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华文明视域下的“和平发展”道路探析
2017-03-11宋丽萍
宋 丽 萍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
习近平中华文明视域下的“和平发展”道路探析
宋 丽 萍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中华文明以其“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特点卓然于世,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血脉。今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源于多灾多难、饱受欺凌的历史伤痛,也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自身的内生性文明需求所决定的。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具有“科学、自主、开放、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等六大特点。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争取国际认同;承担国际事务,维护国际和平;遏制不和平因素的蔓延。因此,还需要将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建设有机统一。
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文明;合作共赢
一、中华文明视域下“和平 发展”道路的文化根脉
(一)中华文明的根本特质集中表现为“和”文化
中华文明是指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过程中,经历代积淀而成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彰显、阐释着中华文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其文明的独特表现形态——中国文化而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并以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增添光彩,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 “和”思想的精髓:先秦诸子著书立说,百家争鸣,黄老哲学开启两汉时期经学的兴盛,出世的魏晋士子们,使清谈的玄学流行,开创了关于生命的关怀及意义的思考,隋唐王朝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至宋明理学,更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天下情怀。儒家思想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逐步成为正统并不断融合、汲取其他思想之精华,但又始终与其他学说保持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局面。儒家怀着“天下大同”的治国理想,主张“内圣而外王”,从而达到 “仁政”治国。究其根本,就是一种以“和”为贵的治国思想。“和”的思想蕴含着“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和为贵”等丰富内涵。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1]204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忍看别人处于痛苦之中的同情心。古代的圣王有这种同情心,所以才有仁政的实施。用这样的同情同理之心去推行仁政,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中运行小东西一样。由是观之,“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中国古代兵书之中,“‘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不战而屈人之兵’等一些著名思想,都闪耀着和平的光芒。可见,以和谐取代对立,是中华民族处理国内外一切争端的总原则和基本的情感倾向”[2]。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就是“骄傲到不肯打仗”。他认为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是中国人天生的态度。纵观中国古代史,早在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成为中国和亚欧各国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盛唐以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更是开创了外交史上互惠互利、睦邻友好的黄金时代,即使在航海技术发达的明代(《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长136米,宽56米),郑和“七下西洋”,为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了丝绸、茶叶、瓷器,传播了友好文明的种子。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向往和平的文化。“中国人常把民族观念消融在人类观念里,也常把国家观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观念里。”[3]23这种今天称之为“天下情怀”或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在中国古代都可找到印迹。即在对外关系中,就是用相融性、相通性的立场来看待本国利益与别国利益,包容接纳不同文化和观念,同时注重推己及人,睦近交远的思想;在治国理念上,所谓 “仁政”的治国理想,就是通过以“内圣”的道德力量为基础来实现“王道”的天下统一;在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中,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天下意识和家国情怀,为解决国家间矛盾和冲突提供了一种文明的思维方式。
韦伯在对比东方的儒教与西方的清教关于理性主义的差异后,认为儒教作为一种理性的伦理能缓解人与世界的紧张关系,因为它对世界万物采取的是一种随和的态度,而清教伦理往往导致与世界处于一种强烈的紧张关系中。儒教的“随和”是内化在“君子”的世界观之中的,体现的是一种“包容”。这种包容、协和的文化,是由内向外、推己及人的,这种模式以“外王”为归宿,追求社会事功,极具社会实践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今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传统,其根源正是这种价值观因子的延承。
(二)习近平“和平发展”思想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
习近平“和平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崛起之路,是实现中国梦之路,也是构建利益共同体之路。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对中华传统中“和”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基于其历史的内生性需求。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所言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今天,都是其昨天历史的延续。因此,认识把握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就是寻求其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冯契先生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问题仍然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文明论的视域观之,可以表述为: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中国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应当承担何种天命?正如古人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华民族只有以超越民族的视域,以“天下情怀”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度,建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才能实现其“伟大”复兴。
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4]。所谓科学发展,即发展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所谓自主发展,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受外来干涉,也不向别国转嫁问题和矛盾,将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所谓开放发展,即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机统一起来;所谓和平发展,即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国家发展,即使自己发展起来了,也坚决不会以自己的发展威胁他国;所谓合作发展,即始终以合作为基础,求同存异,在合作中促进发展,以合作化解争端,谋求和平;所谓共同发展,即努力追求自身发展与他国发展的良性互动,将“共赢”作为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这六个方面的特征不仅表征着传统文化的特性,而且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实现“中国梦”这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视察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时,就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强调“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前两个“讲清楚”中,习总书记着重强调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因,是民族之根;后两个“讲清楚”,着重强调历史的一脉相承性。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今天的道路选择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叙事。因此,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不仅顺应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意愿,而且顺应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顺应了历史潮流。
二、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 的历史脉络与实践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的自觉选择
多灾多难、饱受欺凌的历史伤痛,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始终崇尚和平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外交饱受屈辱,百年战争带来的苦难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因瓜分世界、争夺资源而引起的,战争把全世界拖入了空前残酷的痛苦深渊,几十个国家、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人口多达2亿,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计。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其开始时间之早,持续时间之长,人民遭受战争之苦的时间之久、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世所罕见。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付出了极大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铸就了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和人类的和平与正义事业。所以,今天的中国人民,最痛恨战争,反对战争,酷爱和平,珍惜和平。中国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反对一切强加于自己头上的非正义战争,也反对把任何不义战争强加到其他国家和民族身上。
百年风雨,苦难兴邦。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珍爱和平并将和平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那场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 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 700万。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5]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依然成为时代主题,但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世界依旧很不太平。战争很难是双赢的结局,绝大多数都是“零和”和“负和”的游戏,而且玩火者终自焚,任何国家想发动侵略战争,搞霸权主义、扩张主义,都会遭到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实践
翻开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15世纪开始,对内剥削、对外殖民掠夺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如英国工业化过程中“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战争和贩卖黑奴攫取巨额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初登北美土地的殖民者,疯狂杀戮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掠夺财富,进行罪恶的黑人贸易;德国和日本,更是通过发动侵略战争跻身列强。这条以向外侵略扩张、奴役他国的现代化之路,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之“恶”,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充满着血和脏恶的东西,而中国要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走这条和平发展道路,除了渗透于民族血脉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基因之外,还在于当前中国持续发展的现实考量。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
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契机,又是挑战。从国内情况看,虽然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基本国情仍然是人口多,底子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大,但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90位左右[6]309,决定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实质所在,也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的发展,一贯秉持的基本原则就是,一方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另一方面严格约束自己,将协作、共赢、和睦、包容精神作为处理大国关系的准则。
从国际形势看,“绿色、低碳、可持续”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向,全球合作因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信息化而出现重大调整[6]274,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大国关系又合作又竞争,这是中国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抛开资源开采、能源安全、气候、网络、金融、粮食安全等问题外,近年来全球性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6]272。最主要的是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疑惧和担忧,使其和平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骤然增加。“中国威胁论”“修昔底德陷阱”一时间喧嚣尘上。针对近年来国际社会的疑惑,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3日访俄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道:“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威胁。”[6]275所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的和平与世界的和平息息相关,只有世界和平,中国的和平事业才能稳定持久,而中国和平事业的壮大反过来也会维护世界的和平。
当前,西方一些大国仍旧抱着冷战思维,“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打量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必是一种威胁”[6]264,如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将成为其霸权的牢固基础”“中国的崛起意味着西方一枝独秀局面的终结,也标志着世界权力重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等这样一些论调。这种坚持冷战思维,只用一种思维模式即零和博弈来对待国际政治关系,是中国一贯反对的。
2.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也符合世界利益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与自觉,也是为人类追求文明进步所开辟的一条全新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今后中国发展的方向,因为基本国情没有变,基本矛盾没有变。2014年3月28日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的演讲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中国与世界形成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维护共同利益的良性互动局面,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第二个十年乃至于以后,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以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保障和实现“和平发展”的路径选择
和平,如同战争一样,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双方都要和平,和平才有可能得到。因此,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能否走得通,不完全取决于中国的态度和想法。只有所有的国家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和平相处,也才谈得上和平发展。要是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只是喋喋不休地论述自己如何爱好和平、如何珍视和平,不正视面临的对手、合作伙伴的态度,甚至对于可能到来的危险视而不见、一味回避,结果只能是像东郭先生一样善良的近乎愚蠢,反过来会助长“狼”的野心和欲望。因此,为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
(一)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争取国际认同
我们要借助于便利的现代网络传媒,通过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旗帜鲜明地申明我国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决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6]249希望理解支持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多。
(二)承担国际事务,维护国际和平
要抓紧时间发展自己,增强维护和平的力量和能力。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使各国人民都从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开放发展、共赢发展中获得益处,形成共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紧密整体,壮大世界范围内和平发展的统一战线。在2013年6月19日和2014年5月19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习近平总书记分别说道:“中国是联合国常务理事国,这不仅是权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国将大力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6]250“在反恐问题上,推动国际社会坚决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网络问题上,尊重各国在信息安全上的关切,实现共同治理;在核安全问题上,倡导世界各国,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中国坚持核安全“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与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四原则。”
(三)遏制不和平因素
一方面,要辩证看待形势,立足应付最坏形势,争取最好的结果。既要看到世界呈现和平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局部地区矛盾积累、冲突加剧的一面;既要看到多数国家和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和谐世界的一面,也要看到某些国家和个人至今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断制造事端,总想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一面。如二战至今,日本安倍政府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慰安妇问题等一系列右翼行为,不能反思历史责任。面对这一猖獗行为,新时期的绥靖主义也开始抬头。对此,我们不可能改变所有人的看法,但是我们能够做好自己应对的准备,在事关我国主权和利益的事情上,敢于亮剑。另一方面,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提高综合国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才会有坚实的保障,才能使我国越来越强地把握和平发展的主动权。
(四)始终将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有机统一
硬实力建设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方面,能用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来衡量的有形的东西,如资源资金、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是存在于文化、思想层面的精神、创造力等无形的东西。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和保障,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提升与体现。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需要坚强的硬实力做后盾,也需要深厚的软实力做支撑,须把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二者协调发展,尤其是用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中国软实力来赢得中国的世界话语权,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形象,彰显中华文明。
总之,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争端、分歧等难题开辟中国道路、提供中国借鉴。因为我们秉承“人类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6]258-259。今天的世界各国,也只有在国际事务中做到政治上平等协商、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协力互助,以文明交流互鉴取代 “文明冲突”,最终在和平与合作中实现发展和共赢。
[1] 孔子,孟子.论语·孟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2] 于永军.中国传统文化对坚持和平发展的基因影响[J].国防理论,2014,(11):18-20.
[3]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4] 曲星.中国和平发展的新起点[N].光明日报,2011-09-07(8).
[5]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2).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马小侠】
Abstract: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utstanding in the worl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Harmony without Uniform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and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veins of perennial civilization. Today, China is pursuing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not only much troubles and victimization of history but also the nature of the socialism system, the subject of the era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and China’s own endogenous civilization demand.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path bears six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independent, open, peaceful, cooperative and common development.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needs to actively spread Chinese voice, strive for international approval, undertake international affairs, maintain international peace,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unpeacefu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and organically unite the hard-power construction and soft-power construction.
Keywords: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win-win cooperation
OntheXiJinping’sPathofPeaceful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theContemporaryNarrationofChinesecivilization
SONG Li-ping
(School of Marxism,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D61
A
1009-5128(2017)20-0021-05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课” 教学渗透渭华照金精神研究(JG201650)
2017-06-30
宋丽萍(1975—),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