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匏安与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

2017-03-11张贝王爱云

兰台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广东马克思主义思想

张贝 王爱云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湛江 524088)

杨匏安与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

张贝 王爱云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湛江 52408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动荡时期,生长于此时代背景的杨匏安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而且还在广东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地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匏安 广东 马克思主义 传播

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与北京的李大钊、上海的陈独秀为中心的思想启蒙运动遥相呼应,素有“北李南杨”之称。2016年是杨匏安诞辰120周年,逝世8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深入研究共产党建立前后杨匏安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传播的缘起、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杨匏安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动因初探

首先,当时广东比较开放的政治环境、地缘特征和文化氛围是必备条件。广东是最早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与日俱增,一批先进的有志之士试图向西方学习,迫于压力,清政府不得不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并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思想,而广东是近代开思想风气之先的省份之一,随着外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广东地区工人阶级队伍也逐渐壮大,很快就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活跃的政治家,诸如:郑观应主张“实业救国”,留下著名百科全书《盛世危言》,康有为、梁启超主张自强变法,孙中山试图通过民主革命来挽救中华危机,他们均在广东留下了革命的印记。广东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虽不及北京、上海影响力大,但却居早,可以说广东是新思想的摇篮,而杨匏安就是在华南播下革命的思想火苗的第一人。广东香山位于江海交汇的伶仃洋之滨,与海外交往极其频繁,华侨众多,因早期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根据地就在广东,因此与内地相比,广东的民主氛围更为活跃,具备先天开放的地缘特征和社会环境,同时亦是东西文化交汇之地,19世纪末“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之风造就了香山“多元开放、中西合璧”之文化氛围。文天祥、岳飞等民族英雄的典故自幼就在杨匏安的内心种下了立志报国的宏伟志向。这样开放的地缘环境、人文环境加之特定的时代背景,借助《广东中华新报》这一载体,培育了杨匏安开放包容的胸怀,为其后来广吸外来文化、强烈而坚定的革命情怀提供了必备条件,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广泛传播。

其次,杨匏安个人的生活环境对其价值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杨匏安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茶商之家,虽然父亲早逝,但其母知书达理,自小教其诗词歌赋,因此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出生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大巨变的时代,他具有当时知识分子的共性,一方面对社会激变过程中的黑暗不公表示厌恶,另一方面担忧国家前途和未来走向,正如毛泽东青年时候一样,杨匏安不辞辛苦地探索挽救国家危亡、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良方。杨家祠是杨匏安家住的地方,曾经是广东党、团组织早期的重要活动场所,周恩来、苏兆征、张太荣、谭平山等均是当年的常客,党的许多重要决策都是在这个地方商议、酝酿的,也就是在这里杨匏安从一个充满一腔热血的爱国主义者,过渡到实业救国的民主主义者,并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人。身为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杨匏安倾其全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给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最后,岭南地区早期革命家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逃往西方,看到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并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发表诸多文章,介绍鲜为人知的西方哲学家尼采、培根、笛卡尔、康德,以及各种流派。1904年发表《20世纪之巨灵托辣斯》,认定中国将来也会发生社会主义问题,1919年的《欧游心影录》中详细讲述了社会主义产生的必要性,但因中国工业落后,还不可能尽快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给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矫正”工业革命随之而来的“毒害”之良方;孙中山从国情出发,把“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努力将社会主义理想转化为现实,但政权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主义的步伐,使其止于理论;1906年胡汉民发表《〈民报〉之六大主义》,十月革命之后又发表《孟子与社会主义》《中国哲学之唯物的研究》等文章宣传社会主义各种流派;廖仲恺在《民报》上发表《虚无党小史》《进步与贫困》等译著介绍社会主义学说;朱执信发表《革命党应该如何》等文章反击各种非社会主义者。一言以蔽之,华南地区曾经是社会主义思潮热传的领地,这为杨匏安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二、杨匏安马克思主义观的三重价值

1.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杨匏安成长于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幼年时期就立下精忠报国的远大志向。初入社会,性格耿直,因看不惯校长刘希明等贪污恶行,披露真相,反遭诬陷,蒙冤入狱,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便萌生变革社会的梦想。随着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际,杨匏安大力宣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在广东做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工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杨匏安以广东为根据地,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撒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种。1921年加入共产党之后,杨匏安逐渐成长为一名民主革命先锋战士,以实际行动更加坚定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1924-1927年间,杨匏安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神州大地都置于白色恐怖之下,杨匏安等共产党人与反革命政变进行坚决斗争,因表现突出,激怒了国民党右派。1927年8月11日,杨匏安、谭平山、毛泽东等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杨匏安惨遭撤职,被列入“秘字第一号令”所要通缉的“共产党首要”名单,总共199人,杨位于第八。经党组织安排杨匏安转为地下活动,且几经周折,生活艰苦他却默默承受,还动员全家人为革命事业作出努力,对共产党的事业可谓矢志不渝。1930年初,《红旗日报》印刷机关暴露,杨匏安被捕,但身份未暴露。周恩来和党组织营救之后,家中有人劝杨不要再做这么提心吊胆的事了,杨坚定地回应:“再穷再危险,也要革命到底。”感触到杨匏安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全家人也就倾其所有的支持杨匏安。随着白色恐怖的阴霾加重,因党内叛徒告密,1931年7月25日,杨匏安再次被抓入狱。蒋介石惜才,极尽威逼利诱试图收买杨匏安,先后派国民党要员进行劝降,但杨匏安不为所动,誓言:“死可以,变节不行。”不久被秘密处决,享年仅35岁。他慷慨就义,是内心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支撑的伟大壮举,蒋介石1956年在台湾出版的《苏俄在中国》一书中称“杨匏安是个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烈士。

2.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正值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际,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东方杂志》等刊物发表多篇涉及心理学、美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的新思想的文章,诸如:《原梦》《青年心理学》《永久的和平果可期乎?》《美学拾零》等试图循着西方思想的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据已有资料统计,自1919年7月至12月,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的“通俗大学校”副刊上,以“世界学说”为题发表了系列文章,保存至今的有41篇,约4万字,内容包括西方哲学及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其中属于哲学方面32篇,属于社会主义学说方面的9篇[1]37。

1919年10月至12月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一系列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文章,其中《社会主义》一文连载7天,《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连载19天。杨匏安介绍马克思主义采纳了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先是总体概括,而后逐一介绍各大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在杨匏安的系列文章中,除马克思主义外,还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七大派别,杨匏安用辩证法既肯定了各流派于发展意义上的成就,也指出了他们的不科学性和空想性,极具启蒙性和前瞻性的时代价值。杨匏安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世称之为社会主义圣典”,并指出马克思的学说在近代社会主义之中占有重要之地位[2]78。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事业是杨匏安革命事业的起点。杨匏安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并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其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观、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

五四运动以后,杨匏安撰写、编译了大量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诸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与民治主义》等文章,对当时在广东盛行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广东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热的潮流,鼓舞了整个华南地区的革命热情。2001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在《开天辟地》一文中,高度褒扬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并且把杨匏安的照片排于第9位,居革命先行者的第三位,紧随李大钊、陈独秀之后。可见杨匏安早期广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杨匏安在《青年周刊》的宣言中宣称:“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因为他的经济学说,能把资本制度应当崩坏的纯经济的、纯机械的历程阐明。他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2]156杨匏安在广东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积极地投入到革命实践中去,将理论适时地应用于中国的实际国情。他不单单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执行者、实干家。

1921年春夏之间,也即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经由谭平山介绍,杨匏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杨匏安逐渐由广东知名的“青年理论家”成长为华南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3]34。国共合作期间,杨匏安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经过自身努力一路走到国民党中央的“高位”,以广东为试点,积极开展国民党在广东的改组工作。从国民党“一大”到1926年短短两年时间,杨匏安在广东积极开展各市县党部的筹建工作,迅速扩充党员队伍、加强特别委员会的建设及其对各地区进行繁忙而出色的组织领导,广东国民党组织及党员得以空前蓬勃发展,党员人数由1.5万人增加到20万人,极大地壮大了国民党的队伍,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激发了整个社会活力,为北伐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革命力量。1923年之后,杨匏安积极投入平息广东叛乱的斗争,在逆境中有力地抗击了国民党右派,为捍卫统一战线的成果而积极抗争。

在广东党组织的安排下,杨匏安和他的战友深入工厂车间,如石井兵工厂、广三铁路等工人密集地区,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在朝夕相处中了解到广东工人中封建行会买办思想、工团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小生产者思想以及无政府主义思想驳杂,且多来自农村导致工人组织涣散,各大帮派林立。面对如此工人现状,杨匏安以他所主办的《铁路公报》等刊物为阵地,一方面向他们传播先进的思想来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另一方面从工人切身利益出发,培育骨干力量,团结工人座谈讨论,积极组织运动,维护、争取工人阶级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工人群众的热烈拥护。1925年6月,受全国总工会、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委托,代表财政部长廖仲恺,同宣传部长邓中夏一起前往香港,参与并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以响应上海“五卅”爱国运动,也因领导罢工而被捕,但有效地打击了英殖民帝国主义在香港的黑暗统治,保障了广州的金融市场。

由此可见,杨匏安是华南地区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的第一人,无论是在个人坚定信仰方面,以及理论系统传播过程中,还是实践工作中,都彰显了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对当时广东地区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杨匏安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评价

杨匏安短暂一生仅35年,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紧密相连。我们应辩证看待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给其一个正当的历史定位。首先,杨匏安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应现实之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不稳定,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是惶恐的,尤其是广东特定的地缘特征,民众的思想混乱是更为突出的,急需这种科学先进的思想潮流来安定人心、凝聚力量。因此,在这交错的时代杨匏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广东民众起着思想启蒙的作用。其次,杨匏安是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走在时代前面,译著内容系统而通俗。翻阅杨匏安的译著,可见其内容之丰富多元、系统全面而又通俗易懂,涉及多层领域,将理论加之自己的思考,赋予大众化色彩,很快在民众之间激起千层浪花。他的思想是随着近代历史的演进而逐渐发展的,但其短暂一生却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由于杨匏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工作主要集中于广东,他发表文章的报刊是《广东中华新报》,影响范围小,而且杨匏安是把马克思主义放到“世界新说”中与实用主义、机械论、泛神论、社会主义等一起加以介绍的,不像李大钊在《新青年》上专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号”专文介绍[4],他们的宣传活动具有全国性意义,所以他的功绩也长久地被掩埋。因此,我们客观正视杨匏安烈士为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所做的贡献,给予其正确的历史定位,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研究。最后,在初译的过程中,由于资料不全,杨匏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解不够全面精确。例如,杨匏安将马克思与拉萨尔放于一起,认为共产思想自古就有,但在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思想也逐渐明朗,区别了拉萨尔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理解由点及面,内涵更为丰富[5]20。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并执着坚守该理念将其加之自己的思考通俗地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实属不易。杨匏安早期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该思想深入人心,使广东成为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与根据地,为后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广东首先发动起来提供了思想武器。

一言以蔽之,杨匏安为早期共产党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开广东地区之思想启蒙,引领了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潮流,逝者已逝,但其精神将永存史册。

[1]黄明同,张俊尤.启蒙思想家·革命家:杨匏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2]杨匏安.杨匏安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苗体君,窦春芳.鲜为人知的中共一大前入党的三位党员[J].党史纵览,2009(8).

[4]董了.杨匏安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及其中国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2.

[5]邵小文.浅析杨匏安马克思主义观的特点及得失[J].理论界,2007(10).

YangPaoanandtheSpreadofMarxisminGuangdong

Zhang Bei, Wang Aiyun

(Marxism Schoo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early 20th century, Chinese society was in a violent turbulent period of change. Living in this period, Yang Paoan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in south of China to spread Marxism. He was not only the firm believer of Marxism, but also spread Marxism in Guangdong systematically, and was actively engaged in the great cause of Marxism, mak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hinese Marxism in Guangdong.

Yang Paoan; Guangdong; Marxism; spread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6.33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演进与中国梦研究(GD13XMK07)。

张贝,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爱云,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K261.2

A

2016-11-09

猜你喜欢

广东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广东舆情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