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境)外高校生命教育借鉴研究

2017-03-12毕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命课程教育

毕禛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

国(境)外高校生命教育借鉴研究

毕禛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淡漠生命、精神空虚问题凸显,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美国、日本、台湾等是生命教育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在法律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方面都有很多优秀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相对起步较晚的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可以取长补短,完善体系,推动普及。

生命;生命教育;借鉴

生命是人类一切成就的基础,也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前提。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但精神世界却没有跟上发展步伐。空虚、贪婪、暴力、自杀等漠视生命的行为不断出现,尤其在青少年中。这种身体和灵魂不同步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生命教育开始受到关注。

1 国(境)外生命教育发展历程

1.1 美国生命教育发展历程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源于二战后,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首次提出生命教育。面对当时美国社会频繁发生的吸毒、自杀和艾滋病等问题,华特士积极倡导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借由课程、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们认识人生,感悟生命,意识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获得身与心,情感与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去追寻生命的幸福。到1974年,全美设有生命教育性质课程的大学已达165所,开设有关死亡教育课程的中学已达1100所以上。

1.2 日本生命教育发展历程

日本生命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的60、70年代,侧重生命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个人规范意识。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但在学校内产生了很多的校园暴力、厌学、自杀等现象,因此“生命”一词频繁出现在日本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并成为道德教育中的核心主题。20世纪以后为第三阶段,政府提出了“热爱生命,选择坚强”的口号,并致力于通过完善生命教育的理念、方法来推动生命教育。

1.3 台湾生命教育发展历程

台湾的生命教育虽萌芽于1976年的民间团体引入,但是直到90年代台湾发生大地震之后,生命教育才进一步发展。台湾的生命教育从最初的1976年晓明中学每周一堂“伦理课”,到1997年底制定“台湾省国民中学推动生命教育实施计划”,再到纳入到九年一贯制课程,要求不论是教材研发、师资培训和课程规划,都能进行一贯性的设计,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落实、贯彻于学校教育体系中。

2 国(境)外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情况及主要内容

2.1 死亡教育

生命自身的规律预示着其必然由充满生机走向衰老和死亡,所以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必然内容。高校中死亡教育做的最普及的当属美国。它通过向死而生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并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从而认识人生价值,追求生命意义。美国的高校中,普遍都开设了死亡教育的课程,同时还开设大量的讲座,内容涵盖死亡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安乐死的争议、丧葬礼仪等。除了有课程、讲座,美国高校的死亡教育还有很丰富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如组织学生参观殡仪馆,并观摩整个火葬过程,这种实地的体验,让学生对死亡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台湾的死亡教育具体体现在生死尊严的章节中,通过对争议性话题如器官移植、自杀等的研习和讨论,让同学们澄清自己的生命观,明确人生价值。主要强调的是活得充实、死得尊严。

2.2 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的课程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在日本生命教育中,品格教育主要指“丰富的人性”,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对生命、人权、善良等基本伦理的认同和尊重;对他人无私奉献之心;自立、自强、自制的品格;求同存异的宽容精神。

美国的品格教育包括可信赖性、尊重、责任、公平、关爱、公民的职责与权利六种人类核心价值观,每一种价值观具体又包含一些相应的行为准则。

2.3 生命知识教育

日本把生命知识教育涵盖在以“健康的身体”为核心的安全教育、饮食生活教育中。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通过健康知识的、正确生活方式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安全生存知识,锻炼生存技能,树立正确的生命态度。高校的安全教育除去常规的防灾减灾、健康教育等等,更多是启发学生思考,对于社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等内容的关注。

2.4 挫折教育

日本的挫折教育叫苦难接纳,通过与自然有关的体验学习,帮助学生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接纳苦难。自然的体验,如长途跋涉、素质拓展等,让学生在小组、个人的体验中,体会到坚持、勇敢、合作等品质。

美国的挫折教育渗透在日常的生活中,高校以社团、社会实践、夏令营等机构活动的设置,磨炼学生的品质,锻炼意志。

3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开展的借鉴

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由于传统文化中“未知生焉知死”等理论的影响加上在内容、开展形式上也有很多客观的约束,导致我们的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研究还不够深入。面对国(境)外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还是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3.1 明确生命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纵观国(境)外生命教育的发展,无不是政府在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美国、英国、日本、台湾等都用法律法规等明文形式确定了生命教育的地位,并要求在不同阶段的学校中要开展不同内容的生命教育。反观我国,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重视,并制定了一些政策来推动,但是至今没有明确规定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而且也没有体系化、顶层地对学校生命教育进行规划。所以,要使我国的生命教育真正普及开展,还是需要政府在制度上给予强大的保障,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推进生命教育的有效发展。

3.2 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的技术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外,最基本的“生命”意识养成也是应有之意。生命教育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关注生命本身,追求生命价值、意义的主要方式,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也是当然之举。

生命教育要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之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来进行教育,力求做到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有机统一。同时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也要明确几个维度:首先是生命安全,其次是生命规划,最后是生命价值。

3.3 丰富高校生命教育内容和方式

首先,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目前已有的安全教育、常识教育、性教育、职业适应能力教育外,还应该包括挫折教育、生死观教育、幸福教育。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其他课程的内容和学校管理、服务中。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不同,生命教育的内容也要不断丰富和拓展。

其次,在实现形式上,除了传统的讲授外,要加大对生成性课堂、渗透式、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堂的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同时要将课堂延伸到社会,紧密与各类公益组织、社会团体联系,通过社会实践来更真实地感知生命、感知社会。

3.4 完善全社会的生命教育体系

由于我国生命教育体系的缺失,导致全社会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寄希望于高校。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因此要建立以高校为主导,家庭和社会为两翼的教育体系,明确各个部分的责任,加强各个部分的联系,尤其是各个部分的资源共享和消息互动。只有在紧密联系的背景下才能全力推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普及和产生实效。

[1]王晓虹.生命教育纲要[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8.

[2]黄天中.美国的死亡教育的课程设计[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1):34

[3]余伟芳.日本学校生命教育及其借鉴[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4]黄鸿鑫.中美生命教育比较研究[D].江西:华东交通大学,2015.

G641

A

2096-4110(2017)04(b)-0117-02

2016年宁波大红鹰学院“生命与幸福、学会学习”课程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40100116303)。

毕禛(1986,4-),女,汉族,浙江兰溪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生命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