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与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
2017-03-12马龙闪
马龙闪
●历史教育教学研究
普京与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
马龙闪
自普京2013年2月提出编写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以来,已经过去了四年。在这期间,我们一直跟踪,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到目前为止,经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核准,编定的三套教科书已印行全俄中学,并投入教学。至此,编定统一教科书的脉络和前后过程已基本呈现出来,有了向我国读者提供完整情况的条件。我们之所以密切关注普京版历史统一教科书的制定,并不是出于对俄罗斯历史教学的兴趣,而是因为这部统一教科书的编定,包含着当今俄罗斯社会多方面深层的信息。首先,它以历史叙述的方式,从特定角度集中反映了俄罗斯精英对当今现实政治的考量,我们从中可以某种方式观察俄罗斯当今政治的走向。正是这个缘故,通过教科书的内容和观点,能够从较深层次了解普京俄罗斯的治国理念和方略。其次,透过教科书可以深入了解俄罗斯官学精英对俄历史上重要问题,特别是对苏联模式的当前态度和评价,我们可以据此找到对他们政治态度和学术观点的观察点。第三,正是由此,通过这部历史教科书,可以从较深层次了解中俄关系的特点、性质和走向,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未来发展的维度和向量。第四,由于这部教科书是俄罗斯学术界深入研究、多方磨合的产物,反映了多年研究俄罗斯史的成果,我们通过这部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验证我国学术界对苏联俄罗斯问题研究的结论。这也是从特定角度观察我国学术研究的一面镜子。正是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编定的进程一直投以关注的目光。
一、普京为什么提出编写历史统一教科书
目前,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已经出炉,在教科书框架大纲和统一历史文化标准的基础上,由三个出版社编定出版的三套教科书已投入使用。在此条件下,我们对其做出概观和评价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编定历史统一教科书是由普京提出并亲自推动的,因此它与普京执政的关系分外密切,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普京为什么这样重视制定统一历史教科书问题?
普京之所以重视历史统一教科书的制定,是由其迫切的现实政治需要决定的。他在2014年1月16日接见教科书框架大纲的全体作者时说,我们对历史和历史教学问题所以感兴趣,是因为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评价,以及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很大程度关乎着社会对待我们今天所干事业的态度,关乎着我们对近期、中期和较远期历史前景要制定什么样的计划。人们围绕着历史问题始终激情不减,其原因正在于此”。
从这里可以看出,普京重视历史教科书问题,同他目前的治国方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他提出统一历史教科书问题,还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和国际处境紧密相关。对二战前苏德密约的揭秘,给俄罗斯应对国际国内质疑苏联二战前的对德政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即二战前苏联同德国是否曾一度联手(甚至结盟)对付英法,从而提出了该密约对二战爆发有何影响的问题。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有人甚至夸大其词,说什么斯大林与希特勒“共同发动了”二战,苏联不仅在二战中无功,甚至有发动战争的“罪责”问题。加上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强制“合并”强烈不满,甚至对作为苏联法定继承者的俄罗斯提出了“索赔”问题;更由于“卡廷事件”引起波兰与俄罗斯结怨,东欧剧变后,人们对苏联战后在东欧的政策开始“追责”,斥其为“占领”和“黑暗统治”等等。俄罗斯国内有一个叫苏沃洛夫的人,甚至写了一本取名《破冰船》的书,说二战前斯大林曾谋图“先发制人”,首先要打出国门,以此把斯大林的种种战略部署“披露”于世,似乎苏联有“侵略者”的嫌疑,这样就迷惑了许多俄罗斯人。此书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发行量甚大,在俄罗斯特定人群中成为阅读的一个热门。凡此种种,一方面在俄国内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引发民族虚无主义,出现了自取其辱的言论与行为,使国家认同、民族身份认同成了问题;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也造成俄罗斯处境困难,不仅使俄国家形象受损,令其在二战中争得的大国地位摇摇欲坠,甚至连周边外交也一度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上述这些情况和说辞,不仅存在于俄罗斯国内外的舆论中;更严重的是,许多已经写进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当中。这既扰乱了青少年和俄罗斯社会的人心,也给普京的执政带来了莫大困扰。因此,普京表示“不能接受”历史教科书中对“一系列事件的评价”,其中对二战的评价尤其令其愤然。他说,有人“有意识地贬低苏联人民同法西斯斗争的作用,这有更深层用意。这些说辞简直就是意识形态垃圾,我们需要清除这些东西”。“有人说,由于二战,东欧沉浸在苏联制度的黑暗中”,普京认为,“对战后苏联在东欧国家历史上的作用”,必须加以纠正。
正是出于国内外现实政治的需要,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克服当前俄罗斯人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身份认同中存在的种种困扰,普京针对历史认识和社会思想的乱象,提出了编定统一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二、教科书编定的前后过程和当前状况
其实,普京早在2007年6月在接见全俄人文及社科教师会议代表的讲话中,就提出了编写统一的教科书问题。但这时已经面临普京第二任的后期,便无果而终了。2012年普京再次上台后,在国情咨文中又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普京在兹念兹,不忘历史统一教科书问题,可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但是,普京一经在俄罗斯提出制定统一的历史教科书,立即在舆论界和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众所周知,苏联时期曾有过统一的历史教科书,用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人们对“统一”二字是十分敏感和忌讳的。要编定“历史统一教科书”,是不是要回归苏联时代,又要“统一”、“划一”、“规范”、“规制”人们的思想了?是不是又要制定“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来限制、禁锢人们的思想了?所以,普京甫一提出这个问题,就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片反对之声。在这片反对的声浪中,以学术界、教育界知识精英发出的声音最大。就连官场的政治精英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不赞成和反对的理由。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苏联实行的思想禁锢记忆犹新,其教训十分深刻,《联共(布)简明教程》“统一”、“规制”人们的思想,甚至到了让人谈虎色变的程度。
普京针对人们的疑虑有所解释,他说:“我说的正是教育标准,而不是思维的标准化。我不是说要按统一的标准对所有的人进行‘梳理’,这在一种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曾经有过。”①普京:《2007年致联邦会议的国情咨文》,《普京文集(2002—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6页,第487页。他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要出版按一定教育标准要求的教科书,“但是也不能强迫让人接受对我们现代史的某些评价的观点……不能强加任何其他观点,其中包括当今政权的代表认为正确的观点”。②普京:《2007年致联邦会议的国情咨文》,《普京文集(2002—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6页,第487页。
但是怎么样拿捏这个界限,既要有“统一教科书”的一定的教育标准,又不能“按统一的标准”来“梳理”人们的思想,限制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仍然让人疑窦丛生,对一些问题难以释怀。
总的一句话,普京有官修统一历史教科书的理由,学术精英也似乎有不能接受统一教科书的道理。在俄罗斯舆论界,不仅官学之间,而且学界内部,争论一波接着一波,意见分歧相持不下。经过广泛的多层次的民意调查,显示学界多数对编定历史统一教科书是抱持异议的,但在普通民众中,多数是持赞同态度的。有群众多数民意的支持,由统一俄罗斯党和政府官员的强势推动,历史统一教科书的编写还是很快启动了。
作为编写统一教科书的第一步,先要拟定总体构架(大纲)。经过史学界和教育界2013年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工作,中间经过多次讨论、争论,网上征询意见和统一思想,甚至普京还同网民进行了对话,终于开始了困难的编写工作。经过专门工作小组起草完稿后,俄罗斯历史协会主席团在2013年10月30日召开扩大会议,鉴定、核准了《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新教学法总体构架》(以下简称“总构架大纲”)。2014年1月16日普京在克里姆宫接见了“总构架大纲”全体作者。参加接见的有国家杜马主席、俄罗斯历史协会主席、“总构架大纲”起草小组领导人、总统助理、教育部长、文化部长等。从这个构架大纲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俄罗斯国家对教科书问题的重视。
在这次接见中,普京指示,要在一年半到两年期间,在这个“总构架大纲”基础上,编写出俄罗斯史新的统一教科书;在教科书问世之前的这段时间,从教学到各类考试大纲,都要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统一到这个“总构架大纲”的思想上来。
俄罗斯官学双方,按照普京提出的时间表,按时完成了教科书的编写。接着,通过竞标、估评和鉴定,最后从17套参与竞标的教科书中,选定了由三个出版社推出的三套历史教科书,作为俄罗斯全国中学六至十年级的教本,于2015年9月1日发放全国各地,实施教学。选定的这三套教科书,分别是由“大鸨”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和“俄罗斯语言”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至于各校实际采用哪种教科书,则由各地学校教师自己选定。在发布选定历史教科书尘埃落定的会议上,俄联邦教育和科学部郑重宣布,“作为俄罗斯中学单一一部统一历史教科书的情况,将不会出现”;然而,根据“统一的历史文化标准”制定出来的这三套教科书,仍然被认为是“统一的历史教科书”。
这三套历史教科书究竟编订得如何?观点有什么差别?我们对照了中学十年级使用的《20世纪俄罗斯史》教科书的目录和部分文本,对其倾向性做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大鸨”出版社的教科书观点最为稳健。从标题看,表述也较为中性,没有太多超出过去著作的框架。从十月革命后至30年代后期这两章的标题看,比如开篇第一章,一节标题为,“布尔什维克初步的革命改造措施和布勒斯特和约”,另一节为,“国内战争和军事共产主义”。关于20-30年代一章各节的标题是:“新经济政策,苏联和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诸如此类,用语都较为传统,没有明显带有批判性和否定性的表述。在这套教科书的目录中,只见到“晚年斯大林主义”这一较有政治色彩的标题,其他都较为中性、平稳。起码从标题看,包括左派、中派人士都是能够接受的。
“教育”出版社提供的教科书,主要作者之一是А.А.达尼洛夫。了解俄罗斯史学界情况的学者从这一作者名字即可判断,这套教本的倾向是不同于“大鸨”教科书的,因为这位学者前不久曾编写过一套教科书,有关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章节中就有不同的标题。在《斯大林主义政治体制》一章中,包含以下三个标题:“什么是极权主义”;“党是集权体制的核心”;“镇压”。在《社会体制:新等级制》一章中,涉及农民的一节为:“农民:农奴制的集体农庄变形”。讲到战后的两章,用的标题分别是:“斯大林主义的顶峰:1945—1953年的苏联”;“极权主义的巩固”。涉及勃列日涅夫时期一章时,用的标题是“体制危机: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苏联”,其中包括“政治体制的保守化”、“新斯大林主义”等内容。
但是,А.А.达尼洛夫在这套历史统一教科书的编写中,基本倾向却大有变化,其思想基本被纳入了教科书的“总构架大纲”之中。他们这个作者集体编写的教本像“大鸨”教科书一样,文字多是对史实的较为客观的叙述,从史实中透露观点,较少有直接做结论、下判断的情况。如果说该教本比“大鸨”教科书更持开放态度的话,一是它的课文篇幅更长,文字更多,披露了更多一些的史实和资料;二是在运用一些数字的时候,比“大鸨”教科书放得稍开一些,但也是比较谨慎的。起码在笔者对照到的文本中,没有看到上述两种教科书有太大的观点上的差异。
至于第三套教科书,是由“俄罗斯语言”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教科书用于10年级教学的《20世纪俄罗斯史》那一册,还没有被最后批准,尚在修改当中。但从2015年年中至今,近一年半过去,还没看到它的面世。究竟这部教科书能不能最后出炉,仍然有待观察。
在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副部长宣布这三套教科书的中标消息时,是把“大鸨”出版社那套放在最前面的,由此可以透露出某些微妙含义来——表明官方是比较属意并看重这一套教科书的。为什么会如此,下面我们将集中对这一套教科书加以分析。
三、一部最接近普京“国家思想”的教科书
俄罗斯官方之所以看重“大鸨”出版社的这套教科书(以下简称“大鸨”教科书),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这套教科书比较契合普京的思想,即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中派保守主义和民族爱国主义。
那么,什么是普京的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中派保守主义?什么是民族爱国主义?
所谓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中派保守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坚持俄罗斯“在政治上选择”的“民主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既“赞同世界各国接受的普世民主原则”,①普京:《2012年总统致联邦会议国情咨文》,《普京文集(2012—2014)》,世界知识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6页,第266页。又坚持“主权民主”原则。所谓“主权民主”,就是普京所说的“俄罗斯的民主是带有自身传统的俄罗斯人民的自我管理的权力,绝非外部世界强加给我们的民主标准”。②普京:《2012年总统致联邦会议国情咨文》,《普京文集(2012—2014)》,世界知识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6页,第266页。第二,是“立足于俄罗斯人民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创造的基本道德——精神价值观”,也就是坚持传统的价值观。③普京:《2007年致联邦会议的国情咨文》,《普京文集(2002—2008)》,第465页,第464-465页。实际上,这就是遵循保守主义。普京曾引用俄国白银时代著名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话,论述了保守主义的含义。他说,“保守主义——这不是影响向前和向上运动的力量,而是阻碍向后和向下的力量”。④普京:《在2013年度大型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普京文集(2012—2014)》,第545页,第612-613页。这就是说,普京是欣赏并公开赞同保守主义的。第三,就是“尊重本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期”,包括苏联时期红色因素除外的帝国因素,即强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和“铁腕”治国的理念。⑤普京:《在2013年度大型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普京文集(2012—2014)》,第545页,第612-613页。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带有“中派”色彩的保守主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俄罗斯各阶层人民,共同致力于俄罗斯的伟大复兴。
那么,何为“民族爱国主义”?为什么普京在“爱国主义”前面还要加上“民族”一词,叫做“民族爱国主义”?这是因为普京有一个说法,他说,爱国主义就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思想。众所周知,人们通常对爱国主义并不这样表述,也不这样理解,因为爱国主义虽与民族主义有密切联系,但一般讲的“爱国主义”,是很正面积极的,被全力提倡而又值得歌颂的东西;而民族主义,一般来说较为中性,甚至在某些特定场合,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贬义色彩。但在普京那里,却几乎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等同了起来。所以,我们把普京的爱国主义称作“民族爱国主义”。
这种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中派保守主义,加上普京的民族爱国主义,就是普京总统为当今俄罗斯所确立的“国家思想”。普京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确定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胜利。”⑥普京:《2007年致联邦会议的国情咨文》,《普京文集(2002—2008)》,第465页,第464-465页。
“大鸨”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就其总的思想倾向看,是符合普京为俄罗斯所作的“政治选择”,即“民主道路”的,也就是说,契合他思想中的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中派保守主义。
这种契合,从“大鸨”教科书在对勃列日涅夫时期所作的总体评价和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一节(第4章30节)所表述的观点中,就集中体现了出来。
这是苏联历史上最稳定的时期……虽然在其初期,国家是在按惯性前进的(居民有现金积累,有相对高水平的退休金保障,建立了可与美国对垒的核武器等);但是,由于取消了改革的主动性,由于落后于全球科学技术革命,社会生活走向停滞,稳定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这一切,同官方“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相对立,被称作“停滞”。⑦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300,c.267.
人们之所以常常将“祖国史的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作“停滞”,是“因为这是精英没有轮换,没有变动,是一个老人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对时代的要求不能做出反应,而且也不能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这是一个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各方面停滞的时代,它表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和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制度的潜力已经耗尽”。⑧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300,c.267.
在这里,显然为苏联解体的体制模式说埋下了伏笔,所以在接下来的有关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一节中,对苏联解体原因很少涉及,只是对苏联解体的过程以少许篇幅做了交代。
“大鸨”教科书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可以看作是目前普京官方和俄罗斯学术精英主流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所作的总体评价。其中一些核心观点是这样表述的:
对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同资本主义相比,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它的典型特征。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私营经济的经营活动可以保障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官僚主义管理者永远赢不了私营企业家。官僚主义管理体制对组织快速把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是无能为力的。显而易见,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不善于接受技术进步。
社会主义特有的镇压方式,不能促进国家干部潜力足够有效能地发挥。由于缺乏民主程序(选举体制),精英轮换大多是通过肉体消灭(“大清洗”)来实现的。而放弃镇压,又会导致干部的停滞、精英的保守化,并形成老人政治,这样就不能回答时代的挑战。而纵向的变化一经停止,就会在官僚第二、第三梯队中产生心怀不满的集团,从而形成反对派的社会基础。
在社会文化和心理方面,也存在着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一系列典型特征。这就是,缺乏公民对管理阶层的监督,导致管理者人品素质的降低;放弃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限制并消灭了个人对企业活动的需求。这样,人类自然需求的和谐性和丰富性便随着发生了变形。
正是苏联体制的这些深刻特征,为“改革”这一术语涵义所表明的事件打下了基础。①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270—271,c.103,c.106,c.114,c.156,c.62,c.114.
从对苏联体制的这些概括和总结,可以看出这套教科书提供给学生的思想,符合当代俄罗斯思想主流,也契合普京的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国家思想。
普京的保守主义,表现在强调传统和传统的价值观,强调“尊重本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期”,②普京:《2007年致联邦会议的国情咨文》,《普京文集(2002—2008)》,第612-613页。包括苏联时期的帝国因素,即强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和“铁腕”治国理念。这一切,在这套教科书中都一一得到了体现。
“大鸨“教科书没有采取极端主义的否定态度,对每一时期的历史基本都坚持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方面的分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肯定的因素,比如对20世纪30年代,专门设立“诚实、光荣、勇敢和英雄的事业”一节,叙述了斯达汉诺夫运动、英雄飞行员、模范拖拉机手等等的事迹。对这一时期在教育、科学和文化上的成就都予以肯定。对工业化的成就——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也是褒扬的。
对四年“伟大卫国战争”专辟一章,对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描述得尤为突出,虽然也对战争“悲剧的开端”做了较为符合史实的介绍,但是并没有像有的教科书那样,表现出失败主义的消极情绪。
这套教科书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也较为客观、稳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用语,很少下政治性的断语和评价,总是力图让历史事实本身说话,让历史事实本身来做判断。这是为了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这也体现了普京的中派主义思想。
对于各个时期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的数字,“大鸨“教科书基本采用的是最低、最保守的数据。比如有关1921—1922年因饥荒与疾病的死亡,使用的数字是“100万—500万人”;集体化中驱赶富农,“按照保卫局的资料,到1932年1月,在西伯利亚和北部地区共有140万特殊居民点居民”。③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270—271,c.103,c.106,c.114,c.156,c.62,c.114.1932—1933年饥荒,“在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和哈萨克斯坦造成的死亡,共270万到450万”。④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270—271,c.103,c.106,c.114,c.156,c.62,c.114.在1937—1938年“大清洗”高潮的两年,160万人遭到逮捕,其中枪毙了68万。⑤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270—271,c.103,c.106,c.114,c.156,c.62,c.114.很明显,这里使用的都是苏联官方大大缩小了的数字。在该教科书中,没有引用苏维埃年代受害者死亡总数这个数字,原因是很明显的:一是这个数字很大、很可怕;二是这个数字确实很难搞得准确。对1946年的饥荒,在正面叙述的一节里甚至没有提供数字,只是到后面讲述赫鲁晓夫时期的章节时,才顺便带了一笔,说这次饥荒“夺去了200万人”的生命。
有关战争初期兵力的损失: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的第一天,苏联被摧毁飞机1200架。德军围困基辅,苏军损失60多万;到1941年12月,被俘苏军人数比整个战争年代动员的总和还多。⑥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270—271,c.103,c.106,c.114,c.156,c.62,c.114.这些都是较为可靠的数字,在俄罗斯几乎没有人质疑。
“大鸨”教科书对史实比较持重,有时将两种对立的观点都一一列出,予以介绍。比如,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本书提供了正反双方的观点:布尔什维克的观点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权”;相反的观点认为,“苏维埃代表不了人民,事实上是一党最高层摄取了政权”。⑦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270—271,c.103,c.106,c.114,c.156,c.62,c.114.
该教科书在多数情况下也比较客观,比如在讲到战后第四、第五个五年计划取得成绩的原因时,是这样评说的:“多亏苏联人的劳动高涨,也多亏利用了战败国的赔偿,工业超过了战前水平的73%。”又比如,说1948年苏联第一次发射火箭,是“建立在德国ФАУ-Z火箭基础上的”。这些史实,在苏联时代的著作中都是讳莫如深的。
对基洛夫被杀的说辞,也没采取目前较为肯定的说法,而是采取了比较审慎的说辞:“谜一样的杀害推动镇压进入了新的阶段。”⑧И с т о р и я Р о с с и и,н а ч а л о XX-н а ч а л о XXI в е к а,10 к л а с с,В о л о б у е в О.В.,К а р п а ч ё в С.П.,-М.:Д р о ф а,2016.c.270—271,c.103,c.106,c.114,c.156,c.62,c.114.在这里,既没有采用“集团谋杀”的说法,也没有使用“情杀”的论据,仍然把它看作一个没有最终结论的疑案。
四、基本达到了普京的目的
从普京提出制定历史统一教科书的初衷来看,他是要把历史认知规范在民族爱国主义框架内,制止一些人对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损害;同时,他也要纠正历史教学的乱象,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尊重传统和传统价值观,要尊重千余年俄罗斯史的每一时期,不能割断历史。他要用“统一历史文化标准”来规范教学,并不是用官方以为“正确”的“唯一”思想来“划一”、“剪裁”人们的思维。如果从这一角度看,俄罗斯经过三四年努力制定的历史统一教科书,基本上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首先是,普京制止了两种极端主义的思想,既堵塞了极右的抹黑俄罗斯国家形象的种种言论,也防范了“左派共产主义”把当今俄罗斯拉回苏联的各种企图。从教科书对各个历史时期提供的史实来看,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
其次是规范了历史教学,纠正了以前的乱象。先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流行着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教科书,观点五花八门,互相冲突;同一事件几种说法,令学生及其家长头疼异常,特别在高校的招生考试中,试题答案莫衷一是,让各方面尴尬犯难。通过这次编定历史教科书,虽然没有出现通过单一一部教科书“统一”教学的局面(据说,从最初时刻起也没有用一部教本来“统一”思想和教学的打算),但避免了乱象,堵塞了极端的观点,基本把历史教育纳入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范畴,使各个社会阶层、各种思想政治派别都大体能够加以接受。
对于目前用于教学的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20世纪俄罗斯史》的两种标准教本,我们从初步研读和对比中感到,普京版教科书既没有像苏联时代那样统死,硬性“剪裁”人们的思想,使教师可以在三套或两套标准教本中有所选择,进行相对比较灵活的教学,又整顿、规范了混乱的教学秩序;既没有用一种僵化的“国家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维禁锢起来,又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极端思想的泛滥妨害当今俄罗斯的复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人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也制止了偏颇极端,基本达到了普京制定历史统一教科书的初衷。
(责任编辑:卢海生)
马龙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