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2017-03-11程亮
程 亮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程 亮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校园文化层次不高、特色不突出、校园文化发展相对封闭等不足。应通过凝练特色办学理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学术氛围,确立特色战略,开展交流、合作办学之路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大众有着突出的贡献。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广大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推手,也是所在区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这些院校建校时间短、社会知名度不高、区域影响力薄弱、文化底蕴不足,校园文化尚未形成,而校方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全面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各校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1 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因办学时间短,尚未形成全面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育人理念也未形成。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与自身理念、精神、人文环境相一致的校园文化。
1.1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化、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同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建设同等重要。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可持续发展中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它是全体师生在内的众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传承的过程,体现着学校所有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整合、激励的特性,是学校师生形成共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基础,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
1.2 以校园文化为中心,提升学校凝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对教职工具有凝聚、激励、团结与认同等功能;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自觉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对社会具有影响示范作用,可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社会知名度;校园文化能使师生形成共同价值观,激发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园文化具有可传承性,对学校独特“气质”的传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3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出发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众多的高等院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走好“产、学、研”之路。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引领学校的发展中,不仅可以使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荣辱观,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社会效益,又能为地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1.4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细微的、长久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的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发形成同国家、时代要求相一致的“三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传统的高等院校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距,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敢于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发展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软实力有所增强。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中也存在不足,主要有:
1)校园文化层次不高
网络、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思潮给校园文化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得少数学生理想信念淡薄,崇尚金钱至上、利己主义,忽视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背离了主流价值观,脱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校园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钻研学术水平差,而以娱乐和商业消费为主的活动却大行其道,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再次院校合并升格,不同院校的文化理念相冲突,办学思路不一致,校园文化不协调,高校许多活动常流于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深度和社会效果〔2〕。
2)特色不突出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本着自身的特色,自身的办学理念,地域文化的特点,循序渐进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向知名高校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是行之有效和非常必要的。但一些院校不做调查研究,而是“拿来主义”,不考虑自身院校的优势和办学特色,不考虑地方特色、特点,而是盲目建设,随意发展,与地方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相脱节,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反映其内涵的校园文化显得无新意、无特色。
3)校园文化发展相对封闭
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大学校园文化也不例外。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合并院校之间文化的不和谐,往往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地方兄弟院校之间、学校内各学院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更别说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交流少,基于安全考虑,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多,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仅在校园内进行,缺乏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再次,学校用钱的地方多,经费不足,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成了空中楼阁。
4)集中精力搞“硬件”建设,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在建校初,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对校园设施、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图书馆、办公楼等“硬件”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如校园文化建设。校内的建筑仅仅展现了外观美,但无文化气质,无独特的文化风格。古言道,文化是熏陶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阐释了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3〕。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校园文化更加五彩斑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着力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境界。
3.1 结合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打造与办学理念相一致的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是实现这一“灵魂”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内容丰富的办学理念,并以办学理念为中心。办学理念展现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气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它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要与地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相匹配。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确定办学理念的时候,既不能盲目地照搬重点大学及老的本科大学的经验,与之趋同,也不能脱离当地实际,盲目追求高品质。必须结合时代脉搏,考虑地方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在服务层面上要立足当地,面向全省,辐射周边。这样在同类院校中不仅可以彰显自身的“独特气质”,与不同层次的院校相区分,树立起独具地方特色的办学风格。
3.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大学校园文化要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相统一,体现当今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迸发了思想的火花,推动了“二课堂”的开展。很多世界名校之所以享誉海内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实践,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文化、体育、科技等文化活动。学生的成才、成功不仅依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素养。作为为地方培养一线应用技术人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应借鉴名校成功经验,结合地方优势,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落地生根,成为师生共同认可的校园文化精神。
3.3 大力营造校园文化的学术氛围
高校学术氛围是否浓厚,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层次和水平。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必然带来高水准的学术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同时高校还要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学术讲座,组建各类学术团体,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学术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术气质和学术能力〔4〕。
3.4 确立校园文化发展的特色战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实现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气质,应打造独具魅力、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1) 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出发点,努力打造特色专业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属于应用技术型院校,毕业生多数参与了地方的经济建设,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办学方向相一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继续发展优势专业和提升学术层次的精品专业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创新,创立具有符合地方发展需求,具有就业前景的专业群,实现学校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良性发展的双赢局面。
2)以地域文化为核心,营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上大都隶属于当地,地方区域性特点明显,在发展中不应仅考虑把院校做大做强,成为省市一流,乃至于全国一流水平高校,而应树立地方特色,彰显地域文化,因地制宜,这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5〕。校园文化要以独特的地方文化为依托,不断挖掘出能彰显地方特色的时代文化精髓。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地方的特色文化为依托,推陈出新,大力发展当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6〕。
3) 着力加大物质文化建设力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仅要展现出外在美,更要体现出学校的地方人文特点和办学精神。要“外在美”和“内在美”相一致、相协调,以“内在美”优化学校的物质环境,以“外在美”展现学校的办学精神。从而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激发起师生主人翁意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7〕。
3.5 开放办学,扩宽文化交流之路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开放办学为契机,通过联谊活动,加强学校与学校间、校内各院系之间的文化交流;充分发挥近距离服务当地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营造学校、社会、当地企业间的文化交流,构建产、学、研的文化交流基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实现院校跨越发展和当地政府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双丰收的局面;以国际化办学为目标,与世界知名高校进行跨文化、跨学科交流,取长补短,快速发展。
〔1〕冯晓玲.论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4-25.
〔2〕叶辉,俞海萍. 文化走亲,走出文化大繁荣〔N〕. 光明日报, 2014-04-08
〔3〕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4〕段启俊,曹艳华.高校学生权益保护的范围与途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27.
〔5〕董塔健.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论纲〔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6〕姚自平.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12.
〔7〕王鹏.中国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1.039
(j)cnki 1008-3723 2017.01.039
2016-12-03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规划课题“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GH-15095).
程亮(1982-),男,山西长治人,太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