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7-03-12徐鹏
徐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010)
智能手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徐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010)
4G时代,移动互联速度极大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受到了智能手机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课中锻炼时间缩短,体育教学面临着智能手机的挑战。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当今学生的变化,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思维,在课堂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这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师所要面临,值得深思的问题。
智能手机;体育教学;调查;对策研究
所谓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TD-LTE技术(通常称为4G技术),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类型的总称。
近年来智能手机快速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更是展现出了强烈的热情,强大的功能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同时课堂中也有了智能手机的身影,体育课也面临着智能手机的挑战。如何让学生抵制智能手机的诱惑,发挥它的优点,这就要细致的分析成因,提出对策。
1 对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智能手机的调查
体育教学主要以户外运动教学为主,相对于室内教学课程相比,智能手机对体育教育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因为智能手机提供的网络游戏,无时无刻的在吸引着学生,使学生锻炼的时间大幅缩短。体育课由于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练习之外需要安排互相观察学习,体育教师无法随时看到每个学生的情况,这为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智能手机提供了时机。对此情况,本文进行了详细调查,找出原因与解决的方法。
本次调查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设计问卷内容,在手机上答题,共有656人参与,因此本文以这些学生的问卷作为分析的依据。
1.1 课堂中使用智能手机的目的
查阅课堂资料、玩游戏、即时聊天、看电影等视频的比例分别占到13.72%、64.94%、54.27%和18.6%。由此可见,在体育课中以娱乐为主,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查阅一些体育资料。传统的“讲解——示范——模仿练习”这一信息反馈过程,在智能手机的干预下,已经无法连贯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难以形成学生对动作技术表象的建立。
1.2 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上使用手机的因素
授课方式呆板,缺乏互动和课堂教授内容枯燥乏味分别占到40.4%和49.39%。由此说明,体育教师在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上,对学生使用手机有较大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真实的反映出了课堂教学的尴尬,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高校的考核制度、职称制度相关,即重科研,轻教学。科研固然重要,但教学质量却是立校之本[1]。体育教学同样也需要艺术,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来,才能让学生由听课的欲望[2]。
1.3 严禁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
坚决反对的占34.91%,比较赞成的占29.73%,45.73%的学生认为应该把手机作为一项学习工具,融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劝诫,认为不太有用的占42.68%,非常有用的只有7.47%。由此可见,用“堵”的方式,“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今的大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学校采用集中上交手机,屏蔽手机信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效果并不好。
2 体育教师对智能手机进课堂的对策研究
针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中使用智能手机,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服务,更期待对未来教育方式提供帮助。
2.1 正确对待智能手机进课堂,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合理规范其在课堂的使用
智能手机进入课堂是难以阻挡的,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学生学习体育动作的渠道更丰富。体育教师用传统方式讲解,示范,练习,这种传统体育教学的手段单调和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状态和厌学现象[3]。
体育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料,编辑影像视频资料,以多媒体、PPT、自拍、微课等形式,通过智能手机上传。以单个技术动作为单位,随时随地的在课堂上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使学生更加容易仔细的观察,在学习新动作前,能快速形成正确动作的完整表象。在练习效果方面,可通过智能手机连拍或视频慢放功能,分析学生动作,再讲解、示范、纠错,可快速提高练习效果。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中合理规范使用智能手机,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料,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成为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
2.2 利用智能手机的科学技术,提高体育课的科技含量
学校体育课的长跑练习是学生最不愿意参加的一个项目,而提高耐力素质,长距离跑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长久以来体育课长跑教学就是跑圈,学生枯燥乏味,心情不愉快,跑起来就吃力。在智能手机的辅助下,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指导学生下载记录跑步轨迹,速度,心律,时速的APP软件,使学生的每次长跑都有一个清晰的轨迹。通过朋友圈的分享,来自亲朋好友的评论,使学生的满足感极大地提升,促进锻炼效果。未来可穿戴设备功能更完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软件随时掌握学生的各项数据,提出要求,降低风险。在长跑测试中,结合定向越野的技术方式,在400米的跑道上,通过卫星地图设定若干检查点,最后结束时智能手机定位给出时间,体育教师不用秒表计时、圈,整班学生也可同时开跑,可以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定向计时系统,非常利于体育课长跑练习,有了该软件,长跑锻炼可以走出操场,跑向整个校园,让每一次长跑练习,都成为一场长跑游戏,过程可记录,成绩可分享。
2.3 在智能手机的辅助下,真正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
智能手机由于具备无线接入4G网络,更能体现“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积极进取、积极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有相应的机制促进和保障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社会[4]”这一新的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体育课要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对于课前和课后的练习提高,只能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否能完成,是否需要体育教师的指导,都无从谈起。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每周一次的体育课锻炼也是远远不够的,课后锻炼与课前对新动作的预习也要适当进行,三者结合才能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在智能手机的帮助下,课前、课中、课后这三部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其自身功能和相应APP软件,体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帮助与监督,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发挥了体育教师帮促者的作用,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能够很快的得到提升,其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也能加强。因此在课中教学时,学生才能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使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这样课堂中用手机玩游戏,看电影的学生会逐渐变少。
3 结语
在智能手机包围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根据体育教学的开放特性,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提高教学的艺术,多尝试,不怕失败,因势利导。让智能手机为教学服务,重视学习主体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克服智能手机的消极影响,发挥它的积极影响。在教学上多钻研,努力创新,让智能手机为体育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成为体育教学踏上新台阶的助推剂。
[1]李晓亮.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3(11):67-69.
[2]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7-9.
[3]倪东业.CAI技术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示范效能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118-119.
[4]田恒平.学习化社会思潮与学校管理[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8(1):3.
G642
A
2096-4110(2017)04(b)-0046-02
徐鹏(1979-),男,江苏南通人,教育学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