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派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启示

2017-03-12陈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苏派职业院校创新能力

陈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教育教学研究]

苏派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启示

陈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苏派教育讲究实学、注重创新,这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本文简要介绍苏派教育内容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内容,从苏派教育创新创造思想出发,阐述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对策。

苏派教育;职业教育;创新素质

苏派教育,是一种具有江苏地方特色的区域教育文化流派,来源于明清“经世致用”思想,受近代“西学东渐”学术风潮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而形成。其思想注重服务社会,追求真我,讲究实学,具有典型的江苏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及底蕴特征。

一、苏派教育基本内容

(一)源起

教学流派是指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学派别,对教学流派的研究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命题。基于对教育流派价值和意义的认知,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江苏省于2010年3月以《江苏教育》为主要阵地,组织学者、专家进行专题讨论,第一次明确提出“苏派教育”,这标志着“苏派”教学研究的正式开始。后来,“苏派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苏派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二)苏派教育创新创造思想对职业院校重要性

从2010年首次提出苏派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界对于苏派教育的研究就集中在形成、特征、主张以及代表人物等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侧重于将苏派教育的思想付诸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改革的实践,对职业教育的渗透有待深入。苏派教育强调以实学为追求,讲求学习的实用性,这恰恰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其具有的“职业性”,强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须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职业教育绝对不可以关门干,不可以在书本里讨生活”,同时总结黄炎培、陶行知等近代苏派教育学家观点,不难发现他们的教育学说都强调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曾指出,作为驱使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面贯彻创新战略,驱动国家全面发展;江苏政府在《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文件中,曾指出“职业院校要牢牢围绕培育人才这一基本使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切实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因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工作发展,影响着企业的基层技术创新情况。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水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将苏派教育创新创造思想应用于职业院校之中。

二、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内容

创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含有革新及创造的意思。创新素质即是一个人所包括的在进行创新活动中所必须包括的素质,是一种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一般指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合考虑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其创新素质是指一种相对不变的基本品格或基本修养,是指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平时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安于现状、突破传统思维、善于发现不同并提出疑问等素质。联系到人才培养任务,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是创新人才首先要具备的品质。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职业院校学生,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们进行创新活动中体现出的意愿、期望和构想,驱使新事物出现或新想法涌现的动力。具有优秀创新意识的人通常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联想丰富,能钻研新知识,有开拓精神,有旺盛的好奇心,有质疑精神,不满足现状,善于说“不”。

二是敏锐的创新思维。创新水平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在经验知识基础上不拘泥于现状,不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思考问题,重新组织整合形成新事物,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具有敏锐的创新思维的人通常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敢于追求新鲜事物,打破传统,想象丰富,善于观察,捕捉新机会,发现新问题,有独特见解。

三是杰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如今社会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最核心的创新素质,也是创新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其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角,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记忆能力、灵敏的观察能力、善于捕捉新机会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四是优异的创新人格。具有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的特点,优异的创新人格能加强人们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发人们的创新潜力,进而保证创新成功。创新人格是创新素质的整体结构,是人们在平时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慢慢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坚强意志、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等。

以上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职业院校学生所应具备的创新素质,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创新思维决定创新水平,创新能力是核心,影响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创新人格加强形成强烈的创业意识,四个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在一个人的创新活动中发挥作用。

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对策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造性人才是苏派教育的总任务,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创造创业能力是苏派教育思想的内涵。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一线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既要讲授先进的专业知识,又要训练学生具备较强

(一)营造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氛围

1.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不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一直采取应试教育模式,教出来的学生死读书,重复知识,缺乏创新,为此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其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注重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可见除了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外,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四敢”,敢于思考,敢于怀疑,敢于表达,敢于实践。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要有理论知识设置,还要有实践课程安排;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更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才能,鼓励学生思考,营造良好创新创造氛围。

2.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

“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为此,要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学生,那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素质,具备良好创新思维,扎实专业知识,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专业视野都影响着教师创新教育的质量,应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企业一线,提高自身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讲座,提高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校内也可以提供平台进行创新大讲堂,开展集中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3.改革创新考核体系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制度保障,要结合专业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建立一系列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更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结果的考试方法。丰富考核内容范围,可以结合某一知识点布置小论文,启发学生思考,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可以采取项目式教学,将课程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围绕每一个子任务布置考核任务,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考核学生理论用于实践情况,增加平时任务考核比重,使学生注重过程学习,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决定创新水平,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由于一贯的教育体系,教师上课没有创新性,启发性,大部分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人云亦云,不思考,不质疑,创新思维不够。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开设思维训练课程,理论解释创新思维理论、方法,原理等;另一方面,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要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创新思维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

(三)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近代苏派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强调“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实行“教学做合一”,“做”即是实践;苏派教育典型名师陈鹤琴也倡导“活教育”思想,即要“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所谓实践出真知,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中更要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结合专业情况,有效安排实训、实习、专用周等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同时实践环节也需要老师指导、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将创新思维贯穿始终。上课过程中,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如采用演示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边学边做,做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除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外,职业院校的团委要发挥应有作用,积极提供平台,成立专业社团,如创业协会、实践部等,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老师担任辅助者角色,社团自行策划组织讨论项目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最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塑造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人格

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训练应坚持做人第一,要培养学生敬业乐群,有责任心,勤劳,互励合作,稳健改进等人格,而“创造真善美之人格”也是陶行知先生的五项创造之一,为此职业教育要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备敬业、守法、进取等良好品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需要改革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体系,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合理安排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结合时事热点,设置案例分析讨论,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创新是一种探索,一种冒险,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挫折。目前的大学生成长在新时代,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社会阅历浅,经验缺乏,经历的挫折和困难较少,建议学校创造条件,通过讲座、展板、拓展训练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同时大学生在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视现实,掌握几种释放压力的方法,多阅读些成功者的经历、故事,多参加一些讲座,认识到创新的艰辛,加强自我磨练,加强社会锻炼,形成谦虚、乐观开朗、百折不饶等特质。

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要结合苏派教育的创新创造思想,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人格,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

[1]卢凤萍,沈明.苏派教育研究领域之现状与研究价值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25):20—21.

[2]鲍寅初.苏派教育:重人文、讲规律、求质量——以苏州教育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1,(1):6-9.

[3]臧其猛.试论苏派教育创造思想与高职教育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36-38.

[4]张俊平.“苏派”教育研究与宣传[J].江苏教育宣传,2013,(1):39-44.

[5]梁小玲,梁赫.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研究[J],新西部月刊,2008,(6):122—123.

[6]尹伟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当前江苏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9):5-8.

[7]冯红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问题探析——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The Revelation of Supai Educational Thought to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Quality

CHEN LV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xi Jiangsu 214121,China)

Supai Education pays attention to practical learning,focuses on innovation,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bjectives.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Supai education,expounds the conte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quality.Combined with the innovation of Supai education,the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strategies about how to trai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quality.

Supai education;vocational college;innovative quality

G718.5

A

1671-1084(2017)01-0064-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1.015

2016-08-06

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WH125YB54)

陈律,硕士,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苏派职业院校创新能力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校企合作
———“苏派职教大讲堂”活动掠影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芳华正茂 杏坛春来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分区赛掠影
苏派校长的文化追求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