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沿边村寨调查工作的回顾及思考
2017-03-11杨永福
杨永福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关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沿边村寨调查工作的回顾及思考
杨永福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2007年8月至2010年底,“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麻栗坡县调查组,对董干镇的八里坪、马崩村,猛硐乡的坝子村、丫口寨共4个村寨同时开展了为期三年多的调查工作,形成了4个村寨综合调查报告和多篇专题论文。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必须得到地方基层政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与调查点的村干部及村民建立良好关系,组建一支能吃苦善于与基层打交道的调研队伍,掌握调研方法尽快熟悉调查内容等基本经验。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期对今后类似的课题调查提供有益借鉴。
麻栗坡县;马崩村委会;百村调查;团队组建与培训;调查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底,我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课题在麻栗坡县进行4个村寨调查研究的任务。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顺利完成了课题任务。随后,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以期对今后类似的调研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调查点的选择
(一)文山州概况
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北与曲靖市、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东西相距约255公里,南北相距约190公里,国土总面积31 456平方公里。
文山州地处云南高原东南岩溶地貌区,属于喀斯特地形中的熔蚀地貌,是云南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其特点是奇峰突起,沟壑纵横,千姿百态,地下洞穴交错,裂隙相通,构成了完美壮观的地面和地下景观。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全境,70%的地区属亚热带气候,30%的地区属温带气候。州内江河纵横,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水系,历史上就是云南通往华南和越南的重要通道。
州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白、布依、蒙古、仡佬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6%。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经济文化类型,创造了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并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和相连一片的民族立体分布格局:汉族、回族住街头,壮族、傣族在水头,瑶族在箐头,苗族、彝族住山头。
文山州境内很早就有人类居住。1937年,考古学家在丘北黑箐龙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1965年,在西畴仙人洞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牙齿化石。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经营西南夷,设置郡县,在今文山州境设句町县、都梦县、镡封县、进桑县属牂牁郡。千百年来,文山州各族人民共同为开发西南边疆、反抗历代封建王朝、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牺牲和积极贡献。20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防御作战,文山州各族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积极支前参战,麻栗坡县成为全国拥军模范县。
199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文山召开战区恢复建设工作现场会。从此,文山州步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战后恢复建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文山州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五”期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8.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5%。2006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5.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9亿元,分别增长23.6%和26%;农民人均纯收入1 487元,增长8.9%。2008年,生产总值增加为24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7 151元,比上年增加1 025元,增长12.4%。由于自然、历史、战争等因素影响,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滞后。如岩溶地区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3.4%,蓄水困难,加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全省工程性缺水比较严重的州市之一。①
总之,文山州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地区,在云南省各沿边州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麻栗坡县基本情况②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东经104°32′~105°18′、北纬22°48′~23°33′之间,东与本州富宁县相连,南与越南河江省的同文、安明、官坝、渭川、清水河、黄树皮六县接壤,西邻本州马关县,北接本州西畴县和广南县。县城距省会昆明市450公里,距州府文山县城80公里,距本县国家级天保口岸50公里。从天保口岸出发,到越南河江省城约20公里,到越南首都河内约330公里。全县共辖12个乡镇,县境东西最大横距10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0公里,面积2 395平方公里。
境内最高点为与马关县交界处的老君山主峰,海拔2 579米;最低处为天保口岸盘龙河出境处(又称船头),海拔107米。
麻栗坡县境内国界线长277公里,是一个战略地位很重要的边境县,自古以来就是云南内地通往越南的主要通道所在,近代以来发生在中越之间的多次重要军事行动,如中法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日本曾占领越南并试图从越南攻击云南)、越南抗法战争、越南抗美战争、中越边境战争等等,麻栗坡县都是非常关键的地带。特别是1979至198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和防御作战,麻栗坡县边境一带成为中越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主要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牵动全国心弦的老山、者阴山、扣林山战斗都发生在这里。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麻栗坡县又重新成为中国云南省与越南之间贸易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天保口岸成为国家级口岸之一,另外,麻栗坡境内还有猛硐、八布、杨万、董干、马崩5个边民互市点。
麻栗坡县的基本县情可以用“边、少、穷、山、战”5个字来概述。
“边”:即属于边境县,县境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占全省的20.5%;在全县11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1 385个村民小组与越南接壤,人口18.1万人,占全县27.4万人的66.1%,其中距边境线5公里范围内有414个村民小组12 522户54 038人。县境内有1个国家级口岸、14个边民互市点和100多条边境通道,县城距州府文山80公里,距省会昆明45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380公里,省道平船线穿境而过,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通往越南首都河内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和陆路通道之一。
“少”: 与云南省的大多数地区类似,麻栗坡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境内主要居住着汉、苗、壮、瑶、彝、傣、仡佬和蒙古共8种民族。2000年时全县人口267 986人,其中:汉族158 109人,占人口总数的59%;苗族45 655人,占17%;壮族33 250人,占12.4%;瑶族18 926人,占7.1%;彝族6 036人,占2.3%;傣族2 746人,占1%。总计少数民族109 894人,占人口总数的41%。
“穷”: 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麻栗坡县的经济发展极为滞后,是云南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仅能维持基本的温饱;政府财政也非常困难,2005年境内财政总收入不到1亿元(共0.94亿,包括地方财政收入、上缴部分和海关关税等,下同),而支出达2.7亿多元;2007年财政总收入1.12亿元,而支出为4.8亿元。目前,全县尚有贫困人口14.13万,其中绝对贫困人口7.91万人;人均GDP仅有5 8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 610元,低于全州、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山”: 从地形地貌来看,麻栗坡县境内重峦叠嶂,山高谷深,地形几乎全为山地和狭窄河谷,没有平坝,山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比例高达99.9%。其中,东北片多为喀斯特石山区,干旱缺水,土地石漠化很严重;西南片多为土山区,水源条件较好,植被茂密,自然条件相对好一些。全县国土面积2 395平方公里,达1 000亩的平地仅有一块,耕地条件差,人均耕地面积仅1.1亩,比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少0.29亩,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战”: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麻栗坡县先后经历了清末抗法战争、民国期间的抗日战争、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20世纪60年代末的援越抗美战争和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闻名全国的老山、者阴山、扣林山、八里河东山战役都发生在县境内。在对越自卫还击中,作为主战场的麻栗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提出的“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和“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的号召,倾全县之力,义无反顾支前参战,配合轮战部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因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1992年麻栗坡县才从战争的前沿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错过了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机遇,比全国整整晚了14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育远远落后于其它发达地区。
鉴于麻栗坡县的上述基本情况,文山调研组认为:麻栗坡县的基本情况在文山州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云南省边境县中既具有共性如均属民族地区、山区、贫困地区,亦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长时期受到战争的较大影响,转入改革开放的轨道较晚等,经多次讨论,决定将麻栗坡县作为此次在云南省进行调研的一个区域。
(三)选择调查村寨的基本原则
决定将麻栗坡县作为此次云南省边疆调研的一个区域之后,接下来文山调研组在咨询了文山州民委及麻栗坡县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后,很快确定了具体的调查村寨。
在课题组前期讨论中,决定在麻栗坡县2个乡镇中各选2个村寨(共4个村寨)作为具体的调查点,分头开展调查。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村寨作为调查点,大家经过讨论,同意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调查村寨应是民族村寨,且应尽量顾及文山州的自治民族和主要民族,即壮族、苗族、汉族、彝族、瑶族等;第二,应尽量选择不同类型的乡镇、村寨,互相之间距离不能太近;第三,所选村寨规模要尽量大一些,以便能够进行50户问卷抽样。
遵循以上原则,最先选中了位于麻栗坡县东北部、属于喀斯特干旱石山区的董干镇,从董干镇中选出了马崩村委会(苗族)和董干村委会辖下的八里坪自然村(汉族),随后又选择了位于麻栗坡县西南部、属于湿润土山区的猛硐瑶族乡,从中选择了猛硐村委会辖下的丫口寨自然村(壮族)和坝子村委会辖下的岩坝自然村(瑶族、苗族),以便选择的村寨在地理区位、自然环境、民族构成等方面能有所区别。
后来,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根据调查村寨的实际情况,有所变通。比如:原定以马崩自然村为调查点,但经过调查组的实地调查,发现现在的马崩村委会驻马崩街上(即边民互市点),是从老马崩村搬出来的。原因是:从董干镇到马崩的简易公路延长到了现在的村委会驻地,并至边界与越方通道对接;定期集市原来在老马崩自然村举行,后来在大火焰村旁进行了街道建设成为新的边民互市点后,村委会就迁到了现在的地方;马崩村完小亦从老马崩自然村搬到了马崩街上。结果老马崩自然村失去了原来作为马崩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鉴于这样的原因,为了反映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而不是特殊情况,调查组决定将调查范围扩大到整个马崩村委会。
在猛硐瑶族乡,原定以坝子村委会辖下的岩坝自然村为调查点,后来调查组发现岩坝自然村在当地非常特别:1991年中越边境战争结束后,该村近半数人家陆续从山上迁下来,到公路边定居,在继续从事农业的同时,很多人家兼营零售服务。这种情况在坝子村委会所辖18个自然村中是仅有的,因而没有代表性。为了反映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而不是特殊情况,2008年4月第二次前往调查时,便将调查范围扩大到整个坝子村委会。
二、原有调查成果分析与借鉴(以1949年以后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云南曾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查。
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以民族识别为主题的调查。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至1991年基本完成,共计402本。
由于《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出版时间长,涉及地区广,出版单位分散以及受当时环境条件局限,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体例版本不统一;二是有些解释不准确;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为适应民族工作发展和民族问题研究的需要,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国家民委决定从2005年开始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修订再版。
另一次是20世纪末,由云南大学组织力量,对全省25个民族进行的民族村寨调查。每个民族的调查,选取一个聚居村寨为个案,进行微观调查。成果以《云南民族村寨调查》为总题目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上述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查,基本上都没有深入到麻栗坡边境民族村寨。因此,不能为本次调查提供成果、经验方面的借鉴。
三、调查队伍的组建与培训
根据调研课题任务要求,着手组建课题组。最主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考虑队伍的多学科背景,涉及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组建起调查队伍以后,为了使大家尽快熟悉调查的内容、目标以及采取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们先后对调查队伍进行了几次培训,主要内容是:
首先,由方铁教授介绍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他指出,此次调研课题是要在麻栗坡县选出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出2个村寨作为调查基点,每个调查村寨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的演变,以及每个村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族、宗教、婚姻及社会习俗等都是调查需要关注的内容;课题的最终成果是每个村寨出一份综合调查报告并力争出版,3至4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的专题咨询报告。方铁教授还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事项,下去调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录音工具、照相机,一些常备的药物等;要与当地各级政府搞好关系,为调查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他还介绍了调查的基本路径。
其次,由王明富老师根据自己几十年调查实践总结出的经验,给大家做了培训。一是如何与各级政府领导沟通,要尽量利用社会关系达到沟通的目的。二是如何与村民进行沟通,要根据民族、地域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文山各地的民族一般可以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群体,前者比如散居在山区的部分苗族、彝族、瑶族等族群众,后者如交通条件好一点的地方的部分壮族群众等。不管是哪一种群体,都要尊重对方,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要入乡随俗,进到村民家里及壮族竜林不要高声喧哗、随手乱摸,如苗族的牛皮鼓、壮族的铜鼓等,以免触犯禁忌,引起村民的反感。三是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总是让参与调查的对象出义务,而要明确付出的劳务报酬。四是要讲诚信,不能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乱许愿。结果因为无法解决、无法实现而失去村民的信任。五是要注意第一印象,到村民家中要有见面礼,烟酒、糖食、水果等都是可以的。
经过几次培训,调查组成员对调查提纲、设计的内容,调查方法,调查村寨,以及调查的预期成果等,认识逐渐深入,为后来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四、调查工作进程
文山调研组组建起来之后,很快明确了调查村寨。根据麻栗坡县的实际,此次调研课题的4个村寨最终确定为董干镇的八里坪村、马崩村,猛硐乡的坝子村和丫口寨,并随即作了人员分工,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村寨的调查任务。后来,在经过实地调查之后,马崩村小组建议调查的空间扩展到整个村委会,坝子村小组亦建议调查空间范围扩展为整个村委会,这样,更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社区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医疗卫生、民族等各方面的状况。
这里以马崩村小组的调查工作为例,简要加以叙述。
第一次(2007年8月),主要是了解基本情况,实地查看马崩村是否符合调查选点要求。
第二次(2008年1月),根据调查提纲,正式进入实质性调查阶段。由于气候阴冷,加之缺乏经验,此次调查驻村时间较短。主要是调查了董干镇、马崩村的教育情况,收集到了董干镇基础教育、马崩村小学的基本材料,在董干镇中学采访了部分教师。在董干村委会采访了村支书、查阅了农村经济的相关报表。
第三次(2008年8月),主要是对马崩村委会干部进行访谈,查阅村委会的各种文件材料,到金竹山、上寨、老马崩等自然村进行调查,重点是了解当地政治、宗教、习俗、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次(2009年1月),马崩小组驻村约一个星期,重点是采访村干部、商铺老板等,了解边民互市的基本情况,深入老马崩村,调查苗族服饰加工的情况,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
第五次(2010年2月),马崩小组在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再次深入调查点,对部分材料进行核实。一方面,对村委会干部再度进行深度访谈三个晚上,完善相关材料;另方面,深入马崩东北的大、小黑山和地棚等自然村,扩大访谈范围,重点了解劳务输出、打工经济收入的情况。
通过数次前往调查村寨,逐步解决调查提纲中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调查报告。因此,类似的调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两次调查就能解决全部问题;而是需要多次驻村调查,每次确定重点,然后逐渐完成调查任务。
五、调查工作成果
在整个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主要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先后完成了4个调查村寨的综合调查报告,即《开放视野下的边境苗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村调查报告》《嬗变中的瑶村苗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调查报告》《普通的八里坪——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八里坪村调查报告》《西南边陲壮乡社会变迁——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丫口寨调查报告》,并提交云南课题组负责人云南大学方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翟国强博士审阅,得到了方铁教授、翟国强博士的肯定。到2012年8月,前三本调查报告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相继出版。
根据预期的工作任务,文山调研组还完成了《滇东南边疆苗族地区国民教育的现状及思考——以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村的调查为中心》《云南山区半山区农村经济的半自给自足模式及其走向现代化的困境——以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为例》两篇专题调研报告提交云南课题组。同时这两篇专题报告已刊发于《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4期。
在三年的调查过程中,各调查点还收集了很多第一手资料,拍摄了大量的相关图片,与当地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今后开展相关调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基本经验
第一,积极主动地向麻栗坡县各级地方政府沟通汇报,使政府及相关具体部门对调研组的工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从一开始,调查组就明确了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特别是麻栗坡县政府、相关镇政府支持的工作基调。因此,不管是初次考察调查点,还是后续分组调查,都十分重视与地方政府的衔接,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项目情况、调查意图和目的,让当地政府知道、理解调查组的工作。从整个调查过程来看,各调查组都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从而得到了基层政府、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基层政府和相关村委会的支持与配合,要完成好此次繁重的调查任务,是不可能的。
第二,与调查点的村干部及村民建立良好关系,支撑较长时间的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工作,都需要深入到具体的村委会和村寨,而且,每个调查组前往调查点的次数或时间都不是一次或短时间,而是需要多次、长时间前往调查村寨。因此,与相关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干部、当地的群众搞好关系,就成为完成调查任务的前提保证。以马崩调查组为例,为了尽快与马崩村委会干部熟悉,第一次我们是邀请了董干镇人大主席胡刚波随调查组一同前往,由此与马崩村委会干部顾玉洪、王仁兴等结识。在后来的几次调查中,我们都是直接到村委会,请村干部介绍情况,或请他们带往村民家中。同时,也要考虑村干部在配合调查中的付出,所以,一般调查组下去,或者支付劳务费,或者购买部分办公用品送给村委会。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村干部,到村干部家做客,不能空着手去,多少都要带一点礼品;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禁忌性的习惯,不要随意发表议论;在村民家里做客,主人家做什么就吃什么,对饭菜不能挑挑拣拣。总之,要得到村干部和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组建一支能吃苦、善于与基层打交道的调研队伍。
从本次调查工作的完成情况看,调查队伍的组成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因为,不论是深入调查村寨,还是村民家中,或者梳理调查提纲、撰写调查报告,都要依靠调查组来完成。本次调查项目确定的村寨,都是在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边境地区,语言交流也不那么顺畅;每次调查,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因此,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需要吃得苦。调查对象是农村社区的干部和村民,属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些,造就了他们在生产、生活,性格养成,说话做事等方面,带有自身的特点。要和他们打交道,首要的一点是“直”,也就是说话要直接,不要拐弯抹角;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碰到的事。从马崩村调查组进行的调查活动来看,基本上遵循上述的原则进行,从而较好的完成了调查任务。
第四,掌握调研方法,尽快熟悉调查的内容。
对于大多数课题组成员而言,参加本次调查还是第一次。因此,何为学理意义上的民族学、或是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为此,课题组直接从实践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请长期从事田野调查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王明富老师加入课题组,并在前两次培训会议上,请他给大家介绍田野调查的基本做法、注意事项等。二是先到确定的调查点,实地了解情况、增强切身感受,在调查中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在下一次调查中改进。三是将调查提纲与村寨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不教条地完全照搬提纲的规定内容,而是融入各调查村寨自身的特点,同时又不完全脱离调查提纲的要求,毕竟这是统一的调查活动,是有统一的体例和原则要求的。最重要的是,与当地村干部、村民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确保调查顺利完成的首要前提。
七、问题与建议
虽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在麻栗坡县4个村寨的调查任务,目前已经出版了3个村寨的报告,发表了5篇论文,总体看取得了良好成绩,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但是也要看到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由于经费紧张,难以满足长时间的深入驻村调查,调查组每次前往村寨的时间均较短,导致调查的广度、深度均较有限,使得完成的调查报告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调查组人员均为文山学院教师,平时教学等工作繁重,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因此在调查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调查的问题及材料所得也不完全符合要求;本次调查是在全国13个边疆省区同时开展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差异极大,而采用的调查提纲基本要求是统一的,这是不现实的。虽然后来进行了调整,但仍对调查实践有一些局限。
对于今后类似的调查而言,有以下一些建议:
第一,对调查队伍进行较为专业的培训,以便调查人员了解基本的调查理念、调查方法,避免调查过程中走弯路。
第二,保证调查活动有较为充足的经费和时间,使驻村调查有相应的时间保障,从而满足村寨调查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挖掘的材料更多,撰写的调查报告更丰满,反映出来的问题更贴近村寨实际。
第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与越南接壤的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以往的关注度和研究力度均较薄弱,因此,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仍然以这一地区的民族村寨为主。
第四,20世纪中越边境冲突已过去30余年,但其造成的影响仍在相关地区和民族社会中留存。因此,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进一步深入考察和研究那场战争造成的影响,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选题。
(注:原稿写作于2013年8月20日,此次发表时作了部分修改。)
注释:
① 关于文山州基本情况,来源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第一卷“概述”部分的介绍。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② 此处麻栗坡县地理概况、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族等基本情况,来源于2007年8月课题组在与县政府相关部门座谈时,麻栗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的材料。
(责任编辑 娄自昌)
A Review and Thinking on Frontier Villages Investigation in Malipo County of Yunnan
YANG Yongfu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The Malipo county investigation team of “modern China’s typical one-hundred-village investigation in frontier ethnic areas” investigates Baliping, Mabeng village, Bazi village of Mengtong township, Yakou village in Donggan town synourously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from the August of 2007 to the end of 2010 and forms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report and several monographic papers concerning four villages. The team concludes that the informative investigation must receive local government’s understanding,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establish good relationship with villagers and cadres, form a team hardworking, good at working with local people and familiar with investigating methods and contents,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beneficial experiece for similar task investigation in the future.
Malipo county; Mabeng village committee; one-hundred-village investigation; team building; training; investigation methods
D633
A
1674 - 9200(2017)02 - 0010 - 06
2017 - 03 - 15
杨永福,男,傣族,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西南边疆史、民族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