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学臆说》“第二字首”平声字分析
2017-03-11元克毅
元克毅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韵学臆说》“第二字首”平声字分析
元克毅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韵学臆说》是清朝王植所撰写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植所撰写的《韵学臆说》可以反映当时的一些语音音系情况。从古至今,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们之间是循序渐进的,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混杂无章的变化。文章对《韵学臆说》里的“第二字首”平声字进行语音系统的分析,并将其与《广韵》进行语音上的对比,分析其语音系统与《广韵》语音系统的不同和发展变化的状况,从历史上认识汉语语音结构特点,了解语音变化的规律。
韵学臆说;广韵;平声字;语音变化
《韵学臆说》是清朝王植所撰写的。王植在音韵学方面做出了比较精细的研究,除了《韵学臆说》以外,他还著有《韵学》五卷,由此可以看出王植在音韵学方面有着比较深的造诣和研究功底,也对音韵学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植所撰写的《韵学臆说》也可以反映当时的一些语音音系情况。王植在《韵学臆说》的前面列举了唐韵目、吴才老古韵目以及他所作的《臆说》十条的具体内容。在此之后,他又列举了光、官、公、昆、高、乖、钩、规、过、皆、孤、基、瓜等十三字首群字谱[1]。在《韵学臆说》中,声调上王植采取了平上去入四声,还兼有平入析疑的情况,韵部方面按照四音(即宫、角、徵、羽)字母进行分类,在声母方面则采用了三十二母。
正如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从古至今,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们之间是循序渐进的,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混杂无章的变化。就《韵学臆说》而言,没有太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但有其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合理的价值,反映一个时代的语音运用情况,所以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挖掘的。下面对《韵学臆说》里的“第二字首”平声字来进行语音系统的分析,并将其与《广韵》进行语音上的对比,分析其语音系统与《广韵》语音系统的不同和发展变化的状况,从历史上认识汉语语音结构特点,了解语音变化的规律,对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音韵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声母系统的变化
《韵学臆说》的声母系统采用了三十二母作为其声母,即:见、溪、群、疑、端、透、定、泥、邦、滂、並、明、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晓、匣、影、喻、非、敷、奉、微、来、日。由于两者所采用的是不同的声母系统,《韵学臆说》采用了三十二母,而《广韵》采取的是三十五字母,通过对这两种韵书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语音在声母上的历史变化。
(一)泥娘二母合二为一归泥母
在《韵学臆说》中,“泥娘”二母是合流的,均归为泥母。如在《广韵》中,“黏”是娘母三等字,“喃、諵”是娘母二等字,“年”是泥母四等字,“难”是泥母一等字,而在《韵学臆说》中,这些字全部属于泥母,没有泥娘两分的情况出现,所以可以得出泥娘合二为一归为泥母的结论。
(二)唇音声母中重唇音分化出轻唇音
《广韵》中只有唇音邦滂並明四个[2],而王植的《韵学臆说》中将轻唇音非敷奉微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除了重唇音外,还有轻唇音,从並母中分化出了奉母,从滂母中分化出了敷母等。如在《广韵》中,“烦、樊、帆”等是並母三等字,而在《韵学臆说》中属于奉母;在《广韵》中,“番、反、璠”等是滂母三等字,而在《韵学臆说》中属于敷母。所以,在《广韵》中只有重唇音,而在《韵学臆说》中已经将重唇音分化,从中分化出了轻唇音。
(三)知组、庄组和章组三组声母合流为照组声母
经过统计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广韵》中的知组(知彻澄)、庄组(庄初崇生)和章组(章昌船书禅)已经合流为照组声母(照穿床审禅)。如在《广韵》中,“专、颛、占、谵”等字属于章母,“霑、邅”等字属于知母,而在《韵学臆说》中章母和知母两组合流为一个照母;在《广韵》中,“穿、川”属于昌母,“觇”属于彻母,而在《韵学臆说》中合流为一个穿母;在《广韵》中,“孱、潺、鑱”属于崇母,“传、椽、缠”等字属于澄母,而在《韵学臆说》中合流为一个床母;在《广韵》中,“船”属于船母,“遄、禅、蝉、婵”等属于禅母,而在《韵学臆说》中合流为一个禅母。
(四)云母、以母合归为喻母
在中古时期,喻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云母,一类是以母,《广韵》中就是用的这两类。经过分析《韵学臆说》,同时对比分析《广韵》,发现云母和以母有合流的现象。例如在《广韵》中,“袁、辕、湲、爰、员、圆、炎”等字属于云母,“沿、缘、鸢、捐、延、筵、蜒、阎、檐”等字属于以母,而在《韵学臆说》中,它们都是属于喻母的。所以,从这些字可以看出云母和以母合流的现象,两个都并入了喻母中。
(五)浊音声母的清音化
《广韵》中有10个全浊声母,即“並、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对比《韵学臆说》可以发现浊音清音化的变化,发音方法上,“並、定、澄、群”是塞音类,“从、船、崇”是塞擦音类,“邪、禅、匣”是擦音类。如在《广韵》中属于並母的“磐、平”等字在《韵学臆说》中都变为了送气的清音,由[p]念成了[ph];在《广韵》中属于从母的“残、慙”在《韵学臆说》中变为了送气音,由[dz]变为了[tsh]。由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全浊声母也是处在不断地变化的过程中,朝着清音化发展。
二、韵母系统的变化
(一)韵头(即介音)的变化
在《广韵》中,韵母分合口呼和开口呼两类,合口呼是以[u]为主元音或韵头的,开口呼则没有[u]音,而王植的《韵学臆说》中将《广韵》的两个合口呼和开口呼分为了开、齐、合、撮四个呼。经过对比分析《广韵》和《韵学臆说》两本韵学书籍,韵母的开合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规律:开口一二等演变为开口呼,开口三四等演变为齐齿呼;合口一二等演变为合口呼,合口三四等演变为撮口呼。[3]如在《广韵》中属于合口呼的一等字“班、摶、端、欢、酸”和二等字“顽、鳏、湲、彎”在《韵学臆说》中演变为合口呼,属于合口呼的三等字“宣、元、全、权、冤”和四等字“涓、玄、谦、渊”等字演变为了撮口呼;而在《广韵》中属于开口呼的一等字“残、谭、耽、甘、蓝”和二等字“潺、斓、间、奸、闲”演变为开口呼,属于开口呼的三等字“煎、尖、缠、鞬、黏”和四等字“莲、咽、年、骈、邊、先”演变为齐齿呼。
(二)山摄和咸摄韵部的混用
在《广韵》韵母系统中有16个摄,其中山摄有“元寒桓删山先仙”7个韵部,咸摄有“覃谈盐添咸衔严凡”8个韵部,而在《韵学臆说》中,这两个摄的15个韵出现混用现象。如在《韵学臆说》中,“官、观、棺、关、鳏、綸”的音韵地位是相同的,但是在《广韵》中,“官、观、棺”属于桓韵,“关”属于删韵,“鳏、綸”属于山韵。《韵学臆说》中“干、肝、竿、乾、甘、柑、弇”的音韵地位是相同的,但在《广韵》中,“干、肝、竿、乾”属于寒韵,“甘、柑”属于谈韵,“弇”属于覃韵。《韵学臆说》中“鞬、间、奸、坚、甄、兼、缄”的音韵地位是相同的,但在《广韵》中,“鞬”是元韵,“间”是山韵,“奸”是删韵,“坚”是先韵,“甄”是仙韵,“兼”是添韵,“缄”是咸韵。又如《臆说》中“苫、痁、杉、衫”的音韵地位是相同的,但在《广韵》中,“苫、痁”是盐韵,“杉”是咸韵,“衫”是衔韵。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韵学臆说》已经将广韵的韵部相类似的加以混用。
(三)咸摄的凡韵和通摄的东韵相混用
《韵学臆说》中“凡帆”和“渢”的音韵地位凡是相同的,但在《广韵》中,二者是不同的韵部,“凡、帆”属于凡韵(咸摄),而“渢”则属于东韵(通摄)。
(四)咸摄、山摄和臻摄韵部相混用
《韵学臆说》中的“连、涟、镰、簾、帘”的音韵地位是相同的,但在《广韵》中,它们属于不同韵摄下的不同韵部,“连、涟”属于仙韵,“镰、簾”属于盐韵,而“帘”则属于臻韵。
三、声调的变化
语言的变化过程中,语音声调也是无例外地不断变化发展的。清朝时期,汉语官话的声调系统比较稳定,变化不大,始终保存入声,但基础方言口语音已经发生了变化,其变化速度快于官话音,具体表现在——浊上变去,入声的消变、并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广韵》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韵学臆说》的声调也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并且在四声之后,还另附有平入析疑的字,可见,在书中是存在入声字的。经过分析《臆说》的“第二字首”的平声字,发现其中存在着声调的变化。
入声字的变化是四声变化中最大的,它是分配到其他的三个声调中的,所以入声字分派到平声字中便是一条变化规律。例如“铦、厌、谵”在《广韵》中是属于入声字的,但在《韵学臆说》中变为了平声字。由此可见,《韵学臆说》的声调系统也是发生变化的。至于其他三声的声调变化,在第二字首的平声字中未见体现,但不代表没有变化。随着对《韵学臆说》继续深入地研究,在今后的不断分析整理过程中,四声的变化都将会有所体现。
综合以上对《广韵》和《韵学臆说》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系统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时代的不同语音系统,反映出了各韵书所成时代的语音状况。通过对比分析,《韵学臆说》的语音系统虽与《广韵》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也有相当大的区别,声母虽运用了三十二母,但也不能忽视其变化之处,声调和韵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只是关于《韵学臆说》“第二字首”的平声字分析,若将十三字首所有的字进行分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过程,与《广韵》进行对比和比较,更能体现出当时的语音以至音韵学领域内的一些语言现象。
[1]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2] 陈彭年,等.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田景春)
Level-tone Words Analysis of the Second Prefix in Phonology Assumption
YUAN Keyi
(School of Literature,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A reel of Phonology Assumption is written by Wang Zhi in the Qing dynasty. In a sense, Phonology Assumption written by Wang Zhi can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me speech sound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pronunciation system of Chinese, but there are rules to follow, instead of irregular change. Compared with the pronunciation of Guangyu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voice system of the Level-tone words in Phonology Assumption and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honological system.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and the law of speech changes from historical point has important meaning and value for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honology.
Phonology Assumption; Guangyun; Level-tone words; voice change
文献标志码:A
1674 - 9200(2017)01 - 0100 - 03
2015 - 12 - 05
元克毅,男,河南林州人,辽宁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