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奥二世时代(1481—1495)葡萄牙海洋帝国的扩张事业

2017-03-11顾卫民

历史教学问题 2017年5期
关键词:葡萄牙人二世葡萄牙

顾卫民

●海洋史专题研究

若奥二世时代(1481—1495)葡萄牙海洋帝国的扩张事业

顾卫民

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在葡萄牙海洋帝国早期海外扩张事业中发挥了决定性的奠基作用。在他统治时期,葡萄牙王室停止了与卡斯蒂尔的对抗,抑制了国内的专横跋扈的大贵族势力,将非洲西海岸的海上探险活动推进到好望角以东的海面,使得葡萄牙的舰队从海路通往印度成为可能;若奥二世还派遣使节从陆路一直抵达印度的西海岸和埃塞俄比亚。在罗马教宗的主持下,葡萄牙与西班牙还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划分了各自在海上的势力范围。可以说,葡萄牙海洋帝国在16世纪初年黄金时代的辉煌业绩都是在若奥二世时代奠定的。

若奥二世;葡萄牙;海外扩张;全球史

1481年8月28日,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Afonso V,1438—1481年在位)去世。虽然他早年在征服北非的事业上建树颇多,有“非洲人”之称,但在晚年却将国家拖入与卡斯蒂尔的纷争,其统治显得黯淡无光。同年9月1日,阿方索的儿子若奥继位,史称若奥二世(Jo觔o II,1481—1495年在位)。据称他有着“黑色的胡子,长长的脸庞,体格健美,有时带有忧郁的神情,显得庄重而有权威,具有王者气度”,①Roger Crowley,Conquerors,How Portuguese Forged the First Global Empire,New York:Random House,2015,p.9.被认为是葡萄牙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国王之一。在其任内,他停止了葡萄牙与卡斯蒂尔的长期对抗,完成了自“航海家”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1394—1460)以来葡萄牙人对于直布罗陀海峡以南非洲西海岸的航海探险,并开辟了前往印度的航线,奠定了葡萄牙海洋帝国在东方扩张事业的基础。

一、巩固王权以及抑制大贵族的权力

早在1477年,若奥二世是王子的时候,已经开始实际上管理朝政(当时他的父亲阿方索五世正率领军队在卡斯蒂尔打仗)。亲政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基督骑士团的权利收归王室所有。亨利王子曾是基督骑士团团长,在其长期以来的经营之下,基督骑士团已经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亨利王子生前根据历任罗马教宗的通谕,于1456年将从奴恩角以南几内亚的土地上的奴隶贸易、黄金、渔业以及其他所有商品的税收定为1/20,该骑士团还从马德拉群岛的出产品中抽取1/10的税收——超过3万古金币。②雅依梅·科尔特桑:《葡萄牙的发现》第二卷,王华峰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年,第573页。由此,骑士团首领拥有的财富可以与君主媲美,这对于王权造成了威胁。科特会议的议员们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于1481年和1482年小心翼翼地向国王提出收回基督骑士团权限的请求。③同上。有关“航海家”亨利王子统领的基督骑士团的税收问题,另可以参考:Peter Russell,Prince Henry,‘theNavigator’A Life,Yale:Yale Nota Bene Book,2011,pp.73-74,150-151,161-162,268-269.若奥二世接受了议员们的请求,而且不再赐予基督骑士团以特权,除非是在海外的土地上。这样做在当时是符合大多数国民的意愿的。

1481年后,若奥二世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限制贵族的过度权力。由于阿方索五世治国不当,所以贵族们胡作非为,他们越过了法律上应享有的特权的范围,甚至发展到在国家大片土地上私设法庭、为所欲为地处理司法案件,无视国王的管辖权。人民通过科特会议的议员提出诉求,但阿方索五世置之不理。贵族们进而侵犯城市中的市政当局的司法权,插手他们无权过问的城市事务。贵族们还向农民滥收苛捐杂税,将有权告状的农民关进监牢,拷打折磨;还大量搜刮农村的粮食,囤积居奇,造成不可避免的粮荒,然后再高价出售,牟取暴利。

若奥二世即位之初,就在埃武拉召开科特会议,议员们愤怒控诉贵族的专横跋扈。国王决定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专权问题。他首先要求贵族严格地以书面形式宣誓效忠,誓词包括许多项目,贵族宣誓以后必须严格执行。葡萄牙最大的贵族布拉干萨公爵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II,Dukeof Bragan觭a)带头抵制,宣称此种宣誓有损贵族尊严,不想屈从。那时的布拉干萨公爵权倾朝野,他拥有50个城堡、市镇以及城市,还拥有一支1.3万人的部队。若奥二世并不惧怕,他掌握了公爵与卡斯蒂尔通敌的证据,出其不意地逮捕了公爵。法庭宣读了22条最严重的指控,1483年6月20日,布拉干萨公爵在埃武拉被押上了断头台。布拉干萨家族从此家破人亡,庞大的家产则被充公。其他的同谋贵族则出逃到卡斯蒂尔,他们留在葡萄牙的财产也被充公。①H.V.Livermore,A New History of Portugal,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6,p.124.若奥还宣布,由王室的法官接管贵族私设的法庭,并对领主的特权进行全面的审查。1485年,国王还粉碎了王后的弟弟维塞乌公爵迪奥戈(Diogo ofViseu)的行刺的阴谋,一些从事密谋活动的人士也纷纷逃亡国外,王家首席司库犹太人伊萨克(Isaac Abarbanel)流亡到了威尼斯。②Ibid.,pp.124-125,p.126.国王对于贵族的战斗取得了完全胜利,国内贵族彻底慑服。国王还清理了一部分贵族的头衔并且没收了他们的土地和权力,当时全国的25座原属贵族的城市、集镇和要塞打开大门让王室官员入内。同时,国王又设法维持那些低级贵族对于他的效忠,王室在财政上资助二千多个中小贵族的封邑。国王镇压了教会中的反对势力,在前朝起过重要作用的埃武拉大主教被人毒死在监狱;权倾朝野的里斯本总主教若热·达·科斯达(D.Jorge da Costa)则出逃罗马,后来再也没有返回葡萄牙。由此,若奥二世王权得以稳固。

若奥二世在位期间,对于境内的犹太人采取了比较宽容和开明的政策。从摩尔人统治时起,葡萄牙境内即有犹太人居住。他们主要担任医生、占星家、收税的小官吏以及手艺人。一小部分犹太人贵族在葡萄牙朝廷有时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王杜阿尔特一世(Duate I,1433—1438年在位)就曾在犹太医生和占星家的劝告之下推迟了加冕典礼。③Ibid.,pp.124-125,p.126.若奥二世的王室像雇佣基督徒一样随意雇佣犹太人从事科学和贸易方面的工作,而没有像同时期的西班牙人一样将不愿改宗的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1582年,埃武拉的科特会议的代表向国王抱怨到处可以看到摩尔人、犹太人和基督徒混居在一起,犹太人可以穿着他们传统的服装和华丽的斗篷并且佩剑,有的人甚至还进入教堂嘲笑基督徒的圣事。还有报道说,犹太人可以与基督徒家庭的女子结婚并进入贵族阶层。④Mascarenhas Barreto,translated by Reginald A.Brown,The Portuguese Columbus,Secret Agent of King John II,New York:St.Martin’s Press Ltd,1992,p.27.当1492年西班牙人大举驱逐犹太人时,若奥二世看出这是一个使王室和国家从中获利的机会。他下令开放边境,允许一些犹太人在交纳了过境费及8个克鲁扎多后居留下来,当然也有一些贫穷的犹太人被卖为奴隶。前来避难的犹太人中有来自萨拉曼卡的著名的天文学家扎库托(Abraham Zacoto)。那时,有相当数量的犹太人在葡萄牙境内定居下来,这使葡萄牙的犹太人有了显著的增长。⑤Charles E.Nowell,A History of Portugal,New York:D.Van Nostrand Company Inc.1952,pp.59-69.H.V.Livemore,A New History of Portugal,p.126,134,pp.147-149.

二、在非洲西海岸的航海探险活动

在镇压了国内反对派势力的基础上,若奥二世腾出手来推进他最心爱的事业——即葡萄牙在陆地和海洋上的探索与发现。同时,国王在国内的改革也迫切地需要财政上的支持。与亨利王子相比,若奥二世远远没有那种狂热的宗教热忱,他本人也没有那种强烈的十字军式的性格。他推行的海洋扩张主要是基于政治的和经济的考虑。博克塞(C.R.Boxer)说他是一位“狂热的和富于原见的葡萄牙帝国主义者,对于非洲以及其他地区的矿产、人员、动物、植物都怀有一种名副其实的热情,他本人对于指挥贸易有着很深的兴趣,并保持王室对于进口黄金、奴隶、香料和象牙以及出口马匹、地毯、英格兰以及爱尔兰纺织品、铜、铅、器皿、珠子和花边的专利权”。①C.R.Boxer,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1415-1825,New York:Alfred A.Knopf Inc.1969,p.30,p.32.由于王室维持官吏薪俸以及军事活动的开支十分巨大,这就使得葡萄牙的海洋扩张成为王室的迫不及待的需要。若奥二世还亲自负责王家“数学委员会”,这个机构是专门规划葡萄牙王国海外扩张计划的。国王非常关心葡萄牙在东方特别是向非洲、印度以及亚洲的航海探险计划。②Silvio A.Bedini,ed.,Christopher Columbus and the Age of Exploration,An Encyclopedia,New York:Da Capo Press,1992,p.396.

1481年12月,葡萄牙贵族军人阿扎布加(Diogo de Azambuja)在若奥二世的命令下,率领9艘帆船以及2艘小船共载500名士兵以及100名石匠和木匠,自带石料、瓦、木材、食品和其他建筑物资,出发前往非洲西海岸。国王还为各船挑选了船长,舰队于次年1月抵达黄金海岸,建立了著名的埃尔米纳堡,③该城堡的葡萄牙官方名称是米纳的圣若热堡(S觔o Jorge da Mina),英国人以及荷兰人则喜欢称之为埃尔米纳(Elmina)。以此威吓当地的黑人以及防止西班牙人染指几内亚的黄金贸易。葡萄牙人建立的要塞由一名军事长官和一名行政长官统治,还有三名助手,一人负责进项,一人负责出项;还有一名王室财产管理员和一名司库;另外还有一名要塞的司令,一名医生(必须是犹太人),一名司炉,一名枪炮架的制造者,数名填塞船只缝隙的工匠以及水手,还有一名贝壳清理员(贝壳是那时流通的货币之一)。④Malyn Newitt,ed.,The Portuguese in the West Africa,1415-1670,A Documentary Hist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pp.91-97.1486年3月15日,若奥二世赐予埃尔米纳堡享有葡萄牙本国城市圣塔伦一样的特权,并通过设在当地的商站垄断和控制了葡萄牙本国与下几内亚地区所有的商业活动。⑤J.Vogt,Portuguese Rule on the Gold Coast,1469-1682,Athens: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79,pp.7-8.直到1495年,要塞和城市的建筑工程还在继续之中。埃尔米纳堡还拥有一些三桅帆船,它们是用于商品运输和保护海岸线的。当地的黑人酋长一开始就看出了葡萄牙人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贸易,他说:“那些海员穿得破衣烂衫,他们对交换到的任何商品都心满意足,这是他们来这里的唯一的理由。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好生意尽快回家,因为他们更愿意呆在自己的国家而不是外国。”⑥C.R.Boxer,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1415-1825,New York:Alfred A.Knopf Ic1969,30,32阿扎布加持有国王要在当地建立要塞的命令,他最后通过敲诈勒索获得了酋长的同意。虽然酋长的力量不足以阻止葡萄牙人建立城堡,但是足以阻止葡萄牙人进入内陆去寻找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葡萄牙人只得留在自己的城堡里,用黄铜碗、花边、珠子、纺织品和其他商品与流动的非洲商贩交换从内陆带来的黄金、象牙和奴隶。葡萄牙人还利用城堡周围的非洲本地黑人,他们是城堡中的女人以及劳动力的来源。葡萄牙人还向城堡周围的黑人传播基督教。1482年,在埃瓜福(Eguafo)地区,有许多土著人已经皈依了基督教。到1503年,附近的非图(Fetu)土著国王也皈依了基督教。⑦A.D.Disney,A History of Portugal and the Portuguese Empire,From Beginning to 1807,vol.2:The Portuguese Empi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p.60.葡萄牙人带到当地的商品主要是本国的绵羊、山羊、猪、葡萄酒以及蜡烛。葡萄牙人杜亚尔特·帕切科·佩雷拉(Duarte Pacheco Pereira)曾经描绘说,⑧此人是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征服者、宇宙学家,又被称为“伟大的帕切科”,“葡萄牙的阿基利斯”(Aquiles Lu sí tano)。参见Silvio A.Bedini,ed.,Christopher Columbus and the Age of Exploration,An Encyclopedia,pp.531-532.米纳与贝宁城之间有贸易往来,外面的商人带着黄金而不是驴子来到要塞做生意,他们主要用黄金购买当地的奴隶,这里的奴隶价格要比别的地方便宜三分之一或更多,他们都是葡萄牙国王派出的船只从距离米纳200里格的贝宁城买下并运来的。他写道:“在那里,我们至高无上的君主大幅度地扩大了贸易,每年都从那里带回葡萄牙价值17万多步拉(葡萄牙古金币)的纯黄金,甚至有的年份会更多,主要是通过去那里的黑人换取或购买的方式获取黄金。”⑨雅依梅·科尔特桑:《葡萄牙的发现》第三卷,王庆祝等译,第789页。他又说,这里的人原来都是异教徒,现在有些已经成为基督徒。当时葡萄牙人在米纳与土著交易时也使用一部分贝壳作为货币,葡萄牙人很早就已知道穆斯林和非洲其他民族贸易时使用贝壳,所以在米纳城堡中有一位葡萄牙职员是专门负责洗刷贝壳的。

1485年,圣多美岛也成为葡萄牙人的殖民地,葡萄牙人在岛上建立了要塞。若奥二世特许该岛的居民在米纳要塞以外的地方从事奴隶买卖和其他商品的买卖。另外,若奥二世还规定,只有王室才可以进行黄金、宝石、香料和灵猫的买卖。岛上的人只能替国王收购这些东西,然后将这些物品上交或者请人上交给里斯本,再由国王支付给他们费用。至于非洲胡椒,岛上的人可以依照上述办法收购,但是必须以流通的价格卖给米纳要塞的长官。除了这些贸易活动以外,岛上还有甘蔗种植以及食糖生产,这些都要上缴,连孔雀羽毛和其他漂亮的羽毛也要向王室财产管理人上缴一半。①葡萄牙王室还拥有对于漂亮的孔雀羽毛的贸易垄断权,15世纪的时候,在里斯本、布鲁日和佛罗伦萨,孔雀羽毛是当时贵族妇女的具有异国情调的奢侈品,骑士们还用孔雀以及鸵鸟的羽毛来装点头盔。米纳和圣多美这两个地区在贸易上具有互补性。国王将这两个地方作为在几内亚直到刚果河的非洲大陆、赤道地区沿海范围内进行贸易和地理扩张的两个中心。在米纳要塞建立两年以后,葡萄牙国王开始在王室的行文上使用“几内亚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称号。这个要塞的贸易基础就是奴隶贸易,以至于这一带的沿海地带也被称为“奴隶海岸”。葡萄牙本国与几内亚沿海地区的贸易都由王室设在米纳以及沿海其他地方的要塞所控制。

在阿扎布加以后,若奥二世再派另一位航海家迪奥戈·卡奥(Diogo C觔o)前往非洲西海岸探险。②Silvio A.Bedini,ed.,Christopher Columbus and Age of Exploration,An Encyclopedia,pp.96-97.卡奥早年生活的情况不详,他既不是贵族,也不是高级军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毕业于航海训练学校并在几内亚学习过,那里是当时最难驾驭帆船的地方。卡奥于1482年春天从里斯本出发,在米纳稍作停留以后,继续前进,经过以往葡萄牙航海家到过的最远的地点。他在向南航行的过程中,从水里泥沙的含量得知附近必有一条大河。其次,葡萄牙人虽然远在海上,却发现自己在淡水中航行。于是他们驶近海岸,到达一条大河的河口,那里居住着黑人,那些黑人说他们是一位强大的统治者的臣民,又说这位统治者居住在大河上游的地方。葡萄牙人叫这条河为扎伊尔河,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知道的刚果河。葡萄牙人抵达刚果河河口的时间可能是在1483年4月。当地黑人所说的那位有权势的君主,号称马尼刚果(即刚果王)。卡奥决定先派使者与他联系,他派了几位黑人作为使者前去觐见这位非洲的皇帝,向他表示敬意,并希望他改信基督教。③E.G.Ravenstein,“ The Voyage of Diogo C觔o and Bartolomeu Dias”,Geographical Journal,16,1890,pp.625-655.同时,卡奥把第一个用石灰岩制成的标柱(Padr觛es)立在刚果河的左岸,④标柱(Padres):早在亨利王子的时代,葡萄牙的海员有时用木头做成的十字架或者在树上刻字来标志他们的地理大发现,但是这些界碑容易损坏,不能持久。卡奥的标柱则用在里斯本附近开采的一种大理石做成。石柱的顶上有一个十字架,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柱身,上面刻有葡萄牙国王的五盾王徽和地理发现者的姓名、发现的日期以及派遣探险队的国王的姓名。标柱上的许多项目可以在航海船队启程以前做好准备,但是有少数项目,如日期之类,则必须留待树立标柱的时候加上。Malyn Newitt,The Portuguese in West Africa,1415-1670,A Documentary History,p.147.并继续沿着海岸线南下,远达安哥拉的罗伯角(Cape Lobo)。在返航以前,他又在圣玛利亚海岬树立了第二个标柱,标记着他南进的界限。这是卡奥第一次沿着非洲西海岸抵达的最远的地方,他以为已经到了非洲的最南端,看到了印度洋的海域,于是就沿着原路回去。当卡奥回到刚果河时,他发现派到刚果王的使者还没有回来。于是他诱使几个黑人将他们绑架回到船上,启航返回葡萄牙,他向他们岸上的朋友们解释说,绑走他们是出于最友好的心意,不久就会把他们好好送回来的。当卡奥回到里斯本时,国王对于他的工作十分满意,赐给他终身的年金,封他为贵族,授以他纹章,纹章上刻有他在发现非洲新地时树立的两个标柱。同时,国王要求卡奥进一步为他效力。从刚果带回来的黑人,很快地就学会了葡萄牙文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国王想把他们尽快地送回本地去,并利用他们向马尼刚果传播基督教。

在卡奥进行第一次航行的同时,另一位葡萄牙探险家阿维罗(Jo觔o Afonso de Aveiro)被派往非洲的内陆进行探险活动,他从今天的贝宁沿海出发抵达今天的尼日利亚。他于1485年回到葡萄牙,带回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附近有一位信仰基督教的有权有势的非洲土著奥巴(Oba),当时葡萄牙人满心希望他会皈依罗马天主教,但是未能如愿 。⑤A.F.C.Ryder,Benin and the European,1485-1879,London:Longman Ltd.1969,pp.29-33.

1484年4月,卡奥率领几条船从里斯本特茹河再次出发,进行第二次非洲沿海的探险航行。他还带着那几个改信基督教的黑人以及准备赠送给刚果王的礼物。他们又在米纳作了短暂的停留,不久就抵达了刚果河。卡奥让黑人在家乡上岸,他自己则再向南航行,此次比他以前走得更远。当他抵达一个名叫塞拉帕达(Serra Parda)的沿海地点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以前的判断是错的,因为漫无边际的非洲海岸线在继续往南延伸,印度洋不在附近。最后,他在今天纳米比亚的十字角(Cape Cross)的地方树立了一个标柱。①A.D.Disney,A History of Portugal and the Portuguese Empire,From Beginning to 1807,vol.2:The Portuguese Empire,p.37.很可能卡奥就在当地去世了。②Ibid,p.36.J.H.Parry,The Discovery of the Sea,New York:Dial Press,1974,pp.133-136.葡萄牙人的船在返航途中,曾溯刚果河上驶,至少抵达姆波佐和耶拉拉瀑布与刚果河汇合的地方。此时船只已经不能再继续航行,他们舍舟登陆,在一块巨大的城墙上面刻上了葡萄牙的盾徽和十字架。然后,他们会见刚果王,受到他热情的接待,并看到他们先遣的使者仍然健在。刚果王为葡萄牙人举行了宴会,表示友好。刚果王答应,他和所有的臣民都将信奉基督教,并且要成为虔诚的基督徒。葡萄牙人回到里斯本的时候,从刚果王那里带回一个名叫卡苏塔(Ca觭uta)的特使以及几个年轻的黑人。他们请求葡萄牙国王立即派传教士以及托钵僧修道士把“受洗的圣水”带到他们的家乡。他们还请求葡萄牙人派遣瓦匠和木匠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建立教堂,以便尽可能地把他们的国家建造得与葡萄牙一样。卡苏塔还带给葡萄牙国王许多礼物,包括象牙、象牙制品和色彩斑斓的棕榈布,刚果的国王还请求葡萄牙国王派遣一些贵族和教士去那里,带上为他的臣民举行基督教洗礼的用品,还要他派遣石匠和木匠以及让葡萄牙妇女教黑人妇女烘制面包。若奥二世对此非常高兴,决定全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卡奥的探险航行虽然没有抵达非洲的最南端,但是它将葡萄牙人以往的探险航程再向南推进了1400公里,其意义是非凡的,这使得若奥二世有决心最终找到绕过非洲最南端通往印度的道路。

在若奥二世时代,国王收集来自非洲的黄金,这已经成为他“个人的癖好”。从非洲西海岸输入的黄金在葡萄牙国家的财政上已经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在1480年代的中期,每年平均有13艘船只往来于里斯本和埃尔米纳堡之间,仅在1487年至1489年约有8000盎司的黄金运到里斯本。1494年至1496年之间约有22500盎司的黄金运回葡萄牙。在若奥二世统治结束以后的1496年至1521年间,每年有平均价值17万多布拉(dobras)的黄金从埃尔米纳堡运回葡萄牙,有些年份甚至更多。③C.R.Boxer,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1415-1825,p.29.

三、科维良与派瓦在东非和印度西海岸的陆地探险

在1480年代的中期,若奥二世决定同时从海上和陆地派出探险队去寻找“长老约翰王”以及印度的香料。④有关“长老约翰王”的传说可参见Armando Cortes觔o and Lu í s Albuquerque,History of Portuguese Cartography,vol.I,Junta de Investiga觭觛es do Ultramar-Lisboa,Coimbra,1971,pp.255-263.

早在1306年,埃塞俄比亚基督教王国的使节就访问过当时设在法国阿维农的教廷。1402年以后,位于尼罗河以及红海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科普特基督教王国里的一些僧侣和使节取道耶路撒冷来到欧洲。1452年,至少有一名埃塞俄比亚王国的基督教会的使节远道而至里斯本,引起了当地葡萄牙人的好奇心。⑤Nigel Cliff,The Last Crusade,The Epic Voyages of Vasco da Gama,London:Atlantic Books Ltd.2012,pp.84-85.然而葡萄牙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对于这个地区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他们所听到的有关“长老约翰王”的传说十分夸张,说他用绿宝石制成的大圆桌可以用来招待3万人享用的宴会;在他的右手边坐着12名总主教,左手边坐着12名主教。这个故事,葡萄牙人了解不多,但他们普遍地相信,这位神秘的基督教君主是肯定存在的,可以与他结成宝贵的同盟,以便与穆斯林(土耳其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以及摩尔人)相对抗。葡萄牙人希望在非洲某个地方找到他。由于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的航行也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他们还认为可以沿着非洲西海岸的冈比亚河、尼日尔河以及刚果河的入海口都可以找到长老约翰王的国度以及印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进而发现要进一步勘查非洲大陆必须环航绕过非洲大陆,他们对于这一点越来越深信不疑。终于,寻找长老约翰王以及寻找亚洲(而不是非洲)的香料这两件事情终于结合起来了。此时,葡萄牙王室第一次认真地考虑要掌握亚洲的香料贸易的源头,或者至少要到达靠近它们的地方,直到获得香料为止。

所谓的“香料”是指热带或者亚热带芬芳或者辛辣植物的干制品,有黑胡椒、豆蔻、肉桂、丁香、姜、茴香、罂粟以及芝麻等。早在远古时,东方的人们就用香料制作药物、圣油以及一般民用的油膏。由于香料还可以作为食物的调料以及具有抑制食物腐败的功效,所以在早期东西方的贸易以及交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4至15世纪时,欧洲人认为最重要的香料是指胡椒,因为它是稀有的东西。和今天一样,人们用胡椒做佐料;不同的是在中世纪人们离开胡椒就没有办法生活。初夏,农村里缺乏饲料,必须宰杀大批的猪、牛和羊,肉必须腌制、用烟烤或者靠太阳晒干以后才能保存。储藏鱼也得使用这类方法。这些简单的加工方法能够保存肉食不坏,是因为采用了胡椒防腐的缘故。所以,胡椒在中世纪的肉食保鲜以及东西方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①Stefan Halikowski Smith,“ Demystifying a Chang in Taste:Spice,Space and Social Hierarchy in Europe,1308-1750,”in: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No.29,June 2007,pp.237-257.以阿拉伯人处方为基础的医学大量采用东方的药草和香料,如檀香、芦荟、鸦片和樟脑等,它们都是东方的医生开处方时常用的药材。在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随着欧洲各城市居民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料消费的数量日益上升。同时,由于出产香料的东方国家路途遥远,运输不易,所以香料的价格变得十分昂贵。威尼斯共和国以及热那亚城邦依靠与近东和印度的香料贸易发了大财。东方的香料通过波斯湾以及红海这条从古代以来就已经开辟的航道运到意大利,然后分散到欧洲的其他国家。葡萄牙人的计划就是要打破意大利人对于传统的香料贸易的垄断,避免在印度和意大利之间靠贩运为生的中间商人的盘剥,直接建立与印度的香料贸易的联系。若奥二世的计划就是从海路和陆路两条路线实现由葡萄牙人单独掌控的去往印度的道路。1485年11月,葡萄牙王室派驻罗马教廷的大使卢塞纳(Vasco Fernandes de Lucena)向教宗发表了一篇演说,显示了若奥二世已经确信在很近的将来有可能开通前往印度的海路。在这篇演说中,葡萄牙的使节代表他的主人告诉教宗:可以期望葡萄牙的船只很快地进入印度洋并与长老约翰王和其他未知地区的基督教王国和人民进行接触。这篇演说没有提到香料,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了。即使若奥二世已经有了打击威尼斯与马木路克对于香料的垄断的想法,他也没有愚蠢到要在教廷的大庭广众之下做广告宣传。②C.R.Boxer,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1415-1825,p.35.

1487年5月7日,国王若奥派遣了一位能够说阿拉伯语的葡萄牙绅士科维良(Pero da Covilh觔)以及另一位探险家派瓦(Afonso de Paiva)离开圣塔伦,从陆路去执行国王的探索近东以及毗邻的非洲以及亚洲的使命。③有关科维良以及派伊瓦的详细的事迹,可以参见:Ho Preste Joam das í ndias,Verdadera infoma觭am das terras do Preste Joam,Lisbon,1540,“The Lands of Prester John”in Charles David Ley ed.,Portuguese Voyages,1498-1663,London:J.M.Dent&Sons Ltd.1960,pp.63-71.科维良出生于葡萄牙贝拉的科维良镇,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他早年就曾经前往卡斯蒂尔为塞维利亚公爵效力,经常参加冒险活动如夜间打斗与伏击,后来卡斯蒂尔与葡萄牙爆发战争,他又回到了葡萄牙。尽管他默默无闻,但是却见过许多大人物,他曾经作为葡萄牙的间谍被派到法国和西班牙的朝廷。他还两次去北非的柏柏里旅行,熟悉穆斯林的生活方式,能够穿热带地区穆斯林的宽松的袍子,说流利的阿拉伯语言。他还代表葡萄牙王室前往摩洛哥与非斯的土著国王进行过秘密谈判。④Roger Crowley,Conquerors:How Portugal Forged the First Global Empire,p.17.科维良的同伴派瓦则带着若奥二世给长老约翰王的信,他出生于布兰科城堡,与科维良镇同属于一个省。历史学家雅伊梅·科尔特桑(Jaime Cortes觔o)则猜测他们两人以前不仅认识,还属于贝拉的犹太人社团,很可能他们都是皈依了基督教的犹太人即所谓的“新基督徒”。⑤雅依梅·科尔特桑:《葡萄牙的发现》第三卷,第828-834页。当时葡萄牙的犹太人与其他地方的一样,四海为家,与北非以及近东地区的穆斯林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他们有着共同或近似的性格特征。国王在给科维良和派瓦的指令中明确地指示要他打探近东至印度的香料的情况以及印度洋的航线和港口。科维良对他的忏悔神父说:从北非回到葡萄牙以后,“国王秘密地召见了我,对我说我能够为他做一番大事业,因为他认为我是一个忠实能干的侍从,能够顺利地建功立业。这项任务就是让我和一位名叫阿方索·德·派瓦的同伴去发现了解长老约翰王的国度以及肉桂和其他香料的产地。这些东西是从那儿出发到达威尼斯的。”①雅依梅·科尔特桑:《葡萄牙的发现》第三卷,第834页。科维良和派瓦先到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在那里登船取道那不勒斯,再由罗德岛抵达亚历山大和开罗,最后他们在亚丁分手。派瓦去了埃塞俄比亚,不久死于当地。科维良则于1488年抵达印度的西海岸,他后来来到坎那诺尔(Cannanore)、卡利卡特(Calicut)、果阿,再回到霍尔木兹,经红海回到开罗。卡利卡特是当时印度西海岸极为繁荣的港口,是东方的香料与珍珠贸易的集散地。科维良在当地逗留了几个月,他调查了东方香料的来源以及往欧洲销售的情况。②Nigel Cliff,The Last Crusade,The Epic Voyages of Vasco da Gama,p.134.他在印度西海岸时,对于由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航线以及当地的香料贸易已经有了深切的了解,对于主要的香料贸易中心和各个产品的产地如马拉巴、锡兰和摩鹿加群岛以及这些产品运到亚历山大的航线也了如指掌,并了解到东方各港口之间的航线。1490至1491年科维良回到开罗的时候得到派瓦的死讯。在开罗,科维良遇到两位从事制鞋行业的犹太人,贝雅的拉比亚伯拉罕(Rabbi Abraham)和拉梅戈的若泽(Jos é de Lamego),他们带来了国王的信,说如果科维良已经完成使命,就让他回国,如果科维良没有完成使命,就要他继续前进。③Roger Crowley,Conquerors:How Portugal Forged the First Global Empire,pp.24-25.科维良向国王若奥二世写了一份报告,谈到了印度西海岸卡利卡特盛产肉桂和胡椒,而丁香则来自更加遥远的东方。他还报告说卡利卡特是当时印度西海岸香料贸易的集散中心,可以找到所有各种的香料,具有重要的贸易地位。他托请犹太人拉梅戈的若泽将这份报告带回葡萄牙。现在人们不能确定这份报告是否到了国王的手中。④很可能科维良的报告最后是被若奥二世和葡萄牙的王室获悉的,因为后来达·伽马的舰队抵达印度的地点就在卡利卡特附近,他们还发现这个港口充斥着所有的香料、药材、宝石、珍珠、檀香、中国瓷器、琥珀、蜂蜡、生丝和纺织品、稻米、玫瑰香水、明矾以及各种染料。Nigel Cliff,The Last Crusade,The Epic Voyages of Vasco da Gama,p.217.同时,科维良还决心继续寻找长老约翰王的使命。他坚定地朝埃塞俄比亚前行,他与亚伯拉罕一起到了亚丁,并从那里出发去了霍尔木兹,在那里亚伯拉罕与他分手了。科维良则回到了吉达港(Jidda),穿越了穆斯林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又越过西奈山,他前往当地著名的建于拜占庭帝国初期的圣卡特琳娜修道院朝圣,然后再由红海进入埃塞俄比亚的内陆。当地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皇帝埃斯肯德(Eskender)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由于皇帝不愿意外界太多地了解他的国家,所以他极力挽留科维良定居在当地,赐予他土地和财产,并与当地的妇女结婚。科维良一直被埃塞俄比亚皇帝挽留或者说是扣留在当地。期间,科维良设法给葡萄牙国王写信,描绘当地“人口众多,到处是强大而富有的城市”。直到30年以后他才在当地去世。

埃塞俄比亚在行政管辖上从来没有成为葡萄牙属地的一部分,在商业贸易上也没有与葡萄牙发生密切的联系,但是在葡萄牙海洋帝国的扩张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早期,葡萄牙人认为这里可能是属于长老约翰王的地方。在葡萄牙人于15世纪来到这里时,埃塞俄比亚与西方的基督教世界是完全隔绝的。因为7至8世纪阿拉伯人在北非崛起以后,埃塞俄比亚与地中海周围地区的贸易便逐渐中断了。当时,从任何一个地方去那里非常困难,直到16世纪的早期,在马萨瓦(Massawa)周围有一条很狭窄的通道通往红海地区。有关长老约翰王在埃塞俄比亚的记载并非事出无因,早在古典时代的末期,希腊以及罗马的商人已经将基督教带到了那个地方。4世纪的时候,圣佛里门梯乌斯(St.Frumentius)已经将基督教传入了当地。⑤F.L.Cross,ed.,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revise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474,pp.474-475.在中古的时候,阿姆哈拉高原(Amharic plateau)上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部族酋长就一直在抵抗来自穆斯林世界的军队以及伊斯兰教的传教士,他们尤其排拒来自东部索马里的穆斯林的渗入,并且将基督教成功地传播到南方的地区。同时,埃塞俄比亚教会从来也没有中断与东方基督教会亚历山大宗主教区的联系,也与埃及的圣安东尼科普特教会保持着联系,埃塞俄比亚教会还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个修道院。1441年,罗马教宗欧杰尼四世邀请该修道团体派代表前往罗马参加宗教会议。⑥F.L.Cross,ed.,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revise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474,pp.474-475.由于埃塞俄比亚长期存在基督教会的活动,所以葡萄牙人一直将这块地方当成是长老约翰王的国度。直到科维良来到埃塞俄比亚以后,当地的真实情况才逐渐地为人所知。也就是在1488年,有一位埃塞俄比亚的僧侣从罗马来到葡萄牙若奥二世的宫廷,他受到葡萄牙国王的接见,若奥二世也写了表达友谊的信给他带回埃塞俄比亚。不过,若奥二世此时是否已经得知科维良和派瓦的消息则不得而知。①A.J.R.Russell-Wood,The Portuguese Empire,1415-1808,A World on the Move,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8,pp.12-13.

四、迪亚士绕过好望角以及《托尔德西拉斯条约》

在海路方面,巴托罗梅乌·迪亚士(Bartolomeu Diaz)于1487年8月奉国王若奥二世的命令从里斯本率领三条小船出发,由迪亚士、他的兄弟迪奥戈·迪亚士(Diogo Dias)担任指挥。此次航行是在卡奥的两次航行的基础上再往南前进。有关迪亚士的生平人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早年经常在大西洋航行,探测海流与风向。他的此次航行是按照卡奥的航线行驶的,他按例也在米纳停留了一下,继续前进,经过刚果河和卡奥在十字架角所树立的最后的标柱。他在途中还停留过一两次,把几名从葡萄牙带回的已经改信基督教并受过初步教育的黑人男女送到岸上。迪亚士给他们详细指示是:留心收集关于非洲基督教,特别是长老约翰王帝国的消息,并把这些消息传给他们下一次碰到的白人。

迪亚士的船队离开了他命名为沃尔塔斯湾的海港(即现在的卢德立茨湾)之后,遇到了风暴,他的探险队在大西洋上一直被风向南吹去,达13天之久。风暴平息时,葡萄牙人向东航行,想重新靠近海岸,可是他们再也找不到陆地了。迪亚士等人在使用星盘推测以后终于想明白了,原来他们已经驶过了非洲这片广大的黑色土地的最南端。迪亚士认识到这点以后,就向北方航行,在莫塞尔湾找到了陆地。他看到黑人在放牧牲畜,因此给它命名为牧人湾。这些葡萄牙人转向东方,一直航行到能够清楚地看到非洲向北弯曲的部分,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驶进印度洋了。迪亚士原想再往前航行,但是船员们觉得走得太远了,希望能够回家。迪亚士在阿尔戈阿湾(Algoa Bay)附近的夸伊霍克海岬(Kwaihoek)上树立了一个标柱,然后勉强返航,于1488年12月回到特茹河口。②E.G.Ravenstein, “The Voyage of Diogo C觔o and Bartolomeu Dias”,in:Geographical Journal,16,1890,pp.625-655.A.D.Disney,A History of Portugal and the Portuguese Empire,From Beginning to 1807,vol.2:The Portuguese Empire,p.38.

在回国途中,葡萄牙人绕过了上次因风暴而没有看到的好望角。据说他们此次在绕过好望角的时候,遇到了更加恶劣的天气,因此迪亚斯称它为风暴角(Cape of Storms)。在这片辽阔的海域,本格拉寒流(Benguela Current)沿着南部非洲的西海岸向北移动,温暖的阿加勒斯海流(Agulhas Current)则绕过南部非洲海岸向西移动,它们的交织形成极为强烈的风暴,鼓起的海浪竟然可以高达12英尺,在风暴形成的时候,沿海地区还弥漫着浓雾。然而,若奥二世后来则坚持把它改名为好望角,因为它带给葡萄牙人以美好的希望,那就是说,迟早有一天他们会从海路到达他们的目的地印度。

好望角是在1488年某日被发现的,此时若奥二世还有七年的寿命和统治时间。当时国王可能出于保密的原因,没有公开承认迪亚士的航行;但国王的内心当然高兴,因为从海路通往印度香料之地的航线终于被证明是可行的。此次航行对于欧洲近代的地理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以前,欧洲的地理观念是由托勒密的体系主宰的;但印度航行的开辟颠覆了这个传统的宇宙观。由日耳曼的制图家杰玛奴斯(Henricus Martellus Germanus)于1489年或者1490年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将迪亚士发现的这个新的地理观念推广到欧洲的知识界,好望角已经被明确地标示在这幅著名的地图上面了。③杰马奴斯(Henricus Martellus Germanus)是一位日耳曼人制图家,1480年至1496年一直在佛罗伦萨从事制作地图的工作。他所制作的这幅世界地图于1490年在佛罗伦萨完成,明确地展示了1488年迪亚士的最新的对于非洲最南端的地理探险成果,并且在地图上的铭文里说明了可以绕过非洲的最南端抵达印度洋。Kenneth Nebenzahl,Mapping the Silk Road and Beyond,2000 Years of Exploring the East,London:Phaidon Press,2005,p.16.1490年,托勒密的《地理学》一书的出版也被推迟了,人们在等待新的地理数据的采集。若奥二世死于1495年,但是此事与迪亚士推迟他的第二次航行无关。历史学家对于迪亚士第二次航行的推迟作出过种种推测,如摩洛哥发生的一些事情分散了王室的注意力以及国王本人健康欠佳等等;还有许多王室成员公开反对发现印度的计划,他们认为,葡萄牙是一个小国,经济和人口资源有限,很难去开拓如此遥远的广大地区,他们认为还是单独地发展与非洲西海岸的获利很高的黄金和奴隶贸易更切合实际。

若奥二世不是那种肯轻易放弃自己想法的人,博克塞认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在这些年中,葡萄牙人在大西洋作了一些秘密航行,为的是让后来的航海家们熟悉那里的情况,找到一条比迪亚士更好的绕过好望角的航线,因为迪亚士的航线太远离非洲西南海面,而且与信风(贸易风)逆向行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后来数世纪中,葡萄牙人去往印度的时候总是沿着达·伽马的航线,它必须穿过赤道和威得岛的子午线,在多变的摩羯宫地区(Zone of the variable of Capricorn)活动以后勉强赶上强劲而稳定的西风,这条航线与迪亚士从西非边上绕过去的航程完全不同,很可能后一条航线得益于一些没有留下记载的航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①C.R.Boxer,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1415-1825,p.36.

若奥二世晚年最后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在罗马教宗的仲裁之下于1493年与卡斯蒂尔国王缔结《托尔德西拉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由此划分了两国在大西洋上的势力范围。

在卡奥极力寻找通往印度洋的航道时,长期旅居葡萄牙的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向若奥二世建议向西航行,以实现发现印度的理想。这个计划是根据当时的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是圆形的理论提出来的。从理论上讲,不管往西还是往东,都可以到达印度,问题是哪一条航路比较近。根据佛罗伦萨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数学家托斯卡内里(Paolo dal Pozzo-Toscanelli)的计算,哥伦布认为向西航行到印度的路线比较短,到达亚洲的距离只有180度(实际上是290度),每一度相当于84公里(实际上相当于111公里)。但是若奥二世根据他掌握的资料,不愿意接受哥伦布的计划。于是,哥伦布便去为西班牙国王效劳。经过几年的努力,西班牙国王终于接受了他的建议。他于1492年8月启航,离开加纳利群岛一个月以后,便发现了陆地。哥伦布认为这些陆地应该是中国海中的一些大岛屿,而事实上则是安德烈斯群岛。在返航途中,哥伦布路过里斯本,并把这一惊人的发现告诉了若奥二世。同时埋怨“国王对他敷衍,对他不信任,不给他授权;关于这次发现,是他第一次向国王提出要求的”。不过,另一种记载则是,早在1488年,若奥二世寄给哥伦布一封措辞含糊的信,向他保证并希望他安全地回到葡萄牙,并感谢他对于葡萄牙的服务。这个举动可以解释为当时若奥二世对于卡奥没有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失望之情,转而考虑支持哥伦布的计划;或者是一种故意的计谋,表示出他对于发现前往西方的航线的兴趣,从而引诱他的卡斯蒂尔的竞争对手去支持哥伦布的计划,让葡萄牙王国按照自己的步骤继续向南方探索去往印度的航线。②Silvio A.Bedini,ed.,Christopher Columbus and the Age of Exploration,An Encyclopedia,p.97.

若奥二世认为哥伦布所发现的这片土地,根据1479年9月4日《阿尔索瓦斯条约》(Treaty of Al c á觭ova)对于世界的划分,应该归属葡萄牙国王所有。若奥二世甚至有想法要派舰队占领安德烈斯群岛。但是后来他则倾向与西班牙国王进行谈判,以便和平地解决争端。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初期,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海上的强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展开激烈的竞争。两国的船队都在各自发现的岛屿和陆地上竖立起各自的国旗和国王的纹章,这些带有十字架的纹章通常是以石刻的形式竖立在各岛之上。长期以来,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发现的土地的归属方面都存在着争议,而哥伦布的发现更加剧了两国的争议。由于葡萄牙国王挑战西班牙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的归属权,西班牙王室请求罗马教皇充当调停人的角色。1493年5月3日,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年在位)发布谕旨肯定了西班牙对于这片新大陆拥有主权,但是使用的语言相当含糊;5月4日,教皇再度发布谕旨,他从北极到南极划了一条分界线,将亚速尔群岛以及佛得角以西和以南100里格的土地划给西班牙,指出这些地方不属于任何其他基督教统治者;9月26日,为了回应西班牙进一步的划分要求,教皇再度公布谕旨,将西班牙船只朝西或朝南发现的所有东方和印度的土地都归属于西班牙王室。

若奥二世对于教皇的决定表示不满,他决定与西班牙王室谈判。1494年6月7日,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国的代表达成了协议。因谈判的最后阶段是在杜罗河边托尔德西拉斯,故被称为《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它规定:(1)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从南极到北极,划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以东所有已经发现的和将来即将发现的一切地方都是属于葡萄牙人的;该线以西,则属于卡斯蒂尔;双方的委托人还相互保证,双方君主将不向条约规定的区域之外派人从事发现、贸易以及征服活动。如果卡斯蒂尔或者葡萄牙的船只偶然在对方的领域发现了陆地,那么这些陆地将属于条约规定的对该区域享有权力的君主;(2)条约对于最后一款规定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为据说卡斯蒂尔国王的船只可能会在6月20日以前,在已经商定的界限内找到某些岛屿和陆地,于是条约规定,卡斯蒂尔的船只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中的250里格范围内找到和发现的所有陆地属于葡萄牙王国,但是在那段期限之内,在其余120里格范围内发现的所有陆地属于卡斯蒂尔;(3)在签署后算起的10个月内,双方各自的君主将派出两条或者四条大帆船到大加纳利岛汇合,船上配备相同数量的占星学家和领航员,汇合以后一起驶向佛得角群岛,从那里“船只将直接向西航行至上述370里格处”,在那里停下来,按照南北经纬度或者里格的航程确定一点并做记号;“一旦出现上述分界处和所说的南极至北极的线条穿过某个海域或者陆地,可以在该岛或陆地的边缘处,树立某种标志和塔楼,从这个标志和塔楼起,笔直地穿过海岛或者陆地继续划分界限,划出属于各方的部分,双方各自的臣民不得擅自进入对方的区域”;(4)条约补充,卡斯蒂尔的船只在前往他们的属地时,可以穿过葡萄牙管辖的海域,不会遭到葡萄牙君主的任何阻扰;(5)双方的委托人以各自君主的名义,发出不向教皇、也不向任何教皇的特使或者大主教请求免除和放宽条约的誓言,而且即便是他们主动放宽,也不利用它,先要求教宗给予批准。这一条款是由葡萄牙君主主动提出的,最后由委托人允诺,各自的君主在条约签署以后的100天内予以批准。条约于1494年7月2日在阿瓦雷洛由西班牙国王批准,同年9月5日,在斯图拜尔由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批准。这个条约在当时没有得到罗马教皇的批准,直到1506年,在当时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1549-1521年在位)的要求之下才得到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1503-1513年在位)的确认。①Ibid.,pp.678-679.Frances Davenport,European Treaties Bearing o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Dependencies to 1648,Washington,D.C.,1917-1937,Vol.1,no.9,pp.84-100.雅依梅·科尔特桑:《葡萄牙的发现》第四卷,丁文林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年,第974-975页。

根据哥伦布的估计,整个印度洋和其他香料产地都坐落在西班牙的半球之内。但是根据葡萄牙天文学家的推算,西班牙人的半球从安德烈斯群岛开始,到印度洋为止,印度完全处于葡萄牙的扩张范围之内。同时,该条约还为后来葡萄牙将巴西作为它的殖民地提供了依据,因为巴西东北部的沿海地区被划在教宗子午线以内。以致后来的历史学家有一种说法,实际上在该条约签订的时候,葡萄牙人已经在若奥二世时代发现了巴西,只是没有公诸于世罢了。所以,后来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条约是“葡萄牙人在外交上的凯旋”。②J.H.Parry,The Spanish Seaborne Empir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p.47.

五、尾 声

1495年,若奥二世将整个朝廷移往阿尔卡索瓦斯。不久,他就病倒了,御医诊断是水肿病,但无法医治。国王与王后莱昂诺尔(Leonor de Viseu)讨论王位的继承问题。若奥育有二子,即王子阿方索(Dom Afonso)和私生子若热(Dom Jorge)。早在1490年7月,王子阿方索坠马而死,这个悲剧夺去了其家族世袭延续的希望。对于国王而言,这是很大的打击。若奥二世希望若热为继承人,而莱昂诺尔却坚决认为她的兄弟贝雅的公爵曼努埃尔(Manuel)应该成为继承人。10月,国王在弥留之际向王后妥协,同意曼努埃尔为王位的继承人。

若奥二世是一个精力充沛、目标明确和有头脑的奉行实用主义原则的君主,具有马基雅维利提倡的那种崇尚实利主义和专制独裁的精神以及管理国家的能力。有历史学家认为,他的父亲阿方索五世继承了亨利王子性格中的一面——浪漫主义的骑士精神;而他本人则继承了亨利王子性格中的另一面——明智、冷静、注重效果以及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的目标。③Nigel Cliff,The Last Crusade,The Epic Voyages of Vasco da Gama,p.122.若奥二世在国内的政敌将他视为暴君,但是从葡萄牙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许多人又称他为“完美的王子”。

(责任编辑:孟钟捷)

顾卫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邮编200241)。

猜你喜欢

葡萄牙人二世葡萄牙
萨尔贡二世时期信件文书初探
屯门海战:中西方第一次武装冲突
葡萄牙KOI餐厅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
The Hardest Language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明中期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时间补考*——试解《明史》、《明熹宗实录》误载之缘由
再议 16 世纪前期葡萄牙人在上川岛的贸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