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哥特式情节

2017-03-12陈波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哥特式巴伦艾米莉

陈波华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哥特式情节

陈波华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

哥特式小说产生和繁荣于18世纪的欧洲,是西欧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充满着神秘与恐怖,给人以独特的心灵震撼和感受。《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一部典型的哥特式风格文章,作者利用一系列哥特式元素通过对艾米莉小姐一生的描述来刻画人物性格以及场景,来呈现当时整个社会环境以及整个社会没落的过程。本文介绍了哥特式的起源与发展及其相关元素,分析了《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这一著作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小说中阴森情景的设计意图。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哥特式;元素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一部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作品,作者通过采用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的表达手法,如暴力、凶杀、死亡、变态、复仇、乱伦等内容来表达主人公的一生,通过她在恋爱问题上遭受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挫折和打击,来表达当时的社会环境南北方文化的冲击,通过对文中出现的人物的死亡刻画来反应当时社会文化斗争的结果,虽然这些人的死亡都是社会产物的牺牲品,但也是社会的必然性。作品中隐含着对人类自身悲剧的深入思索和揭露,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无奈。本文通过以下方面来探讨哥特式手法在情节上的表达。

1 哥特式的起源和发展

哥特,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它是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的一种艺术风格,哥特就是来自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早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

18世纪中后期作为小说体裁而逐渐定型,是一种以恐怖和神秘为基调,多发生在荒郊古堡的小说样式,被人们赋予了“哥特式”小说的名称。这类小说常以古堡、荒原、废墟、等环境为背景,气氛阴森、神秘、充满悬念,常常充斥着暴力、复仇和死亡的情节。哥特式小说是英国小说发展的支流,是一种离经叛道的文学现象。 至18世纪90年代,哥特式小说逐渐演化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坚持传统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病态的邪恶,以增加神秘、恐怖的效果。另一个分支是感伤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保留古堡场景,但抛弃过分的神秘成分和极度的恐怖气氛,使故事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哥特小说在浪漫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达到繁荣,但它并不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从正面描绘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是通过揭示社会的邪恶和人性的阴暗面来深入探索。哥特小说也由此从通俗小说的“边缘地位”走向主流,形成突出而独特的哥特传统。

哥特式小说至18世纪90年代的辉煌之后随即开始衰退,在社会接受面上存在一个明显的“断层”。至1834年后哥特式小说逐渐失去了其社会功能和目的。

2 哥特式的元素

历史上的哥特式小说的结构元素并不仅仅是 “恐怖”。其中,作为故事场景的“哥特式古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既代表18世纪英国社会的哥特式建筑的复兴潮流,又体现了当时作为“理性主义”对立面的政治观念、思想潮流和文化价值,因而是该类小说不可或缺的标准性因素。同时,历史上的哥特式小说的“恐怖”也不完全等同于灵异小说以及恐怖性经典小说中的“恐怖”。

2.1 哥特式元素的风格

哥特式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它用这些特别的元素来描写内心世界的黑暗、恐惧、孤独、与绝望等主题,将内心世界的神圣与邪恶,美好与黑暗的斗争,将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描写的淋漓尽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经形成一种特定的风格,不仅仅在文学方面,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方面都能看到这种风格。他的艺术特点就是夸张,具有很强的特色和魅力。

2.2 哥特式风格的体现

在哥特式小说中所体现的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有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宫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人物着装通常以深色为主,也有病态、情色的服装风格和类型;配物包括十字勋章、五芒星、十字架、斗篷、披肩等等,都给人阴暗、颓废、冰冷甚至有些恐怖的感觉,让人感到压抑和绝望,他是一种对死亡和黑色的向往,特别富有艺术气质。

3 全篇的基调—死亡

在这篇共有七千多字的文章中,死亡贯穿了整个文章。死亡一直是哥特式的典型表现手法,作者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故事中每个人物的死亡。本文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艾米莉小姐,巴伦,以及艾米莉小姐的父亲,文章以死亡开始也以死亡结束,作者对死亡的描写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作者用严格的历史观和时间观完整地描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让人感叹。作者采用强烈的冲突以及对比的表现手法,死亡和心里扭曲也布满整个文章,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3.1 艾米莉小姐的死亡

艾米莉小姐的死亡属于正常死亡,象征着当时的南方文化和传统的父权主义必将被淘汰的必然。虽然艾米莉的死亡属于正常死亡,但是当人们见到死去的她的时候已经是一种恐怖的景象:“她死在一间不见阳光的房里”、“泡在水里的一具腰圆体胖的尸体”、“煤球似的眼镜”等恐怖的景象,这种典型的哥特式表现手法更是将人物的死亡充分的体现人们眼前,仿佛尸体就在眼前,让人身临其境。造成艾米莉死亡的其实是她自身的性格,艾米莉并不是天生的性格扭曲,她是在父亲的管束下变得扭曲,她在父亲强大的阴影下长大,父亲的死亡造成了艾米莉小姐将孤单的生活在这个世上,这个社会凄凉又残酷,虽然她曾坚强地和这个社会作斗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这代表南方社会和北方社会文化的冲击较量,但是艾米莉小姐在追求自己幸福的过程中并没有成功,她也曾看到爱情带给她的希望以及光芒,但是自己却并没有摆脱贵族高贵的想法,最终将爱人谋杀,并和尸体同床共枕40年,最后孤独终老。作者将人物性格哥特式化来展示整个社会的真实状况,让人身临其境这也代表着南方落后的贵族文化的彻底死亡,以及南北方文化的冲击,像艾米莉这样的人终究是这个社会文化冲击的牺牲品,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斗争。

3.2 巴伦的死亡

巴伦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新鲜血液,他充满活力热情四射,巴伦是热情的,但他玩世不恭,这代表着北方先进的文化。而艾米莉小姐的墨守成规,以及落后的贵族思想代表着落后的南方文化,在艾米莉父亲死亡之后,艾米莉遇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男人,这与艾米莉小姐的传统思想有着鲜明的对比,这也象征这南北方文化的冲击,巴伦的热情强烈的吸引着艾米莉小姐,她对他着迷,并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巴伦,这代表着南方文化的不堪一击,当艾米莉小姐抛开非议以大胆的骨气勇气准备嫁给这个热情却一无所有的人时,巴伦却拒绝了她,这让在失去父亲的痛苦上又遭受更加严重的打击,她的整个精神系统彻底奔溃,从此她心里黑化,她为了和爱的人在一起,不惜将爱的人谋杀死,这就造就了巴伦的死亡。正是这两种不同性格的冲击也就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击,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环境,高高在上的南方贵族不愿意接受北方的先进文化,必然会发生冲突,正如艾米莉小姐走上谋杀之路,她不甘心也不愿意失去爱人,最后将巴伦毒死,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得到爱的人,可是却不知时间最终会给我们带来结果,一切都会过去,也会真相大白,就算这样艾米莉也没有得到自己的幸福。“没有肉的脸上另人莫测的龇牙咧嘴的样子,并一度显示出拥抱的样子,他的肉体已经和木床粘在一起,”这些元素加在一起让人感觉到更加的恐怖阴森,作者对这个尸体描写的细致入微令人毛骨悚然,仿佛能感受到巴伦被毒杀的样子,通过这些特定场景里的特定元素充分的表达了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这些违反常规的元素来展示人物的心理世界。就是这种恐怖的环境带来的效果为小说增加了很多的神秘气氛。

3.3 艾米莉父亲的死亡

艾米莉父亲的死亡属于正常死亡,父亲的死亡是沉重的,父亲生活的时代正是他们整个家族—格尔里逊家族的最繁华的时代,父亲的死亡代表着整个家族的没落,也代表着整个落后南方贵族社会的没落,从此不复存在。他严厉苛刻,他对艾米莉管束严格,也将自己的父亲形象深刻的印在艾米莉的骨子里,而“父亲叉开双腿的侧影背对着艾米莉,手拿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这段描述更是体现了父亲在艾米莉心中的形象,艾米莉小姐把他当做自己的保护伞,她以父亲为中心,父亲的话她都听从,父亲是她的精神寄托,因此在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她失去了自己的安全感,始终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直到3天以后才恢复过来。在这种父权主义的统治下,父亲将高高在上的贵族思想灌输给艾米莉,还飞扬跋扈蛮不讲理,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即使贵族社会没落,父亲也依旧认为有高贵的人来继承,使得她追求幸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而艾米莉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压迫和父权主义思想导致了艾米莉后来扭曲的性格,这些性格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压迫,是严重的父权统治造成的悲剧命运,她是当时社会不幸的产物,也因此揭示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与排斥。

4 恐怖阴森的场景

整个故事中恐怖阴森的氛围不仅仅是故事人物的死亡塑造出来的,其中很多场景也为全篇定下了恐怖的基调。

4.1 艾米莉小姐的屋子

故事的开始就是以一种阴森的氛围开始的,文中描述说艾米莉小姐的屋子至少有十年没有人进去过了,只有她的仆人平时出入,她的大宅已经破旧不堪,但却处在繁华地段,这也和商业街的繁华格格不入,这典型的哥特式风格与别人的屋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给她自身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氛围,试想一个繁华地段的老式建筑,破旧不堪除了仆人十年没有人进出,是怎样的恐怖神秘,让人忍不住的想去探索。

4.2 屋子的内部陈设

在第一次有人进入这个建筑内的时候,带给人的是尘封已久的气息,拂面而来的灰尘,空气阴湿,而皮套子却已经坏掉,这样的一个屋子给人一种阴冷,潮湿,衰败,颓废的感觉,这更加衬托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并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气氛,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通过对主人公住宅的描写,刻画了主人公行为的怪异,不合常理的思想和行为,为下面的主人公毒杀巴伦埋下伏笔。屋子的内部环境是在艾米莉小姐死后人们最后一次进入住宅看到的,房子布置的像新房,有褪色的玫瑰,有男人的用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褪色的窗帘和死亡的男人,死亡的男人已经成为一具骷颅,在那千孔的鼻孔里仍留有一丝人们曾在艾米莉的头上见过的铁灰色头发,对死亡男人的描写更是将哥特式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故事虽然就此结束,但却让读者感到毛骨悚然,也充分体现了哥特式手法。

5 结语

通过以上对文章的场景、人物性格以及整个文章都充满着恐怖、阴森、死亡基调的哥特式风格表现手法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特定的社会意义,虽然主人公艾米莉小姐并没有直接出现在我们面前,而是通过人们的回忆来展示出来的,但是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一个贵族小姐从美丽可爱变成一个失去心智,最后变得整个人封闭、抑郁、古怪、甚至于扭曲,恐怖的过程。同时每一个故事人物的出现以及死亡都让我们从侧面看到了美国南北方文化的冲突直至最后的没落。文章也充满了艺术感,通过夸张的手法对主人公一生爱恨情仇的描写刻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也正是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将当时的社会环境突出放大,引发读者思考。全篇充满了悬念和神秘恐怖的氛围,也让人通过艺术手段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而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对死亡的思考。

[1]曾传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话语策略[J].四川外国语学院报,2002(2):25-27.

[2]马喜峰.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多视角叙事角度下哥特式氛围的形成[J].校园英语,2012(9):123-124.

[3]畅敏章.时空的轮回——简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时间与空间的书写[J].新西部:理论版,2013(Z2):126,130.

[4]Abrams,M H.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2004:233.

[5]Martin,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4:523.

1712.074

A

2096-4110(2017)04(b)-0029-03

猜你喜欢

哥特式巴伦艾米莉
一种含有源巴伦CMOS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一种基于PCB加工技术的毫米波Marchand巴伦
如果回忆即遗忘
巴伦比亚Piur餐厅
哥特式浪漫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我的朋友
ATM背后的爱情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