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
2017-03-12王鹏
王鹏
(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 武汉 430074)
KEXUEGUANLI 〉〉〉科学管理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
王鹏
(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 武汉 430074)
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的起源与基本概念,然后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制度、资源、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
“互联网+” 高校 数字档案馆 建设路径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的[1],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此后,“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3]。
高校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浪潮的推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互联网+”的提出为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高校各类数字资源和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的新特征,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实现数字档案馆的创新与融合是时代赋予高校档案馆的新课题。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难点
教育信息化“十二五”以来,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1。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后,各高校借力“互联网+教育”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做到资源的共享、系统的集成、系统与业务的高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师生、物、组织、管理等的协同[5]。这种融合也给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1.高校网络数据采集、鉴定、管理难度加大。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各类电子数据以几何级数增长,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大,呈现出多源、异构的特点。其来源既有办公自动化、教务、学工、人事、财务、设备、房产等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又有门户网站、教学平台产生的互联网网页数据和智能移动终端APP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数据。其结构既包括数字、符号等结构化数据,也包括HTML文档等半结构化数据和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如何采集、怎么鉴定、怎样管理,是当前数字档案馆建设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2.高校档案用户信息需求更加注重及时性、在线性和移动性。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上网设备迅速普及,网络环境日趋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方式。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达13.06亿户,手机用户普及率达95.5部/百人,手机远超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6]。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媒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与信息服务更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信息需求更加注重及时性、在线性和移动性。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高校档案信息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需求,成为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要迫切解决的又一难题。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将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等多项先进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协同化的方向发展。
1.完善档案信息化制度建设。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纸质文件材料的人工管理,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深入开展,高校档案管理逐步进入电子管理时代,而“互联网+”推动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将成为对数据信息采集、鉴定、分类、管理、利用的智能管理。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制度是做好现代档案工作的首要前提。尽管国家已经在关注“互联网+”政策、标准和协议等方面的问题,但高校档案馆应结合行业相关标准和自身实际情况,加紧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可用,实现数据的有序开放与共享[4]4。
为了加快推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当前高校档案馆应按照《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研究各类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电子档案的构成要求;研究制定重要网页资源的采集和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管理办法;探索电子档案与大数据行动的融合;加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技术研究与应用[7]。
2.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化建设。近年来,按照国家档案局“馆藏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馆藏档案扫描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虽然档案数字化扫描数量巨大,但从目前完成的数字化扫描的档案质量来看,数字化扫描的档案多是以图片的形式存储和利用,难以实现全文检索。因此,在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上还达不到数据化的标准。
数据化是智能化的基础,进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是档案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对档案仅仅进行数字化扫描还不够。一方面,要加强数字化扫描档案的数据化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类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以及网页资源和社交媒体文件的采集归档工作。只有重视档案数据化工作,我们才能积累更多“活”的数据,才能从“数据累积的量变过程”转化为“数据智能”的质变过程[8]。
3.功能强大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功能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进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该系统应该具备巨量的档案信息存储和读取能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快速信息处理响应能力[9]30。除了对档案信息存储、整理、管理、利用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应实现对各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对接功能,将档案管理延伸到文件管理阶段,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开发针对互联网信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的自动采集、鉴定、分类、管理、利用等功能。
目前,南京大学自主开发的南大之星档案网络管理系统6.0,为纯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安全可靠、功能齐全等特点,该系统预留了可以与各种办公自动化系统交换数据的接口,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用户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连接[10]。华中科技大学的数字档案馆系统ES-OAIS V4.0,为全B/S结构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档案收集、利用的在线审批业务流程,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统计和利用等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该系统还具备了可扩展的档案信息应用模式、基于元数据的档案信息包引擎技术、基于WebService的档案前端控制技术、可定义的工作流引擎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在线编研及Flash3D客户端虚拟现实技术,这些前沿的技术手段无疑将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便捷及感官体验[11]。
4.加快开放性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及时性、在线性和移动性特征,高校档案馆应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深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拓展档案信息服务内容,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档案信息服务云平台,拓宽通过档案网站和移动终端开展档案服务的渠道,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方面,搭建开放性的信息资源建设渠道,高校数字档案馆应向学校基层院系、机关部处及个人(教师、行政人员、在校生、校友等)开放数据入口,通过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云平台进行存储、分享、传播和利用;另一方面,提供多终端的在线服务、移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档案信息服务的需求。
早在2010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和英国国家档案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推出“教师文献”(DocsTeach)、“总统文件”(Presidential Documents)、“历史上的今天”(Today’s Document)、“古币价值转换系统”(Old Money)等多种移动服务[12]。目前,随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深入开展,中山大学建设的历史文化展示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档案馆开通的微信公众账号,在校史研究、档案宣传、馆藏展示、办事指南、特色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并不是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档案的简单相加,它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来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字档案馆自身的互联网思维[9]31,从而实现“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一种全网络生态环境[14]。当然,高校数字档案馆在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方面,还应该重点关注涉密信息、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的保护问题。
[1]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6-09-16].http://www.gov. 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9-23].http://www.moa.gov.cn/zw llm/zcfg/flfg/201507/ t20150709_4737779.htm.
[3]2015《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词注释[J].先锋队,2015(10):9-11.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6-09-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 t20160622_269367.htm l.
[5]朱月翠,张文德.“互联网+教育”基本模型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9):12-15.
[6]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数达13.06亿[EB/OL].[2016-10-10]. 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6/01/26/92043qvro.shtm l.
[7]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16-10-15].http://61.135.203.75/new s/2016-04/07/ content_136280.htm.
[8]于英香.档案大数据研究热的冷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5(2):5-8.
[9]吴向波,魏扣,孙帅.智慧城市背景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5(2):30-31.
[10]南大之星档案网络管理系统6.0产品介绍.[EB/OL]. [2016-10-23].http://dawww.nju.edu. cn/dazngl/New_Folder_index/zpjs-1.htm.
[11]东方飞扬数字档案馆系统蓄力新时期档案管理需求. [EB/OL].[2016-10-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42170d 01019euq.htm l.
[12]刘婧,周耀林.移动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5(1):56-60.
[13]高校档案馆微信开通现状及建议调查研究.[EB/OL]. [2016-10-25].http://www.wm lunwen.com/gongshanglunwen/ 20160705153.htm l.
[14]互联网的发展让生活更加便利.[EB/OL].[2016-10-27].http://m t.sohu.com/20151211/n430904397.shtm l.
G270.7
A
2016-10-29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3.12
王鹏,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