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国家手段构建文化强国

2017-03-11王德侠

文化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强国文化产业价值观

王德侠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政治理论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1)

【文化视点】

以国家手段构建文化强国

王德侠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政治理论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1)

利用国家手段构建文化强国,是经济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我国构建文化强国从宏观执政理念、微观政策设计到具体实践操作,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路。

国家手段;构建;文化强国;借鉴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对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现实考验。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离不了各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并且以国家手段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一、以国家手段构建文化强国,是经济发达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建设文化强国,是所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虽然各国国情千差万别,但是毕竟有共同规律可循,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照与借鉴别国的经验教训,采取合理有效的文化建设路径,降低构建文化强国的成本。

(一)确立文化发展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高度重视文化生产力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上说,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努力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以日本、韩国为例。1995年日本确立了面向2l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并通过一系列立法来保障和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文化产业的某些领域如动漫、游戏等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电子游戏90%的硬件、50%以上的软件为日本所有。韩国1997年成立“文化产业基金会”,向文化产业转向。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扶持。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韩国一跃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强国。

(二)强调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扶持作用,给予不同形式的财政支持或赞助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的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政府的全力支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也不可能会有现在这样繁荣和昌盛的局面与态势。[1]

以美国、法国为例。美国政府始终都在积极推动文化商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其文化商品输出大开绿灯。同时,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产业事业进行支持,包括投资、合股、财政支持等等。法国对文化事业的支持或赞助,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等。文化企业或相关的民间协会,均可向有关部门直接申请财政支持。政府对一些文化机构、团体以及与国家有合同关系的文化团体,每年给予固定的财政补贴。二是来自地方财政支持。法国的大区、省、市、镇政府都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三是政府通过制定减税、减负、财政补助等措施鼓励各类企业为文化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相关企业可享受3%左右的税收优惠。

(三)依仗经济政治文化的强势地位,不断使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日益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压力

西方国家越来越由过去单一的输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转为开始企图控制别国文化资源,侵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美国中情局和平演化中国青年的“十套手段”中就包括“以新的形式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中国青年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误解中沉迷于西方的文化之中,逐渐丧失民族意志和爱国情感。”[2]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挤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经济领域进行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消费文化推销,宣传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使西方文化逐渐进入发展中国家。[3]二是利用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设施的优势占领精神空间,推销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大力发展各种传媒设施,占领文化阵地。再次,控制文化资源,侵蚀发展中国家各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四)重视公共管理机构的发展,积极发挥公共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管理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领域管理模式中,加拿大、日本、美国的公共机构是发展比较好的。与很多发达国家不同,加拿大是通过公共机构来管理文化领域,这是它的一个特色,也是加拿大文化政策富有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今,已经有了加拿大文艺理事会、加拿大广播电视及电信委员会、国家电影会员会等多个国家级公共机构。这些公共机构属于公共投资建立的非盈利性机构,主要是辅助文化遗产部负责一些公益性的文化资助项目的管理,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加拿大政府的“伸手可及的机构”。[4]日本文化行业中介组织也非常发达,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自律性的协会组织或机构。这些行业协会都是社团法人,主要负责制定行业规则、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进行行业管理以及文化产品的审查、把关等,其作用十分突出,往往被看作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五)大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世界各国文化竞争的关键。文化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全力培养和造就适应文化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如美国有许多大学开办文化、艺术管理等专业,培养专门的文化管理人才。每年,美国文化产业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世界各地吸收大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这些外来人才对美国文化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5]英国政府为了解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于1999年启动了名为“创造性的伙伴关系”的文化项目,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制订项目方案,通过创意机构与学校合作从事一些长期文化项目,从而为创意产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潜在的产业人才,等等。

二、中国共产党构建文化强国的理论探索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关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内涵随着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都蕴含着构建文化强国的目标追求和路径探索,这一系列理论为我们当前构建文化强国提供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构建文化强国的理论探索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中国的文化建设和促进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文化发展当作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这一思想,是现在“五位一体”的布局中部署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同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首次提出了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方向,强调文化发展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结合,准确回答了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等重要问题,迄今仍是文化建设需要坚持和把握的重要内容。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后,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重申并提出了文艺发展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指导思想。“二为”“双百”方针是党领导文化工作的总方针、总政策,也是党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同志在文化问题上的高瞻远瞩和战略眼光。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构建文化强国的理论探索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的新发展,创造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命题,并制定了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他不仅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指出了文化建设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性和保障作用。

对于精神文明如何建设,应该坚持怎样的方向,邓小平也做出了新的思考和凝练。除了继续坚持和发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二为”“双百”方针之外,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不但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指针,也成为了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指针。“三个面向”突出强调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如何发展中国文化提出了宏观的指引,对于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构建文化强国的理论探索

伴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如何使中国既能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又能保持自身文化不变色,就成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力开展的理论探索。

首先,党的十五大顺应世界文化潮流,明确指出文化建设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党文化自觉意识的新发展,更加突出强调文化建设的主动权,突出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其次,2000年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尤其是江泽民同志还从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全局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这一重要思想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对构建文化强国的理论探索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时代新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文化建设又有许多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文化明确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第一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以文化建设为议题,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方针,提出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构建文化强国的理论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做出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四是,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构建文化强国所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性紧迫性问题,为文化强国的具体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以国家手段构建文化强国的实践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续奋斗,方能推动文化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这正是以国家手段构建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一)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的灵魂在于价值选择,特定的价值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文化风尚、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引领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潮。”[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支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其中,核心价值观具有铸魂导向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7]

一是要坚持始终如一地开展思想教育,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正确的思想教育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中心环节。要通过社会大课堂、专题授课、文艺汇演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要把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环节,要把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得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社会各个层次有抓手、有举措、有效果,最终铸牢全社会的思想根基。

二是要广泛宣传典型模范的先进业绩,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加强典型模范宣传的常态化,使群众能够感受到典型模范就是自己的人,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也可以学到和做到;要突出发挥典型模范的先进作用,通过组织帮扶助贫、一对一活动等发挥典型模范的榜样力量;要不断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使典型模范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为普通民众所认同接受。

(二)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要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齐全、服务到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高,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所占比重比较低。我们要极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态度,充分保证公共服务设施更新换代,尽可能改变平时投入不高的状况,保证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普通民众的需求,达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效果。

二是要发展创新型文化产业。创新型文化产业是振兴和繁荣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通过调整文化产业布局,对那些能够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使科技和文化共同发展、更深层次开展科技带动文化发展战略的文化企业,要采取各种手段培育创新型文化企业;要鼓励文化企业以市场为主导,建立生产、销售和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型文化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开发能力,争取在文化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

(三)努力提高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给予一种文化以创造、生存和输出的手段,要比在每一种文化周围筑起屏障的做法更有利于保持这种文化”。我们必须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立足国内面向国外,在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中进行比较,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使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创新。

要努力提高文化的国际话语权,一是要扩大和深化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学习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管理体制,引进外资进入我国法律法规允许的文化文艺领域,使国外先进的文化、技术、人才等走进我们国内,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是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故事能否讲好,中国声音能否传播好,最主要是看听众是否愿意听,能否听得懂,能否形成互动、产生共鸣。这就要做到抓好融通中外这个关键。一方面要以中国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在对外宣传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立场主张,另一方面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文明成果,使中外话语体系更加融会贯通。

(四)全力实施科学的文化人才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才是关键。建立能上能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是关键。这就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和动态管理,重能力、重业绩,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其次,健全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才服务、奖惩机制、评价机制等各方面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体现出人才的劳动价值和个人价值。再次,加强文化法治建设。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文化人才工作的日益重视,健全和完善文化相关法规法治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依法治文,依法管理,文化人才的成长环境会更加优化,文化人才的个体效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1][4]涂成林,史啸虎等.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00.104.

[2]中情局颠覆中国的十套手段[N].安徽科技报,1999-06-03.

[3]刘晓霞.全球化视域中的民族精神[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4,(8).

[5]李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江汉论坛,2011,(6).

[6]邱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

[7]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责任编辑:王崇】

G03

A

1673-7725(2017)08-0006-05

2017-06-10

王德侠(196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强国文化产业价值观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的价值观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