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新旧知识的关联处理

2017-03-12李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旧大学语文关联

李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新旧知识的关联处理

李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学习的核心是学会将新旧知识有效关联起来。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把每堂课的前后知识关联起来,又要把中小学的语文知识和大学的语文知识关联起来。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关联起来都能促进学习。因为有的旧知识不太完整、不太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甄别,并对此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才能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关联中受益。

新旧知识;关联;促进学习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院校面向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既沿袭了中小学语文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又随着授课对象的变化而更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审美教育。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既有前后课堂所学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大学课堂与中小学课堂所学的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文就旨在探讨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

1 旧知识的三种基本类型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并非像电脑那样整齐有序地存储信息,而是呈现出一张杂乱、复杂的信息网络。所以,当我们调动信息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不甚完整或漏洞百出,甚至错误的。例如,笔者执教课堂时向学生提出:请用一句诗词赠予即将毕业离校的学长们。大部分同学一时想不到答案,小部分想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事实上,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生涯中积累了不下百首诗词,可他们却没法很好地学以致用。正如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教学,要靠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这在我看来,就是教师水平高的表现[1]。”所以,如何把新旧知识关联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所学的新知识将更加牢固、深入,并且很好地强化旧知识。那么,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处永远是那么和谐吗?未必。旧知识既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又能阻碍学生的学习。这就首先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即关于学生的旧知识有哪些类型。

1.1 正确但不够充分的旧知识

学生在中小学收获了许多语文知识,但这些知识不一定足以支持他们在大学的学习,或者使他们达到理想的状态。知识理论分类研究的结果表明,知识大体可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的是能够被陈述的事实和概念性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的是关于如何及何时运用某种程序、理论、方法的知识。例如,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掌握了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即知人论世、文本释义、反复吟诵、品味感悟。但是,在过去的诗词学习中,学生侧重于对字、词、句、段的文本理解,而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更加侧重学生对诗词的审美品读及生命感悟。所以,当学生遇到一首陌生的诗词时,即使他们已经掌握了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他们也无法深入地去理解并欣赏一首诗词。这就表明,学生虽然掌握了某些陈述性知识,但这并不足以支持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因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事实去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也许能够很好地执行一项任务,但却没法说出运用了什么理论。例如,在学完《金锁记》之后,学生能够认识到曹七巧是一个心灵扭曲甚至变态的人物,认识到曹七巧的所作所为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理智,她的变化好像是在不知不觉的境况中发生的。可当问及学生他们运用了哪个文学原理在阐释文本,学生却没法清楚地说明是“精神分析法”。这一事例表明,学生拥有在特定环境中分析人物形象的程序性知识,却缺乏某些关于事物的深层特征和原理的陈述性知识。

1.2 不恰当的旧知识

不恰当的旧知识并不意味着知识不准确,而是不适宜于当前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大学语文的应用文写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信心十足,可是得到的成绩并不理想。他们在过去的写作学习中擅长记叙文或议论文的写作,以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标准,于是就错误地应用到公文写作中。这是学科特点的不同而造成的。此外,对文化知识的错误应用也会影响学习。在《红楼梦》的学习中,学生没法理解宝黛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他们不理解俩人为什么不能互相表白心迹;在《牡丹亭》的学习中,学生没法理解为什么杜丽娘长到16岁,却不知道自家的后花园。学生成长在一个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张扬自我,展现个性是他们的文化指引牌,即使他们能轻易说出封建社会是一个束缚、压抑人性的时代,可放在具体的文本当中,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地运用到当前的文化知识,对文本出现疑惑甚至曲解,阻碍他们的学习。

1.3 不正确的旧知识

我们的大脑具有自主把知识整合成特定的模式和概念的能力,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是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威廉汉姆认为,“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们将完全很分不清哪些是正确的知识,哪些是不正确的知识[2]”。如果学生习得的知识是不正确的,那么这就完全不会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只会忽视、怀疑、排斥新知识。在成语的运用当中,一些不正确的知识深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例如,学生经常无法区分“望其项背、望洋兴叹”和“望尘莫及”的内涵,所以他们在使用这组成语的时候基本呈现混乱状态。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初次学习这组成语的时候,错误观念就形成了,长此以往就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在一些刊物和媒体的表达中,这组成语的出错率也相当高,这种错误持续发酵,以至于学生很难纠正错误。因此,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中,即使老师和学生都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对之进行纠正,仍有一部分学生维持原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一现象和我们追求内部一致的结果有关,所以我们会拒绝那些与我们的认知相冲突的证据,进而曲解新知识。

2 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三大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中,学生的旧知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框架。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策略运用,帮助学生关联新旧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有效评估

大学语文教学既是一种知识传授,又是一种能力培养;它既要求学生拥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又要求学生拥有品味、感悟作品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本课程学习伊始就对学生实施一个诊断性的评估。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做一个简短的测验来评估学生已具备哪些相关知识和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批量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课堂答问来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当搜集到这些信息后,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并提醒自己学生可能会因为已有知识的不恰当或不充分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解。

2.2 教师应对学生的旧知识进行有效激活

研究表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的程度,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已有知识的特征,也取决于教师调控其已有知识的能力[3]”。只有当学生的新旧知识切实关联起来的时候,才达到了思维的积极性,才是真正地在发展和探讨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精细化提问作为一种教学干预是非常有效的激活手段。例如,学生虽然在中学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可当他们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自主阅读了《风波》之后,还是显示出了对作品的理解困难。然而,当笔者提问了为什么鲁迅被誉为“民族的脊梁”?为什么“阿Q”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等问题之后,就迫使学生的思绪回到关于鲁迅的已有知识世界中,然后逐渐关联起“为什么在那个时候剪个辫子也能引起风波”这一疑团。某些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先前的习得知识清晰地联系起来也能有效促进新旧知识的关联。虽然教师的每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前后相续的教学内容,教师自认为教学是由浅入深、循循渐进的,可是学生并不会有如此清晰的意识和高度的自主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所教知识的先后相关性。教师可以在一段教学之后让学生做一些知识总结,做一次主题演讲等,即使是一个轻微的提示也相当奏效。例如,教师可以说:“在上一次授课中,我们学习了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今天我们来看看诗人们根据‘三美’主张而创作的诗歌作品。”如此一来,学生心里就自然唤醒了所学的知识,并打算将其运用到本次的新知识学习中。

2.3 教师应针对学生知识不足、不当和错误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对于学生的知识不足,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先行掌握一些必备的背景知识,再学习新知识。如果大部分学生都缺少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教师应当全面修改自己的课程。至于知识不当,教师要提供一些方法帮助学生识别。教师要强调某些知识的适用条件,例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学生应当尽量摒弃一些现代观念。教师还可以清晰地讲明本学科的特定要求,避免学生使用不当的知识。例如,在教授应用文写作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规定不要将以往其他文体的写作经验带到应用文写作中。对于知识错误,教师除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要多次为学生提供运用正确知识的机会。因为错误知识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在不断的重复中被强化。那么要想用正确知识取代错误知识,也要让学生反复操练正确知识,得到强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对不正确的知识进行推理。当推理过程中出现内在矛盾时,学生就会主动想抛弃错误知识,去探索正确的知识。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好奇心。

3 结语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新旧知识纳入到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中,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为学生构筑更加牢固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的学习。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41.

[2](美)布莱恩·古德温,伊丽莎白·罗斯·哈贝尔.良好教学效果的12试金石[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53.

[3]苏珊·A·安布罗斯.聪明教学7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H193

A

2096-4110(2017)04(b)-0121-02

本文系2015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融合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5YJ04。

李伟(1978-),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及其教学。

猜你喜欢

新旧大学语文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奇趣搭配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