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推动沈阳中小企业发展构想研究

2017-03-12赵楠

辽宁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沈阳市沈阳营商

◎赵楠

借力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推动沈阳中小企业发展构想研究

◎赵楠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辖区内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指出了沈阳市中小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政策环境的支撑不健全、较高的运营成本以及相关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为代表的重要问题,并且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保护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速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以及完善人才管理体系等方面推进沈阳市中小企业的发展。

沈阳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营商环境

一、国际营商环境对发展沈阳中小企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是国家、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很难改变,市场机制发展相对滞后。然而,中小企业以其规模小、数量庞大、行业分布广泛、经营灵活等特点可以弥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弱势和不足。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沈阳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灵活性的有效方法,是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渠道,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必然要求。

二、沈阳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整体企业规模较小,还未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3年,沈阳市中小企业贡献全市税收收入的83.7%,吸纳就业人口77.6万人,占同期就业总量的26.5%。2013年,全国中小企业总产值超过5200亿元,占我国GDP的58.5%,贡献了税收的52.2%和80%的就业岗位。可见,沈阳市中小企业就业吸纳力和经济贡献率偏低。2013年,沈阳市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5068.5亿元,广州市为6043.3亿元,深圳为5620.2亿元。从数据上看,沈阳市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较好,与南方这些发达城市规模相当。但从中小企业数量增速上看,沈阳市近五年中小企业年增速较低,2013年沈阳中小企业数量增速2.41%,而南京增速21.0%,苏州增速为11.4%。可见,沈阳市中小企业孕育环境与南方发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市场活力不足。

2.相关扶持政策体系和政策环境不健全。在当前我国“抓大放小”的思想指导下,辽宁省及沈阳市将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量的优惠政策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导致中小企业政策支持获取机会有限。从实践来看,许多问题的解决仍无法律可依,执法不力、有法不依的现象很严重,大量中小企业在运营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在收紧银根的背景下,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困难,资金短缺限制企业的发展。从中小企业非自筹融入资金比例上看,只有不到20%的中小企业获取来自政府的资金。沈阳市促进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整体性不足,管理部门较多,每个部门从各自角度制定政策,导致政策间的整体性、长效性不足,限制了政策效果的发挥。

3.运营成本偏高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生产要素成本、人力成本等不断攀升,造成企业运营中利润率不断下降。虽然中央出台了一些对中小企业减免政策措施,但企业的税负仍然较重,导致中小企业利润积累有限,缺乏扩大规模的资金。除了显性的税负,各种行政型收费、罚款及隐形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各类成本叠加在一起,中小企业利润就被摊薄。特别是融资成本,中小企业因为缺乏固定资产抵押及资信,加之银行贷款条件收紧,大量的融资需要通过非正规渠道、高利息获取,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4.信息化建设滞后和人才匮乏限制中小企业扩张升级。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时代到来,辽宁省及沈阳市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建设了各类功能的网络平台。但因为众多中小企业的不重视,无法与公共平台有效对接,信息化效应有限。“互联网+”时代为中小企业产品销售市场扩张、跨越发展提供条件,可由于营商环境、经营理念等限制,沈阳众多中小企业还未认识到新技术环境变化、信息化导入、应用不足造成中小企业扩张不足。沈阳市经济发展低迷造成大量人才外流,沈阳浑南高新区等高新区集聚着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高端人才不足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三、推动沈阳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构想

1.有利的政策保障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中小企业发展所借助的良好营商环境,离不开政府有力的政策扶持。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政府对待中小企业采取了“放水养鱼”的保护经济政策,体现了“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以最大的力度减负,帮助中小企业扫清发展道路中的拦路虎。同时出台政策,尽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强各类金融资金平台,增加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力度,简化中小企业参与投标的程序和手续,减免参与投标的相关费用。加强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真正有效调动财政联动增长机制。

2.多管齐下,打通中小企业融资梗阻。从中小企业自身看,中小企业应努力钻研经营管理政策,逐步提升企业诚信度,以增强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信任感,帮助积累企业资金;从金融市场看,改变金融合作形式,努力搭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衔接,逐步扭转金融机构“傍大款”、冷落中小企业的尴尬局面;从政府社会层面看,政府出台对中小企业实质性扶持政策,提升中小企业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当务之急,要把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改善,做到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

3.加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坚持走“专精特新”的转型升级路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现实动力,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后劲和同行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应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生产、管理过程中注重精细化,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占据优势;挖掘自身特色,采用独有工艺、技术、原料与配方,研制生产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产品;围绕“互联网+”找准发展切入点,加大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能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激发内在增长动力。

4.构建健康从业环境,吸纳、培养企业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小企业若想留住人才,一是要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使就业者放心,从而产生归属感。二是中小企业应效仿大企业在员工福利待遇方面的做法,以人为本,尽可能提高员工的待遇。三是充分利用沈阳市职业技术院校的资源,展开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手段,降低获取人才的成本,拓宽人才吸纳渠道。四是建立规范用人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避免用人唯亲、无用武之地等现象的发生,选择企业适合的人才,加强学习培训,搭建“人尽其才”的平台,建立起业绩贡献和薪酬待遇相匹配的人才使用机制,优化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

5.加强信息化,带动企业发展。借助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手段对中小企业的信息进行挖掘和管理,使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都有信息作为依据,并将此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获取经济效益;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降低产品的设计费用和生产管理成本,减少运营成本,扩大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份额,使中小企业通过“虚拟经营”赢得生存空间;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其在使用信息资源方面灵活便捷的特点,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层的处理信息能力和方案选择能力,拓宽企业管理层思维方式,实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宋爽

注:本文系沈阳市社科基金《基于打造国际营商环境视阈的中小企业成长路径及支持政策研究》(项目编号:SYSK2017-21-06);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构建立体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项目编号:JGZXQEA018)

猜你喜欢

沈阳市沈阳营商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沈阳分店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