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3-12林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办学价值观核心

林贤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福州 350000)

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林贤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福州 350000)

高校文化自信是高校文化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在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并且对这种文化形态包括了对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等体现高校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文化发展的高度自信。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助推器,也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了精神动力,更有助于高校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及促进高校师生共同发展。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贯穿于高校办学实践,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对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发挥各种传播渠道的积极效应,加强对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高校行政领导班子群体智慧的结晶,更是高校行政领导班子制定高校战略发展规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文化自信;高校文化;高校发展

1 高校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关系

1.1 高校文化自信内涵

文化自信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也就是对个体对本民族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化,从而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而表现出的文化自信力。从哲学角度上分析,文化自信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2]。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文化自信是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也是对文化内核的深层次理解。基于以往学者对文化自信的解读,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文化自信指的是文化主体在深刻认识文化客体的基础上所产生对文化的认可乃至内化成能够影响文化主体行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或状态。高校文化自信是指高校文化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在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并且对这种文化形态包括了对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等体现高校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文化发展的高度自信。文化自信是高校文化从应然状态转为实然状态的内在动力,也是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这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提出要求,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导引,并不是价值观的简单叠加,而是寻求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而产生的体现代表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的价值观,也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应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延续,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提炼与发展,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完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内在统一的关系,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变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发展的继承与发展。

1.3 高校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

文化自信是基于对本国家或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认识等一系列的认知过程所产生的认同感、自豪感等心理状态及特征。高校文化自信是对高校文化的内在认可,高校文化的发展与积淀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本校长期办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校园文化,也是一学校区别另一个学校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这足以证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与远大发展前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这是与时代共发展的结果。只有融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新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延续其生命彰显其价值、展示其魅力,中华文化的发展才不至于出现断裂[4]。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这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也是对不断丰富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加强高校文化文化自信建设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当中。高校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是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的内在动力,也是寻求高校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有助于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必要性

自从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及特殊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不难看出,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文化自信所指向是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的战略发展角度来说,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高校文化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学校综合实力乃至发展前景。而高校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能够更有勇气面对学校发展内外部复杂发展环境的考验,更有信心攻克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甚至瓶颈,实现高效长足的发展。

2.1 文化自信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助推器

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对高校文化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高校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体现为高校校园文化较量,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也是指引高校发展的主旋律。高校文化是高校的精神和灵魂影响高校发展进程。换句话说,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成为支撑高校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并不是盲目地自信,而是建立在对高校文化的客观、全面的了解基础之上。从宏观角度上说,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强调,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开设为例,它不仅是世界各国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也充分证明了文化自信在促进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传播的重要作用,这也很大程度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从微观角度上说,文化自信对高校发展也有不凡意义。高校文化根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文化则是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文化。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百年的办学历史源远流长,积淀了以“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充分证明这一点。高校文化自信体现是对高校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这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高校发展进程,成为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性精神力量。

2.2 文化自信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提供了精神动力

加强高校文化自信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精神力量。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凸显了文化建设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的特殊地位,文化建设的要义对于高校发展同样适用。保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不受威胁、引导广大师生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然要把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摆在高校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正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5月12日召开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上陈荣生书记强调全面梳理和展示文明创建特色和亮点,这充分展现了对学校文化的自信。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可以有效规避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必将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2.3 文化自信有助于高校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高校文化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关键组成部分,在高校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高校文化并不是静态,而是在高校办学实践中动态发展,这就需要加强高校自信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校园精神。高校精神是高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高校精神一旦形成,就将为高校办学目标实现注入生机与活力,并发挥出指引性的价值导向、社会辐射影响力等一系列功能。比如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现了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教研、科研”的四位一体共同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独具特色,这是学校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现与诠释。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实则是对校园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更是集中体现高校领导班子对高校发展的明确定位与规划。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是高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有助于高校领导班子从学校大局发展出发,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性与透明性,化解校内矛盾、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提高高校行政运作效率,最终实现高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办学目标的高度统一。

2.4 文化自信可以促进高校师生共同发展

从个人层面上讲,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有助于培育公民理性,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的主体由教师和大学生构成,教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大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培养对象和工作重心。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对高校师生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举行的“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及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会,无疑展现了对校园文化的认可与自信。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有助于高校教师对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等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的发展要素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认可,真正地践行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文化自信真正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这所谓“木盛而本固,水清而源丰”,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规范个人行为,真正地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的统一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中去。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5]。”这充分肯定了文化自信的要义及重要地位。这种文化自信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产生的,代表着中华民族更为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与信仰,也是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与标识。高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及辐射源,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练与延续。文化自信从侧面反映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诠释与解读。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是高校战略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也是塑造校园精神的重要举措,这有助于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加强高校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策略

3.1 把文化自信融入到高校办学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彰显了文化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显著地位。同样,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处于大发展时期,高校文化建设关乎到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乃至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能有效抵御腐朽、落后、不良文化的冲击,在文化多元化发展浪潮中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更具有广泛性、连续性与持久性的特点。以被誉为“闽师之源”及具有百年的悠久办学历史闽江师范高专专科学校为例,它是福建教育百年嬗变的亲历者,文脉不绝,彰显了浓厚的文化积淀,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而设计”的办学理念,把文化自信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始终把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管理规范的区域性示范高职院校的办学愿景贯穿于办学实践,这是践行教育政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及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也是学校文化自信建设的缩影,更是学校文化自信输出的体现。因此,把文化自信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过程,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举措就是要求作为高校领导班子有效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把教育政策与高校当前发展的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教育政策的公益性也是教育政策的灵魂,教育政策寻求是满意解而不是最优解,过度强调效率必将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把文化自信融入教育政策执行与办学实践中,有效规避教育政策执行的中梗塞,真正把高校教育宗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教育政策执行掷地有声。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让更多人共享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高校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工作效率,也就是高校整体运作水平和效率。高校行政领导班子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把文化自信建设作为提高高校运作水平和效率的关键环节,牢牢把握住学校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加强高校文化自信文融入到教育政策执行与办学实践,寻求教育政策与办学实践的最佳契合点,使教育政策效应最大化达到连贯性与前瞻性。把文化自信融入到教育政策执行与办学实践的切入点,贯穿到高校文化发展过程,以点带面,实现高校文化大繁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对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重要作用

稳定的校园环境是构建高校和谐文明校园应有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高校更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动力,是一种精神的内心力与凝聚力。因此,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在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精神动力,让文化自信所积淀着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行为准则充分显现出来,释放文化自信的活力,让文化自信成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精神财富。构建与维护高校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这是高校领导班子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出发点,文化建设必然成为构建与维护和谐文明高校的重要内容。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这几年高度重视并参与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的评选活动,围绕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校园”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创促建。这不仅体现以校党委为核心的行政领导班子对校园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的自信,也充分展示了一所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的老校名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是学校文化自信建设的延伸。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高校文化发展规律,促进高校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自信通过对文化的自觉认知、反思、批判和认同等机制,彰显文化主体性 批判、扬弃、认同的社会实践过程,逐步构建民族文化价值观念[6]。不难看出这种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凸显了文化自信的聚合力与辐射力。因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这是行政领导班子把促和谐、谋发展作为学校办学实践的主旋律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行政领导班子适应学校内外部环境能力及学校整体运作效率的明智选择。

3.3 重视文化自信对高校师生的导向作用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对个人行为有着导向作用。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高校师生作为高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从领导决策层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尤其是创建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自信的调节力及向心力,把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真正做到教师育人的使命,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与高校的战略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校长期发展战略与教育政策的执行相吻合,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7月6日晚,在福州大戏院隆重举办“闽韵流芳——纪念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市艺术学校)建校60周年教学成果汇报演出”活动为例,该活动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更是学校党委正确领导及行政领导班子、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学校高度重视戏曲非遗人才的培养,为筹备编撰首套系统性、规范性闽剧教材,并设立专项资金,成立了闽剧教材编辑部,这些举措不仅填补闽剧教材的空白,达到学生学以自用,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乃至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更是学校文化自信建设的充分展现。总之,作为高校的行政领导班子,重视高校的文化自信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努力建设体现高校办学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高校文化,不断满足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这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释放文化自信的活力,让文化自信贯穿学校发展的始终,这是一学校区别其他学校发展规划的显著标志。

3.4 有效发挥各种传播渠道的积极效应,加强对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宣传

加强对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宣传,可以更加有效地执行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及有力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一方面,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可以通过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对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进行宣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以闽江师范高专专科学校为例,闽江师范高专专科学校2017年4月26日举办首届“来自古典诗词的清芬”中国古诗词赛,积极响应全民阅读的主题,这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全民阅读可以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而学校作为推广传播全民阅读的有效渠道,开展中国古诗词赛无形为和谐校园注入新元素及活力。福州教育电视台、福建新闻网、福建日报等媒体对闽江师范高专学校举办中国古诗词赛进行宣传报道,这不仅是有效发挥传播媒体的辐射效应,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吸收,更是闽江师范高专专科学校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一主渠道,增强高校文化的认可度及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文化的主阵地,承担着教育管理服务大学生的重要职责。通过这一阵地,努力使高校文化建设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服务,使高校自信文化建设内化为高校文化的价值实践行为,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对高校文化自信的宣传作用,譬如闽江师范高专学校注重应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提高运用网络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提升对文化自信建设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无疑体现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石,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与发展实际在长期办学发展实践中形成自身的特色文化。因此,加强高校自信文化建设与高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体现高校价值的关键要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它不仅是提高高校运作水平与效率的关键举措,也是高校行政领导班子群体智慧的结晶,更是高校行政领导班子把教育发展战略与执行党、国家教育政策的有机统一起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高校发展决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总之,加强高校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这是高校行政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行政领导班子以促和谐、谋发展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轴的战略举措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 红旗文稿, 2010(16):4.

[2]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2009(1):40.

[3]聚焦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EB/OL].http://www.qstheory.cn/wh/jsshzyhxjztx/201402/t20140220_322792.htm, 2014-02-19.

[4]杜芳,陈金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35-37.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EB/OL].http://news.gmw.cn/2017-08/14/content_25608930.htm, 2017-08-14.

[6]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探索,2016(7):37.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2(b)-0027-05

猜你喜欢

办学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