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甸官方对中缅边界问题的认知
——来自美国第二国家档案馆的新证据

2017-03-12编译

历史教学问题 2017年4期
关键词:缅甸政府缅甸边界

梁 志 编译

●新史料

缅甸官方对中缅边界问题的认知
——来自美国第二国家档案馆的新证据

梁 志 编译

编译者按:1960年10月1日,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与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1961年10月13日,中缅两国又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缅甸联邦政府关于边界的议定书》。这一切标志着困扰中缅两国多年的边界问题获得彻底解决,也是新中国第一次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陆地边界争议。从既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讨论的是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以及中方的基本考虑,至于说缅甸方面如何认识和处理与中国的边界问题,则很少有人论及。2015年,笔者前往美国第二国家档案馆从事档案研究,查阅了大量与缅甸有关的档案文献,部分涉及缅甸官员与美方就中缅边界问题展开的讨论。这里,笔者选择其中的10件档案加以编译,从中可以看出缅甸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过程中的诸多私下考虑。

N o.1 美国驻缅甸使馆关于中缅边界事致国务院电报(1956年7月16日)

机密

发报者:美国驻仰光使馆

接收者:国务院

时 间:1956年7月16日

主 题:缅中边界协商

远东事务副助理国务卿威廉·J.西博尔德(William J.Sebald)先生告诉我,他从缅甸外交部常务秘书①职务应相当于首席部长助理。——译者注詹姆斯·巴灵顿(James Barringt o n)先生那里获得了如下信息。他没时间亲自进行书面报告,所以委托我代为汇报。

巴灵顿先生告知西博尔德先生,早些时候缅甸政府就已得知在缅甸境内密支那东部和东北部边界有少量中共军队(一个排的力量)存在。为此,吴努总理已致函周恩来总理,建议中缅双方不要在边界十英里范围内驻军,并组成联合调查委员会共同对两国边界进行实地勘察,一劳永逸地商定解决边界问题。

结果,周恩来的答复是否定的。他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接受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此前划定的“纸上”边界。因此,中国希望维持“现状”。

在吴努正式辞去总理一职之前两三天,缅甸才接到周恩来的答复。巴灵顿先生和敏登(My int Thein)法官提请外交部长藻昆卓(Sao Hkun Hkio)关注此事。作为掸邦领导人,他十分担心中国的边界侵蚀。结果,6月3日(星期日)三人一起去见吴努,颇费了一番功夫才说服吴努(他相信中国政府是友好的,并无敌意)再次致函周恩来(那时吴努还是总理),敦促对方按照他此前的建议行事。最后,吴努要求这三个人准备好次日一早将提交给内阁会议的信函草稿。三人受命一直工作到深夜才起草好信函草案。第二天,吴努在内阁会议上宣读了信函,并认为信函的表述方式太尖锐,有失礼数,建议内阁缓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内阁对总理建议的反应是坚决“说不”。吴努尊重内阁的想法,在离任前发出了信函。

估计至今缅甸还没有收到中国的答复。

丹尼尔·M.布拉多克(Daniel M.Braddock)

代办 /a.l.①无法确知该缩写的全称与具体含义,此处照录下来。下同,不再另注。——译者注

馆 藏 :“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Rangoon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16,1956, RG 84, Records of the Foreign Service Posts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ma, U.S. Embassy,Classified General Records, 1945-1961, Box26,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N o.2 美国驻缅甸使馆关于中缅边界事致国务卿电报(1956年8月29日)

机密-限制分发

发报者:美国驻仰光使馆

接收者:国务卿

时 间:1956年8月29日

昨天,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拜访敏登法官(前缅甸驻共产党中国和国民党中国大使),要求他对日益恶化的缅中关系(原因是中共军队占领了缅甸领土)提出建议。姚仲明对当前状况表示深深的忧虑,并抱怨说由于缅甸固执地坚持1941年边界条约的有效性,“联合公报”(应指1954年12月吴努访问北京时双方签署的联合公报)带来的友好关系很快化为乌有。

敏登指出,缅甸宪法要求政府接受英属缅甸时期的边界,中共政府也应按照国际法的要求接受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署的1941年协议。然而,姚仲明坚持认为,缅甸应该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声明,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接受前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任何措施。

评价:此次谈话最有意思的方面是中共大使确实非常担心当前中缅关系的状况。请保护信息来源。

萨特思韦特(Satterthwaite)

馆 藏 :“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Rango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August 29,1956, RG 84, Records of the Foreign Service Posts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ma, U.S. Embassy,Classified General Records, 1945-1961, Box26,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N o.3 美国驻缅甸使馆关于中缅边界事致国务卿电报(1956年9月17日)

机密

发报者:美国驻仰光使馆

接收者:国务卿

时 间:1956年9月17日

今天巴灵顿告诉我,公开报道表明中国人为了换取缅甸在克钦邦作出领土让步,同意从佤邦撤军(第313号使馆电报),该说法部分符合事实。但缅甸所作出的让步绝不像报界报道的那么大:虽然缅甸让出的领土还未确定,但事实上可能只是克钦邦的一小块边界。他说,在周恩来12月访问克钦邦时,克钦邦的问题将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我询问克钦邦目前的实际情况。他说,眼下缅甸政府已确认中国军队进驻到克钦邦的最北端,但规模远没有报界所报道的那么大。虽然缅甸政府并没有就克钦邦的现状作出澄清,但大部分中国军队已经撤离,只有极小一部分仍然留在缅甸境内。他表示,入侵的最大范围为15-20英里。

巴灵顿说,相对佤邦的情况而言,缅甸政府并不怎么担心克钦邦的局势,因为它甚至都不能确认中国军队入侵克钦邦是受中央政府命令行事。相反,中国军队侵入佤邦显然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行动。

萨特思韦特

馆 藏 :“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Rango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December 22,1956, RG 84, Records of the Foreign Service Posts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ma, U.S. Embassy,Classified General Records, 1945-1961, Box26,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N o.4 美国驻缅甸使馆关于中缅边界谈判事致国

务卿电报(1956年12月22日)

机密-限制分发

发报者:美国驻仰光使馆

接收者:国务卿

时 间:1956年12月22日

今早参与谈判的巴灵顿告诉我,周恩来已同意通过让与缅甸南碗指定区②又称勐卯三角地。1897年2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缅条约附款》(《中英滇缅界务商务条款续议附款》),其中第二款规定中国将该地区“永租”给英国。1948年,英国又将该地区交给独立后的缅甸。参见谢本书:《从片马事件到班洪事件——中缅边界历史沿革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译者注来交换片马等三个村庄,①指片马、岗房和古浪。——译者注并要求我不要向外泄露这一消息。不过,他说他必须获得这三个村庄,显然此举是出于保存颜面的考虑。同时,周恩来承诺不会计较该地区的面积大小(据英国人的测量结果,该地区面积为318平方英里)。

巴灵顿说,交出南碗指定区是一个很大的让步,为此缅甸政府认为必须想办法劝说克钦人同意给予中国片马等三个村庄。因此,吴努和敏登法官准备下周前往密支那努力劝说克钦领导人接受中国人的要求。然而,缅甸政府显然预计到了在此过程中将遇到很大困难。

萨特思韦特

馆藏:“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Rango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December 22,1956, RG 84, Records of the Foreign Service Posts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ma, U.S. Embassy,Classified General Records, 1945-1961, Box26,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N o.5 美国驻缅甸使馆关于中缅边界谈判事致国

务卿电报(1957年1月21日)

秘密

发报者:美国驻仰光使馆

接收者:国务卿

时 间:1957年1月21日

关于中国边界的状况,今早我询问常务秘书巴灵顿何时能够同中共达成协议,因为目前看起来克钦人的反对明显没有那么强烈了。他说,事实上缅甸政府并不认为会在克钦人那里遇到更多的麻烦,但它必须等到(克钦邦委员会表示同意后)国会召开并获得最后批准方可行事。他本人仍然在等待检察长决定是否需要修宪。但即便是需要修宪,应该也不会遇到任何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协议可能会在3月的某个时候得以签署。

萨特思韦特

馆 藏 :“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Rango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January 21,1957, RG 84, Records of the Foreign Service Posts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ma, U.S. Embassy,Classified General Records, 1945-1961, Box26,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N o.6 缅甸外交部司长吴钦纽与美国使馆一秘赫伯特 D.斯皮瓦克谈话记录(1957年9月18日)(节译)

秘密

谈话记录

参加者:吴钦纽(UKhin Nyunt)(缅甸外交部司长)赫伯特·D.斯皮瓦克(HerbertD.Spivack)(美国使馆一秘)

时 间:1957年9月18日

昨日茶叙期间,吴钦纽谈及以下话题:

1.中缅边界谈判

吴钦纽告诉我,一周或十天后他将陪同首席法官吴敏登访华,进一步同对方讨论中缅边界问题,并要求我绝对保密。虽然避免对谈判形势进行具体评价,但吴钦纽表示“情况不会太坏”,无论如何缅甸政府决心不接受任何有损自身利益的解决方案。不过,吴钦纽还指出,从一开始中国的提议就非常慷慨,他们承认缅甸有权占有中国曾经宣布拥有的北部大片领土。他表示所谓的“调整”是指正在讨论中的片马边界问题,中国人宣布拥有那里的某些地区,克钦邦委员会表示反对。虽然“调整”可能使缅甸拥有克钦邦边界其他同样大小的领土,但此事依旧可能带来与克钦人之间的矛盾。吴钦纽表示,南碗指定区已“不是问题”,中国人已明确表示愿意将此地给予缅甸。他对有关炉房(Lufang)地区的讨论情况保护缄默,同时表示缅甸不准备在该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

吴钦纽表示,他最近对约2000英里的中缅边界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对缅甸对边界地区缺乏管理感到失望。在大片地方,缅甸没有派驻政府官员,也没有设置政府机构,那里的人们同缅甸领土完全失去了联系。许多地区的居民的亲属居住在中国边界一边。在频繁的日常交往过程中,缅甸居民情不自禁地对边界两边的状况进行比较,发现了缅甸的诸多不足。在中国边界一边,缅甸来访者被待若上宾,接受对方馈赠的礼物,对方还邀请他们回到自己这里来。在大部分边界上,中缅双方均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卫措施,在某个地方,吴钦纽和他的同行者有意在没有任何授权的情况下跨越边界,目的就是为了看看是否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他作出了如下描述:边界是完全开放的;在那里,可以发现各种人和各种语言;接受贿赂的当地村庄的头人同意进行非法移民,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要实施有效的边界控制几乎不可能。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边界管理机构,才有可能对边界实施控制。他特别指出,这样的边界管理机构成员必须训练有素、尽职尽责,能够全权管理所有的边界活动,包括移民、关税、警察和当地治理。吴钦纽重申了以前他不断提出的看法,即应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专门管理机构,并表示希望有朝一日他的建议能够付诸实施。他还强调指出,倘若建立了这样的管理机构,便可对边界实施有效控制,缅甸甚至可以借此向中国人施加一些压力,即像中国正在对缅甸边界一边的居民所采取的措施那样,吸引云南少数民族移居缅甸。吴钦纽说,他曾经访问云南,这让他相信对中共政府而言,那里的境况也并不理想。云南人并不服从中央政府管理,并且还因窘迫的经济状况而心生怨恨。

……①接下来,吴钦纽又谈了限制美国传教士在缅甸活动、掸邦状况等问题,略去不译。——译者注

馆藏:“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September18, 1957, 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State, 1955-1959, Central Decimal File, Box3850,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N o.7 缅甸外交部边界事务司司长吴钦纽与美国使馆一秘赫伯特·D.斯皮瓦克谈话记录(1958年1月10日)

机密

谈话记录

参加者:吴钦纽(缅甸外交部边界事务司司长)赫伯特·D.斯皮瓦克(美国使馆一秘)

时 间:1958年1月10日

今天共进午餐时,吴钦纽就中缅边界状况作出了如下评价:

1.除吴钦纽就最近访问结果进行的汇报外,边界谈判并无新的进展。(评价:这清楚地表明,吴巴瑞(U B a S w e)并未就该问题与中国进行讨论,因为吴巴瑞最近访华钦纽陪同前往,后者应该也参加了重要的会谈。在刚刚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吴钦纽声称关于边界状况他没有什么要说的,原因是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2.从缅甸人的角度来看,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共做出了极大让步,缅甸外交部接到的照会中包含了这些让步的具体内容。因此,即便谈判后并没有签订一份协议,必要情况下缅甸人仍可以拿出中国人承认缅甸主张的证据。

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人已明确表示会将南碗指定区交给缅甸。

4.中国人之所以宣称拥有佤邦,是因为希望占有更多财富的某些当地的酋长站在中国一边。然而,缅甸联邦政府手中的文件表明早些时候英国人已向中国作出让步。倘若中国人看到这些文件,他们将获得证据证明中国有权利占有目前实际上处于缅甸境内的佤邦。实际上,自独立以来缅甸从未对佤邦实施有效管理。该事实将进一步证实中国人主张的有效性。(评价:吴钦纽告诉我此事,要求绝对保密,表示如果中共得知这一情况,缅甸的立场将严重受损。)

5.无论最终达成什么样的协议,中国人都准备重新勘察整个中缅边界。缅甸人坚持认为,除了重新划界或从未清晰划界的地段外,大部分缅甸边界无需重新勘察,理由是大部分缅甸边界都留存下来充分的文献和实物证据。在该问题上,缅甸人利用了公众对中国态度的不满加以威胁。威胁奏效了,因为中国希望同亚洲较小的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6.首席法官吴敏登是边界谈判的中坚力量。他善于将吴钦纽提供的复杂的事实依据组织到一起,变成条理清晰、具有说服力的谈判立场。

7.中共精心组织了一场争取边民人心的运动,向他们赠送礼物,邀请他们与中国边境的同族人交往。吴钦纽希望缅甸政府能够建立起有力、高效的边界管理,以应对中国人的策略。

赫伯特·D.斯皮瓦克/e l b

馆 藏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January10, 1958, 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of State, Files Relating to Burma and Thailand,1956-59, Box18,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MD.

N o.8 缅甸副总理吴巴瑞与美国驻缅甸大使沃尔特·麦康瑙希谈话记录(1958年2月8日)(节译)

机密

谈话记录

参加者:吴巴瑞(缅甸副总理)沃尔特·B.麦康瑙希(Walter B.Ma Conaughy)(美国驻缅甸大使)

时 间:1958年2月8日

主 题:1.邀请访问丹那沙林省(Tenasserim)

2.美国警察援助

3.反颠覆运动

4.与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全党大会有关的政治运作

5.与共产党中国边界谈判

……①前四个主题的相关讨论略去不译。——译者注

与共产党中国边界谈判

吴巴瑞顺便提及了最近对共产党中国进行短期访问一事,这让我有机会询问中缅边界谈判的状况。我对他讲,作为缅甸的朋友我们自然非常关心何时才能打破这一长期以来存在的僵局。中共显然倾向于继续实施拖延策略,这似乎让人感到遗憾。我告诉对方,我们一直在追踪新闻报道,但即便说能够获得一些信息,也是寥寥无几的。我知道,在谈判进行期间,此事应严格保密。不管怎样,我们欢迎他在要求美方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向我们传递一些可以透露的信息。

巴瑞表示,最近的进展表明中缅有望很快达成协议。他说,事实上双方的谈判已进入“原则上同意”阶段。余下的只是某些细节和技术问题尚待敲定或处理并正式签订协议。巴瑞说,他认为中国政府只是非常勉强地同意原则上达成协议。他声称,中国政府已在国内公开立场方面陷入困境。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努力宣传“五项原则”、同别国保持友善关系、理性且和平地解决争议问题,这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做出某种姿态。如果中国政府拒不让步,那么它将在世人面前显得言行不一。他认为,中共已经决定考虑到争议地区战略意义微乎其微,与其继续僵持下去,不如达成妥协性协议。

巴瑞表示,当问题很可能获得解决之时,缅甸必须将片马和克钦邦的其他两个村庄让给中国,并继续保有南碗指定区或佤邦争议地区。缅甸不可能同时占有这两个地区,但已明确表示舍一个必须保另一个。他说,缅甸政府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应让出南碗指定区(缅甸在此处没有任何主权可言)并保有佤邦。缅甸政府认为,对于佤邦它必须寸土不让。

巴瑞强调指出,缅甸不会为了达成协议而削弱自己的边界主权。他几次表示,缅甸在克钦邦争议地区树立了“禁入缅甸”的标示牌。巴瑞还表示,他在南碗指定区也树立了同样的标示牌,虽然该标示牌内容与八莫-腊戍主干道经过该地区的事实不符。他还补充说,考虑到历史背景,就即将达成的协议而言,缅甸斩获了它希望得到的一切。他表示,缅甸将接受英国遗留下来的所有合理的历史分界线。

根据巴瑞以上说法的总体脉络,我作出了如下推断:他怀疑中共了解在英国、印度和中国档案中缅甸的某些领土诉求是缺乏明确依据的。虽然巴瑞没有明确这样说,但他的言辞中已透露出,如果能够通过让出片马和放弃南碗指定区换取就划定整个中缅边界达成明确协议,缅甸求之不得。他确认说,缅甸已经开始对八莫-腊戍公路南碗段进行考察了。

他说,对参与勘测的工程师的暴力威胁基本上属于恐吓,因为那里的反政府力量很弱。

W.B.麦康瑙希/csc/ja

馆 藏 :“Memorandum From AmEmbassyRangoon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February 8,1958, RG 84, Records of the Foreign Service Posts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ma, U.S. Embassy,Classified General Records, 1945-1961, Box24,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N o.9 美国驻缅甸使馆关于中缅边界谈判事致国

务卿电报(1958年3月11日)

机密

发报者:美国驻仰光使馆

接收者:国务卿

时 间:1958年3月11日

在昨晚的私下谈话中,吴努总理非常坦诚、详细地回顾了当前中缅边界谈判的状况,并要求我绝对保密。吴努说,虽不能保证中共政府在此事上的立场诚实可信,但表面上看他们的要价是坚定的,同时也表现出理性的态度和准备妥协的意愿。当前谈判的拖延不决的责任在于缅甸政府而非中共。中国政府或放弃南碗指定区或放弃佤邦炉房地区,缅甸政府面对着二选一的抉择。(参见1957年5月24日使馆第1463号电报)总理说,中国政府要求获得克钦邦的片马地区,缅甸原则上同意,此事已不在谈判范围之内。缅甸政府承认它从未对南碗指定区拥有主权,永租的概念已不适用。中共愿意让出南碗指定区,但要求缅甸以炉房地区作为交换。是否接受这一建议,完全取决于缅甸人自己。虽然缅甸政府正在制订腊戍-八莫公路绕行南碗指定区的改道计划,但它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国政府的建议。吴努承认,在让出哪一个地区的问题上,缅甸政府内部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暗示掸邦的政治状况是一个重要考虑,要想让出炉房,必须事先征得掸邦委员会同意。他表示,除了片马、南碗和炉房地区外,中共在“微调”的前提下接受了麦克马洪线缅甸段。

评价:吴努提供的当前谈判状况的版本(总体上与1958年2月8日谈话备忘录中记载的吴巴瑞所说的并无多大不同)与使馆早些时候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出入(中国人宣称拥有炉房本质上不仅仅是为了交换南碗,他们还有历史证据证明此地本就属于中国)。缅甸外交部反对对麦克马洪线缅甸段进行“微调”,认为除了当前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对该分界线作出的修改外,中国应无条件地接受缅甸版本的麦克马洪线。缅甸外交部认为,虽然地图上已经准确地标示出了麦克马洪线缅甸段,但恐怕中国会要求彻底进行重新勘察,从而令缅甸不得不与中国无休无止地进行划定中缅边界线的争论。

这是缅甸总理第一次向我们私下介绍边界谈判状况。在我们评估当前谈判状况时,要给予此次谈话内容以足够重视。

麦康瑙吉/H D S

馆 藏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September18, 1957, 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State, 1955-1959, Central Decimal File, Box3850,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N o.10 前缅甸外交部边界事务司司长吴钦纽与美国使馆二秘卡尔·J.纳尔森谈话记录(1958年7月18日)

秘密

谈话记录

参加者:吴钦纽(前缅甸外交部边界事务司司长)卡尔·J.纳尔森(Karl J. Nelson)(美国使馆二秘)

时 间:1958年7月18日

吴钦纽表示,上周他已官复原职,重新担任国家计划局公共管理处(过去属于内政部,现在直属于吴努总理)副首席秘书。之所以他会重返现在的工作岗位,部分地是因为前首席秘书吴漆佩(U Chit Pe)已辞职作为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清廉派”敏巫候选人参加选举。必要时,钦纽会再次被召回外交部工作。但钦纽声称,目前进行的边界谈判“半年或一年之内不会”取得进展,因此他估计不会很快被召回。

钦纽评价道,展塔欣在7月13日的演讲中将边界谈判作为政治话题。钦纽说,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分裂之时,他警告过展塔欣和吴觉迎(U Ky a w Nye in)不要试图将边界谈判引入政治话题,那样做对缅甸有害无益。他有书面材料证明展塔欣和国会中的其他克钦领导人在演说中支持将片马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钦纽继续说,缅甸不可避免地要作出一些让步。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获得400平方英里的地方,但缅甸政府仅同意给予56平方英里。我问对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接受了缅甸的让步。钦纽回答说,缅甸联邦政府已经告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它能够作出的最大让步,接下来“接受与否”完全取决于对方自身。他强调指出,是缅甸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推迟解决边界问题。看起来,钦纽的这一说法似乎与此前他所声称的缅甸已告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缅甸可能作出的最大让步并不一致。

钦纽继续自言自语地说,缅甸独立之时英国留下来的遗产令他们在边界谈判中处于不利位置。他评价道,不妨可以将目前的边界问题归结为一场冲突的结果。钦纽简单地标示出英中两国在掸邦和克钦邦遭遇的地方。实际上,19世纪以前英国和中国谁也没有控制这两块领土。英国人只是一味地扩张,直到他们遭遇到中国人。假如英国人的扩张不是很快受到中国人的抵制,那么他们将径直占领萨尔温江流域。①中国称为怒江,这里沿用缅甸人自己的称呼,并不带有领土归属方面的含义。——译者注为了确定他们宣称拥有的准确边界,那时的英国人倾向于利用自然分界线,即山脉和分水岭,正是这一考虑决定了英国留给独立后缅甸怎样的边界。而且,后来英国人将他们的控制范围扩大到了克钦邦和掸邦,结果每每遭到中国政府的抗议。英国官方文件甚至表明,负责上述扩张势力范围行动的某些英国官员也认为随着他们采取扩张行动,英国向中国领土步步紧逼。就片马等三个村庄而言,事实确实如此。中共事实上掌握了英国人承认此处为中国领土的来往函电的副本。英国的官方文件还显示出,该地区的百姓以前是向中国政府纳税的。至于说南碗指定区,同样如此。缅甸或许可以宣称这是自己的领土,理由是中国移居者最近才进入这一地区。但英国官方文件有一次公开承认此处属于中国。我们如何才能指望小小的缅甸可以令上述立场失去法律方面的效力呢?缅甸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支持这样没有充分理由的领土宣誓,只能被迫仅仅依据国际法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基于国际法,缅甸则不可避免地要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让步。不过,钦纽指出:“我们确实已经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书面承认麦克马洪线余下一段,虽然缅甸深知依照历史文献即便是这条边界线也并非一成不变。麦克马洪线不断延展,将麦克马洪本人认为本属于中国领土的一些地区划了进来。”

钦纽表示,作为独立后的边界调查委员会(Border Enquiry Commission),他对整个缅甸进行了实地考察,还负责监督编写了介绍各段边界状况及其相关谈判历史的五卷本秘密报告。就在钦纽离开外交部边界事务司之前,第三卷和第四卷才刚刚编辑完成。此外,他还用英文撰写了一份56页的报告,详细记述了1954年至今边界谈判方方面面的情况。钦纽评价道,起草该文件的过程是令人愉快的,正在考虑公开出版这份英文报告。

钦纽说,为了应对中国在边界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他已建议建立由民政和军方(陆军或联邦军警U MP)的得力人员组成的边界管理机构。①全称为“Union Military Police”。——译者注他表示,这一提议在克钦邦正在得以实施,但掸邦边界地区尚未启动此项工作。他还建议,在不便派出陆军或联邦军警的地方,缅甸政府应在当地组建地方武装力量。指挥部应统管整个边界地区,誓死保卫边界安全。

我问他,是否最近媒体报道的组建果敢邦当地武装力量一事便属于他说的问题。钦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说,果敢邦的局势十分复杂和严重。索巴(Sawbwa)已武装了自己的族人,②掸族的头人。——译者注希望缅甸联邦承认果敢为自治邦而非木邦(Hsenwi)的一部分。木邦的索巴(掸北各邦特派专员)已宣称果敢为自己下辖领土的一部分。除非果敢索巴的愿望得到满足,否则他可能选择倒向共产党一边。(钦纽说,英国人十分信任果敢的索巴,允许他们保持自己的武装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果敢的索巴采取自卫行动,依旧忠于英国政府,他们先后击退日本军队和昆明军队。自共产党接管中国以来,他们对共产党军队予以抵制。

随后,钦纽又花了几分钟时间讨论了“国民党”在边界地区的恶劣影响。③引号为原文所有,具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逃往缅北地区的国民党残部。——译者注他警告说,这些人的活动给美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如果“国民党”的活动继续扩大,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再次介入,占领“国民党”盘踞的边界地区。

C.J.纳尔森/j a

抄送:SEA、DRF、BI。

馆藏:“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July 18,1958, 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State, Files Relating to Burma and Thailand,1956-59, Box18,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MD.

(责任编辑:卢海生)

*本编译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及历史研究”(15@z h009)的阶段性成果。

梁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暨周边国家研究院教授(邮编200241)。

猜你喜欢

缅甸政府缅甸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缅甸记忆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孟加拉国对罗兴亚人涌入“严重关切”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缅甸勒令国际组织离开若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