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精神提升强军文化软实力*

2017-03-11

文化软实力 2017年2期
关键词:强军军事建设

张 海 峰



以创新精神提升强军文化软实力*

张 海 峰

创新是引领军队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军文化作为引领军事实践发展的前进号角,更需要创新,更呼唤创新。打造强军文化软实力,必须树立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军事文化发展观,进一步更新文化发展观念,拓展文化发展视野,构建文化创新机制,丰富文化承载形式,不断增强我军文化软实力,提升部队战斗力。

创新;强军文化;软实力;战斗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文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创新文化。*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76.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也是最需要创新、最能够创新的领域。强军文化作为引领军事实践发展的前进号角,更需要创新,更呼唤创新。创新是强军文化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富有生机活力的源泉。缺乏创新,强军文化难以延续传承,更谈不上繁荣发展。打造强军文化软实力,必须以强军实践为创新载体,吹响创新强军、创新制胜的时代号角,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下,破除思维保守僵化定势,把军事创新的活力激发起来,不断增强我军文化软实力,提升部队战斗力。

一 更新文化发展观念,增强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源动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更新军事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总政治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47.。思想僵化是最可怕的,往往也是最顽固的。思想上的禁锢是军事文化创新的最大障碍。打造强军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放思想。理念具有根本性、整体性和长远性,理念变化将带来根本变化、整体变化和长远变化。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有敏锐的目光;只有更新观念,才能获得与时代发展接轨的端口。思想不解放,不可能迈开前进的步子。

(一)树立创新思维理念

军事领域较其他领域,最需要创新却又容易受传统束缚。保守旧套路的做法表面上好像保持了军事发展的连续性,而实际上恰恰使军事发展陷于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部世界发生了急剧变化,也很难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恩格斯曾说过:“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改进了多少,作战方法就落后了多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73.制约我军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是物质技术、武器装备的落后,从新军事革命的本质看,最大的问题还是观念的更新步伐与信息化战争的高技术性要求不相适应。这就对我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每一次武器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是文化创新的结晶。没有文化创新的氛围,装备技术的突破和性能的提升都是不可想象的。辽宁舰航母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作战能力,是与几代人的航母梦、航母文化分不开的。在“银河”文化、“天河”文化这种具有强大创新力文化的孕育下,“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连续刷新世界纪录更是有力证明。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不合时宜的观念在桎梏着我们,使我们翅膀沉重,难以向广袤的天地跃升。我军要站在新军事革命的最前沿,积极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引领军事文化创新。打造强军文化软实力,需要有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勇于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真正看清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确立以文化人、以文强军、以文制胜的观念,始终把创新的落脚点置于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切实转变强军文化建设发展模式,把握发展规律,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以自我否定的勇气,不断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文化的大创新,决不能身子进了21世纪,思想还停留在20世纪。

(二)推动文化改革创新

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适应时代和战争发展要求的军事变革,不仅能保证一支军队战无不胜,甚至会推动社会变革。创造美国新型制造方式的主要推动者不是自我调节的市场,而是站在市场之外的美国陆军军械部;引发人类通信和信息革命的,是二战时期美国海军推动的为研制飞行模拟器服务的数字计算机“飓风计划”。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军事较量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军队都在加快推进变革,各国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习近平主席指出:“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总政治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107.新军事革命,实质上正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思想的革命,或者说是军事文化的革命。军事变革的实践,就是一场伟大的实验,而贯穿于军事变革中活的灵魂是文化的变革。历史证明,改革创新,文化则兴则强则胜;保守僵化,文化则衰则败则亡。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改革总体上与经济社会改革步伐相适应。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经济社会改革的鲜活经验还没有进入军事领域;在战斗力形成过程中,在多样化任务挑战面前,军事文化创新仍然滞后于军事实践要求。与世界主要国家主张文化先行、争相谋求变革的态势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解决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攻坚破难,始终保持军事文化创新的紧迫感,立足战略全局谋划强军文化建设,敢于到中流击水,坚决改变束缚文化创新发展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充分发挥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功能,以文化创新和文化自觉不断增强军事文化软实力,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质量层次。

(三)构建理论创新体系

当今,创新驱动正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制胜机理的深刻演变,使得军队建设和作战实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呼唤军事理论创新。在战争这个特殊较量的领域,唯有创新军事理论才能求得生存,谋取战略主动,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据统计,目前关于未来军队和未来战争的新概念、新观点、新学说已高达一千多种。从美军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理论,俄军提出的“战略性空天战役”理论,日军提出的“先制”理论,印军提出的“冷启动”作战理论,等等,就可窥见一斑。这些军事理论既是鼓励创新思维的结果,也是军事转型文化沉淀、形成甚至繁荣的必然过程。理论创新是强军文化最本源的创新。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关键是看能否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与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相适应的现代军事理论创新体系。打造强军文化软实力,必须聚焦能打胜仗,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谋划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和战略举措。

坚持作战理论创新牵引。习近平主席指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理论虽然是抽象的,但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46.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由于军事技术发展较为缓慢,加之长期的和平环境和意识形态制约等原因,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相比,目前我军军事理论创新还普遍存在着不愿创新、不敢创新、不能创新等相对滞后的现象。一些军事理论研究对上同决策脱节、对下同部队脱节、对外同对手脱节,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军队发展的瓶颈、实施创新驱动的短板。因此,必须把军事文化创新的重点放在军事理论创新上来,深入系统地考察军队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和客观条件,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军事指导理论。要密切跟踪研究世界军事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趋势,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最前沿,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把握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发展的特点规律,推出对我军作战理论起关键性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以作战理论牵引推动我军建设和作战准备迈上更高层次,提高战略指导和作战指导水平,为强军兴军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紧贴作战需求,着眼新的职能使命任务,抓好军事能力、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力量结构、领导指挥模式等应用性问题的深化研究。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信息主导,把信息力作为形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抓住网络信息体系这个核心支撑,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任务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不断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使人民军队在保持“性质的人民性”的同时拥有“技术的先进性”,既巩固和拓展特有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文化优势,又打造新的技术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加快推动一流军队建设发展。

二 拓展文化发展视野,提升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竞争力

文化视野,实质是文化发展问题;有什么样的文化视野,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发展;具有大文化视野,就会有文化大发展。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造强军文化软实力,必须具备世界眼光,让强军文化的坐标不断延伸,让强军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展。既要有大文化观,又要有大文化气魄,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和视野扩大对外军事文化交流,积极借鉴外军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学习地方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还要结合军队实际和特点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保持我军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我军鲜明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

(一)强化文化自信自觉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衡量一支军队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打造强军文化软实力,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保持对军事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高扬我军先进军事文化旗帜,坚守文化立场,彰显文化优势,以文化自信建设自信文化。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深入挖掘和阐发,讲清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刻认识讲爱国、重拼搏、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时代价值,认真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通过院校教育、历史研究、理论阐释、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价值观,使之成为涵养强军文化的精神根脉,助推强军实践、催生制胜智慧的力量之源,激发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骨气和底气,以朝气蓬勃的锐气向着强军目标渐行渐近渐成。坚决反对对待自身军事文化态度上的自卑自弃、自傲自大倾向,反对否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方向,坚定正确价值追求,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奋力开创军队建设发展新局面。

(二)加强文化交流互鉴

利用这种方法,需要在后期调整白平衡的程度就小了很多。当时间允许,或者照明条件非常复杂时,自定义白平衡就能派上用场了。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流动的、开放的,其创新发展都离不开同其他文化的学习交流。要在倍加珍惜已有的思想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这个精神血脉,大力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延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前提下,勇于突破传统经验做法的束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吸收、择善而从的原则,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吸收借鉴外军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比如,美军的概念创新文化、俄军的战训一致文化、以军的铁血尚武文化、英军的职业建设文化等,通过不断的交流互鉴,让强军文化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更加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在这个过程中,绝不能为了借鉴而借鉴,从而患上文化发展的依赖症,必须广开言路,鼓励官兵大胆探索实践,发挥文化创造的能动作用,建立起军事文化研究与军事实践、理论研究人员与实践者之间的互促联系,推动军事文化创新发展。

传播优秀文化成果。敢于突破以前的认知障碍,积极推动中国军事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对外军事文化交流,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广泛参与世界军事文明对话,促进军事文化相互借鉴,以强烈的形象塑造把强军文化蕴含的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科技兴军、和平建军重大战略思想及其所提倡的大局观念、纪律意识、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战斗精神等积极推向世界,在开放交流中增信释疑,在主动作为中引导舆论,不断增强中国军事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加大文化宣传力度。科学谋划强军文化对外宣传的主要内容,抓住我军参加国际救援、国际维和、国际军控等涉外军事活动的契机,以生动鲜活的文化形式向国外展现我军军事素质过硬、组织纪律严明、精神面貌昂扬的时代风采,宣示我军保卫祖国安全与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和决心,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传递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心声,提升外国军队和民众对我军的认知度,占领国际军事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拓展文化传播渠道。适应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舆论传播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研究国内外不同受众群体的心理和信息需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塑造和展示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通过影响受众的信息获取,增强军队国际形象传播中的舆论引导力。

(三)推进文化深度融合

军事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文化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强军文化创新纳入国家文化创新体系之中,借助地方新兴媒体、现代手段,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搭建新载体、拓展新领域、创造新形式,把强军文化的发展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的土壤,为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不竭动力。组织官兵走进文化广场、文化公司、影剧院,感受文化发展正在经历的新变革新调整;邀请地方领导干部、文化名人、专家教授到军营传授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夯实强军文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以及现代传媒等阵地,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形成各行各业各系统积极主动参与融合的社会效应。比如,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上,军地双方可共同建立开发红色资源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作会议,开展研讨交流,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制定对策,确保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按照就近原则,与辖区每个红色资源点结成共建共管对子,共同参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管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互融共进、互学共赢,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军营文化、红色文化;挖掘和盘活军地文化资源,做到融合通用,建立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军史馆、荣誉馆、纪念馆,定期向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开放,增强国防教育观念,推动强军文化软实力的繁荣发展。

三 构建文化创新机制,注入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新活力

制度本身是文化的产物,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一切文化改革发展的探索都将难以为继。强军实践的每个领域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创新渗透在战斗力生成的每个环节,更需要一个容纳创新活力涌流迸发的制度机制作保证。我国是文化大国,军队文化建设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激活这些文化资源,根本的还是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构建文化创新机制,可以使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持续深入、平稳发展。当前尤其需要遵循创新活动的特点规律,健全完善文化创新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弥补短板、打通堵点,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

(一)优化体制机制环境

机制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强军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有效凝聚人们的个性创造。推进文化创新,就是要形成凝聚无数人个性创造的体制机制。一支有发展潜力的军队,总是由无数个性鲜明的官兵汇聚而成的。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深化文化产品创作与生产体制改革,抓好理论宣传教育、文艺表演体制改革,健全军营文化法规制度,建立既体现主流价值又包容不同志趣的文化发展机制,既体现法纪又体现民主,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让伟大的军事实践更好地被先进的思想照亮。凝聚创新共识。教育引导官兵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妨碍创新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创新的做法规定,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模式,形成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使弘扬创新文化的过程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过程,打造探索创新、百舸争流、生机勃发的发展格局。激活创新主体。尊重官兵首创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尊重创新劳动,保护创新成果,使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最大程度地释放他们的创新才能和潜能。优化创新环境。既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扶持创新,也宽容失败、体谅失误,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渴望创新的浓厚氛围,使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勤于创新成为广大官兵的文化自觉。

(二)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适应强军实践和深化改革对文艺人才的新要求,创新发展军队文化艺术教育,努力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梯次结构。大力推进文化宣传领域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文化领域的领军人才,加快培养一批懂文化经营管理的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文化传播技术的技术人才,培养更多红心向党、姓军为兵、德艺双馨的文艺战士,形成一条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搭配、英才辈出的军事文化人才链。完善选拔体系。按照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原则,把那些思想政治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熟悉热爱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文化领导岗位上来。制定激励措施。针对当前无论是专业文艺队伍,还是业余文艺队伍面临人才不足、青黄不接的困境,加大文艺人才队伍的培养保留力度,出台有利于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激励措施,切实把人才保留住。健全培训机制。坚持多渠道、多途径抓好文化骨干培训,结合院校培训,加大军队基层文化课教学比重和教学班次开设;结合工作开展,构建军带旅、旅带团,领导带干部、机关带基层、干部带战士的分级培训体系。

四 创新文化承载形式,激发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吸引力

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部队官兵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影响官兵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争夺舆论权、话语权日益成为敌我双方最明显、最突出、最尖锐的较量。任何轻视、回避、封堵和拒绝,都会给强军舆情培育、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带来被动和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军必须强网。强军文化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文化创新越是紧贴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特点,越是紧密贴合军队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特色,越能满足官兵需求。打造强军文化软实力,必须要有充分的网络自信,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加大力度改革创新承载文化精神价值、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传播载体和途径,科学建设用好新媒体多媒体,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增强强军文化的时代性和感染力,彰显以文兴武育人的优势。

(一)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紧密结合青年官兵认知层次、审美情趣、精神追求不断提高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强军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开辟文化交流新领域,决不能做“网盲”,要做“网通”、“网强”。大力建设政治工作网,通过开设学习论坛、DV广场、动漫地带等栏目,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创新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新风正气,创造最具感染力震撼力、最为广大官兵喜闻乐见的文化实现形式,努力实现强军文化建设由传统型向科技型、抽象型向直观型、平面型向立体型、专业型向大众型转变,用网络架起让理论贴近官兵、官兵走进理论的桥梁,把网络打造成为传播创新文化的新阵地、服务官兵的新平台、励志铸魂的新空间,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精神,更能体现部队特色,更好反映官兵意愿,为实现强军目标发挥最大潜能,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发展网络军事文艺

习近平主席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2).大力发展网络军事文艺,建好用好网络互动平台,充分发扬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以众创思维开发官兵潜能,利用网络集聚官兵智慧,鼓励创作反映部队火热生活、讴歌官兵精神风貌的网络文艺作品,形成一批具有军队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富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文艺品牌。把镜头对准基层、话筒交给官兵,让官兵既当网络文艺作品的消费者又当生产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专业文艺创作队伍人员不足的劣势,也可以为网络军事文艺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和宝贵资源。

(三)注重网络文化熏陶

着眼时代发展大背景,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娱乐、资讯互动、监督交流的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功能,让网络文化在军营落地生根、普及应用,使官兵在高品位的文化生活中汲取营养,提升素养。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坚持网络文化的高品位高格调,注重用网络文化传递正能量,反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决不能让网络空间沦为戾气集散地,不能任由“吐槽”文化、“牢骚”文化、“曝光”文化、“人肉”文化等饱含负能量的文化在网络空间中泛滥成灾。各级领导干部在强化网络意识、增强用网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部队的教育引导,使广大官兵充分认识网络的价值和作用,形成上下都重视网络、发挥网络作用的良好局面。

(编辑:邓红)

*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2015MZD044)阶段性成果。

张海峰:军械工程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军事文化。

猜你喜欢

强军军事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强军路上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