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中的洛阳文学景观

2017-03-12晁芳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唐诗洛阳

晁芳芳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唐诗中的洛阳文学景观

晁芳芳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唐诗合南北文学之两长, 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全唐诗》中描写洛阳生活、 风物及意象的诗歌很多。 北邙山、 上阳宫、 洛阳道、 天津桥、 金谷园等经过多位诗人品题赋咏, 已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景观。 关键词: 唐诗; 洛阳; 文学景观

一、 唐诗与洛阳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诗则是其中最为光辉绚烂的篇章。 它吸收了之前诗歌艺术的一切经验, 并对之进一步发扬、 创造, 从而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唐代诗歌数量众多, 诗人灿若繁星。

自永嘉南渡开始, 文学就一直在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各自发展, 带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差异。[1]167全国统一之后, 唐代文学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 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作为唐代文学的典型代表, 唐诗也是由各个不同的地域文化组合而成。 其中, 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两京文化圈, 是唐诗地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终唐一代, 作为东都、 作为河洛文化中心的洛阳, 不仅仅是唐王朝的一个陪都, 它是除长安之外最能反映唐代政治、 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因此, 洛阳在唐诗中频频出现、 吟咏者众, 描写洛阳生活、 风物及意象的诗歌在唐诗中数量繁多, 成为一个值得重视与研究的现象。 仅白居易一人, 涉及洛阳的诗歌就多达57首。[3]

洛城、 洛都、 洛中、 洛下、 东洛、 京洛、 东京、 东都……这些代表着洛阳的词汇在诗题和诗句中大量出现, 上至帝王、 下到寒士, 诗人们在作品中描绘了洛阳的方方面面。 检索《全唐诗》, 可发现大量描绘洛阳美景的诗歌。 诸如“洛城本天邑, 洛水即天池”(褚光羲《送恂上人还吴》), “月在洛阳天, 天高净如水”(白居易《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 “柳动晴风拂路尘”“风吹柳带摇晴绿”(杜牧《洛中二首》), “洛阳城里花如雪”(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洛阳桃李艳阳天”(顾况《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等等。

在唐代诗人眼中, 洛阳不仅是繁华都市、 文化胜地, 更是一个到处充满了美的地方。 北邙山、 洛川水、 洛阳道、 天津桥、 金谷园、 杨柳丝、 桃李花……还有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 美丽多愁的洛阳女儿, 全都构成了洛阳诗歌的典型意象, 也塑造了大量的洛阳文学景观。 文学景观就其源头来讲, 可分为虚拟景观和实体景观。[4]119笔者重点考察唐代洛阳的实体景观, 因为它们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可知可感, 可观赏或游览。 这些景观经过唐代诗人们品题赋咏, 尽管有的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但其盛名随着诗歌仍流传至今。

二、 洛阳的五大景观

《全唐诗》主要涉及5处洛阳文学景观。

(一) 北邙山

北邙山, 又名北芒、 邙山、 北山、 平逢山等, 海拔300米左右, 东西横亘数百里, 位于洛阳境内、 黄河南岸, 是秦岭山脉的余脉, 崤山支脉。 主峰为翠云峰, 峰上树木郁郁葱葱, 苍翠若云, 故得此名。 翠云峰风景秀丽, 属消夏避暑之胜地。

北邙山山势雄伟, 水深土厚, 伊、 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洛阳城而过。 立墓于此, 可“枕山蹬河”, 因此被视为殡葬安冢的绝佳风水宝地。 自后汉建武十一年城阳王刘祉葬于北邙山, 其后王侯公卿多选墓地于此。 “生在苏杭, 葬在北邙。 ”北邙山自东汉以来就是洛阳人的首选墓地。 现存有秦相吕不韦、 汉光武帝刘秀、 西晋司马氏、 南朝陈后主、 南唐李后主的原陵, 也有唐代诗人杜甫、 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5]

笔者以“北邙”“邙山”“北邙山”分别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发现《全唐诗》中描写北邙山的诗歌约有60多首。 如张籍的《北邙行》:

洛阳北门北邙道, 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 高坟新起白峨峨。 朝朝暮暮人送葬, 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 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 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 乌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 请君暂向北邙游。

北邙山上到处是新坟、 旧冢, 常常被描绘成阴森恐怖的地方, 张籍诗中的种种意象秋草、 松柏、 白骨、 纸钱、 乌鸢等强化了这种阴森冷寂; 北邙山的存在也唤起了唐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诗人们借北邙山抒发人生的感慨和盛名的无常, 或表达对生死、 对生命的反思。 代表性的诗句有欧阳詹的“何事悲酸泪满巾, 浮生共是北邙尘”(《观送葬》), 白居易的“贤愚贵贱同归尽, 北邙冢墓高嵯峨”(《浩歌行》), 沈佺期的“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唯闻松柏声”(《邙山》)。

(二) 上阳宫

上阳宫是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南临洛水, 北连禁苑, 地处洛阳皇城西南、 禁苑之东。 唐高宗李治在迁都洛阳时修建, 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都曾在此居住或处理朝政举行宴会。 安史之乱时, 上阳宫遭到严重破坏, 之后逐渐荒废, 唐德宗时彻底废弃。

上阳宫一共有六大组团:观风殿、 化成院、 麟趾院、 芬芳殿、 本院及西上阳宫组团, 依据地形地势分布, 气势雄伟、 风景优美, 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上阳宫殿以繁华著称, 极尽豪奢。[6]唐代涉及上阳宫的诗词文赋不胜枚举, 经粗略统计, 《全唐诗》中吟咏上阳宫的诗歌就有56首。 还有一些虽然不包含“上阳”“上阳宫”等字眼, 但经考证也与上阳宫有关, 如《全唐诗》十一函十册收录上阳宫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诗。

关于上阳宫的唐诗, 在初唐、 盛唐时期大多是应制诗, 之后除缅怀盛世的忧伤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题材便是宫怨,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就是其中的名作。

上阳人, 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 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 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 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 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 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 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 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 秋夜长, 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 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 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 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 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 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 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 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 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 苦最多。 少亦苦, 老亦苦, 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宫怨诗既是对宫女不幸境遇的同情, 也是对诗人自身怀才不遇境况的哀叹。 诗中表面上是宫女的忧叹, 更深层则反映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

(三) 洛阳道

洛阳地处中原, 位置得天独厚, 自古以来便是贯通东西的水陆交通要道。 境内有五条官道可通往四方:一是京洛道, 一是洛阳太原道, 一是洛阳至卫、 相、 洺、 邢道, 一是洛阳至汴州道, 一是洛阳通襄、 荆道。[7]99便利的交通条件给洛阳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各地的货物。 “洛城今古足繁华”(雍陶《洛中感事》), 洛阳自东周时起, 就成了一个车水马龙、 商贾云集的商业都会。 秦汉之后, 洛阳发展成为与长安比肩的商业大都会, “船车贾贩, 周于四方; 废居积储, 满于都城”; 同时, 洛阳还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枢位置, 一度出现了“天涯同此路, 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8]的景象。 便利的水陆交通加上发达的农业、 商业, 使得各地商贩们不远万里来到洛阳, 国际性的商品在这里汇集, 洛阳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此外, 洛阳还是当时的文化中心, 贡举铨选活动十分兴盛, 天下士人举子官员都趋之若鹜、 轩骑往来。 诗人们对洛阳道吟咏不绝, 它不仅仅代表着美景, 更象征着通往仕途的康庄大道。

春还洛阳道, 为忆春阶草。 杨叶未能攀, 梅花待君扫。 (刘希夷《代秦女赠行人》)

憧憧洛阳道, 尘下生春草。 行者岂无家, 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 争去恐不早。 百年路傍尽, 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 取贵山岳小。 二端立在途, 奔走无由了。 (任翻《洛阳道》)

刘希夷和任翻的诗分别代表了唐代诗人对洛阳道的不同情感, 前者是对美景的游赏, 对故乡的怀念; 后者则描写了行人士子们远离家乡求富取贵为追求功名而奔走的现象, 以悲凉的心态表达了诗人的同情与感慨。

(四) 天津桥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 洛水横贯洛阳城, 连接南北两部分的“洛阳桥”是唐代洛阳城中主要的道路。 洛水上桥梁很多, 有星津桥、 天津桥、 黄道桥、 中桥、 浮桥等。[7]101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坐落在洛阳中轴线上的天津桥。 它北接皇城通往城南外郭城的端门, 南起城南天门街, 是洛阳城的中心要道, 也是城中最繁华的地带。 李白在天津桥南的酒楼里“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沈佺期下朝后从天津桥招摇而过, “天津御柳碧遥遥, 轩骑相从半下朝”(《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就连皇家婚嫁都要经此出入, 车驾如云, 锣鼓喧天, 盛况可想而知。

天津桥既是洛阳城的交通要道, 也是风景优美的胜地, 还是唐代洛阳人的赠别之处, 诗人们也留下了不少吟咏之作。 “安史之乱”后, 洛阳城战火缭乱, 烟尘漫天, 昔日繁华热闹的洛阳道和天津桥都变得冷清、 落寞, 承载着盛衰兴废的它们, 在诗人笔下呈现出无尽的萧瑟之感:

闻君欲行西入秦, 君行不用过天津。 天津桥上多胡尘, 洛阳道上愁杀人。 (冯著《洛阳道》)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孟郊《洛桥晚望》)

两首诗中的凄冷萧瑟、 落寞哀伤可谓呼之欲出。

(五) 金谷园

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庄园。 在洛阳依邙山、 临谷水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花园, 随地势筑台建馆, 挖湖开塘, 园内清溪萦回, 水声潺潺。 方圆几十里内, 亭台楼阁高下错落, 金谷水穿流其间, 鸟鸣幽村, 鱼跃荷塘, 美不胜收。 “金谷春晴”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9]且石崇用珍珠、 玛瑙、 琥珀、 犀角、 象牙等贵重物品, 将园内的屋宇装饰得富丽堂皇, 宛如宫殿。 只可惜历史战乱、 沧桑巨变, 昔日名园早已渺不可寻, 只留下了石崇斗富、 绿珠坠楼等传说。

金谷园既是陌上赏春的好去处, 也是人们缅怀遗迹、 感慨兴亡的对象。 与整个唐朝的社会历史背景相对应, 初唐、 盛唐时期安定强盛, 诗人们多咏叹其美景, 如李峤的“霞衣席上转, 花岫雪前明”(《舞》); 中唐之后社会动乱、 由盛转衰, 此时的诗中开始充满伤春怀古、 物是人非的凄凉感叹, 比较典型的如杜牧的《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堕楼人。

北邙山、 上阳宫、 洛阳道、 天津桥、 金谷园……这些都是洛阳独有的景观, 其中寄托着唐代诗人对洛阳的种种内在情感。 唐诗书写了洛阳, 洛阳也造就了唐诗; 唐诗与洛阳的渊源不仅存在于过去, 也跨越了千年历史, 影响着现在和未来。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刘冬亚.唐代洛阳诗歌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9.

[3] 于美娟.白居易诗题地名疏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 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5] 百度百科.北邙山[EB/OL].[2015-06-2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wLL0zgUz_0OY5Yx8aU0Z5u39C1h7pjG0QT55VtLRRNDLz_LC_vV5oAT8cCKu8o0yEUSgWiuwk8-c8IAcV6IKYMQ2HQoa KoXSS1-612P2ue.

[6] 百度百科.上阳宫[EB/OL].[2015-06-2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450093/16525928.htm.

[7] 陈燕妮.论唐诗中的“洛阳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99-104.

[8] 王逸川.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以洛阳、 西安、 开封为例[J].文教资料, 2009(2):72-75.

[9] 百度百科.金谷园[EB/OL].[2015-06-2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50263/14675711.htm#viewPageContent.

[责任编辑 湛贵成]

The Literary Landscape of Luoyang in Tang Dynasty Poetry

CHAO Fang-fang

(CollegeofHumanities,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Tang Dynasty poetry, a blend of the strengths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literature, have distinctive regional flavors. InComprehensiveAnthologyofTangPoetry, there are a great many poems describing life experiences, sceneries and imageries of Luoyang, such as Beimang Mountain, Shangyang Palace, Luoyang Road, Tianjin Bridge, Jin-gu Garden, etc. Those poems have become distinctiv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literary landscape.

Tang Dynasty poetry; Luoyang; literary landscape

2016-10-16

晁芳芳(1986—), 女, 河南焦作人, 中学二级教师, 硕士研究生。

I222

A

1009-4970(2017)03-0060-03

猜你喜欢

唐诗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洛阳战“疫” 人大在行动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品读唐诗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唐诗赏读
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自古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