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情境下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识别研究

2017-03-12欧小琴邱建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目标群体贫困地区民众

欧小琴,邱建英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江西赣州 341000)

精准扶贫情境下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识别研究

欧小琴,邱建英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江西赣州 341000)

党中央一直极为重视民生民情,为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建设力度,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开始实施。在此背景下,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为保障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质量,本文将重点对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识别展开深度研究,旨在优化贫困地区扶贫效果,提升国民整体经济水平,高质量完成小康社会建设各项工作。

精准识别;扶贫工作;精准扶贫;公共文化服务;贫困地区

对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精准识别,可以保证各项服务与当地实际需要的一致性,能够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形成有效辅助,作用极大。因此业内人士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及服务精准识别的研究力度,期望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究与分析,制定出更加优质的精准扶贫措施,以实现高效化扶贫模式。为对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识别展开全面性探讨,我们首先应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意义进行明确。

1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意义

1.1 战略价值与意义较为突出

在贫困地区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可以在满足地区公共文化需要的同时,有效提高国家与政府的执政能力,能够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利益协调能力与核心价值凝聚等功能的运用,对地区价值进行有效引导,可以为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提供有利支持[1]。此外,公共文化服务能够对全体公民基本文化要求进行满足,并可以担负起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可以有效带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1.2 辅助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在贫困地区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能够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可靠助益,能够更好地对国家以及党的各项政策方针进行落实,党的决策部署质量会更加理想,可以为农村地区民众经济水平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2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

为实现全民小康,帮助贫困民众脱贫,党中央一直极为重视贫困地区脱贫工作,而文化建设作为扶贫工作重要组成内容,其开展情况也是政府关注的要点。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且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所以在具体执行贫困工作时,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部分地区在实施精准扶贫时,并没与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予以足够关注,加之贫困地区顽固性以及特殊性的特点,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原本具有的系统性以及复杂性特征变得更加突出,各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处于不断摸索与调整阶段,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要通过实施服务精准识别的方式,对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挥提供保证[2]。

3 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识别实现策略

3.1 构建供给需求回应机制

为妥善解决贫困地区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各地区要构建起与当地实况相符的供给需求回应机制,要将目标群体作为脱贫与扶贫主体,要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之中。有关部门一方面要按照“以需定供”原则,通过创建目标群体文化需求反馈体系,掌握民众真实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对民众文化需求进行整理;另一方面要在对需求信息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对文化项目建设适用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要邀请民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以保证决策民主性与科学性。同时要对个体需求非理性进行考虑,因此政府需要对民众需求信息进行科学挑选与甄别,以保证目标群体信息需求准确性与有效性[3]。

3.2 构建目标群体精准识别机制

所谓目标群体精准识别机制,就是指通过创设相应工作机制以及合理化工作流程的方式,对重点服务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甄别出重点服务对象,以便后续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质量。在具体识别过程中,首先,政府会对识别标准进行制定,会通过考察民众文化消费文化、文化生活以及文化服务获取等指标,对贫困人口进行逐一识别,要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从文化产品拥有量以及文化程度等多方面,运用加权量化的方式,对文化贫困线进行确定,以保证贫困目标人群识别精准程度;其次,要对识别方式进行科学选择。现阶段,地方政府多会通过名额逐级分解以及规模总量控制的方式,对文化贫困目标进行识别,会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贫困人员建档与识别,可能会存在贫困人口数量不准确的情况,所以在进行科学识别过程中,要对现行识别方式进行科学调整,可以按照“自下向上”的原则,按照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对贫困规模进行确定,并建立起配套的贫困对象识别机制,以保证扶贫工作开展全面性与高效性;最后,如果条件允许,应聘请专业机构或专业统计调查人员,对贫困识别工作进行辅助,并要按照扶贫对象动态化变化原则,建立相应的文化贫困识别部机制,以便及时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整与更新,确保目标人群识别质量[4]。

3.3 创建服务效能评价机制

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识别效果,及时发现并改善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服务效能评价机制。在具体构建时,①要对评价主体进行补充,要保证整体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要清晰认识到评价主体选择对于文化建设效能评价机制构成的重要性,要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组织政府、专家以及社会组织,对评价主体系统进行设置,确保整体目标群体效能评价权重占比准确性,带动评价由政府本位向民众本位进行转化;②要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灵活性,要改变现在政府绩效考核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模为指标的评价标准,要提高民众对于公共文化需求的重视力度,应对公共服务内容识别的精准有效性进行增强,应按照需求导向原则,要在对服务满意程度指标以及公共文化软指标考量进行强化的同时,要按照各地贫困文化服务建设实况,对指标进行合理设计,实现差别化指标设计模式;以对指标制定合理性进行保障;③要对评价方式进行优化,要按照主体信息收集以及评价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式强化方案,不仅要对扶贫对象展开评价技术训练与培养,对其评价参与能力进行强化,同时还要在传统评价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提高评价便捷程度,以为评价手段实施效果提供保障。

3.4 构建信息资源同步共享机制

当地有关部门应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同步共享系统的方式,对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传播出去,以对经济信息与文化资源展开反复利用,确保可以在对文化服务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能够形成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以带动当地民众共同致富。此外还应对互联网建设进行强化,要对区域内各项信息进行有效收集与整合,确保能够为文化服务精准识别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并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对文化服务相关信息进行普及,以保证民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程度,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扶贫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各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对该项工作进行持续性的研究与调整,要根据当地实际贫困程度,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扶贫目标,并借助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方针,构建起健全的精准扶贫模式。要重点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关注,应通过建立服务效能评价以及供给需求回应等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识别,以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落实效果与质量,从而有效帮助更多民众摆脱贫困。

[1]黄辉.精准脱贫战略下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帮扶与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1):49-55.

[2]潘俣羽,李志恒.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准建设的经济学意义[J].中国集体经济,2017(30):56-57.

[3]郑国国.聚焦精准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精准服务[J].魅力中国,2017(17):63-64.

[4]程若霜.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4):210-211.

F323.8

A

2096-4110(2017)04(b)-0096-02

猜你喜欢

目标群体贫困地区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
快速消费品包装效果对目标群体的消费影响研究
浅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目标群体的政策遵从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