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王梦鸥的美在主客关系

2017-03-11张文杰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主客朱光潜康德

张文杰

(厦门大学 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简析王梦鸥的美在主客关系

张文杰

(厦门大学 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台湾学者王梦鸥认为与其探求“美是什么”的问题,不如先解决“美在哪里”这个更为切实的问题。美既不在客观事物中,也不在于主体的感官感觉,而存在于主客之间的关系上,这种关系以人的情感做支撑。王梦鸥所提出的美在主客关系说有力的反驳了康德的纯形式主义的和孤立的美学观,认为人本来就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主观其实也属于客观。对此本文将结合朱光潜的美在主客统一说、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理论对王梦鸥的主客关系说做一个较直观的阐述。

美的本质;美的存在;主观与客观

一、美的存在

研究文艺美学,就不得不涉及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美是什么。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问别人美是什么,得到的答案都是在列举美的事物,比如美的小姐,美的竖琴等等。

但是他通过逐个反驳这些答案而得出了这样的看法:这些东西都并非美本身,而只是有了美的性质。那么什么是美本身呢?柏拉图认为“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1](P272-273)

柏拉图的美学构想引起了后来关于“美的本质”这一命题的大讨论,但一直没有圆满的答案。对此,台湾学者王梦鸥另辟蹊径,他认为直接解决美是什么这样一个繁杂的问题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先解决“美在哪里?”“美是怎样成立的?”他说:“这是两个比较切实的问题,前者是要探知美的存在;后者则要了解依什么关系才成其为美,亦即美的支持者的问题。”[2](P110)

根据王梦鸥的理解,美的存在是变动不居的,含有善变的性质,也可以说变化就是构成美之存在的一个条件。在此他依据费希耐的美的领域原理给美的存在大致划分了两个范围,总结起来有两点:一,刺激的强度不够或时间过于短暂,不在美的领域内。二,要有理解力参与进来才能成为美的对象。

在我们看来,他的观点与康德的说法类似,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明确的区分了快感与美感。康德认为,一般的快感都要涉及利害计较,都只是欲念的满足,而美并不涉及利害计较,对象只是以它的形式而不是存在来产生美感。康德认为:“愉快的东西使人满足,美的东西单纯地使人喜爱。”“审美的快感是唯一的独特的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因为它不是由一种利益(感性的或理性的)迫使我们赞赏的。”[3](P352)第二点却正好与康德相反,按照康德的说法,美的判定是依靠直观(intuition)而和理解力没有关系。王梦鸥却认为无须理解的东西皆不在美学研究的范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根源在于,康德的形式主义美学过于强调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而这内容的领悟恰恰需要理解力的参与。因此我们可以把王梦鸥的这个观点看作是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的修正。

二、客观论与主观论

那么美到底存在于哪里呢?王梦鸥在这里分析了客观论和主观论。客观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说我看见了这朵茉莉花,我觉得它是美的,你也看见了这朵茉莉花,你也觉得它是美的,因此我们就可以说美是客观存在于这朵花之中的。这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经验论,著名的“美在比例”就是客观论的代表,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所有美的事物中,都可以分析出某种数的比例,比如黄金分割就被认为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有的比例。

既然美在客观事物中,那相对应的艺术手法必然是模仿。我们想再现美,就把自然事物如实的模仿再现就可以了。然而自然物并不是只有比例,换言之不是只有形式的。我们在自然物之中除了形式外还发现了它的内在性质。比如一只羊,只从形式分析,无论如何也分析不出它何以能够运动这一事实。于是我们发现事物还有内在性质。这一事物王梦鸥称之为自然物之生命所在。这就纠正了长期以来我们所认为的西洋画重再现所以追求形似而中国画重表现所以追求神似的错误观点。传统的西洋绘画和中国的写意画都力求再现事物,只是西洋画重视事物的表面形式,而中国写意画则力求表达出事物的神韵,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事物内在的特殊性质,归根结底二者都是为了再现客观事物。

但是客观论明显有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还是举茉莉花的例子,我认为这朵茉莉花很美,而你却认为这花不美,这就说明,美与不美,并不在客观事物,而在于我们的主观判断。王梦鸥在此援引德素尔的理论来说明凡是艺术作品都经过人们的主观省察,然后才通过艺术再现出来,客观透过主观所显现的自然,其中绝不能抹去主观的一部分。篇幅有限,兹不赘述。

再来看主观论,王梦鸥将主观论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感觉说,一种是主观观念论。主观感觉说认为美完全在于主体的感觉,比如声音的清脆,光的柔和等。如果主体感觉不到这些性质,那美也就无从谈起。但这个理论同样会陷入困境。王梦鸥认为如果说美就在于感觉的话那美感就无异于快感了。他说:“倘若以制造这些感官的快乐为美,则这一切感觉材料都要列入艺术的殿堂;而理发师也等于诗人,而裁缝也就是艺术家。”[2](P116)所以这时候主观观念论出来调和这种客观论和主观感觉说。主观观念论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事物也不在主体的感觉中,而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所共有的理想或观念中。这个主观的理想或观念就像作家所描写的事物,这个事物既有其现实的客观来源,即作家的生活经验,又融合了作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王梦鸥在这里所说的主观观念论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的看法,我国学者朱光潜对此有更为简洁透彻的说明。朱光潜认为,审美对象(即王梦鸥所说的观念或理想)与非审美对象(即王梦鸥所说的客观事物)是“物乙”与“物甲”的分别,换言之,是“物的形象”与”物本身”的分别。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4](P79)由此可见,美不在外在的客观事物,也不在主观的感官感觉,而在于主体内在的心理对象。

三、美在主客关系

但与朱光潜的美在形象不同的是,王梦鸥提出了美在主客关系说。他认为这个世界既不专属于主观方面,也不专属于客观方面,而存在于主观与客观之某种关系上,这种关系又以主观的感情为重要条件。对此王梦鸥做了两点说明:一为主客的关系情形,一为支持这关系的感情性质。

王梦鸥认为,主客关系在理论上是一种特殊认识的判断作用。它不同于普通的认识判断,普通的认识判断是以认识事物为目的;而这种主客关系中的判断却并不关心事物的客观性质而只关心事物的价值。并且在这里王梦鸥区别了事物的实用价值和感情价值。他认为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实际上就是自我与外界的对立。王梦鸥试图从根源上消除这种对立,他认为人本来就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一个现象。所以主观的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客观的。在此他援引谢士勒的观点作为支持。谢士勒认为,在人类的幼年阶段,人类的感情和其他自然物一样,并将其称之为“自然的感情”,这个感情是后来人类自由独立的感情之基础。所以说,人类主观的感情实际上是从客观物中分化出来的,人类的主观感情中同时也有客观的感情在。

关于主客间的关系,王梦鸥运用康德的无利害(disinterestedness)理论做进一步的说明:首先,在审美判断中,主客间的关系并不是认识的关系。康德认为,凡是认识判断都要运用概念,比如说“这朵茉莉花是红的”,这里主词“花”和宾词“红”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在我们判定一朵花是“美的”时,这里却不涉及任何的概念而只涉及花的形式。我们没有运用认识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仅凭直观得到了一种特殊的快感,由此我们判定这朵花是美的。第二,美感的性质是独立纯粹的,在此它运用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无目的的理论做了说明,兹不赘述。第三,他引用马歇尔的理论来说明美感与一般快感并不是在质上有所不同,而是在量上见出高低。一般快感的强度越高则时间越短暂,而美的快感则是集结不太强烈的快感于一堂,所以能持续永久。但是我认为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很容易就能举出例子予以反驳,比如说在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时,听到某一乐句刹那间无与伦比的高峰体验就不能说是单纯的快感。第四,王梦鸥引用朗格的观点把美分为感官知觉的美和精神把握的美。感官知觉的美即是一般的愉快,而精神把握的美则与伦理以及悟性相通。这里王梦鸥显示出了和康德的分歧。康德认为美是无概念、无目的的,完全不能掺杂进理解力的一种独立纯粹的性质;而王梦鸥认为,既然人在自然生活中形成了文化生活,那么人类的感情中最早就已经包含有伦理即悟性的作用,所以我们所做的任何审美判断就不能是纯粹地脱离了人的文化的。我们之所以说审美是无概念、无利害的,指的是我们在做审美判断时依据的不是事实上的真伪或实用价值的有无,而是单纯的因为它合乎我们主观的文化感情。

四、主客关系关系说的启示

我国古典美学对这个主客关系说有着类似的认识,比如郑板桥著名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概念的提出。其中“眼中竹”即相当于王梦鸥所说的客观事物,而“胸中之竹”则为王梦鸥所说的主观的观念。但是在这里郑板桥则从创作的角度对艺术美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他提出了“手中之竹”的概念,“手中之竹”是外在的文化对象。如果从创作的最终结果来看,美既不在“眼中之竹”也不在“胸中之竹”,而在于最后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手中之竹”。

此外,王梦鸥破除主客对立的观点和现象学美学不谋而合。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在审美对象中,主体与客体是交织在一起的,都达到了它们存在的深度。杜夫海纳称之为“绝对经验”(absolute experience)领域。这个领域其实就是王梦鸥所说的人还未与自然相分离的领域,杜夫海纳认为这个领域才是真正“绝对真实”的领域,杜夫海纳也将之称为“前真实”(pre-real)或者大写的“自然”(Nature)。杜夫海纳说:“自然是一种前前真实,由前真实的表现性所唤起那些可能的世界证实它的深度和力量。”[5]

王梦鸥先生提出的主客关系说突破了18世纪以来的主观观念论,并且对康德的纯形式主义美学进行了有力反驳,认为美之所以产生并不单在于我们的理解力与想象力的自由运动,而在一开始就与我们的文化感情密不可分,这是用一种历史的眼光来重新解读康德的美学理论。他对消除主客关系所做的努力亦值得我们重视,并且得到了新兴科学的有力支持,比如“靴襻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而不是牛顿所认为的实体。每一个粒子都是由所有其他粒子组成的。也就是说不仅物质粒子和物质粒子是相互联结的,而且物质与意识之间也是相互联结的,也为王梦鸥先生破除主客关系的努力提供了支持。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王梦鸥.文艺美学[M].台北:里仁书局,2010.

[3]康德.判断力批判[M]//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五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5]MikeDufrenne.In the Presence of the Sensuous:Essays in Aesthetics[M].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Mark S. Roberts and Dennis Gallagher,Atlantic Highlands,New Jerse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Inc.,1987, p.145.

A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Aesthetic Theory of Wang Meng’ou

ZHANG Wenjie

(ChineseDepartment,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Wang Meng’ou, a scholar from Taiwan, thinks that we should solve the problem “Where is beauty?” rather than “What is beauty?”. Beauty is neither in the objective things, nor in the main body sensation. It exis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This relationship is supported with human emotions. Wang proposed that beauty is in the subject-object relationship. And it refutes the formalistic and isolated aesthetic thought of Kant, who thought that people belong to the part of nature, and subjective facts also belong to the objective.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theory of Zhu Guangqian, the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theory, and Dufrenne’s theory of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 to do a clear discussion about this question.

the essence of beauty; the presence of beauty;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2016-10-08

张文杰(1992-),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

I01

A

1009-9735(2017)01-0039-03

猜你喜欢

主客朱光潜康德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经验与存在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艺术百家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