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意愿
——以外研版七年级英语教学为例
2017-03-12郭翩翩
郭翩翩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昆明650500)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意愿
——以外研版七年级英语教学为例
郭翩翩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昆明650500)
讨论初中生英语学习中交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以外研版七年级英语教材为例,分析如何利用教材设计教学任务来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同时以教材为基础,构建在课内外提升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模式。
交际意愿;外研版英语教材;课堂教学;策略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另一个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有过许多变化和发展,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纵观语言教学史,交际法的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交际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培养学生的交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
然而在我国大多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面对教师提问或小组讨论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保持沉默,甚至包括英语语言能力较高的学生。针对这一现象,基于交际意愿理论,分析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因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交际意愿的策略。
交际意愿(Willing to Communicate)包含一语交际意愿(L1WTC)和二语交际意愿(L2WTC)。一语交际意愿主要涉及个性特质,由于本文主要论述的英语交际意愿属二语交际意愿范畴,因此不对一语交际意愿做过多论述。MacIntyre(1998)将二语交际意愿(L2WTC)定义为:愿意通过使用二语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人交流,Dornyei(2009)认为二语交际意愿基于交际情境并随特殊情境呈动态变化。
一、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因素
学习环境、情感因素可影响学生交际意愿。
学习环境包含谈话对象、话题、谈话内容、课堂氛围、群里凝聚力等。若进行师生对话时,学生由于畏于教师的权威而缺乏交流意愿,形成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二元对立关系,而与其他同学交流时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另外,倘若学生不了解话题和谈话内容,学生将会表现为无话可说。
情感因素包含自我觉察交际能力、焦虑情绪等。若学生觉察自身语言能力较高则会表现较高的交际意愿,提升交际自信。反之,若学生语言能力较高但自我觉察语言感较低,则会表现较低的交际意愿。焦虑情绪对学生交际意愿影响更突出。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会因自我期望过高或过度担心教师和同学的负面评价而产生沟通焦虑。
二、提高学生交际意愿的策略
1.采用结对子和小组活动
利用结对子(pair work)和小组活动(group work)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在结对子活动中,多采用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而小组活动的形式则更加广泛,例如采访、做报道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活动中要控制小组规模,一般3-4人为宜,并且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层次要有差异性。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则可能会导致组内任务分配不均,以至于部分同学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
2.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选择其熟悉的话题
为增强学生的交际意愿,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立足于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发展,筛选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交流话题,让其有话可说。目前,在“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鼓励学生在课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便课上交流,更好地实现教学交互、认知交互和情感交互。
3.创设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降低焦虑情绪
教师通过分享自身趣事或鼓励学生之间分享身边趣闻,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在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再以小组互动形式展开学生之间的交流,或不仅仅限于组内,不同小组间亦可以辩论赛形式自由发言。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可提出一些供学生思考和辩论的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在思维的交集中形成共识,并针对分歧点展开深层次的交流,营造一个多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4.建立发展性课堂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自我觉察交际感
建立发展性课堂评价体系,目的不在于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检查和评比,而是注重其交际过程中的能力发展,因此,教师无须急于更正学生交际过程中出现的瑕疵,过于纠正错误、注重形式,只会降低交流的流利程度,降低学生的自我觉察交际感,打击学生自信心。为提升学生自我觉察交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反馈,指出学生交流中的闪光点并大力表扬,从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自信。
三、提升学生交际意愿模式
本文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拟构建提升初中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模式。该教材主要以任务型教学方式来组织安排教学,以模块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每个Module都有自己话题。每一个模块又包含三个单元,通常情况下,第一、第二单元学习新语言,第三单元运用语言。该模式可概括为:话题选择—课前热身—课中活动—课后活动。
1.话题选择
本册教材十二个话题分别为:失物招领、能力、计划、未来生活、购物、问路、我过去的生活、故事、名人经历、假期、肢体语言和西方乐器。所涉及的话题都与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较为相符,贴近学生生活,同时部分话题涉及中西方文化知识。例如,“名人经历”主要介绍西方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和莎士比亚。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讨论的话题,本套教材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栏目——“世界各地”(Around the world)介绍世界文化。
2.课前热身
本套教材每个单元的导入部分可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经验分享、视频歌曲欣赏等热身活动。例如,在教授“能力”话题时,可利用歌曲“I believe I can fly”引导学生使用情态动词can交流自身能力。又如在计划话题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畅谈周末的计划。
3.课中活动
课中活动多以小组互动为主,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小组凝聚力、问题类型和谈话时间。为利用小组凝聚力提高学生交流意愿,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定任务。本套教材每个模块包含大量结对子和小组活动。例如第一模块任务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自编自演失物招领处的一个小故事;又如模块三要求学生三人一组,谈论周末计划。可以看出,问题类型以开放性问题为宜,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其自由发挥,尽量少出现是非很明确的问题,以免限制学生思维,阻碍其交流意愿。为了在竞争前提下,高效完成一定任务,学生必须通过交流、协作,提高交际意愿。谈话时间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旁巡视监督并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4.课后活动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做的是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用英语与同学交流。课后活动难免因缺乏教师监督和指导而有所疏忽,因此学生课后的交际意愿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加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编制英语小短剧,录制成音频或视频,放在班级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教师首先要了解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因素,并以此为突破口结合教材,在课堂上以小组互动形式,来缓解学生的焦虑等情绪。同时,教师还应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并且积极思考如何在课外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从而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
[1]MacIntyre,P.et al.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 affiliation[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4).[2]Vatsana Vongsila,Hayo Reinders.Making Asian Learners Talk:Encourag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J]. RELC Journal,2016(4):1-17.
[3]余卫华,林明红.穗港高校学生英语交流意愿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19-223
[4]海春花.影响EFL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因素:学习者情感之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4,(2):67-70.
[5]汤闻励.DOrnyei“动机综合体”视角下对大学英语小组任务参与度的研究[J].中国外语,2016,(3):73-83.
〔责任编辑:崔雅平〕
H319.3
A
1008-6714(2017)07-0043-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19
2017-04-17
郭翩翩(1990-),女,湖北鄂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学科教学(英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