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分析

2017-03-11赵璐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赵璐璐

(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25)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军队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引导学员“扣好第一粒扣子”,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对于思政课的界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课程为高校必修课。这些课程各有其特点,同时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展示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强化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充分体现出新时期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如何在改进中加强?正视思政课教学现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目前思政课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关于思政课改革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弊端,导致思政课教学活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1 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学员学习动力不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做事情的根本动力是需要,动力越强越能激发人们积极投入所做的事情并最终达到目标,相反人则容易消极懈怠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思政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其目的是使所教内容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同,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当前就思政课教学内容而言,使用教材为全军统编教材,内容上编排严谨,理论化程度较高,注重系统讲述和面面俱到,缺乏实例,读起来比较抽象和枯燥,未能回答学员关心的很多现实问题,且部分内容与中学政治课内容重复,如果完全按纲施教,就会给人以“老生常谈”的感觉,提不起学员的兴趣,这种知识灌输,使得教育的目的性与学员的心理需求出现了矛盾,势必造成学员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如何对教学内容优化重组,应注重教学设计,在不影响教学大纲体系内容的前提下,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生动、更贴近学员生活实际、更有吸引力值得深思。

2 教学形式单一保守,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一些高校学生并非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对传统单向度的教学方式深感倦怠,致使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枯燥的说教课,进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厌学”。如何使思政课让学员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教学方法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从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看,传统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模式,学习者被动灌输,学习体验不佳,而教师自身大量重复授课也难以获得成就感,因而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并不理想。“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结合当前慕课微课教学新模式,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样式上有所革新,方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基于网络的慕课微课教学,知识点讲授清晰,图、文、声、像并茂,素材丰富多彩,形式本身对于年轻学员有较强吸引力。而且,借助网络共享平台进行思政课相关课程学习,学习者可以在线自主学习、在线社区互动、结合小组学习讨论、大课堂直播互动,强调学习者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能力培养。面对价值多元化和追求个性化的 “95后”(军校青年学员和部队战士)群体,网络共享平台课程形式鲜活、寓教于乐,改变传统课堂沉闷的、灌输式的方式,更易取得受众群体的认同,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另外,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启发式等方法,也能更加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增强师生互动,使思政课贴近学员学习、思想、生活和成长成才的实际,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理论滋养、思想内涵、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

3 实践教学开展有限,教学实效难以保证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员的指导下,以课堂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员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参与和体验,使其素质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有:(1)建立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员参观见学;(2)假期社会调查(针对社会热点问题);(3)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等。但目前实践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重形式、轻实效,有些院校在实践教学的形式上追求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但实际效果如何,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对学员能力有无提升,却并没真正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二,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没有很好地服务课堂教学;第三,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缺乏连续性和经常性。对于政治教员而言,应充分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使思政课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

4 考核机制趋于传统,教学反馈流于形式

课程考核既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员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军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目标、信仰目标和能力目标。长期以来,考核的普遍做法主要是:考试70%+平时成绩30%。应试机制下的考试难免会出现学员“学完——背完——考完——忘完”的现象,这明显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客观上阻碍了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平时成绩评定更是缺乏明确的评分细则,且比重不大,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思政课考核除了知识的掌握,更应突出听其言观其行,准确反馈教学实效。

此外,大班教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难以实现,政治教员个体素质差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理性分析思政课现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并践行思政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真正做到让学员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周洋洋.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29-32.

[3]周倩,张亚琼,乔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6):81-84.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贺莉,李泓波.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差异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46-48.

[6]严明明,彭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分析[J].知音励志,2016(23):32.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