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离子·术使

2017-03-12[明]刘

领导月读 2017年7期
关键词:列子刘基朱元璋

[明]刘 基

郁离子·术使

[明]刘 基

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④。其夕,相与俟⑤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⑥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原文据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郁离子》)

【注释】

①狙:猕猴。

②部分:部署分派。

③赋什一以自奉:征收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

④寤:醒悟。

⑤俟:等到。

⑥道揆:准则、法度。

【译文】

楚地有一位以养猕猴为生的人,当地人都叫他“狙公”。每天早晨,狙公必定在院子里给众猴布置任务,派一只老猴带领群猴采摘草木的果实,归来后狙公向每头猴征收十分之一的果实以养活自己。如果有的猴不交,狙公就用鞭子抽打。群猴既怕他,又恨他,但都不敢违抗他。有一天,一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种的吗?”群猴回答说:“不是,是天生的。”小猴又问:“是不是除了狙公,谁都不能上山去采果子了呢?”群猴说:“不是,谁都有权力上山去采果子。”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又何必依赖狙公而受他的役使呢?”小猴的话还没说完,群猴都恍然大悟了。当天晚上,众猴都等着狙公睡熟之后,毁坏了栅栏,砸破了笼子,把积存的果子全带上,互相扶持着全逃到山林里,不再回到狙公那里去了。狙公最终饿死了。

郁离子说:“世上只靠耍手段统治百姓,却不懂得要按照义理分析现实状况,选择其中最适宜的方法的人,不就像这位狙公吗?只是百姓还没有觉悟,一旦有人启发了他们,那些在上者的手段就将毫无作用了。”

【简析】

元至正二十年 (1360)三月,刘基应朱元璋之聘,与宋濂、章溢、叶琛同赴应天,面陈“时务十八策”,深得朱元璋赏识,最终以帝师身份、王佐之才协助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郁离子》绝大部分篇章作于1358年到1360年

初,主要是作者对元朝末年种种社会弊端的辛辣讽刺,其创作旨在为新王朝的建立设计治国方略,待王者之起而为天下后世兴文明之治。在《郁离子》中,刘基为新王朝的兴起开具的总药方是“以大德勘大乱”,具体而言,主要是以德养民、以道任贤两大治国方略。其中,《术使》中这篇著名寓言非常生动地揭示了“养”(民不可欺)与“道”(民不可愚)的内涵,说明世上用霸道权术或愚民政策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和狙公一样,只是百姓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百姓,使之明白,那狙公之流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狙公”的故事题材源于《庄子·齐物论》与《列子·黄帝篇》中“朝三暮四”的故事,但《庄子》中旨在论证世上诸事皆无固定是非的观念,《列子》则旨在说明名实未亏的道理。两部作品中的群猴都愚昧无知,容易让统治者觉得对黎民百姓只需要稍使诈术,便可驯服他们而坐享其成。但经刘基改写之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群猴已不再是任人摆布的驯服工具,它们之中的先知先觉者具有开悟、领导众猴的智慧与能力,众猴最终在狙公残酷压榨之下猛然醒悟而奋起反抗。文章主旨一变而为警告当权者对黎民百姓的盘剥不可过于苛刻,否则将物极必反,这个新的立意,无疑超出了《庄子》与《列子》这两部经典著作的内涵,具有更加独特的思想价值。

猜你喜欢

列子刘基朱元璋
刘基隐居考述
列子学射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列子的远见
《列子》真伪之辨与《列子》认知的重建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列子》研究综述
朱元璋与叫花鸡
刘基的隐与显
“前卫老头”刘基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