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浪微博昵称的句化现象

2017-10-12黄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网名昵称新浪

黄竹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重庆 400700)

论新浪微博昵称的句化现象

黄竹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重庆 400700)

本文在学界网名研究的学术基础上提出论题,关注新浪微博这一新兴流行媒介昵称的句化现象。首先,本文界定了昵称和句化这两个重要概念。其次,从句化昵称的句型、句类和句式方面,归纳出频率较高的是动词谓语句、陈述句和 “是字句”以及“想”/“要”/“会”/“爱”字句。再次,重点分析了产生这种高频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新浪微博自身的媒介特点;二是青年用户群体的特殊性。最后,本文认为,新浪微博昵称的句化现象,是青年心理的一种有力表达。

新浪微博;昵称;句化

1 引言

1.1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动态

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的网络产品——新浪微博。随后,该网络平台在国内迅速发展,引起学界关注。本文试图研究新浪微博这一新兴媒介的昵称句化现象。由于它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事物,目前国内虽然已有关于微博的研究,但并不多,而关于新浪微博昵称的语言学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因可直接参考文献的缺乏而产生了难度。从范畴上讲,新浪微博昵称研究属于网名研究。因此,网名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成为本文的重点参考。

随着近年来我国网络普及率渐增,网名研究日益增多,有关于网名语言现象的调查报告(苗青、谢萍,2003),也有关于现象本身的语言学本体研究(高秀娟,2008等),更有透过语言探索网名流行群体——青少年的文化心理研究(黄广芳,2007)等。其中,本文主要涉及的网名句化现象,从收集的文献资料看,以张莉(2004)的研究为先声,她曾提到“以动宾词组甚至一句话为名字的也屡见不鲜”。其后黄广芳(2007)也概括出“句子式”这类网名,同时表示“这类网名往往体现了网民当时的心情、生活状态或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抑或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后来高秀娟(2008)又提出网名“多音节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观点。由于网名的多音节化和句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联系,因而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直到毛延生(2010)在《语言文字应用》上《变异与认同:网名的社会语用研究》一文的发表,学界才明确提出了“网名的‘句法化’”的概念。该文同时指出“网名‘句法化’”是网名在语法层面上的重要变异。进而讨论了这种现象的优点,一是字符增多,传达了更为丰富的信息;二是明确的主语成分(如:你、我)使指向性变得更为明确。该文虽篇幅较短,但是给网名的句法化探讨开辟了道路。

1.2 论题的提出及术语的界定

1.2.1 论题的提出

前人对网名的句化现象有所关注但重视不够,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本文认为,前人对此现象不够重视的原因在于当时当地该现象的典型性不足。但是结合自身使用体验,新浪微博中昵称句化现象(以下简称“昵称句化现象”。)在青少年(尤其是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这与当代青年的心理特征息息相关。网名与使用群体的心理相关,从而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和以往的网名研究类似。有所不同的是,本文将更加注重新浪微博这一新兴媒介的个性特点对网名的影响。

1.2.2 术语的界定

本文的论题是“论新浪微博昵称的句化现象”,其中有两个术语需要界定。一是昵称。网络中的昵称是指用户在使用论坛、聊天室、聊天软件等时所使用的名字。简言之,网络昵称即人们在网络交往中使用的名字。昵称可用汉字、数字、字母和其他符号等进行编写。从这种定义上讲,昵称和网名没有太大区别,但因在新浪微博帐号注册时,该平台采用的是“昵称”的说法,为了指代方便,本文采用“昵称”这种说法,而不用“网名”一词。二是句化。句化,即句子化。昵称的句化,是指在昵称的组成上,用户使用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昵称句化中的句子和传统定义上的句子大同,但也有小异。传统定义上的句子,是指由词和词组构成的、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从传统定义上看,昵称句化中的“句子”基本符合要求,同样由词和词组构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稍有不同的是,昵称中一般没有加上表示句调的标点符号。但我们认为,即使昵称中没有带表示句调的标点符号,也是有句调的,可以通过标志性词语等方式确定句化昵称的句类(下文有详细阐述)。因此,除了没有带表示句调的标点符号外,昵称句化中的“句子”在形式与意义上都和一般定义上的句子如出一辙。

从形式上看,句化昵称一般要由词和词组构成,有完整的句法成分。例如:小柒柒要优雅淑女。整句由词语“小柒柒”、“要”和并列词组“优雅淑女”组成,“小柒柒”作主语,“要”作谓语,“优雅淑女”作宾语,句法成分完整。在句化昵称中,也有句法成分不完整的情况,例如:(1)先生别忘(主谓结构);(2)叫我章鱼先森(动宾结构),这两种结构通常可以看作省略宾语或主语的祈使句,能表达相对明确的意思,因而可以看作句化昵称。但并不是所有的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都能看作句化昵称,该结构必须能表达一个相对明确的意思才行。另外的结构,如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和中补结构,没有具体的语境则不能看作句化昵称。例如:(1)可可和麻麻Cri(并列结构);(2)努力瘦身的小肥猫(偏正结构);(3)紧张得很_(中补结构),这三种结构下的短语缺乏具体语境,很难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看作句化昵称。因此,句化昵称从意义上看,要有句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由于句化昵称没有标点,因而难以确定句调,但它们是有句调的,只是缺少形式上的标点加以确定。同样是上文的例子“小柒柒要优雅淑女”,表达了小柒柒想要变得优雅淑女的愿望,意思完整。在句调上,可以是表达强烈愿望的感叹语气,也可以是表达客观愿望的陈述。为方便本文统计,此类“想字句”和“要字句”的句类统一划为“陈述句”。

网络平台中使用的昵称不仅仅由汉字组成,也可能夹杂字母、数字其他符号。但本文认为,只要是在形式上满足上文所述的条件“由词和词组构成,有完整的句法成分(省略句句法成分不完整,但同样看作句化昵称)”,能表达和句子一样完整意思的昵称,均算作句化昵称。例如:(1)卷卷nice;(2)翻滚吧_陈小伟 ;(3)110扯二胡。

“卷卷nice”这一昵称中英掺半,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翻滚吧_陈小伟”带有符号,这类符号可看作句读;“110扯二胡”中的数字具有实义,整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些昵称中常常带有字母、符号和数字,我们发现,以上字母和数字是表达实义的,且做句法成分。而有的则不然,例如:(1)瘦子很烦恼SOHU;(2)我很快乐也很幸福421。

以上不作句法成分的字母和数字,通常是出于避免同名的考虑。由于这样的昵称同样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本文也将其纳入句化昵称的范围。在所收集的语料看,还有一例较为特殊的昵称:“z奈司兔咪丘z”。从字面意思上看,其含义模糊不清。但是逐字读出来以后,会发现是英语句子“Nice to meet you.”的音译。我们将该句翻译成中文“很高兴认识你”,根据上文提到的原则——只要是在形式上满足上文所述的条件,能表达和句子一样完整意思的昵称,均算作句化昵称,因而,这也是句化昵称。

此外,本文用“句化”而不采用前人“网名‘句法化’”的提法。因为语法化在学科中有固定的意义,用“句法化”这一概念容易产生混淆。一般说来,语法化现象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实词虚化、句法化现象、词汇化现象。句法化现象即章法成分向句法成分的转变,语用因素规约后向语法因素过渡以及词序在实际使用中被凝固化,从而表达某一具体语法功能等转变过程。简而言之,句法化是语法化的一种情况。本文所涉及的句化现象只是从语法形式上总结昵称向句子形式发展的外部特点,不太涉及语法化的问题,因而采用“昵称句化”的说法。

1.3 语料收集方法说明

图1 句型分布频次图

本文主要采用随机抽样法收集语料。首先,我们在新浪微博“达人”主页中“找朋友”一栏下随机抽取了500个用户昵称。具体做法是,设定抽样时间跨度为5天(2013年1月22日至2013年1月26日),这5天内每天在上网高峰(晚上7:00~10:00时间段)抽取100名用户昵称,以保证样本的随机性(本文将提供样本附件,以供参考)。之所以在“达人”中抽取,一方面可保证昵称的草根性(名人微博多用实名,无明显特点),另一方面,“达人”使用微博的频率相对来说高于一般用户,更能反映这一媒介的实际情况。样本数量500个,基本上能保证结论的准确。

依据上述标准,在我们所收集的500条语料中,属于句化昵称的有153个,占总体的30.6%,这个统计数据虽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已足够引起重视。可以说,无论是与现实生活中对人的亲昵称谓,还是和传统网络平台(如QQ、BBS)中使用的以词或词组为主的网名相比,新浪微博昵称的句化都显得更加突出。而这些句化昵称内部也微妙地反映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句化昵称的句型、句类、句式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分布?一些常见的句型、句类和句式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也将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2 昵称句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上文已提出关于论题的几个核心问题,下文就将一一阐述。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句化昵称的句型、句类和句式的分布情况,一些频率较高的句型、句类和句式值得关注。

在数据收集上,本文又作了筛选。为了方便第三部分“新浪微博昵称句化的原因”的分析,本文只统计用户资料完整的句化昵称,因而,最终符合要求的句化昵称为127个。

2.1 句型丰富多样,以动词谓语句为主

上文提到的127个句化昵称,不仅包括单句,还包括一些复句。单句中,不仅有主谓句,也有非主谓句。而复句主要使用紧缩复句。例如:

2.1.1 单句

(1)环游胡同八块(名词谓语句);(2)我就像根洋葱(动词谓语句);(3)瑞冰正常的(形容词谓语句);(4)隔壁大叔你懂得(主谓谓语句);(5)做一次真自己(动词性非主谓句)。

这些单句中往往包含一些常用的句式。例如:(1)请叫我徐徐婷(双宾句);(2)高速公路上停着单车(存现句);(3)付江这个名被占用了(被字句);(4)请你叫我汪YY(兼语句)。

2.1.2 复句

(1)然_不换头像会死(假设复句);(2)站住-_-跟嫣乔说晚安_(连贯复句);(3)人至帅则无敌(条件复句);(4)我是李小龙丶不是传奇(并列复句)。

通过统计,本文所收集的127个句化昵称中,主要涉及的句型有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其频次分布用柱状图表示如,见图1。

由柱状图1可知,句化昵称以单句为主。单句中所涉及的句型是多样的,其中以动词谓语句为主,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其次是形容词谓语句和动词非谓语句;再次是主谓谓语句;使用频率最低的是名词谓语句。为什么动词谓语句占有绝对优势?本文认为,这与下文将要论述的“频率较高的句式”有关。通过观察,本文发现句化昵称中他,以“是”字句、“要”字句、“会”字句、“想”字句和“爱”字句为频率较高的几种句式。这些句子均属于动词谓语句,因而动词谓语句的数量最多。而句化昵称为什么集中在这些句式中?下文“新浪微博昵称句化的原因”一节将会作进一步论述。

2.2 句类种类丰富,以陈述句为主

句类是根据句子语气分出来的类。本文所收集的句化昵称由于没有表示句调的标点符号,因而句类的判断主要凭借标志性词语。例如“能不能”“好……”“请……”等。新浪微博句化昵称涉及的句类种类丰富,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类都有,表达了网民的各种情感。例如:(1)小凯想和卷妞一起一辈子(陈述句);(2)宋小慢能不能不胖(疑问句);(3)请叫我兮子-crong(祈使句);(4)够了我承认自己是个受(感叹句)。虽然句化昵称句类种类丰富,但句类之间的分布并不均匀。由于句类只有四种,为了清楚地反映各类之间所占的比重,我们可以利用饼状图加以分析,见图2。

图2 句类分布比例图

由饼状图2可见,句类中以陈述句为主,其次是

疑问句和感叹句则应引起关注。祈使句往往带有诉求,可见新浪微博用户在昵称的创建上常带有某种诉求。光从统计数据上看,表达疑惑和感慨的句化昵称相对较少。

2.3 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

从收集的语料来看,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主要集中在以“是”字(或谐音字“素”和“系”字)为标志的判断句和表示主观意愿、情感活动的“想”/“要”/“会”/“爱”字句。这类语料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句式,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例如:

2.3.1 以“是”或“不是”为标志的判断句

(1)我是林太太_;(2)-碗布茵儿纸是我-;(3)我是李小龙丶不是传奇,同属这一类的还有利用“是”字的谐音字——“素”字或“系”字的例子,语气上显得活泼、可爱。例如;(4)开心果肥妹系Lisa;(5)我素豆豆君。

以上例子中的“是”字句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我是……”,另一种是“……是我”,划分的依据是句子的话题和焦点不同。话题在前,焦点在后。“我是……”这类句子凸显个人的名称、身份、特征等。“……是我”这类的句子则更加突出“我”这一个体本身,强调我是我,而非他人。我们统计后发现,在21个“是”字句中,“我是……”一类为19个,“……是我”一类为2个。从数据上看,用户更倾向于描述自身,表达某种身份认同。相比而言,强调我是我,而非他人的用户较少。因此,“是”字句多表达的是对自我身份的某种描述和认同。

2.3.2 “想”/“要”/“会”/“爱”字句

(1)徐文想吃奥利奥;(2)Star要学着做自己;(3)刘磊会努力会奋斗;(4)你不会再遇见这么爱你的我;(5)金鱼爱失忆。

在96个属于动词谓语句的句化昵称中,以“是”字(或“素”/“系”字)或“不是”为标志的表示自我身份认同的判断句共有21个;表示主观意愿和情感活动的“想”/“要”/“会”/“爱”字句分别为4个、9个、3个、11个,共有27个。通过整合数据,上述高频句式刚好占动词谓语句总数的50%。动词谓语句中频率较高的句式所占比例,可以用饼状图3表示如下。

由图3可知,在动词谓语句中,频率较高的句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示新浪微博用户自我身份认同的“是”字句;一类是表示主观意愿和情感活动的带有标志字的句式。使用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体的自我定位和心理情感状况。总体而言,这些较为流行的句式背后反映着用户渴望被认同、迫切表达自我的需求。

图3 动词谓语句句式分布图

3 新浪微博昵称句化的原因

昵称句化为什么会如此明显地出现在新浪微博中?其中的句型、句式和句类的使用情况是否能反映新浪微博用户的某种心理?要回答如上问题,本文认为,需要从两方面考察原因:一是新浪微博自身的媒介特点;二是新浪微博中青年用户群体的特殊性。

3.1 新浪微博的媒介特点

新浪微博是新兴的网络平台,与QQ、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相比,自身带有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句化昵称的出现具有很大联系。下文就将从“微博的特点”和“新浪微博昵称的创建”方面具体分析新浪微博媒介特点与句化昵称出现的关系。

3.1.1 微博的特点

国内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有信息获取的自主性、选择性等特点,它内容短小精悍,信息共享便捷迅速。由于微博的内容短小、发布速度快捷,因而信息总量很大,民间有了“刷微博”一说。“刷微博”通常带来的情况是用户知道微博内容,却记不住微博的发布者。如果发布者能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微博昵称,或许情况就有所改变。因而要想增强个人微博的影响力,微博昵称的创建至关重要。昵称就好比名片,是网络交往中的门面。有的用户为了打造好这块“个人门面”,主动寻求不同寻常的个性昵称。而与以词或短语为主的传统网名相比,句化昵称较为新颖,成为首选。

3.1.2 新浪微博昵称创建的要求

微博用户有标新立异的需求,也知道句化昵称能满足这样的需要,但一些客观条件却制约着昵称的创建。同样是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和新浪微博之间就存在差别。腾讯微博要求昵称为1~12个字符,包括中文、字母、数字、符号(只可以为下划线或减号);搜狐微博昵称的要求为2~12位,由中文、字母、数字组成,不能有符号的存在;网易微博昵称的要求与搜狐微博一致,不能超过12位,只能由汉字、字母和数字构成。

然而新浪微博昵称创建有所不同,因其有自身的特点,为昵称的句化提供了可能性。新浪微博对昵称的限制主要有:(1)要求昵称的长度为4~30个字符;(2)仅支持中英文(包括中文笔画符号,如:丶丨丿丬)、数字和“_”,不包括腾讯QQ等一些社交平台中所使用的特殊符号、火星文;(3)不允许重复昵称的出现。第一条限制使得字数较多的句化昵称有了可能,这也是新浪微博昵称创建不同于其他微博的最显著的特点;第二条限制阻止了火星文的出现,使得昵称的表达更加明晰化,从而使昵称能够表达完整清楚的意义;不允许昵称重复,则迫使用户追求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昵称,由于句子包含的信息一般多于词和词组,因而更不容易发生重复,这也为昵称的句化提供了条件。

3.2 青年用户群体的特殊性

根据新浪微博用户提供的个人资料统计,本文对句化昵称使用群体的年龄、地域、性别和职业作了考察,用柱状图4表示如下。

图4 句化昵称使用群体相关信息统计图

由柱状图4可见,句化昵称的使用群体多是80后和90后,其中以90后学生居多。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占有明显优势。在男女用户的对比上,女性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句化昵称。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对比,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句化昵称用户中,年龄多为90后学生,大多来自中国大陆东部地区,以女性居多。

90后学生是一个极具特点的群体。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节,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他定义。可以说,90后学生是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群体,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新浪微博昵称句化现象的出现以及句化昵称中某些流行句式得以风靡的原因。

3.2.1 独特的个性意识

青年群体喜欢追求张扬个性的新鲜事物,而昵称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单是交际互动时需要的称谓,更多地承担着年轻人展现自我、传达个性的使命。新浪微博,虽然具有大众社交平台的一般特点——交际互动性,但这里更是一种展现自我的平台,和一些聊天软件相比,微博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突出。微博里的图片、文字,甚至音乐无不传达着青年群体的个性追求,而作为身份标识的昵称更是年轻人们在个性表达中必不可少的“名片”。

句化昵称中“是”字判断句的流行,一方面是青年强调“我”与“他人”的区别,例如“-碗布茵儿纸是我-”。“碗布茵儿纸”只能是我,而不能是别人,这体现了青年独立的个性意识,但是“我”到底又是什么样的?在这类“是”字句中表现得并不具体,因而出现了更为流行的“是”字句,它们是青年自我身份认同的一种表现,宣示着青年个体自我的某种身份认同。例如,“我是亚莉姐姐姐姐”“我是潘斯特”“我是百变魔君”……“这些通过网名呈现出来的自我,较少表现为与现实生活中一致的自我,而多为表达理想的自我形象,表达另一个真实的自我, 表达内心的真实欲求。”从这种意义上讲,某些句化昵称是网民自我理想形象的塑造。对于青年而言,则是自我个性理想的表达。句化后的昵称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比起由词和词组构成的昵称更丰富生动,对于彰显个性有更直接的作用。

3.2.2 巨大的同侪效应

青年群体追求个性,但同时又不背离同侪效应。从某种程度上说,追求个性也是同侪效应的一种表现。

同侪效应,是心理学术语。同侪,指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同侪效应,指青年个体由于受到同侪群体的影响,在行为上更倾向于模仿同侪群体。因而,青年们追求一切所谓流行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可能符合自身喜好,但也有不少人为了防止“out”,被排挤出同侪这一群体而选择趋同。在网络生活中,青年“通过与同族群的伙伴的交往,特别是通过网上互动,去互相模仿和学习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语汇,从而形成具有代际特征的写作主体智能结构。在现实的表达活动中,利用多种视觉符号综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如网语)不断地被广大青少年创造出来,而青少年在表达中所使用的前卫而又鲜活的语言也常使他们的长辈自愧不如。”句化昵称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类被广大青年创造出来的网语。其中的各种流行句式与同侪效应互为因果。正因为有某些句式的流行,同侪效应才得以被证明;同样,一些句式能够流行下去,不得不依靠同侪效应,让更多的青年互相模仿,加入这场网络狂欢中。例如一些“想”字句和“要”字句,之所以会在青年群体中流行起来,是因为这些句式被认为是最in的表现手法。“周三艺考要拼命”这类常常出现在考试前夕的励志昵称几乎道出了所有考试青年的心声,因而被竞相模仿。在考试前夕,微博不仅被有祈求考试顺利的内容刷屏,打开微博分组,也会发现好友们纷纷改名换姓。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考试前用“想”字句和“要”字句是为了求吉利,仿佛想了、要了,愿望就能实现。

同侪效应的影响,也使追星族们在昵称上高调炫出对明星的“爱”。在所收集的语料中,不难看到一些句化昵称带有明显的追星色彩。例如,“我爱炎亚纶轰轰烈烈最疯狂”“爽_快到翰碗里来”“跟我一起喜欢克里斯保罗”“小五小五你最棒了——199y”等。语料中涉及的明星有台湾男歌手炎亚纶,湖南卫视热播偶像剧《一起去看流星雨》中男女主角的扮演者张翰和郑爽,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克里斯保罗,韩国艺人金恩圣。这些明星,或是形象气质突出,或是球技过人……是青年崇拜追捧的对象。追星,是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青年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又一种方式。明星偶像往往成为青年的精神领袖,是青年自我理想形象塑造的标本,这种影响力量不知不觉地体现在青年群体表达情感认同的昵称中。而明星,同时又是维系青年个体与他者关系的凝固剂。因为喜欢共同的明星,一部分青年被联系到一起,这种联系让他们觉得是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于是更加坚定了他们对明星们的“爱”。所以,带有强烈追星色彩的句化昵称是青年群体中同侪效应的体现。

3.2.3 强烈的表达欲望

“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意图掩盖真实的‘面具’后面,恰恰暴露了青年人的愿望。” 90后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有着大胆的想象、执着的追求。成长时期的追求是复杂的。这些追求易变同时又不易实现。易变是因为成长时期的青年想法并不成熟,加之猎奇心强,因而昵称常常更换。不易实现的追求则使青年产生了诸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心理,需要用言语表达、发泄出来。例如,青年时期处于求学时期,学习上的压力无处不在。青年群体一方面渴望宣泄内心的强烈情感,另一方面又试图在学习压力中找到精神上的慰藉。因而,“想”/“要”/“会”字句和祈使句便成为90后首选的句式。这类句式常常带有热切的渴望和催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周三艺考要拼命”“刘磊会努力会奋斗”。青年时期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诉求:“Antony要陪你陪你陪你”“小猪猪童鞋_想努力瘦下来”“-乐活要和冰孩在一起”“piumy要微笑”、“暮小婬不想跟你磨叽”“H请叫我橙子H”“翻滚吧爱情”等句化昵称的使用能够满足青年群体表达的欲望,它们或是鼓励自己奋发图强,或是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不得不说,90后是励志、奋斗的一代,同时又有欲求不满而渴望表达、发泄的心理。

上文分析了90后学生这一青年群体的特殊性。在上图中,我们同样看到:地域和性别在新浪微博昵称句化现象的反映上也有所不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有待考察。鉴于本文试图阐述的重点是新浪微博昵称句化与青年群体心理的关系,这一问题就不作展开论述,权作尝试性探讨:在地域分布上,东部地区的句化昵称多于其他地区,这可能与网民数量的地区性差异有关,东部地区经济总体上较中西部地区发达,网民总数高于其他地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最新统计数据表示,东部11省市的网民总数为29394万,而西部地区为12525万,东部地区足足高出一倍多,因而昵称句化的可能性更大。在性别上,句化昵称中的女性用户多于男性,这可能与男女表达方面的性别差异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格雷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阐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即“女人采取多种最严重的语法、隐喻和概念化如诗的语言,来表达她们的感觉。”也就是说,女性较男性会采用更复杂的表达方式。比起一般的以词或短语为主的昵称,句化昵称更能满足女性在表达上复杂化的需要。以上只作尝试性探讨,至于事实如何,还有待心理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网名在青年的网络社交活动中已是数见不鲜的了,然而网络语言是在发展变化着的。不同时期,不同网络平台上所呈现的语言现象也处于变化之中。新浪微博昵称的句化现象不是偶然,其中包含着必然性和一定的可能性。本文在学界网名研究的学术基础上提出论题,关注新浪微博这一新兴媒介的昵称特点,我们发现,由没有标点的句子组成的昵称在新浪微博中比较流行,因而试图研究新浪微博昵称句化这一较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现象。首先,本文界定了昵称和句化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其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语料,力求语料的随机性、草根性和准确性。接着在语言本体上,从句化昵称的句型、句类和句式方面总结了这类现象的具体表现,归纳出频率较高的句型、句类和句式。句型上,动词谓语句居多;句类上,以陈述句为主;句式上,表示自我身份认同的“是字句”和表示主观意愿和情感活动的“想”/“要”/“会”/“爱”字句占了多数。然后重点分析了产生这种高频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新浪微博自身的媒介特点,微博要求个性的表达,新浪微博昵称的创建要求也为句化的出现提供可能;二是青年用户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意识、巨大的同侪效应和强烈的表达欲望,进而本文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新浪微博昵称的句化现象,是青年心理的一种有力表达。在论述过程中,本文一方面从学术理论角度加以阐释,另一方面注重数据的分析,借助了图表等辅助分析手段,希望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可靠性、准确性。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到,新浪微博昵称的句化,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青年文化现象,二者密不可分。这一事实不难理解,因为文化需要语言来表达,同样,扎根于文化发展起来的语言才更具生命力。

[1]陈元元.漫议青年流行语言(笔谈)[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93-94.

[2]丁道群.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以网名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111-113.

[3]高秀娟.网名的语言学分析及规范化问题[J].商业文化,2008(2)156-157.

[4]黄广芳.网名及网名文化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2007(11):105-106.

[5]廖莹莹,冯峥峥.大学生网名的生成方式及心理透析[J].安徽文学,2008(3):25-26.

[6]罗庄.90后非主流网名的语言学和心理学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2(3):62-67.

[7]毛延生.变异与认同:网名的社会语用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4):96-97.

[8]苗青,谢萍.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1):141-142.

[9]潘明霞,陆荣荣.网络称谓的使用及特征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4):121-122.

[10]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2]约翰·格雷.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M].黄钦,尧俊芳,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13]张莉.网名的语言调查及文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9-101.

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2(b)-0121-08

猜你喜欢

网名昵称新浪
猴子虽小
十二星座专属现代昵称和古代姓名
大学生选取和使用网名的调查分析
你爸妈的QQ昵称是什么?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网名有多么犀利吗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网名有多么犀利吗
新浪读书排行榜
如何学大明星取网名
其他昵称
特殊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