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就业课程策略研究

2017-03-12刘华欣

关键词:多元智能视域就业指导

刘华欣

(辽东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大学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就业课程策略研究

刘华欣

(辽东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就业指导教育旨在促使个体掌握某种就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它本身就是个体智能发展的过程,即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可以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而个体智能的发展又有助于个体就业素质与修养水平的提升。而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强调个体差异与潜能的理论,它是由美国的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的。本文试图运用以普通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为研究对象,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之中,以开启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高校;多元智能理论;就业指导;课程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国家与高等院学校旨在促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就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个体就业能力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它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的。自高等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来,它就一直受学校的办学层次、方向以及办学理念的影响与制约,因而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有效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就业教育理论工作者尝试着课程的创新与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曹勇将教育生态学引入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之中,并构建了就业指导课生态学体系[1];陈炜就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完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金冬梅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对9所高校542名在校和新近毕业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人际沟通与交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等10项能力[3];马亚静从就业能力的角度研究了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问题[4];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普通高校就业教育指导课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普通高校就业教育指导课的实效性,为大学生的就业提高了良好的就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也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与心态。但是,作为一门指导学生更好规划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课程,其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向学生传授有限的就业知识与技能的低级层面上,理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培养大学生更高层次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他们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为社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价值。

当前,普通高校就业教育指导课局限于就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能力培养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理念的制约,即学校开设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智力培养,这种课程理念的根源于前苏联时期的凯洛夫教育学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智能理论基础上,忽视了个体智能发展的多元性。而美国的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要依据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性开展教育活动。多元智能理论传入中国以后,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浪潮。尤其是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历史教育以及体育教育等课程中应用更为广泛。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中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而在就业指导教育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因此,研究与探讨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策略,不仅有助于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进一步拓展,也有助于普通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课程建设。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就业教育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在多元智能理论出现以前,世界上计算人的智力商数的工具主要是法国比内的“智商测试”。随后,韦克斯勒等人将离差智商引入了智商领域。其结果,IQ分数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人的智商高低的量化标准,它的意义就在于人的智商由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变定量测试。随后,“智商测试”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之中,其中,最大的应用价值就是运用相同的标准去量化考核每一位学生,并根据测试结果预言其未来的发展成就。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智商测试理论存在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依据学生IQ测试结果来规划每位学生学校的课程比较适合于精英教育;其次,每位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发展;第三,事实上,每位学生的智能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为此,美国的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一种相对于传统智能理论过窄的一种理论,即多元智能发展理论,它强调的是教育要尊重人的智能差异以及人的智力潜能的挖掘。截至目前,霍华德·加德纳共计提出了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以及存在智能。霍华德·加德纳的研究认为,上述九种智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发展水平不同而已。另外,人的多元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实践活动来获得。为此,霍华德·加德纳十分注重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就可以看出,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中能相应地找到几种智能的缩影。因此,研究与探讨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多元智能教育问题是就业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课题。

(二)就业教育内容中蕴含的智能教育功能

目前,高校的就业教育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就业能力教育等方面。其中,就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主要包括择业观教育、就业心态教育、就业资料准备教育以及求职技巧教育等方面;就业能力教育主要包括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教育、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教育、随机应变能力教育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教育等方面。从就业教育指导课程内容可以看出,在霍华德·加德纳的九种多元智能中,与就业教育指导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智能主要包括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方面。其中,求职技巧教育是指求职者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以及周围的环境来获得成功,最为重要的资源就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事物的能力;而语言智能是指语言表达与书写文字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辨别环境以及利用能力。由此可见,求职技巧教育与语言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密切相关。就业心态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它与自我认识智能存在着密切的相关。自我认识智能指的是认识自我、洞察并反省自我的能力。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认识自我,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未来的抉择,才能有良好的心态。从就业能力教育的角度来看,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教育、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教育、随机应变能力教育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教育与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存在着密切的相关。人际关系智能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其实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高低也制约着个体团队协作能力水平发挥的程度。个体只有处于比较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环境之中,客观准确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才能摆正个体在团体协作中的位置。就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其实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

由此可见,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把就业指导教育仅仅看作是向大学生传授就业知识与技能的错误思维观念,要树立一种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也能培养学生的智能的教育理念。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普通高校就业教育的启示

首先,就业教育不是一种单纯传授就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对于大多数人的思维观念来说,传统的智力发展一般是指人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等方面发展,它也是目前的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衡量个体智商高低的基本指标。从这一基本指标出发,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不具有培养学生智力发展的功能。但是,如果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的视域下来看待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就具有培养大学生的智能的功能。即通过对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就业心态教育、求职技巧教育、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教育、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教育、随机应变能力教育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教育等来培养大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其次,就业指导教育也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与传统的智力发展理论相比,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最大价值不在于他所研究出的九种智能的具体内容,而在于多元智能理论所折射出尊重人性的教育思想,即教育要尊重人的差异性发展。他强调要通过教育的实践活动充分地挖掘人的智慧潜能,并且使人的智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当今时代,教育如何突破原有的注重知识传授传统观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为我国教育突破传统观念羁绊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实践基础。作为旨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课而言,理应吸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合理成分,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度开发就业指导教育课智能因素,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高校就业教育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反映出个体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高校就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多元智能就意味着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这不仅符合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不再单纯传授就业知识与技能,而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已经成为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关注点之一。

三、高校就业教育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现代意义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就业指导》一书的出版。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相继展开。经过二十多年研究与努力,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课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理念、内容以及方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课实效性不强。比如,在教育理念上,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这可应从考核、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观念中可以得到反应;在教育内容上,主要是以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技巧以及就业信息为主,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内在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方法上,仍然沿用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育方法,缺少实践环节的创新。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就业教育存在的误区,即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就前者而言,多数教师与大学生都片面地认为就业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以及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后者而言,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相关政策规定决定了高校就业教育的唯一目标就是提高就业率,至于说大学生的内在修养与品质的高低就成为就业教育中的依据口号而已。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就业严重地偏离就业指导教育的预定轨道,它已经逐渐演变为如何提高就业率的一种教育。

四、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就业教育指导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由只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课程理念向各方面智能协同发展的课程理念转变

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就业指导教育来促使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协调有机发展。因此,高校的就业教育指导课要从只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教育理念向各方面智能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

(二)由整齐划一的教育理念向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转变

传统的高校就业教育指导课程教学认知发展基础就是传统智力发展理论,即人的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方面构成的。在传统的智力理论视域下,高校就业教育指导课程教育整齐划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缺少个性化教育,因而就业教育缺少针对性。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教育者承认与尊重个体的差异;而且人所具有的智能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这就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就业指导教育要由整齐划一的教育理念向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转变。

(三)由应试教育的课程理念向培养大学生内在品质课程理念转变

在传统的智力理论背景下,学校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而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多少的手段就是应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以及学校的学生大脑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也是应试。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学校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注重的是个体内在思想与品质的综合提高。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就业指导教育要由应试教育的课程理念向培养大学生内在品质课程理念转变。

(四)由片面追求就业率教育向给大学生职业发展提高必要的指导与帮助课程理念转变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受学校生源以及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就业率评价影响的制约,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已经演变为就业率的教育。更有甚者,有些高校通过就业率来吸引生源,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根本就没有达到指导与帮助的目的。为此,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高校的就业教育指导教育应由片面追求就业率教育向给大学生职业发展提高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教育理念转变。

五、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就业教育指导课程策略

(一)创新教育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要突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将对大学生的就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与智能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大学生就业素质修养,又开发了大学生的智慧潜能。首先要加强理论环节与实践锻炼环节的结合。虽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就业理论为指导,但若使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完成。比如,就业展演模拟、就业技能示范与训练、体验式教育模式等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教育模式。其次,依靠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开展网络视频教育模式。

(二)个性化教育

依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的智能都是多元的。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通过合适的方法与手段促使个体某一方面的智能得到空前的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域下,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就要针对学生智能的组合及优劣势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即个性化教育策略。当前,有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也开展个性化教育,但是它的个性化教育与本文的个性化教育有着质的区别。国内高校的个性化教育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的职业需求来进行的;而本文所提出的个性化教育是依据学生的智能优势特点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职业选择来进行的。

(三)多样化考核方式

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应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理念相对应,既然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课课程理念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内在品质,因此,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课的考核方式也应包括就业知识、技能的考核以及智能考核两部分。因此,建议知识与技能以及智能考核的比例为4比6或3比7。具体考核指标与标准可以由任课老师自行制定,并上报学校教务处批准执行。

结论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理论,在这种理论的视域下,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个体的智能,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也不例外,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价值所在。在本论文研究中,虽然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与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之间的关系,但对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教育模式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在未来,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者可以就教育模式与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力求架构出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教育模式与评价方法。

[1]曹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57-159.

[2]陈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2):32-35.

[3]金冬梅,张櫻峰,杜蕾,等.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培养效果和优化措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4(8):107-112.

[4]马亚静.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J].现代教育管理,2014(2):99-103.

(责任编辑:李 军)

Employment Course Strategy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LIU Hua-xin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Dandong 118003, China)

The aim of employment guidance education is to make individuals to grasp professional knowledge,skills and capabilities.It will develop individuals’ intelligence, by which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ulture may promote. In this study, how to introduce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into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discussed.

university and college;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strategy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2.21

2016-09-26

刘华欣(1977—),男,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2

A

1672-8572(2017)02-0120-05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视域就业指导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