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际视角下的高职发展新路
2017-03-12冯蓉
冯蓉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试论国际视角下的高职发展新路
冯蓉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随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职教育也赋予了新的任务和使命。在国际视角下,高职教育要立足自身,着眼世界,更新理念,整合资源,创新格局,寻求发展。
高职教育;国际视角;发展新路
高职教育要想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对外交流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是因为,未来的社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国际和国内两个空间,应顺应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竞争和共赢的趋势和方向。
一、高职对外交流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和国际地位蒸蒸日上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的项目数量已经接近800个,涉及三十个左右国家和地区,国内25个省、市,合作内容包括19个大类专业。从合作机构所在国家看,排在首位的是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排在其次;从项目所在省份数量上看,最多的是江苏,辽宁排在最后;从合作的专业上看,财经和电子信息类较多,材料、环保、法律、水利等排在后几位;从招生数量上看,50~100人的居多,超过200人的几乎没有[1]。目前高职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合作的对象较为集中
与我国高职院校有合作项目的机构大都集中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多以英语语种为主。这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高职教育在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局限性,这关系到我们平时所说的“导向”问题。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被公认为是做的最好的,可是我们与其合作的项目仅为28个,院校不足20个。再如新加坡和台湾的职业教育也是非常好的,可在合作上无论是项目还是院校都是一位数。
2.实施院校数量占比不大
教育部大学信息库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共有高职院校(大专)1327所,已经实施对外合作的院校有500所左右,不足总数的一半。这就说明,在对外交流这个问题上,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动”起来。如此会形成两个结果:一个是抢占先机的院校会越办越好,在对外合作与交流上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而另一部分高职院校,可能由于“力不从心”或者“积重难返”而丧失这项功能,在高职对外交流上成为空白或“苍白”。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体制、机制和自身的原因。
3.合作专业有失平衡
在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上,专业是个硬指标,因为它既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关,也与高职教育的建设方向有关。从上面的数字我们能够看出,财经和电子是最热门的。其间也影射出我国高职教育在这两个专业的招生数量也是居于前列的,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就非常明显[2]。而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进行了“深造”和“镀金”的学生则具备了优势之优势,走出去是优势,回来了更是优势,使得国内的竞争压力变得更大,就业形势也显得尤为复杂。
4.项目规模尚待提升
规模是考查对外合作的重要指标,规模的大小决定了高职对外合作的水平。前面说了,目前我国共有大约500所高职院校承担了对外合作的项目,而项目的总数只有近800个,平均每个院校为1.6个。而德国一所职业学校仅在中国就有39个合作项目,涵盖15个省市的20多所高职院校。这不只是对外合作上的差距,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差距。
二、高职对外交流的必要性
1.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这是因为,高职教育也要和其它领域及行业一样,要走出国门,要走向世界。教育的本身就是世界的,当然也是民族的,这之间并不矛盾[3]。只有把我国的高职教育置身于国际的大舞台,世界的大环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取得效果。同时,高职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也是将来衡量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来实现。固步自封的高职教育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我国还有一半左右的高职院校在对外合作方面还是空白,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因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总体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跟进与创新,我们主张“一枝独秀”,但并不排斥“遍地开花”。
2.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深化改革
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职教育的改革已经由来已久,涉及到政策与法律、体制与机制、硬件与软件、需求与供给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对外交流与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因为,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和完善,这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纵向上,要发扬已有优势,着重构建理念、课程、专业、模式、实训、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横向上,既要着眼国内,更要放眼世界,吸收精华,迎头赶上。事实上,我国的高职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缩短这个差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效地加强对外合作和对外交流。诚然,尽管在社会制度、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方面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但教育是无国界的,高职教育也是如此。在实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只要对高职教育有利的,我们就要学习,就要借鉴。当然,这种学习和借鉴,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应该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吸收,既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出中国的特色,并与中国的国情相呼应。
3.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建设
高职院校的对外交流和对外合作,与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异曲同工的,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要在自身建设上有所突破,必须做好对外交流和对外合作这篇文章。当然,高职教育的自身建设包涵诸多内容,但我们认为,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不容忽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地优化完善,可以提升总体形象,可以增强竞争实力,最主要的,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高职教育只有大刀阔斧地、不拘一格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才能在各方面彰显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才能在职业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不利局面下开拓空间,开辟新路[4]。我国高职教育的自身建设要放在国际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通盘考虑,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很好地回避重复建设的问题,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切实地减少改革成本,提高自身活力和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寻求更好地发展。
三、高职对外交流的保障措施
1.在法律层面的保障
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均必须要有法律的保障,在法律层面下开展对外合作和对外交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没有“动”起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缺少法律的支撑和保障。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外交流和合作问题上的开拓力度不够,改革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浓,除了决策能力和执教理念之外,就是因为没有可以借助的法律法规,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等的思想在作怪,久而久之,便无所作为了。
2.在顶层设计层面的保障
任何一件事情,顶层设计都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成败。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是如此。除了法律层面,国家的决策部门、主管部门、监督部门持什么样的态度、执什么样的观念、行什么样的作为,对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影响巨大。只靠行政指令发指标、派任务,不行;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也不行。要从机构、团队、调控、监督、评价等各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高职院校在实施对外交流和对外合作的时候方向明确、措施得力、步伐坚定、信心百倍。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对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在顶层层面,还只停留在指令和指标上,而无具体的、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性措施。如果我们无法解决顶层层面的保障问题,那么,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还将是困难重重,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3.在投入层面的保障
有舍才有得,有投入才会有回报,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而在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上,本来投入就相对较少,能够真正用于高职院校的,就更加微乎其微了。有很多的高职院校不是没有积极性,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真的力不从心,这往往与资金投入有关。保障投入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真的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笔者认为,还是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方面,国家要舍得投入,要把高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投入写入法律、写入规划,适当加大比例;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有效加快改革,加快建设,增强竞争力。总之,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投入,如此反复,从而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高职对外交流的几点建议
1.要更新理念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理念应该是一种科学的、前瞻的、灵活的和可持续的思维和原则。高职教育对外交流不应该是简单的“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是形式上的联合办学(校),而是要形成一个体系,一个系统,一个名副其实的东西,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完成指标和享受投入,是一个学生、院校和对外机构“共赢”的结果。再说更新。就是说,不管以前的理念是新是旧,现在必须得是新的,否则,就将落伍,就将沉默,甚至就将被淘汰。只有我们用求真务实的态度,用开拓进取的精神,用潜心致力的决心,理念自然就会更新了,我们所得到的也是更新的理念,而且,只要有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和这种决心,我们的理念就会时时是新的。最后说主体。更新理念不光是院校的事,整个国家、全社会都要以此为任。只有国家、社会、院校、家庭、学生同下一盘棋,这项事业才会成功。
2.要创新格局
创新格局,就是要理顺高职教育在对外交流和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清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积极营造有利氛围和宽松环境为高职教育实施对外交流和对外合作保驾护航。这个格局应该是法律规范、政府主导、院校主体、全民参与的一种常新的、动态的发展规律;这个格局应该是在“共赢”的框架下与世界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高度融合、密切合作的一种态势;这个格局应该是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的一个否定之否定、完善之完善的过程[5]。完成这个格局的构建,贵在创新。创新就是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创新也是不断地学习、借鉴,创新更是推陈出新,体现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转”的改革勇气。所有这些,都不是放在嘴上说的,而是要伏下身子做的。口号要有,行动更要有。我们现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问题和困难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更多。
3.要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的意义不在资源本身,而在于整合的技巧和通过整合所释放的正能量。整合不是加法,而是排列重组,整合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院校资源,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整体资源[6]。既包括校产、实力、师资、生源等“硬”资源,也涵盖智力、文化、道德、精神等“软”资源,要举全国之力,举全社会之力,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共同关注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树立全局意识、整体意识,才能有所作为。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而又时不我待,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艰辛和努力。相信,未来高职的国际化水平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高职也将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
[1]刘育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及地区合作办学项目:现状、特点与方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5-10.
[2]邱开金.高职教育,怎样迈出国际化脚步[N].中国教育报, 2014-01-07(08).
[3]丁国声.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应“走出去,拓展空间”[N].光明日报,2012-11-21(05).
[4]禹跃昆.我国高职院校如何才能走出“国际范儿”[N].中国教育报,2014-09-05(10).
[5]赵双兰,李梦卿.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教育发展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4-09-05(05).
[6]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责任编辑,辽建职院:付永生]
On the New Ro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FENG Rong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Liaoyang 111000,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ob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new tasks and missions are also given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ase on itself,focus on the world,update the concept,integrate resources,innovate the pattern and seek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route of development
G710
A
1009—7600(2017)02—0014—03
2016-12-29
冯蓉(1969—),女,四川江油人,副教授,中级茶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