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背景下地方高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11陈强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动画人才教学方法

陈强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地方高校在早期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满足了社会需求,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随着时代发展和产业分工细化,培养出的动画专业人才不能立即胜任企业分工,原有培养模式导致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专业课程已不适合现今需求,给相关的产业发展带来阻力。当下的动画产业处在互联网科技和文化大繁荣时代,面临的是融合了多元化文化艺术碰撞环境,动画产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的良好局面。面对挑战与机遇,作为培养动画人才的高校需要厘清现状,调整办学思路,借鉴其他优秀本科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综合设计学、艺术学、高等教育学等理论,从动画设计人才培养与课程讨论出发,积极探讨适合当前动画产业发展的个性化、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要与增加企业对人才的满意度。

一、人才需求对动画设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中国动画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规模与产值越来越高,并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17年达到近1500亿元规模。动画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从事动画相关的专业人员,这为高校动画教育带来不仅是招生人数增加的机遇而且更是人才培养的挑战。张雯婧等(2012)撰文指出: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仅有两家,但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447所高等院校,以及包括中职、高职在内的1230多所院校开设了相关的动画专业,在校生46万人次,每年培养毕业生10万人。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游戏动漫及周边产业链的人员需求缺口近百万,其中动漫行业的人员缺口在20万左右,并且正进一步扩大。张雯婧等(2012)认为看似火爆专业背后是存在危机的,由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漫专业被亮“红牌”,这也是该专业连续多次被敲响警钟。各方面的讯息表明,动画市场火爆催生高校开设数量众多的动画专业,市场上增加了大量的动画专业毕业生,导致暂时出现了饱和状态。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要求学生掌握的动画技术也逐年提高,纷繁复杂的技术门槛提高了,导致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时面对新技术和新要求无法立即适应,以至于在行业里不规范不专业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样尴尬的局面可尝试从改革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去化解,围绕动画设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兴趣等方面去做一些改革,培养出社会所需之人才,解决用人单位、毕业生、高校三者之间矛盾,促使三者之间形成共赢的局面。

二、动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之问题

动画产业由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并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动画专业数量激增,但部分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功利性,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硬软件不足、师资缺乏等,导致培养的人才良莠不齐,为动画产业发展带来阻碍,也造成了人才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合理,从而制约了整个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这对动画教育的认同度可不是好兆头,需要找到症结所在。

(一)动画课程与教学目标存在不合理性

张华(2000)150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目标。张华(2000)186指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归纳为: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需要。国内早期动画艺术从属于电影艺术,动画教育则是在电影制片厂和院校完成相关的教学,如上海美术电影厂、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北京电影学院等几所老牌高等院校为最早开始动画专业教育,后来陆续开办的动画专业也都脱胎于这些最早的高校和美影厂。动画课程开设包括:摄影、角色设计、场景绘制、配音、后期剪辑等,教学目标则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叶菁(2010)认为动画影片“要探民族风格之路”。早期的动画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是成功的,为社会培养出无数优秀动画人才,制作的动画作品也获得成功,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学派”动画,并立足于世界动画之林。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后课程与教学目标逐渐发生改变,处在新环境下的动画教育面对新形势也不知所措,从传统动画教学的“老师”成为新媒体动画教学的“学生”,为动画教学带来一系列问题。此阶段动画教学中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甚至全盘否认引以为傲的“中国学派”动画,进入了“Flash”动画学习制作中;有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没有把“就业”和“社会所需”作为出发点,直接在早期平面设计课程中增加网页设计和二维软件课程,将平面设计专业“演变”成了动画专业,导致学生无法在动画行业立足,这就是不规范引起的不专业,这样的课程是失败的。王明伦(2004)指出在教学中要明确课程与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突出“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图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多样性

教学方法问题是教学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张华(2000)211认为教学方法是指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日本的左藤正夫从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三个方面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归结为三种教学类型:提示型、共同解决问题型、自主型教学方法。其中在提示型中还包括:示范、呈示、展示、口述,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早期包豪斯艺术教育中的教学形式采用“师徒制”培养模式,从实践能力培养角度来看,仍然对当前之动画教育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动画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填鸭式讲学,导致课程乏味,学生对实践课程无趣,学习效果明显减弱。动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专业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其中有的动画课程会涉及电影学、设计学、社会学、营销学、文学等多方面,故教学中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从事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动画课程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地方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导致一些动画实验设备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用理论讲解和图片资料来替代实践操作,以至于学生对学习动画课程的兴趣降低,积极性也减弱,学生连实践任务都无法完成,又如何谈得上后续工作上手,这也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造成矛盾之所在。企业所需的是拥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而当下之教育恰恰缺乏这样的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培养,所以教学方法单一而缺乏多样性也是造成目前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原因之一。

(三)动画课程实验设备缺乏软件落后

动画设计作品展示的是艺术与科学之结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伴随科技迅猛发展,动画制作本身要依靠高科技设备才能进行数字虚拟展现,故动画课程内容理所当然要代表当前行业发展最高水平,课程实践教学所用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要反映当前学科建设前沿。传统动画教学课程中主要是学习动画之原理与制作,拥有简单的设备就可以制作技术要求不高的低成本动画,而数媒时代动画教学是与之跟进的三维动画和高科技教学设备,这样的高成本动画需要科学技术辅助才能完成,如采用动作捕捉仪来科学规范和矫正角色的动作与形态,参考传统人形模拟技术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目前地方高校动画教学硬件设施不足,设备短缺,有的甚至实验设备仅有低配电脑、手绘板、拷贝台等,而诸如动画工作站、动作捕捉仪等实验设备更是缺乏,所以增设实验设备刻不容缓。其次软件的教学为简单2D与3D课程软件如ADOBE PHOTOSHOP、FLASH、3DMAX等,后期动画合成软件也仅讲授ADOBE PREMΙERE影视剪辑软件,诸如三维视频特效软件MAYA、SHAKE、COMBUSΙON等专业影视后期动画软件与虚拟现实制作软件课程则几乎没有涉及。

三、个性化动画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生兴趣延伸培养

所谓的个性化,则是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特点、所长有所掌握,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与培养,使特长得到充分延展发挥。学生在专业、文化、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不能用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去套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之教育才符合教学规律,任用固定模式与标准去培养学生,也难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因此,梅小清和梅云清(2005)指出因势利导,使学生学有所长,不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使其能够在有专长或有兴趣的方面尽情地发挥,成为有用之人,这是动画教育的重点。动画教学中涉及动画游戏、漫插画、影视特效、衍生品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学生基本功扎实并对漫插画感兴趣,并且也有发展的空间,那么应该给予鼓励并着手培养,朝着既定目标奋斗,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后,才有学习的动力和一种真正的个性化培养。

教学过程中采用个性化教学,可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也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和辅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笔者曾教授过四位在艺术创作中有自己想法和善于思考的学生,他们对广告创意有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除了教学中鼓励其在专业上有所突破,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根据学生特点再额外制定“动画广告创意”课程学习任务,将专业和学科竞赛相结合,推荐并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赛事,都获得国家级奖项,个性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回报。个性化教学主要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今后成才提供了保证和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个性化人才培养也是社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要求与趋势。

(二)教学方法探究

教育部(2010)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因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强调学习自主性,并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条件,把学分制贯彻到底,为学生提供众多的选修课程。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还是存在,主动学习兴趣不够,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均要围绕学生去展开,只有尊重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才会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人为本,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顾明远(2011)指出只有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动画教学着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探究性学习、情境教育等方式进行,对所学专业之课程要求以及内容展开讨论学习,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解。教师实践课程中需要真实案例来丰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要求动画步骤与制作流程学生都要亲自参与掌握,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与运用体验所学知识。以《角色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为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增加实际案例设计过程,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根据目前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的特点,结合游戏开发背景、玩家秘籍分享等,将网络游戏中的角色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角色设计的兴趣。

(三)动画实验课程设置

潘懋元和王伟廉(2005)指出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构建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动画实验课程为学生掌握动画企业所需技能和流程而设置,课程设计过程中可邀请动画公司人员参与,注重“产学研”合作。陈伟国(2006)认为日本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强调为产业界服务、为企业培养高技术人才;美国皮克斯动画公司主创人员参与当地艺术院校动画课程设计与教学,通过方案与教学做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互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北京电影学院为学生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教学设施,满足学生学习与实验要求,接触到当前最先进的影视制作软件及设备,如动作捕捉仪、FΙLMBOX、MAYA、SOFTΙMAGGE XSΙ等,提高了学习效果。这些均为动画设计教育成功的教学改革,面对时代发展与市场要求,更新原有课程,设计新课程,力求学生能够掌握全面前沿的专业知识。

地方高校要加快人才培养进度,推动自身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市场需要,立足实际,自主发展,根据自身条件增设特色课程,建立与之对应的通识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设置有特色的课程来丰富专业课程内涵建设,如地方高校南通大学的动画教学课程中将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融入《角色设计》《场景设计》课程设计中,这些内容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使地方传统技艺得到了延续。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参考专业院校的样本外,也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以及诸多动画企业用人的需求来设计课程,以此来提高课程实用性,做到二者兼顾。

所有患者均接受1年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卧床期间压疮发生情况,对比发生率。采用QOL量表帮助患者在治疗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

四、结语

动画专业毕业生数量上的优势、学生就业困难、动画实用型人才缺乏这三者矛盾表明,虽然在动画人员数量上占了优势,但是高素质的动画人才数量和质量上还是比较滞后的。高端人才缺乏是动画产业发展之绊脚石,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欲使动画产业朝健康、稳定方向发展,只有解决动画人才来源才能更好地为动画产业健康发展护航。当下互联网科技和媒体艺术的结合,催生出大量数媒企业与动画企业,涉足微电影后期制作、电子商务平台经营、手机APP互动界面设计等,这些都需要动画技术人才为之提供后台服务。应用型的高技术动画人才作为传统动画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引路人,动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动画设计教育要完成之首要任务,也是社会、企业对高校的期望。作为培养动画设计人才的地方高校,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围绕动画企业的用人要求,解决人才需要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应用型与个性化集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为动画产业的再次腾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陈伟国.2006.浅析日本高职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3):31-32.

顾明远.2011.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10):5-8.

教育部.2010-7-2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潘懋元,王伟廉.2005.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27.

王明伦.2004.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89.

叶菁.2010.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张华.2000.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雯婧,万红,刘一博.2012-8-11(005).动漫专业为何“红牌”频闪[N].天津日报.

猜你喜欢

动画人才教学方法
人才云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我的动画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