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教学轻教科书重教辅的原因剖析
2017-03-12宫丽红龚亭亭
宫丽红,龚亭亭
对中学教学轻教科书重教辅的原因剖析
宫丽红,龚亭亭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教科书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辅书则是巩固、复习、强化教科书重点、难点知识的辅助手段,而如今普遍存在轻教科书重教辅的本末倒置现象。如何突破这一误区,从教师、学生、教辅与课外辅导三个方面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强调教科书的重要性。
教科书;教辅书;重要性;原因
一、问题提出
教科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它既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料;教科书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授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教辅书则是教科书的辅助材料,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所备课内容的查缺补漏,也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应以教科书为主、教辅书为辅。
二、轻教科书重教辅的原因分析
对重教辅轻教科书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一)教师
1.教师自身对教科书的利用率不高
学生对教师使用教科书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上课携带教科书,但在课堂上几乎不使用教科书;另一种是教师上课不携带教科书,利用自己所总结资料或某些教辅材料进行教学。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首先,老教师因经验较丰富对知识掌握娴熟从而很少、甚至不带教科书进入课堂;其次,对于一些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教师来讲,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深厚,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娴熟,还需要课前借助教辅类书籍来理清本堂课的知识脉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会带教科书但利用率不高,在课堂上多数用教辅类书籍或课前准备好的资料。但是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余,教师都是学生的参照,在课堂中,不带教科书会对学生产生教科书可完全抛弃的心理暗示。所以学生完全没有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性,以至于教科书的利用率极低。
2.教师剖析教科书深层结构的能力不到位
化学教科书中有些知识内容较难,学生不易理解和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一些教师讲授这些知识时,只是讲解教科书上所直观呈现的知识,并没有剖析知识的深层结构和延展,这就使学生读不懂教科书从而对其利用率不高。
3.教师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知识能力不够
由于化学学科的知识点过于繁杂,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相应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总结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整合能力,以便使知识简单化、条理化,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而有些教师忽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
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阅读总结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第一,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原因是学生认为课堂教师会讲,没必要浪费时间看书;第二,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很少有人积极去思考答案并进行总结记录;第三,对于教师的板书与教学媒体呈现的笔记内容,较少学生会进行总结摘录,大部分学生会照抄,但课后并不会进行复习。这不仅体现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还表现出学生的思维懒惰性。由此使其对于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不去思考,造成与教科书脱离的现象。
2.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差
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的知识繁多且复杂,更加要求学生具有总结概括能力。以化学为例,在高二所接触的选修四中,盐类的水解、原电池、电解池等知识点与初中所学知识联系甚少,并且规律居多。外加选修三中所研究的物质的结构所包含的知识点多,会让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上及课后对知识进行总结。但碍于习惯教师总结或参考已有总结实例的书籍,学生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总结概括能力越来越弱,更加不愿去研读只带有介绍基础性知识的教科书。
3.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有限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是富有丰富想象力的,在一个枯燥的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可能早已飞出边际。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溜号儿,且他们溜号儿时并不会考虑此时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自己会或不会、重点或是非重点。这就使学生不能全面理解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只好借助教辅书,从而使教科书边缘化。
(三)教辅书
学生对教科书的利用率不高的原因还在于教辅类书籍较教科书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教辅类书籍对知识点介绍充分,涵盖面广,不仅限于介绍概念,并对难理解的概念用非专业术语叙述,使读者更易理解。
二是教辅类书籍对知识的总结性强,它在知识繁多的层面因运用条件的限制加以分类并对其进行总结,也常将练习题中所得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免去自我总结的步骤。
三是教辅类书籍中题的数量多且包含高考原题,教辅中的题难度系数从低至高,这使学生对题的难度知晓更清晰,并且教辅中的每个知识点下边都有对应的巩固题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仅如此,本节所涉及知识点的近十年高考题编在本节末尾,让学生每节都可以接触到高考题,练习高考题,慢慢提高自信心。
三、引领学生回归教科书的策略
(一)教师处理好教辅与教科书的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之前,要自己先处理好教科书与教辅的关系。课前,教师应仔细对教科书进行研读,充分理解教科书各部分的知识。课上,教师应围绕教科书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教师也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教科书课后习题巩固知识。课后,教师应对教辅书的习题进行筛选,选出适合学生现阶段练习的,也要对教辅书上的高考题进行改编,删去未学内容使之更适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
(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
1.向学生讲清教科书的重要性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校掌握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是学生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觉悟的重要工具,同时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2.仔细研读教科书并设计问题
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时应避免设计一些可通过教辅书直接找出的问题,应多钻研教科书,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设计通过教科书寻找并思考的启发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或以小组形式进行思考解答。
3.讲授知识时应参考教科书所呈现的思路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多数依赖教师思路的清晰引导。在备课时,教师必须理清自己的思路并参考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脉络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备课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思路要具有独创性,不要依赖教辅书所呈现的思路。
4.课堂上应轻教授重交流
教辅类书籍注重对知识的总结与呈现,但它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科书的优点就在于有利于学生学会剖析问题,教师应多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总结
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辅类书籍并不是不可以利用,而是要注重其只为辅助教科书的书籍,不能取代教科书。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在中学阶段应注重对知识的积累与对思维的锻炼,不能偏离教学轨道,要重视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夯实专业基础。
[1]陈运保.我国初中物理学生辅助用书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责任编辑:李海波〕
G633.8
A
1008-6714(2017)08-0093-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43
2017-04-20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精品课程)(X2015-2-011)
宫丽红(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从事化学教育研究;龚亭亭(1993—),女,黑龙江漠河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