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探析

2017-03-11代利刚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二者

代利刚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探析

代利刚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当前学界研究中,习近平生态思想与“原理”教学的结合是研究的空白点。在阅读大量文献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文章从学理和实践层面上探索二者融合的内在机理,为教学与理论扩展了创新空间。其中,合理性的论证是二者融合的基础,论证依据是习近平生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基本原理的要件和理论品格;内涵或内容的分析是二者融合的具体展现,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文明观、生产力观、民生观等呈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维度;融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维度是二者结合的落脚点,包括知识点重整、专题教学、中介引入、人文关怀等重要方面。

习近平; 生态思想; “原理”; 生态生产力

习近平生态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生态思想的理论论证而言,与“原理”教学的集合可以深度论证习近平生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就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二维互动而言,二者的融合不但扩大了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影响力,而且深化了“原理”的理论内涵;就实践意义而言,“原理”教学面对的受众群体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二者深度融合的生态教育功能对于我国未来实现生态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阅读大量文献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首先论证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其次阐明二者融合的基本内容,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1 合理性论证:二者在要件与理论品格上的继承关系

习近平生态思想由以下几个重要命题组成。生态文明观方面,“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态生产力观方面,“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态民生观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法制观方面,“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原理”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二者结合的合理性,文章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1.1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件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其要旨在于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这使得二者有着深度的传承与契合关系。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科学性在于他把生态问题的本质归结为双重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首先是自然中的人,自然是人活动的前提,无视这样前提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人可以在自然界中从事生产活动,从而改造自然,自然也被人化。因为自然既是人生产的前提又是人生产的空间,所以习近平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对自然的破坏背后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加剧,他又进一步把生态问题的外延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结合起来。

上述思想的科学性继承了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就辩证唯物主义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具有第一位的作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而习近平思想中顺应自然的现实要求,体现在对自然的客观性和优先性的推崇,也深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上述精髓。同时,习近平把生态问题置于经济、政治社会等要素之中,要求在一个互动的网络链条中解决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就历史唯物主义而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也就是坚持生产力的第一位作用。而习近平的生态生产力观把生态观与生产力对接,提出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并且要重视这种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有着统一关系。也就是说,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科学性有着价值追求,即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人们谋福利。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在海南考察时,他着重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治理大气、水源等与人们直接生活相关的项目放在首位,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上述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诉求,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落脚点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的思想对人的关注几乎贯穿于思想的始终,《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给犹太人指出的方向是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统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的自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真正解决”。进一步说,全面自由发展在于反对异化,即异在物对人的压迫。而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外在环境的恶化对人生存的威胁,促使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因此,二者的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1.2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论品格在于直接现实性,这体现在思想的问题指向具有现实性,思想的目的具有现实性。

关于生态思想面对问题的现实性,习近平提出了“两个清醒认识”的论断:“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事实确实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大多采用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过度,资源消耗过大,部分地区生态失衡严重。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资源环境本身已经承受严重的压力,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这一压力加大。资源和环境问题俨然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习近平的生态思想正是在这一现实国情下提出的。

同时,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指向在于促进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面临着结构性问题:环境消耗过大、科学含量不高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是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改革。而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于环境保护和科学创新的双向追求对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一步而言,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现实品格契合和继承了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现实品格。马克思基本原理的重要出发点是现实的人,人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框架都是现实的人与之间的互动性理论。物质观把现实世界置于优先地位,实践观着重于现实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活动,辩证法是现实世界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于谋求现实世界中人的解放。

因此,就二者的思想指向与目的的“现实性”而言,习近平思想的现实性品格是马克思基本原理现实性品格的当代延展。习近平也多次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他的思想本身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发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综上所述,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基本要件和理论品格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和品格,那么,我们把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合理性,这就为我们在“原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思想提供了前提。

2 逻辑内涵分析: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原理”的基本理论

习近平生态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但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诸原理,而且涉及政治经济学中“经济人对于资本的追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当然,最主要和直接相关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诸原理,我们对此展开论证。

2.1 习近平生态文明观融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逻辑分解

2.1.1 习近平生态观对“自然第一位”的强调可以与物质观对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而这一物质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而习近平的生态思想也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二者在“自然第一位”方面的一致要求我们在讲述“原理”的物质观时把习近平对于“尊重自然”思想融入其中。

2.1.2 习近平的生态思想的思维方式可以与辩证法对接 具体而言,首先,“原理”的矛盾原理内含着生态与文明的对立统一。矛盾观是“原理”辩证法的精髓,其基本含义是对立统一。矛盾含义可以与生态与文明的辩证关系对接,习近平多次在回顾文明史的基础上,强调生态的重要性,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4]在让学生对于矛盾的基本原理了解后,我们可以以习近平的生态与文明的矛盾关系为案例说明,使两种理论做互动理解。其次,“原理”的质量互变规律可以与习近平生态观的“底线思维”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必须要坚守生态承受的底线,他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5]他还重点强调了一定要守住国土的底线。在他看来,国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国土的过度流失必然威胁我们的生存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思想与质量互变规律相互映衬。质量互变规律强调量变达到一定的度必然发生质变,一定的度是二者转换的中介。度的概念与底线的含义是一致的。一旦我们没有守住底线,超过了这个度,其严重后果是生态环境发生质变和恶化。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整体性理念与“原理”的普遍联系思想深度融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描述了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原子微粒的发现)之后,指出了从无机界到有机界都处于联系之中,确立了普遍联系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观的整体性理念体现在生态内在的整体性与生态环境外在关联的整体性。关于内在整体,习总书记在强调生态的各个要素为整体时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6]同时,他也指出生态保护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习近平上述思想的思维方式涉及联系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深刻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因此,习近平的这种内外整体性的观点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继承与发展。

2.2 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观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解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生态生产力思想。对此,他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而“原理”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二者的结合对于理解习的生态生产力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都有着积极意义。把握二者的关系需要从契合和超越两个方面去理解。

2.2.1 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观与“原理”的生产力观有着契合关系 根据“原理”的基本内容,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生态环境作为劳动对象内置于生产力之中。具体而言,从要素来看,生态环境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的条件。在习近平看来,生态环境给人类提供了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这些条件都是生产发生的基本条件。同时,生产的基本对象是自然本身,没有自然提供的资源,生产就无法进行。从动态角度看,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因此,生态生产力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之间的契合就在于,二者的同步互进关系。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人生产环境的改善,改善的生产环境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2.2.2 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观点对于“原理”的“自然生产力”观有着发展的关系 总体来说,“原理”的生产力观点是一种自然生产力观,即把自然条件作为一种生产力。而习近平提出的是一种生态生产力,即自然条件与人的和谐作为一种生产。二者对比可以看出,习近平的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

深刻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必须回到马克思的原典。《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概念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劳动者会受到劳动环境的压迫,没有提及劳动者与自然在环境相处中的统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所谓生产力是“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7],制约因素包括土壤、水域、金属和森林等。因此,马克思的基本原典关于生产力的论述都着重强调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制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的“原理”教材也基本延续了这一理解。

习近平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把自然对生产力的制约延伸到自然和谐对于生产力的制约。面对环境污染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以环境的牺牲换取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扩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概念的外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总之,“原理”与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契合的理论结合体为辩证唯物主义生态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课程中落实两种生态观。

2.3 化二者融合的思想体为生态思想教育的具体策略

落实“原理”的基本内容与习近平生态思想的融合不但涉及“原理”知识点的调整,而且涉及教学方式、教学载体的变变革,在思考“原理”知识布局和参阅教育学最新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落实方案。

2.3.1 打破原有教学格局,重整或重释知识点,凸显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理论重要性 “原理”知识点的整合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思想的重要保证。如何调整知识点,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调整。知识点的调整要以现实问题为引导,围绕生态问题,搜集关于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方面的资料,以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和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的调整,即把“原理”的知识点化为认识和解决环境生态问题的钥匙。具体而言,以环境的破坏为引导,用环境破坏的事实说话,改变只重视讲解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现状,把物质第一位的原理置于优先讲解地位,以此解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以自然环境的内在机制的实例为分析对象,改变把发展观置于首位的观点,把联系观置于辩证法的核心,其他原理辅助解释,以此说明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使得学生深刻认识环境问题;以生态问题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的事实为引导,改变过去只重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现状,把生态生产力概念的讲解置于重要位置,使学生认识到生态问题的外延诸多关联性;以生态破坏背后的经济利益为事实,改变忽视资本增值和价值规律的现状,把资本的增值理论置于核心位置,并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制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2.3.2 思考二者的理论内核,引入联结中介,从逻辑上使二者的核心理论契合 虽然习近平的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契合性,但是二者的思想毕竟不是完全吻合的体系,二者的结合必须引入某种中介理论。

中介理论既和“原理”理论一致,又和习近平生态思想契合的理论,此理论的介入能使二者的结合更为深入。如,习近平既论述了生态内在的联系性,又论述了外在的联系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原理是普遍联系。那么我们可以找到两种理论关联的重要中介“系统论”。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理论,它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规律、结构和特征的学问。

系统论的有关原理可以为二者的融合创造途径。“经典系统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系统的整体性问题”,[8]整体性的本质是系统的内在联系关系,这本身就深刻体现了“原理”的普遍联系思想。系统论的联系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展开,但是又和习近平的生态思想相契合。根据系统论,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系统的特征具有联系与动态性等。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山、水和木等相连是谓自然系统,而生态系统与经济的关系是谓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因此,以系统论为中介,可以使二者的思想都得到了深度契合。

2.3.3 以环境问题为载体,探索专题教学,强化二者整体结构的契合 专题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对教材进行‘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再造,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9],也是实现习近平生态思想整体融入“原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专题教学必然要以当前生态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分析内在的哲学基础,再以“原理”的基本内容为解题依据,落实到具体的生态策略上来。

具体而言,一方面,现实问题导向的确立,我们要以生态面临的问题为导向,这是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原理”的问题导向。通过大量的现实资料,显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为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提出确立依据,也为习近平生态思想寻找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理论内核的展开,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问题的基本方面为载体,寻找哲学基础。具体的做法是,可把习近平生态思想再分为几个重要方面,以此与对应的“原理”知识点融合,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观的“原理”哲学基础,习近平生态观认为,生态和谐就是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双重和谐。内在哲学基础不但是物质观中的“物质第一位”观点,而且是“实践生成人与人关系”的实践观。

第二,生态生产力观的“原理”哲学论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对这一观点深入分析基础上,发现这一命题的内在因素(环境与生产力),以矛盾观为核心思考维度,通过矛盾观在原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使辩证法的其他原理附着于对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观的分析。

第三,生态民生观的“原理”哲学指向。习近平认为,解决生态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生态诉求。生态民生观与“原理”结合是专题教学的难点,破解难点必须寻找二者结合的中介,而二者结合的中介就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要旨是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寻找归宿,其目的还是关切人本身,而习近平生态思想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中介,在扬弃资本的利弊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中契合,可以为习近平的生态民生观融入“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89.

[2] 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J].环境经济,2013(6):6-7.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4] 习近平.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浙江[J].求是,2003(13): 42- 44.

[5] 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1) .

[6]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 2013-11-16(01).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63

[8] 常绍舜.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系统科学学报,2011(3):1-4.

[9] 周志成.“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73.

责任编辑 陈桂梅

Integra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into Xi Jinping's Ecological Thought

DAILigang

(Institute of Marxism,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In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the combination of Xi Jinping ecological thought and “principle” teaching is still a blank. Based on literatures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ories and practice, and expand the innovation for teaching and theory. In particular,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rgument is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 argument is based on Xi Jinping's ecological thought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elements and theoretical character; connotation or content analysis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 practical dimension of integration in teaching is the foothold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ncluding the re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subject teaching, introduction of medium, humanistic care and so on.

Xi Jinping; ecological thought; “principle”; ecological productivity

2017-01-11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康德遗著研究”(2016SJD720003);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原理》教程教学研究”(JD20150670);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原理》课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JG2015069)

代利刚(1983— ),男,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3.023

G 641

A

1671-7880(2017)03-0084-0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二者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摇曳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