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把握现阶段民生问题的基本特点
——读《民生与执政资源开发研究》

2017-03-11张浩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层次性民生

深刻把握现阶段民生问题的基本特点
——读《民生与执政资源开发研究》

张 浩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50)

从民生视角审视党的执政资源开发,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拓展。赵中源教授是国内长期着力于执政资源研究,且取得系列成果的专家之一,《民生与执政资源开发研究》一书,是其近年来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集成,既是一部从民生视角审视执政资源的力作,也是一部从政治学视角探究民生问题的新作。

民生决定民心。这就决定了“民生”问题与生俱来的政治属性。围绕民生开发党的执政资源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绩效的必然选择。民生问题是相对的、动态的,不同国情特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民生问题。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是在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的背景下涌现出来的,它与经济持续繁荣、社会财富增加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环境很不协调。随着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善民生的实质越来越表现为在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利益的合理调节,即突破既有利益藩篱,对各方面利益进行统筹协调,继而建构以“人民幸福”为旨归的利益新格局。《民生与执政资源开发研究》一书对现阶段中国民生问题的基本特点的分析与把握是十分理性和系统的。

一、民生问题交织叠加的复杂性

当代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所引发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既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使社会各类矛盾和问题进一步交织、发酵、传递乃至难以掌控。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健全、民众的不安全感显著增加,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民生焦点。这些民生问题从涵盖的领域来说,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牵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内容上说,既有维持民众基本生活的生存性问题,也有促进民众提高生活的发展性问题;从波及的社会群体看,牵涉全社会成员,触及各个阶层切身利益。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也就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具体民生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问题相伴而生,问题与问题之间总是紧紧地扭在一起,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织的态势。因此,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系统推进,统筹协调。

以房价问题为例,从表象上这似乎只是个经济民生问题,而实际上这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复合型社会问题。因为买房难问题牵涉到社会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执政价值取向等问题。具体地说,政府是为抬高GDP而维护高房价,还是为民生而控制高房价;为保护投机资本利益而维护高房价,还是为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求而控制高房价;为了张扬城市档次而默认高房价,还是为城市内涵式发展而抑制高房价等,这都使得房价由经济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房价问题,不是简单控制房价,而是需要制定政策,尤其是完善相关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多方面加以解决。显然,一段时期内中央政府曾不断高调调控房价,实际反映的不单单是政府的房价政策问题,而是政府如何看待民生的综合态度。当然,房价问题并不是政策性压制一个手段能奏效的,同样需要综合治理,包括对既得利益群体,尤其是权力资本的参与,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房价的新对策显然更具理性更有效果。

民生问题的可变性、诉求主体的多元性、诉求内容的多样性,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复杂性与交叉性等问题,使得民生问题呈现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性,这也是当代民生问题的错综复杂的真实写照。民生问题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需要始终关注与全面解决民生问题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二、民生问题层次性特征明显

民生问题的层次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民生问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地域差异、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问题因此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对贫困地区或绝大多数乡村而言,广大民众最关心的仍然是生存层面的需要,如是否吃饱,穿暖、有学上等相对低层面的需求,因此基础性民生问题仍是这类地区目前最主要的民生问题。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或城镇,人们更多倾向于考虑生活质量问题,如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有品味的发展性民生问题。同时更注重自身权利的维护与实现,如能否平等公正地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政治参与权利是否得到保障,人格尊严是否得到应有保护等方面。

二是民生问题在具体问题上的层次性特点。当今中国突出的民生问题主要是教育、分配、社保、就业、医疗等,其中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生存和发展两个层次,比如社会分配问题的层次性,社会分配体制维持最低水平的公正,民众的劳动价值就能得到最基本的体现,民众因此能获得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从而解决基本生存问题;而社会分配达到相对的合理层面,则民众的劳动价值就能得到应有的体现,民众合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结果,就能最大可能的达到社会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与社会尊严的实现,显然这一高质量的生存状态就是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民生目标。就整体而言,目前中国的民生问题正处在由生存性民生向发展性民生迈进的过程之中。一部分地区和相当部分群体已经进入到发展性,乃至消费性民生阶段,而大多数地区和社会群体,仍然在为全面小康奋斗之中。因此,我们既要关注生存性基本民生,更要着眼发展性高层面民生,从而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各方面利益的有效统筹协调,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三、民生问题存在与解决的长期性

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生问题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就决定民生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一项复杂工程,因而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解决民生问题,既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更取决于社会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目前我国正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生产力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国家整体财力有限,人民群众的多种利益需求一时难以满足。与此同时,社会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也是制约当前我国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解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经济,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一不平衡发展战略,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然是十分有效的。但在这一进程中,效率与公平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兼顾,或者说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效率,而对公平问题“兼顾”不够或者产生了忽视。如此以来,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逐步积聚并导致了社会利益的分化与对立。而利益格局一旦形成,要加以改变势必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并因此形成反弹。因此解决民生困境需要做长期努力。其三,民生问题的永恒性,决定了民生问题的常态性。民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追求没有止境,民生的内涵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和升级之中,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新的民生问题又会随之产生。其四,改善民生问题的主体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培育需要长期的过程,使得民生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责任编辑:张玲)

2016-10-18

张浩,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博士。

C916

A

1006-4702(2017)01-0170-03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层次性民生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架起民生与日常生活的桥梁——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