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现状及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017-03-12张静伟
王 欣,张静伟
(黑龙江工程学院 a.学术理论研究部;b.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哈尔滨 150050)
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现状及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王 欣a,张静伟b
(黑龙江工程学院 a.学术理论研究部;b.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哈尔滨 15005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一种特有的新文化现象,即所谓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以其开放性、实时交互性和受众主导性等独特优势,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网络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实现多元文化信息、多样艺术形式的创造,并使其传播,网络文化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分析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引导的具体措施。
网络文化;现状;大学生;影响
一、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复杂模糊且颇具争议的概念。从词源上说,西语中的“文化”(culture)源自于拉丁语中的“cultus”,通常具有“种植、耕耘、农作”的意思。中文中的“文化”最早见于刘向的《说苑·指武》,主要指与武力相对应的 “文治教化”“以文教化”“人文化成”,强调人伦教化。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指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风范,包括文明、宗教、文学、道德或艺术等内容。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认可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总体。根据这一观点可以将文化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文化专指精神成果,突出了文化的动态性。
(二)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而兴起的新生事物。网络文化既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文化现象,网络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融合,主体力量是驾驭电脑并活跃在网上具有一定素质的人,核心是网络社会的价值观。因此,网络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观念,更是一套技术实体和网络制度,其本质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一种不分国别、民族与人种的信息文化。网络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存在,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用于社会文化,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
网络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媒体进行的教育宣传、信息交流等诸多现代层面的文化活动,主要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成果。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遍布全球的以网络为媒介,并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技术为融合手段,从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文化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影响越来越大的一种文化新形态。
二、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主要是指基于我国网络空间、源于我国的网络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大力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1.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中间力量已经形成
2000年以来,我国就已经初步形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等8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每天首发新闻24 000条,日访问量突破2.7亿人次。重点新闻网站在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知名的商业网站也积极参与,形成了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导、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知名商业网站积极参与的网络文化阵地新格局。
2.网络文化内容日益丰富
近年来,我国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实施“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全国文化信息共享”“中国数字图书馆”等工程,努力用先进的科技传播先进文化,使网络文化的内容日益丰富,取得了较大成绩。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红色网站”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政府网站,高校成为“红色网站”建设的主要力量,对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很有帮助。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充实网络文化内容,增强“红色网站”的吸引力。
3.网络文化管理日益规范化
我国十分重视依法管网的法律法规建设,2002年,文化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把网络游戏中的色情、赌博、暴力、迷信等作为网络监管的重要内容。此后,2005年颁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08年颁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立法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要加大力度让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使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二)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文化的技术建设有待加强
网络技术是更新速度最快的领域,能否掌握网络技术并实现持续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络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当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在抓紧制定实施信息化行动和互联网科技创新计划,力图在新一代互联网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掌握主动权,遏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由于互联网发端于美国,目前在国际互联网中80%以上的网页是英文,中文网页约占12%,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管理的技术手段,提高网络文化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效率,这些都事关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未来。
2.网络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互联网是社会生活的延伸,所有的现实问题都可以反映在互联网上,出现了“社会问题网络化,网络问题社会化”的趋势,互联网文化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特别反映在青少年身上,调查显示,我国5%—8%的青少年网民有网瘾,严重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并由此引发了学生逃学、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此外,网络中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宣传暴力色情的内容对所有的网民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不仅超越了道德底线,也会触犯法律。因此,如何解决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信息网络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
3.网络文化的管理水平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随着互联网搜索引擎、P2P、即时通讯等新技术的运用和普及,网络终端设备日趋智能,功能也更加复杂,对互联网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点,因此,对社会问题的放大和倍增效应不断增强,互联网的管理正变得更加敏感和复杂。互联网的点对群、群对群的沟通方式,使互联网表现出较强的群际传播和社会动员能力,使互联网管控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的这些特点,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文化管理模式,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网络文化,目前的现状是行政手段亟待规范、法制管理手段欠缺。应将行政手段与法制手段相结合,以法制手段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球化、大众化的新兴文化形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职业来看,网民分布十分不均:学生占32.3%,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9.7%,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占6.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8.6%,国家机关和党群组织工作人员占4.3%,自由职业占9.6%,农民占0.4%,无业占7.2%,其他占1.7%。作为网络文化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历史地看,没有一种科技手段能够像互联网这样,不仅迅速兴起,形成一种文化,而且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一是方便了信息的获取,快捷便利的网上浏览和阅读,使大学生在获取已有的知识成果信息时,能够迅速了解并掌握,改变了以往纸质阅读的滞后,另外,一些“红色网站”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科技信息和动态,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开展。二是突破传统的课堂形式,实现网上学习,网络课堂使大学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在课下同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布置和检查作业、网上答疑或推送相关的知识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三是改善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购物、娱乐、聊天、求职等,这些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又促进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四是通过建立一些“红色网站”,既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容,也使大学生在浏览阅读时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推动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主旋律,确保网络的舆论引导功能,改变以往高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二)消极影响
伴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化,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成为奴役大学生的一种力量,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夜以继日地打游戏,不休息、不吃饭,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长期的熬夜和不规律生活会导致大学生患上营养不良等疾病,严重的会出现猝死,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二是社会能力的丧失。长期沉迷于网络,使一些大学生长期处于“人—机—符号”和“符号—机—人”的与社会脱节状态,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急剧下降,进而逐步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除了上网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关心,虽然网络上也有交友圈,但虚拟的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容易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分离,出现双重人格。三是网络文化内容庞杂,大学生缺乏甄别能力。由于网络发布信息具有匿名性,网上的一些宣扬暴力、色情和血腥的游戏对大学生的危害特别大。除此之外,一些宣传不健康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网站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文化引导应采取的措施
(一)丰富和充实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创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已达4.57亿,手机网民3.03亿,居世界首位。网络视听业务成长迅速,目前网络音乐用户已达3.62亿,网络视频用户2.84亿。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力军,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些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经常去网吧,进入大学,如果校园网络文化没有积极建设,一些迷恋网吧的学生很有可能继续去网吧。因此,大学校园应该抢占网络文化的主战场,积极建设校园网络以及各系、班级的分层网站,通过网站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可以开展网上专业知识答题竞赛等活动,宣传正能量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报道,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
(二)建立规范的网络文化秩序,解决大学生网络沉迷问题
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沉迷,我国在2005年就提出建设“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于2007年投入使用。在网络管理方面,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通过这些法规的建立,整顿互联网的网络秩序。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从正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可以聘请高校思想道德课程教师为学生做讲座,教育学生区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坚决抵制网络沉迷,把宝贵的大学时间用在学习和锻炼身体上,走出网络沉迷的误区。
(三)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使大学生成为网络文明的积极建设者
伴随着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和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消除,因此,网络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的积极参与者,更应该积极投身网络文明建设。大学生应该严格自律,不上色情网站,成立高校网络文明建设协会,发起文明上网公约,做“诚信”网民,组织全校签名活动,通过积极努力,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杨体莉,卢小萍.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1).
[2]许丹丹.探析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
[3]叶云,陈后辉.提升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的路径——基于高校角度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4(21).
[4]胡钟喆,徐继开.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0,25(6).
[5]李龙鑫,李敏.新媒介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误区及其引导[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8).
[6]宋元林.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刘贤明,李征坤,王国荣.网络文化载体识别与交融[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钱晓玲〕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WANG Xina, ZHANG Jing-weib
(a.Academic Research Institute; b.Research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Heilongjiang Academy of Engineering, Harbin 150050,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 unique new cultural phenomenon has been formed, which is so called the network culture.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openness, real-time interaction and audience dominance, network culture has been rapidly spread and developed. Taking the network as its media, and culture its core, network culture carries on freely the creation of mult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diverse forms of arts in the virtual space of the network, and makes it spread, and network culture influences and changes social behaviors and ways of think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sent problems of the network culture in our country, discuss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on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network culture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fluence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01
2016-12-20
王欣(197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副编审,硕士,从事编辑理论及汉语言文学研究;张静伟(1973—),女,辽宁昌图人,助理研究员,从事社会科学研究。
G641
A
1008-6714(2017)02-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