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对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7-03-12范亚蓓王盛葛盼丽伊文超王翔
范亚蓓,王盛,葛盼丽,伊文超,王翔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常伴有感知觉等障碍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目前针对脑瘫的治疗技术很多,各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体感游戏、经颅磁技术、机器人技术等[2]。随着ICF-CY理论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推广[3],CP儿童的康复也不再只关注局部的结构和功能,而更多去考虑活动和参与层面的治疗开展。瑜伽是一项使身体、心灵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4],在美国,瑜伽已成为补充替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中外均有研究证明瑜伽可以很好的应用在骨关节、脑卒中等疾病的康复中[6],随着人类的不断研究,亲子瑜伽、儿童瑜伽日益盛行,并有研究证明瑜伽对于儿童有诸多有益的影响[7]。因此本研究尝试将瑜伽练习运用到CP康复治疗中,观察其对CP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痉挛型双瘫儿童3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最新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脑瘫定义、诊断和分型标准[1];②儿童年龄6~12岁;③GMFCS分级Ⅰ~Ⅱ级[8];④认知、感觉功能良好;⑤家属知情同意。排除伴有癫痫发作及存在其他疾患不适宜的儿童。所有纳入的CP儿童随机分为2组各15例,瑜伽组:男10例,女5例;年龄(8.47±1.77)岁;GMFCS分级Ⅰ级3例,Ⅱ级12例。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8.60±2.06)岁;GMFCS分级Ⅰ级4例,Ⅱ级11例。2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CP儿童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①痉挛肌群(小腿三头肌、腘绳肌、内收肌等)的手法放松及轻柔牵伸;②姿势转换训练(跪立-站起,坐-站转移等);③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诱发肌力及肌力增强训练(主要包括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臀中肌等);④平衡训练(调整力线站立训练,髋、踝策略诱发训练等);⑤单腿支撑训练(单腿上下台阶、跨越障碍物、踢球、脚控球等);⑥步态训练(输入正确步行模式,引导儿童尽量控制身体,按要求步行,注意重心转移及负重侧躯干的延展);⑦上下楼梯训练(从训练室楼梯过渡到正常楼梯的上下练习);⑧跑跳练习(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儿童进行正确的跑跳运动练习);⑨物理因子治疗(电子生物反馈训练等) 。每天2次,每次40min,每周5次。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按CP儿童实际情况选择上述合适治疗开展训练,坚持训练12周。瑜伽组在常规治疗中融入瑜伽训练,以瑜伽练习的方式替代相应牵伸、肌力及平衡训练,所有采用的瑜伽体式均与专业瑜伽老师讨论,参考亲子、儿童瑜伽等制定,主要采用的瑜伽练习如下:①呼吸调整:尝试盘腿坐姿,腰部伸直,胸部微向前挺出;稍收下巴,双手自然放置在膝盖之上,脖颈与肩背放松,保持安静后开始感受呼吸;引导儿童尝试用下腹部吸气、呼气,鼻吸鼻呼。②向前弯曲式:儿童长腿坐位,努力保持腰背部直立,弯曲右腿,右脚底对于左侧大腿内侧,左腿尽量伸直紧贴垫面;双手头顶合掌,吸气时双臂上举再次拉直腰背;呼气时双上肢带动躯干前屈,保持躯干与上肢在一条直线上,努力让腹部靠向左大腿(此练习对于CP儿童有一定难度,需循序渐进,只要求吸气时拉伸躯干、呼气时慢慢向下贴靠保持,反复多次逐渐下压即可)。③山式:引导儿童体会自己像大山一样安静而坚固地站立,双脚并拢(或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保持直立;双膝努力伸直,收腹、舒展胸部,微收下巴,保持脊柱与颈部直立;两脚底均匀负重;初练儿童可在镜前练习,治疗师也可轻轻辅助儿童使获得更好的站立力线;④树式:带领儿童学习一条腿站立的树,有能力的儿童将右腿弯曲外展,右脚顶在左腿上(能力稍差的儿童可以将右腿踩在球上或踏板上),体会左腿单独站立;稳定后吸气抬平双臂,呼气时双臂上举头顶合掌。引导儿童观察镜中的自己,不可以挺肚撅臀,尽量保持平衡。⑤猫式:手膝四点跪位,四肢与垫面垂直,双手双膝分开与肩同宽;呼气低头将后背向上拱起,吸气抬头、腰部逐步放低。猫式变形:在猫式的基础上加强力量与控制训练,起始体位相同,吸气时将右腿伸直后抬高,同时头部后仰,目视天花板;呼气时低头,右腿屈髋屈膝,努力头膝相触;动作熟练后,可后抬右腿时同时前伸左上肢,右腿屈髋屈膝时左上肢屈肘内收,肘膝相触。⑥顶锋式:起始体位同猫式,双脚尖点地(此动作有困难的儿童治疗师可协助完成);吸气双手撑垫、双腿用力蹬直,抬高臀部,头部位于两臂之间,整个身体成三角形状态(进行此练习时,治疗师可辅助稳定儿童双脚,轻轻诱导儿童伸直双膝,慢慢放松至脚跟贴地)。⑦眼镜蛇式:俯卧位,呼气时两手掌支撑于胸部两旁;缓慢吸气,同时用手撑垫,抬起上半身,头部轻轻后仰,髋部慢慢下沉;保持几个呼吸后,回到俯卧位左右摆动放松。⑧战斗式、三角式:引导儿童两脚内、外八移动大大地分开,两臂侧平举成三角式;右脚向右旋转90°,左脚顺势微向右转;右膝屈曲,小腿尽量垂直地面,左腿努力保持伸直位;双臂带动身体右转90°,注意保持髋部不动。扭转式和骨盆式也常用来柔韧脊柱和骨盆;摇滚式和平躺式常用来帮助儿童休息放松。以上瑜伽体式练习,均以一侧为例讲解,在实际操作中治疗师需根据CP儿童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2~3种,左右侧交替练习,作为每次训练的内容融入40min的日常训练中。2组均治疗12周。
1.3 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对2组CP儿童进行平衡、站立、步行能力及步态评估。①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评估[9]。量表共分为14项,每项最低0分,最高4分,满分56分,得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②站立、步行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 )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进行评定,每个功能区的得分=每一功能区得分之和/最大评分数×100% 。③步态:采用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步态分析测试距离12m,得出CP儿童步态分析报告时空参数。主要分析的时空参数有:步速(步行时,每秒走过的距离),步幅(即一侧足跟着地到同侧足跟再次着地时,两点间的距离),双支撑相百分比(双足支撑占一个步行周期的百分比)。
2 结果
治疗后,2组CP儿童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瑜伽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GMFM(D、E 区)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1),且瑜伽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1。
治疗后,2组儿童的步速、步幅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双支撑相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瑜伽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n时间BBS评分(分)GMFM(D区)评分(%)GMFM(E区)评分(%)瑜伽组15治疗前27.8±3.5369.91±10.2347.59±8.71治疗后34.27±4.56ab86.98±9.02ac73.51±7.52ac对照组15治疗前28.13±3.7670.08±10.3847.78±7.56治疗后30.80±4.25a76.24±10.05a63.33±7.75a
与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cP<0.01
组别n时间步速(cm/s)步幅(cm)双支撑相(%)瑜伽组15治疗前54.93±11.8549.40±7.0134.07±5.02治疗后76.13±12.88ab64.87±10.72ab28.33±4.69ab对照组15治疗前53.47±10.5348.47±8.2835.33±5.94治疗后66.07±12.39a56.47±8.29a32.40±5.59a
与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CP儿童发病形式多样化,临床表现复杂,因此脑瘫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10]。随着学龄期的CP儿童开始入学,家长既期盼孩子的运动功能有进一步提升,步态可以更接近正常儿童;但又无法长时间在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因此家长参与并指导其治疗,已成为一种值得提倡且有效的治疗模式[11]。但在临床的实际操作中,常有家长担忧自己的治疗手法不正确,抱怨儿童在家不配合,家庭治疗矛盾频发、困难重重。瑜伽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具有改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心理方面的良好功效[4],Birdec等[12]研究发现瑜伽可以提升儿童身体意识和幸福感。Mandanmohan等[7]则发现瑜伽练习对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姿势、生理机能、心理机能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参考大量文献,结合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选择了一些合适的瑜伽体式练习融入CP儿童的康复治疗。瑜伽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家长开展家庭治疗,同时鼓励家长与CP儿童一起练习,提高儿童的活动能力与参与性,改良家庭氛围。
本研究所选择的瑜伽练习,主要包括呼吸调整、适度拉伸、姿势稳定、放松等。有研究证明瑜伽练习中呼吸方式的学习,及动作练习时呼吸的配合均有利于加深呼吸的深度,进而改善心肺功能[13]。良好的心肺能力是运动的基础,但很多研究指出痉挛型CP儿童呼吸肌及呼吸辅助肌的协调性差、胸廓结构异常、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继而会影响到发音、运动耗氧等[14]。而瑜伽的练习中始终强调呼吸的配合,通过练习可改善儿童的心肺功能,为运动提供能源的保障。所选瑜伽体式中前屈式、顶锋式、眼镜蛇式、战斗式和三角式,均是主动牵伸和力量训练的组合。前屈式、顶锋式、猫式的练习,CP儿童在调正自己体位时,拉伸、灵活了腰背部或腿后侧紧张的筋膜和肌肉,提高了脊柱及骨盆周围深层肌群的力量。浅背线腰背部筋膜的紧张,会使重心前移,为了维持躯体平衡,小腿三头肌需加强收缩以防胫骨前移[15]。由此可见缓解腰背部的紧张,有利于CP儿童形成好的站位力线,从而降低小腿三头肌的紧张度,减轻尖足症状,获得更好的站及行走能力。眼镜蛇式则以拉伸CP儿童体前侧为主,适合于伴有髂腰肌短缩的儿童,配合呼吸逐渐下沉髋部,髂腰肌放松后引导儿童练习骨盆后倾动作,体会正确的骨盆位置,有利于儿童获得更好的站位力线。呼吸调整及山式,均要求儿童微收下巴,此动作可激活儿童枕骨下方深层的小肌肉,此处有较密集的本体感受器,有利于儿童平衡与稳定的功能[16]。树式,战斗式和三角式可提高下肢和腰腹部肌肉的耐力和力量,这两个体式对于儿童的下肢和平衡均有较高的要求,是腿部力量控制与牵伸较好的融合;同时也需充分调动核心力量和踝部的控制,对于CP儿童是整体能力的改善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坚持12周的治疗后,瑜伽组及常规对照组在平衡、站、走跑等运动能力上均有提高,且瑜伽组的改善更为显著;瑜伽组儿童步态能力改善也优于对照组。这与学者们的研究是相一致的[17-18]。Shirley等[17]研究显示瑜伽对8~13岁儿童的平衡,运动控制能力有显著改善;国内学者综述中也描述了瑜伽对于儿童的柔韧性、力量及动作的稳定性上有积极效用。在本研究过程中,瑜伽组的15名CP儿童对瑜伽练习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慢慢适应、喜欢,无1例脱落。相反随着瑜伽体式的不断练习,动作掌控能力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不断提升,整体精神面貌均有改善。综上所述,瑜伽练习融入学龄期CP儿童康复训练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式,推荐在临床康复训练中参考使用。当然本研究只是小样本部分年龄段研究,对于瑜伽练习开展的最佳年龄段及训练强度、频率等尚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编委会.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7): 747-754.
[2] 张备, 孙莉敏, 朱俞岚, 等.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1): 65-68.
[3] 邱霞, 姜志梅, 孟静, 等. 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3): 269-273,285.
[4] 陈士强. 瑜伽的生理心理功效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 31(8): 740-745.
[5] Derry H M, Jaremka L M, Bennett J M, et al. Yoga and self-reported cognitive problems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sychooncology, 2015, 24(8): 958-66.
[6] 王会儒, 顾问. 瑜伽辅助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的国外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 37(9): 712-716.
[7] Mandanmohan, Jatiya L, Udupa K, et al. Effect of yoga training on handgrip, respiratory pressures and pulmonary function[J]. 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 2003, 47(4): 387-392.
[8] 史惟, 王素娟, 杨红, 等. 中文版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6, 1(2): 122-129.
[9] 何璐, 徐开寿, 邱晒红, 等. Berg平衡量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功能评定的信度研究[J]. 中国康复, 2010, 25(1): 21-23.
[10]唐强, 李雪静.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现状研究[J]. 中国康复, 2009, 24(4): 269-271.
[11]Beckers L W, Schnackers M L, Janssen-Potten Y J, et al. Feasibility and effect of home-based therapy programmes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protocol for a systematic review[J]. BMJ Open, 2017, 7(2): e013687.
[12]Birdee G S, Yeh G Y, Wayne P M,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yoga for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Acad Pediatr, 2009, 9(4): 212-220 e1-9.
[13]Ersoz M, Selcuk B, Gunduz R, et al. Decreased chest mobility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J]. Turk J Pediatr, 2006, 48(4): 344-50.
[14]Beutler E, Beltrami F G, Boutellier U, et al. Effect of Regular Yoga Practice on Respiratory Regulation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J]. PLoS One, 2016, 11(4): e0153159.
[15]迈尔斯, 关玲, 周维金,等. 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5,84-106.
[16]Mcpartland J M, Brodeur R R, Hallgren R C. Chronic neck pain, standing balance, and suboccipital muscle atrophy--a pilot study[J].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1997, 20(1): 24-29.
[17]Telles S, Singh N, Bhardwaj A K, et al. Effect of yoga or physical exercise on physical,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measures in childr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Ment Health, 2013, 7(1): 37.
[18]李青. 瑜伽练习对儿童青少年影响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 (19): 15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