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风·东山》的家国情怀探微
2017-03-12曾剑
曾 剑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豳风·东山》的家国情怀探微
曾 剑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豳风·东山》是《诗经》中的名篇,主要写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的心情,把现实和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向往、忧虑等心理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郁的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制彼裳衣,勿士行枚”的家园眷恋、“果臝之实,亦施于宇”的故园牵挂、“洒扫穹窒,我征聿至”的聚首期盼、“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的婚姻缱绻四个方面。
《豳风·东山》;家国情怀;家园眷恋;故园牵挂;婚姻缱绻
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历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情感。这在《诗经》战争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春秋无义战”[1],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一场场血雨腥风、马革裹尸的战争或给统治者带来了争霸的荣耀,广袤的土地,无尽的财富,但给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士兵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捐躯爱国,同仇敌忾的豪情,更多的是长年战争造成的与亲人分离,有家难回的忧思与怨愤,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的艰难,以及厌倦战争、渴望和平的殷切期盼。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与浓重深切的家国情怀。以周公平息管蔡之乱为背景的战争诗《豳风·东山》就是《诗经》战争诗中蕴含浓重家国忧思的代表作。整首诗以一个多年在“东山”作战的士兵于战争胜利凯旋之日,在归家途中的所见所忆所思所感为主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这位士兵喜悦、牵挂、担忧等情绪,表达了其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战争生活的厌倦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制彼裳衣,勿士行枚”的家园眷恋
整首诗共分四章,每一章均以“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作为开头。描绘了细雨蒙蒙的时节,士兵从东山走在归家的路上,而他的心却早已飞回了西边的家园。“我东曰归”和“我心西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濛”极言细雨貌。“慆慆”极言东山从军时间之长久。绵绵细雨,更容易唤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更何况是即将归家的士兵呢?这一句和《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异曲同工之妙。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士兵的心思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在回放。回家的路上,想到即将团聚的日子,他百感交集,又倒叙地回忆起战争生活风餐露宿的辛苦。“行枚”,古代行军,士兵们口衔一短而细的木棒以禁止出声。“要制作家常衣服穿在身上,再也不要穿厚重的战袍,再也不要口里衔着横木棍受军纪管束之苦”。“行枚”代表过去,“裳衣”代表未来。回忆过去的军旅生涯,“与子同袍”的日子苦不堪言,能够侥幸活下来,已属不易。“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蜎蜎”指虫子卷曲爬行貌。
“蠋”指野蚕。“敦”,指身体缩成团。此句联系途中所见,描写途中所忆。这位士兵一路上看到那蠕蠕爬行的野蚕,就在那桑田之间。这种情景让士兵回忆起了其军旅生涯中,尤其是寒气袭人的夜晚,只能跟自己的战友像野蚕一样团团地抱在一起蜷缩在将军的战车的下边睡觉休息。一幕幕往事又涌上心头,不禁让他悲从中来。类似描写在《小雅·采薇》中亦有体现,“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战车已经出动,四匹公马高大雄健。主帅乘坐在战车上指挥战斗,士兵们则尾随其后隐藏身躯”[2]。野外露宿,命如草芥,战事紧张,环境恶劣,是古代战争的真实写照,在《豳风·东山》中通过这位归途士兵之口作了深刻的阐释。
二、“果臝之实,亦施于宇”的故园牵挂
第一章着眼于过往,主要写了对从军艰辛的回想。承接下来,第二章着眼于未来,重点写了士兵对家园荒凉的遥想。这种遥想和怀念是通过一些特定的物件呈现出来的,而这些物件又都是士兵过去在家中所接触过的,所熟悉的,所以才触景生情,感物推想。“果臝之实,亦施于宇”。“果臝”,一种植物,又名瓜蒌。“施”,蔓延。“宇”,檐下。离家三年了,当年亲手种的瓜蒌结的果实,想必已经长得很茂盛,蔓延到屋檐下了吧。“伊威在室,蟏蛸在户”,“伊威”指土鳖虫。“蟏蛸”指蜘蛛。士兵在想,这么多年,有没有人打扫房屋呢?是不是有土鳖虫在室内爬行,蜘蛛在门边结网呢?这里描绘了日思夜想的家园在战争的摧残下变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町畽鹿场,熠燿宵行”,“町畽”指院旁空地,“鹿场”,指野鹿践踏的地方,“熠燿”比喻闪烁貌,“宵行”是一种萤火虫。士兵在想,田地因为无人耕种,是否已经荒芜,隐瞒兽迹,变成了野鹿来回的场所?夜晚的园子显得更加荒凉凄冷,只有萤火虫在飞来飞去,闪闪烁烁。以上几句,都是士兵的想象中的被战争摧残的残破的家园的样子,并不是现实,但已经让人感到无限萧索荒凉。但这毕竟是士兵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故土家园,所以面对这种想象,他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慨叹“不可畏也? 伊可怀也”。直言这种在别人看来破败无比的景象并不可怕,反而很令人怀念。一系列的景象串联起来,让读者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它毁掉了故园,毁掉了和平,毁掉了幸福生活。尽管路途遥远,日夜兼程,随处荒凉,鬼火闪动,但主人公归家的脚步并没有放缓,因为思家念亲的迫切感情占据了他的整个内心,他怀着满心喜悦和满心期待抑或是担忧,要急于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园中。
三、“洒扫穹窒,我征聿至”的聚首期盼
第三章主要是对士兵家中情景的想象性描写,重点是对妻子思念丈夫的想象性描写。尽管第二章重在对战争摧残下的家园残破的描写,充满了萧索荒凉之感。但很快,即将与亲人聚首团圆的期盼成为了士兵的思想情感,他满心欢喜地想象着此时此刻家人迎接他归家的情景。此章重点以夫妻团聚为主线,写了他的妻子为他的归家团聚所做的工作。“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此句勾画出思妇思念征人的典型场景。“鹳”,水鸟名,形似白鹤。“垤”,土堆。鹳雀在土堆上鸣叫,妻子在房间里哀叹。这是典型的家园生活场景。梅妻鹤子,与人和谐。古典诗词中,鹳鹤作为一种正面意象,传递了一种和谐美满的韵味。思妇之所以在屋内悲叹,也许她不知道丈夫即将回家,还在牵挂着他的安危,这种牵挂在丈夫从军这么多年来,她已经习以为常。也许她正在为怎样打扫房间,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丈夫归家而焦急。战争频仍,辗转无定,通信阻隔,家书难达。士兵的信件可能妻子根本就没收到,所以丈夫的归来可谓意外的惊喜。《小雅·采薇》有言“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从军战士们驻扎的地方不固定,无法使家书顺利送达亲人手中。“洒扫穹窒,我征聿至”。“穹窒”,堵塞墙缝和破洞。“聿”,语气词。士兵想象着妻子也许会有心灵感应,知道自己即将回家,正在打扫房间,堵塞墙缝,修补漏风的鼠洞,等待着自己吧!“有敦瓜苦,烝在栗薪”,此句笔锋突然转折,描写了在古代结婚仪式中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植物“瓜苦”即“葫芦”。“有敦”是团团的意思。“栗薪”指“束薪”,古代举行婚礼永结同心的象征物。《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以薪喻婚姻,《传》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国乱民贫,男女有失其时,而后得遂其婚姻之礼者”[3]90。古代结婚时要行“合卺之礼”,“卺”是古代结婚用作酒器的一种瓢,把一个葫芦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一瓢饮酒,后来演化为喝交杯酒。
士兵想象着三年前结婚时用过的那个行“合卺之礼”的圆圆的葫芦,应该还在柴薪的上边。此处蕴含着感情稳固,婚姻长久的含义。“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极言战争长久,离家长久。古诗中的“三”多为虚指,又统观此诗的主旨所在,亦可以理解为“多年”,更能凸显出战争之久,思念之深。
“征夫”“思妇”的相互思念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中亘古不变的主题,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战争诗和闺怨诗中,仅在《诗经》中,就有多首诗歌有所体现。如《王风·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深情牵挂,《召南·殷其雷》中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的深情呼唤。《卫风·伯兮》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女为悦己者容而无心打扮的幽怨。《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天气渐寒,女子由一只皮毛靓丽的狐狸绥绥地行走在淇水的桥梁上,联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冬衣穿而满心忧愁,反映出妻子对丈夫的牵挂与深情。可见,《诗经》中众多的征夫思妇诗描写的此种牵肠挂肚的闺怨诗也成为了后世闺怨诗,尤其是唐宋闺怨诗词的滥觞。
四、“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的婚姻缱绻
第四章是整首诗中描写最精彩的片段。士兵回忆当年结婚的盛况,发出了“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的慨叹,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仓庚”指黄莺,“熠燿”比喻闪烁貌。黄莺飞鸣,歌声婉转,金色羽毛非常鲜艳夺目。仓庚被视为表达嫁娶氛围的一种意象,与其出现时节,生活习性,形体样貌和婉转歌声有关。朱熹《诗集传》云“仓庚飞,婚姻时也”[3]122。可见这名士兵是在仲春二月,黄莺飞鸣的美好季节迎娶娇妻的,仓庚之美与家乡之美,婚姻之美融为一体,夹杂着凯旋归来的喜悦,烘托出士兵在回忆婚礼场景的欢快与牵挂之情。“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之子于归”在《诗经》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指女子出嫁。“皇”,黄白色,“驳”,青白色。二者均指马毛的颜色。这是士兵在回忆结婚当天的盛况,妻子出嫁那天,迎亲的队伍中有黄白马,也有青白马,热闹非凡。“亲结其缡,九十其仪”。“亲”,指女子的母亲,“缡”,指结婚的佩巾。“九,十”,形容繁多。“仪”指礼节。结婚当天,妻子的母亲把佩巾系在妻子胸前,并千叮万嘱她遵守结婚后的礼节。整句话渲染出喜庆欢快热闹的氛围。“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孔嘉”是美好之意。此句可谓神来之笔,引起后代很多专家学者的评论和赞叹。如此美好的婚姻,本该享受“琴瑟和鸣”的夫妻生活,但新婚不久,征人即带着新婚燕尔对新娘的浓厚情感被征兵到前线去作战了,而且一去多年未归。所以,他在想象着,新娘结婚那天非常漂亮,但战争阻隔,多年未见,经历过生活沧桑和辛勤劳作的她的娇妻,容貌还和以前一样美丽吗?她的皮肤还那样光洁吗?她的脸上有没有出现皱纹?征人不由得浮想联翩。朱熹《诗集传》云“言东征之归士,未有室家者,及时而婚姻,既其美矣。其旧有室家者,相见而喜,当如何邪?”[3]122这里,朱熹理解为没有结婚的,盼望回家早点成亲,已经结婚的,想象着自己当年的新娘是否改变了模样。新婚的美好,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但这一切,只是士兵在归家途中的想象,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他的美丽家园有没有被战争摧毁?他的可爱亲人是否健在平安?也许结局真的是夫妻团聚,从此以后,全家人过着儿孙绕膝的日子。但毕竟战争是残酷的,时光是无情的,也许他回家后看到的是物是人非的另一番结局,正如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4]这名老兵参战多年后,回到家乡,看到的只是满目疮痍的废墟,他在废墟中烧火煮饭,饭煮熟之后,却不知给谁吃?只有向东望去,独自哭泣。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豳风·东山》整首诗蕴含着浓重的家国情怀,也警示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共享和谐,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美丽祖国和美好家园。
[1] [宋]朱熹.孟子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2006:207.
[2] 杨合鸣,赵爱武.四书五经详解:诗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253.
[3] [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424.
(责任编辑:张连军)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5.022
2017-09-17
曾剑(1978-),女,山东临朐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I207.222
A
1009-2080(2017)05-0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