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枞阳东乡武术发展现状研究
2017-03-12卢莉
卢 莉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铜陵枞阳东乡武术发展现状研究
卢 莉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东乡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枞阳东乡武术于2010年7月入选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当地的武术发展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其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缺少资金的投入和专业武师的指导,传承意识淡薄,并且文化推广活动甚少。为了使东乡武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笔者提出符合当地武术发展的建议,并使其呈现独特的魅力。
东乡武术;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是武术大国,传统武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陷入危机时刻。铜陵市枞阳东乡武术也不例外,作为一项传统武术,东乡武术是在唐代开始出现的,明代时期正式形成,清朝时期尤为鼎盛,但如今东乡武术发展大不如前。纵观历史,东乡武术的发展呈抛物线形式,这表明现代东乡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已出现问题。为了挽救这一形势,2010年7月,安庆市枞阳县东乡武术入选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在“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子目录中,序号30,编号VI-6,其传承人为章根苗。本文从政府资金投入、武术场所发展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使其对东乡武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对安徽传统武术文化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东乡武术的起源
东乡武术是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的一种著名武术文化,据史料记载,它主要流传于周潭、项铺、老洲、汤沟、白梅等乡镇。从古至今,东乡崇尚武艺的优秀传统众人皆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属东乡周潭镇的武术,这个小镇可以说是东乡武术的发源地。在元代时期,有两大家族就居住在这个小镇上,他们分别是鹞石周氏与大山章氏。据《章氏族谱》记载:大山章氏,祖居于福建省蒲城,其祖辈章仔钧是唐朝的一名武将。唐朝末期,章仔钧后代有一分支移居到了安徽的泾县马原,在宋代的时候,章氏也出现了许多武官。元代时期,天武、天禄兄弟二人从马原迁往周潭的发洪山(今名大山)定居,并且带来了福建的南少林武功。从此以后,章氏人丁兴旺,习武的风气更是得到了发扬,世代都有武术高手出现。明朝初期,大山章姓的一位姑娘嫁给了鹞石周氏的三世祖,而后两氏族又世代联姻,因此章家的武功传到了周家,于是周家的习武之风也随之兴起。到了清代初期,以周潭为中心,周围50里的居民都竞相习武,习武之风遍及整个东乡,便形成了东乡武术。 东乡武术于唐代开始出现,清朝时期高手如云,享有“三十六名教”的称号,东乡武术在当时无人不知,红遍大江南北。但是好景不长,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大量的枪支弹炮涌入人们的眼球,武术变得微不足道,没能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人们对武术的崇拜程度毁于一时,不再以习武感到自豪,东乡武术在这期间渐趋失传。好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乡武术受到了关注,使得东乡武术慢慢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2 东乡武术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东乡武术发展的现状
政治、文化、经济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管哪方面要发展或提高都离不开其他两者的支持。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东乡武术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
2.1.1 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投入近几年,东乡武术被多家知名媒体报道并拍摄了以东乡武术为背景的艺术宣传片。据了解《环球人文地理》杂志还以《出手就是绝杀》为题对东乡武术进行了深入的报道。由此说明,东乡武术开始被重视起来。但是通过访问,好多当地村民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并没有看到有关东乡武术发展的相关政策,也不了解东乡武术发展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情况,这说明村民对东乡武术的发展持观望态度,进一步体现出政府对东乡武术发展并未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当地走访时发现许多青年人士基本都出去打工,待在家的都是白叟与小孩。通过观察发现,政府的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加强,走在大山村明显感受到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专门的大会堂进行武术交流,围墙上也是关于东乡武术的文化宣传、历史介绍。在大山小学门口的空地上,还竖着类似于“梅花桩”一样的木桩,据介绍那是用来练功的地方。但是似乎这些都是一些表象,根本没有什么人会放下工作来做这件事,人们更多以经济利益为主,为生活而奔波,不会参与没有报酬的东乡武术活动。政府如果加大资金的投入,对这些习武之人给予经济保障,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2.1.2 东乡武术组织发展现状 虽然由有关政府人员、周俊及周潭镇的一批东乡武术爱好者一起申请成立了“东乡武术协会”,但这里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根本没有人会关注习武及本土武术的传承。据了解当地的家长更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学习跆拳道、舞蹈、球类等新兴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在当地发展甚好。现在各个村庄在武术方面的交流甚少。据调查发现,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武术文化变得衰落,导致曾在安徽省甚至全国摘金夺银的颇具代表性的枞阳长江武馆、后方桃满武校及周潭华龙武校已倒闭,改弦更张。
2.1.3 东乡武术人才培养现状 东乡武术在清朝时期发展甚好,当地出现了“场子”的组织形式,是在农闲时候或春节期间当地以村庄为单位组织起来跟着拳师一起学习武术然后进行武艺切磋。2004年,中宜部、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这个纲要的提出为“东乡武术”纳入体育课堂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是在走访当地的大山小学时发现,这里的学生并不是都会东乡武术,而且学校也没有把武术带入体育课堂,体育课是以自由活动为主。经访谈发现,那些会一点武术的学生都是跟家里的长辈学的。东乡武术自古就有“传男不传女”的说法,这是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的就应保家卫国,女的就应相夫教子,到现在东乡武术还是男孩子在学,因此,在大山小学里没有女孩子会东乡武术的。
2.1.4 东乡武术对当地居民生活影响现状
(1)经济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以体育为载体的活动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东乡武术也属于体育活动的一种。近年来,借助东乡武术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力,当地把东乡武术作为一种特色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了解当地武术的发展与传播史。东乡周潭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条件,具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潜力,据了解当地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赏桃花、油菜花,与此同时人们也了解了东乡武术,知道了东乡武术的存在。从而形成一条产业链,带动周潭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人们对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大大增加。(2)村民情感价值实现。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功能性装备,借助于此,人类在满足其需求的过程中,才处在能更好地应付自身在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特殊问题的位置上。”东乡武术是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之一。虽然东乡武术发展并没有那么好,但还是活态的项目。据了解,每当闲暇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当地人民会自行组织,一起协商讨论套路编排,或表演、或进行武艺切磋来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情操,使得在紧张的农忙之余精神上得到高度放松。东乡武术活动开展是人们思想上的一种追求,组织这些活动的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在筹办开展活动时占用了他们的闲暇时间,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他们的陋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使村民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2.2 东乡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就东乡武术发展政策现状分析,近几年政府部门在东乡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有部分资金的投入。虽然有相关政策和部分资金的支持,但是村民大多持观望态度,对相关政策关心程度不高,对东乡武术的发展状况存在质疑。
(2)东乡武术组织发展现状堪忧,由于大量的年轻人出去务工,留在村里的老人虽有一身武艺却无人传承,加上村民大多以务农为主,很少练习传统武术,导致大量的武术精英缺失。资金支持欠缺及人们意识的转变,更多的人更乐意去学习跆拳道、舞蹈、球类等健身项目。武馆在当地很难开展下去。(3)东乡武术对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方面,虽然已经把武术列为体育课程项目,但在东乡周潭大山并没有会武术的教师,还是以自由活动为主。另一方面,东乡武术的传承模式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继承模式,传承人局限比较大,存在重计划轻实施状态。(4)东乡武术目前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上形式可观。不单单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提高当地经济水平,而且还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使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3 对 策
3.1 虽然东乡武术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政府部门还要继续为东乡武术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要公开相关文件以激发村民的关心度和学习兴趣。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资金支持以保证武术传人、拳谱及相关文化的保护工作,从而引导东乡武术发扬光大。
3.2 想要东乡武术发展得更好,首先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让人们在心里认同武术。然后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东乡武术,让更多人知道东乡武术对当地的重要性,使更多人参与其中,因而武馆必然会兴起。最后当地政府要对开武馆的人给予相应的支持。
3.3 东乡武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教育部门应结合当地的情况,培养优秀武术教师,将武术融入课堂中,从小培养学生的习武习惯。将传统武术与学分制度相结合,以此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4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对许多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东乡武术在对居民生活上已经有不可否认的成绩,为了人们的幸福感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希望利用更多的媒体做宣传让东乡武术走得更远,影响更深,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当地游玩观光,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增加东乡武术活动开展的密度,让当地人以有东乡武术为荣。
[1] 张孝民.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枞阳东乡武术传承影响因素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3(28):36.
[2] 张玉强,陈有忠.社会变迁过程中村落武术生存现状[J].黑河学院学报,2015(1):64-65.
[3] 李小莉.新时期中小学武术师资培训必要性分析[J].武术研究,2016(7):63-65.
[4] 朱炳祥,崔应令.人类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 姚煜.安徽省安庆东乡武术传承与保护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225-226.
G85
A
1674-151X(2017)20-14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74
投稿日期:2017-08-11
卢莉(1993—),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