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环境语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失误
2017-03-12王智华何牧春
王智华,何牧春
(上饶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跨文化交际中环境语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失误
王智华,何牧春
(上饶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环境语,主要包括空间语、时间语、颜色语等,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环境语的解读有所差异,语用失误不可避免,跨文化交际无法正常开展。如何克服环境语的语用失误,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是研究环境语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失误的目的所在。
环境语;语用功能;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
普遍意义上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意思和使用者在不同语境或环境下使用它的方法,非语言行为不在其研究之列。随着跨文化语用学的兴起,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和语用失误,但轻视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却是全世界的通病[1]。
Mahabbinr认为,交际的双方6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行为进行的,语言信息才占35%[2]。在所有文化形态中,任一代人都使用手势、目光、空间、时间、色彩等非语言媒介传递信息。但是既没有为解释非语言信息的世界通用的辞典,也找不到按国别整理有关非语言信息的完整词典。原因就是非语言行为是不断变化的,会因教育、性别乃至场景等状况而异,因此在世界文化频繁交流的今天,如何了解它们的语用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语用失误显得尤为重要。
一、跨文化交际与环境语
1972年海姆斯创造了“交际能力”这一理念,即“何时说,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西方学术界就开始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和探索,建立起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或组织之间的交往,交流的方式为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后者指的是不用语言的一种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很多,其中文化交际学专家毕继万借鉴西方学者的认识,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这本书中把非语言交际分成四种形式: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其中环境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特别重要,我们每天生活离不开的时间、空间、颜色等都属于环境语。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看,环境指的不是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而是指一种文化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环境[3]。环境能起着交际的功能,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中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正如毕继万所说的,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文化特征,任何环境都含有一定的文化和交际功能。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语用失误,或称语用违例。因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都对不属于本国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他们如果拿自己本国的交流方式去和对方交流,结果可想而知。人类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在改变着人。人类不分性别、国籍、宗教、种族和信仰,都要和环境发生关系,但不同文化环境所传递出的文化信息大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对环境语进行研究,了解它的语用功能及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本研究主要讨论的是空间语、时间语和颜色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跨文化背景下出现的语用失误以及如何克服这些语用失误。
二、环境语的语用功能
(一)空间信息的语用功能
空间语最早是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提出的,他在作品《无声的语言》中曾说空间语就是人们利用空间表达思想的一门社会语言,它蕴含着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提供帮助。空间主要是通过领域性、体距、空间取向等表现出来。领域性被认为是个人要求自己有一个领地范围并对之加以维护的行为,而且它是空间语的核心。体距是理解空间语的另一重要方法,可以通过了解人与人交际时身体保持的距离来看清他们的文化习惯。空间取向含高低取向和水平取向,通常是说从空间的位置、朝向、布局安排等看出对人、社会和世界的看法,这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先后次序有关。
空间语研究不同环境下人们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以及研究处在不同空间里的人会有怎样的情感输出,而且空间语表现在传统、禁忌、风俗习惯、信仰和人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空间一旦发生变化,交际就会受到影响,会限制或刺激交际的继续,这时候空间语的作用超过了人的言语表达。不同文化的人们有不同的空间语,当不同文化交际产生问题时,人们往往忽略一个重要原因——双方处在两种不同的空间行为体系[4]。
(二)时间信息的语用功能
时间语是人们利用时间来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语言方式,也就是用时间说话。比如你想和一个人长时间待在一起,说明你喜欢他,这比用语言更能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由此可见时间语在交际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时间语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语是非语言文化中差异最大的,最易进入交际语用失误区。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产生的误会往往都是因时间观念的不同而导致的。要实现顺畅的跨文化交流,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时间观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根据心理学家波亚托斯的观点,在时间语上有三种行为表现:1)观念性,是指人们对某一行为花费的时间多少或是否守时的时间观念。2)社会性,指的是同一种文化中社会上不同人对时间的不同理解。3)相互作用性,指的是时间与各种非语言行为的相互作用。
(三)颜色信息的语用功能
颜色语是指通过有含义的颜色词汇或色彩本身表达某种意义的信息符号。对颜色的理解也是环境语的另一语用功能。颜色语与文化密切相关,因为不同文化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途径不同,因此不同民族对颜色的划分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颜色语有红、白、黑、蓝、紫、黄、棕、粉、灰、橙等,有的文化中用的颜色超过11个,有的只有2个,比如新几内亚的高地语言。纵观历史,民族文化的底蕴越深厚,它的颜色语的内涵就丰富。反之,颜色词越少,对颜色意思的表达界限越含糊不清。
颜色语可以用来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颜色能透露出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一般而言,一位穿着红色衣裙的少女会给人热烈、健康、温暖的第一印象;穿蓝色服饰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活泼;紫色是高雅而神秘;黄色明快而活泼;黑色的着装则显得成熟而深沉。颜色语的象征意义带有很强的褒贬色彩,黑色被赋予的含义多是贬义,它往往暗示死亡、绝望、不详,如汉语中的“黑社会”“黑户”,英语中的black words(不吉利的话)、black market(黑市)等。由此可见,颜色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三、环境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的语用失误
尽管环境语的语用功能很多,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对环境语的运用一定要记住一个基本的原则:环境和文化一致性,不同的文化适应不同的环境,否则,场合变了,文化却不变,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一)空间语的语用功能随空间变化而不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处理空间关系的方法不同。另外,文化内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空间行为。但文化内涵比较抽象,跨文化交际误解不容易被意识到,空间理念主要是界域问题。地球自从有生物活动以来,就一直存在界域习性。一定的地域范围虽然能给人一种有形的安全感,但也造成了无形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霍尔教授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美国人的空间要求:大多数美国妇女把厨房看成她们的领地,其他任何人未经容许或邀请是不能进入厨房的,甚至包括他自己的母亲也不例外。因为在美国女人看来,厨房决定了她在家中的女主人地位,如果她不能把厨房控制在自己手中,就可能以后受制于其他自由出入这个厨房的女人。西方人在公共场所也有自己的不可侵犯的”临时领地”,比如停车时,他们就不容许自己的私人专用停车位受到入侵。中西方对待隐私问题也有差别,比如中国人在一起谈论服饰时,见别人衣服穿的好看,会用手去触摸,而西方人很是忌讳;中国家长可以随时进入孩子的房间,这在西方却会被认为侵犯了孩子的领地,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空间距离也影响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程度。霍尔教授根据亲疏程度将空间距离分成四类: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中国人的距离观念较弱,即使和同性朋友在一起时都常常会有一些身体的接触,在西方人眼里会被看成有同性恋倾向。同一件事情在同为欧洲国家的法国和英国都不一样。法国人和对方交往时,喜欢保持很近的距离,乃至对方可感觉到他的呼吸;而英国人喜欢和对方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维持好适合自己的空间范围。这就涉及到不同文化下的空间取向。东西方文化的空间取向还是有不同之处的。比如在西方,为了显示地位和空间的关系,同一楼层,越往里,地位越高,职权从中央流向外测。在中国,办公室的安排是有点像蜘蛛网的分布,中间位置地位最高。下级领导的办公室被安排在上级领导办公室的两侧或上下层。
(二) 时间语的语用功能因理解不同而不同
不同文化的背景导致人们会用不同的态度看待时间和使用时间。Hall 根据他的观察把人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遵守单时制的人;一类是遵守多时制的人。西方的多数国家,比如北欧、北美和西欧的人就很注重时间观念,非常守时,约会从不迟到,属于单时制的人,与他们打交道,守时很重要。如果你在美国读书,上课经常迟到的话,你的学期成绩会很低,甚至被要求退学;多时制的人只关注任务是否完成,并不苛求一定要按时完成。除了拉美和中东的人外,中国也在其列。中国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通知了下午2点开会,可参会的人员一般都会2点半才姗姗来迟。单时制文化和多时制文化不能互相理解,单时制的人认为多时制的人纪律松散,办事效率低;多时制人也认为单时制的人不够灵活,过于强调时间表,有可能办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时间观有过去时观、现在时观和将来时观。不同的社会和文化选择的时间观,即时间取向各异。不同的时间取向会带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中国、埃及等文明古国重视传统,尊重祖先,属于过去时观;拉丁美洲、菲律宾等过分看重当下,认为今天的生活才最重要,是现在时观;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属于向前看的社会,他们展望未来,努力工作,为明天的幸福而拼搏。
根据各文化的时间计量准确程度还可以把时间系统划分为:非正规时间、正规时间和技术时间。其中最具不确定性,由交际场景所决定的是非正规时间,它的不确定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差距很大。就拿中英文化来说吧,使用英语的文化对时间的使用非常准确,而相对来说,中国人则含混不清。英语中一些表达时间的词: immediately, always, a moment等对时间的表达一看便知,而对应的汉语“很快、总是,一会儿”则让人困惑,十分钟是快,半小时或一小时也可能是很快,弹性很大。因此,不同文化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对跨文化交际造成影响。
(三)颜色语的语用功能因文化寓意不同而不同
让人眼花缭乱的颜色容易让不同文化中的人浮想联翩,颜色语还有许多深奥的象征意义,也会造成语用失误。比如中国传统中新娘要穿一身红表示喜庆,而英美国家则认为白色象征纯洁无瑕。古代中国用于藏书的文渊阁为了免于火灾多为黑色,墙面所用的砖也用黑色,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黑色代表水,可以克火[5]。
四、环境语语用失误的克服策略
以上对环境语中空间语、时间语和颜色语的语用功能及语用失误做了认真的分析,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环境语的语用失误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呢?以下几点克服策略可供参考。
首先,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定势和偏见,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先入为主。通过详细了解空间语的语用功能,我们就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克服狭隘的文化偏见,消除对不同民族文化理解的偏差和对本民族的优越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6]。
其次,为了避免时间观念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应该尊重各种文化时间语所具有的内涵,了解不同文化的生活节奏,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的生活节奏,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第三,要求同存异,多渠道获取最新的信息以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在利用环境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留心和观察环境语的文化差异,了解了对方文化中的环境语,也就能与之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并学会自我调节环境语差异所带来的情感反应,对对方的交流意图给予信任和鼓励,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第四,在对自己的环境语或别的民族的环境语进行判断和推论时,应该先进行仔细地观察,然后循序渐进地试着接触,最后才得出结论。另外,要意识到概括中总存在特殊和例外的情况,总会有局限。
第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环境语能力。一方面,在生活中多阅读,读异国文化的书籍、报纸;另一方面,尽力创造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参加一些涉外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 Samovar 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胡钟文.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Hall E. The Silent Language [M].London:Anchor Books,1973.
[5]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6] 鄂玉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文化意义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12-115.
(责任编辑:高 曼)
OnthePragmaticFunctionsandFailureofEnvironmentalLanguagefromPerspective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WANG Zhi-hua, HE Mu-chun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Environmental language, mainly consisting of space language, time language, yellow language and etc, is of pragmatic function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different cultures, environmental language presents different cultural implications, which will give rise to pragmatic failure and interfere with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nly when people can overcome pragmatic failure can they successfully achieve the go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failure.
environmental language; pragmatic function; pragmatic failu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6.016
G04
A
1009-2080(2017)06-0087-04
2017-09-10
王智华(1970-),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何牧春(1972-),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