选之年,荷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将先后举行大选,这些欧盟核心国家都不得不面对民粹主义势力的不断强化。调查显示,即便民粹政党不能主政,也将在上述国家的政治领域获得更多发言权,对传统主流政党施加更大压力。外人不便对任何其他国家的党政妄加评论,但不得不承认,民粹势力的壮大无疑会为欧洲统一市场的前景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那么,欧盟统一市场将会走向分裂吗?
“至少近期看不到这种迹象。欧盟统一市场曾经释放了太多红利,如今好处开始减少,问题开始凸出,大家便议论纷纷。我们不能只看到英国想要离开欧盟,也要看到更多国家仍然坚定地留在欧盟。即便欧债危机过后,欧盟成员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身负担上时,依然有塞尔维亚、马其顿等希望加入欧盟的国家。”白明这样说。
张建平则强调,讨论欧盟统一市场的分裂为时过早,欧洲多小国,这些国家需要借助欧盟才能令自己的声音被世界倾听,离开欧盟,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欧盟统一市场不存在分裂风险。他指出,不管是欧债危机还是对申根解体的讨论,甚至欧元走势的话题,总是能引发欧盟统一市场是否会走向解体的争论,原因就在于“大家真的都非常担心欧盟的未来与走向”。而欧盟一体化一旦倒退,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非欧洲发生类似次贷危机那样的严峻情况,太糟糕以至于日子过不下去,大家只能分家,或者难民问题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欧洲经济不会偏离一体化道路。”张建平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