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城》另辟学术新天地
2017-03-12毕庶春
毕庶春
《宋玉城》另辟学术新天地
毕庶春
李白诗云:“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读过由宋玉研究专家吴广平教授主编、由湖南省临澧县人大常委会编撰的大型丛书《走进宋玉城》之后,令人顿生“别有天地”,豁然开朗之感。
宋玉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辞赋大家,人称“赋圣”,与众所熟知的大诗人屈原并称为“屈宋”。“屈宋”同是楚国人。梁代大学者刘勰赞叹曰:“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文心雕龙·辨骚》),唐代大诗人杜甫师范屈宋,云:“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戏为六绝句》)。
宋玉离我们并不遥远。宋玉是今湖南人,在湖南省临澧县望城乡有个宋玉村,那里有古宋玉城遗址,附近有依丘矗立的“楚大夫宋玉之墓”碑,墓园附近有宋玉亭以及碑林。
宋玉就在人们身边。宋玉之作,流传至今者,有十四篇。其中,诸如《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大言赋》《小言赋》《笛赋》《讽赋》《钓赋》《御赋》《微吟赋》和《对楚王问》等。这些作品脍炙人口,沾溉古今文苑,历久不衰。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古代典籍中,有关这位著名作家的生平与生活轨迹的记载不多,加之受自宋以来的疑古言行所左右,宋玉作品大多被疑为伪作。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出土文物资料的呈现,例如《御赋》的出土面世,学术界朋友纷纷有论著出版,许多的探讨已经取得令人十分欣喜的进展,一扫今昔疑古雾障,对于伪托之说予以廓清。诸如吴广平教授,不仅出版有《宋玉研究》专著,而且近来又有《宋玉著述真伪续辨》问世。刘刚教授此前也早有专著印行,今又著有大作《宋玉〈微吟赋〉辨识》。此外,汤漳平先生的大作《宋玉作品真伪辨》、方铭教授的《宋玉赋的真伪及其赋文学特征》、王立教授的大作《春恨与悲秋》、伏俊琏教授的大作《美的企慕与欲的宣泄》、马世年、李城瑶教授的大作《〈高唐赋〉〈神女赋〉主旨新探》和苏慧霜教授的大作《抒情与讽谏》等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最为难得的是,这众多的学术结晶,而今,全都荟萃于《中外学者论宋玉》一书中,大大免除了学者查寻资料之苦,大大造福于学林。《中外学者论宋玉》,这是学术之作的一个历史结点,但它同时也是学术再次腾飞的新起点。蓄势待发,宋玉学术研究“春风又绿”、百花竞放的时节业已莅临。倘若仅仅就此业绩而言,湖南临澧县人大常委会和广平教授已经是功莫大焉,令人钦敬。
这一《中外学者论宋玉》,共收论文三十七篇,洋洋四十六万字,俨然独立,堪称一大学术专辑。然而,这一专辑竟然只是《走进宋玉城》中的一方小小的天地。而今,《走进宋玉城》向人们显示,学术研究已经开辟了另外一个新天地,这一学术的新天地得自展拓,展拓于乡土,展拓于经济界,展拓于产、学、研。
《走进宋玉城》题材广阔,篇制宏伟,煌煌四大巨册,厚重而精美。除开《中外学者论宋玉》之外,内中还有《宋玉与临澧》,四十三万字,收有诸如《临澧宋玉历史遗迹研究》等六卷考古之作以及相关彩色摄影作品二十七帧;《宋玉颂》,五十一万字,广收乡土艺术家的书法、篆刻、诗歌、散文、曲艺演唱、歌曲等文学艺术之作一百八十三件;《赋圣宋玉》,六十一万字,内收上、下两集动画电影剧本和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全书由以上四部书组成,共有二百零一万字之多。全书以宋玉为核心,加以辐射,囊括四海美文佳作,巨细不遗;彰显临澧人文风采,光耀古今。
《走进宋玉城》一书,可分可合,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既有历史考古,又有新时代视角;既保留有传统文化,又塑造出特色城市;既弘扬民族大文化,又促进地方经济,难能可贵。
读过《走进宋玉城》丛书,方才得知其成书之不易。在临澧县政府的领导下,四位编撰,虽年逾七旬,但不畏寒暑,不辞劳苦,或采风于乡野,或挥汗于披览,近趋长沙,远赴武汉,孜孜矻矻,以至付梓告成。其敬业精神,令人钦敬。
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走进宋玉城》一书,“三立”皆备,在开拓学术领域,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塑造特色城市诸层面,为人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责任编辑:王 芳)
毕庶春(1945—),男,山东高密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先秦汉魏六朝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