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研究

2017-03-11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技术理性工匠理性

王 萍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研究

王 萍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在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已逐渐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参照,也应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以促进技术产品的品质革命为目标,以技术理性的培养为载体,力争在学生的技术学习和创新方面实现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统一,进而将其基本诉求、实施方案和必要保障等作为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实践路径选择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应不断更新观念,顺应时代需求,在实践中积极推进相关课程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工匠精神;技术理性;实践路径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实现由理论学习向应用技术发展的重心转移,进而实现理论升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是各个转型发展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技术,尤其是合乎人的理性要求的技术规则等相关问题成为关键所在,相关改革也将在不断实践中稳步推进。通常可以认为,理性的技术规则就是技术理性,是人们植根自身物质追求及对自然永恒依赖的技术精神与实践理性,是人类追求技术的理想性、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等的智慧和能力,也是一种贯穿人类实践活动始终的思维活动,其完善及构建应在技术与人文和道德的互动中展开。[1]如今,技术理性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与实践原则,既带来了空前效率和巨大财富,也背离了技术服务于人的基本宗旨,人们应将技术理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对技术又快又好的发展有重大意义。[2]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在转型发展新阶段和技术相关的各种问题几乎充斥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技术认知、技术情感、技术态度、技术观念、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问题都是以“技术”为核心,这些问题并没有超出技术理性的范畴。围绕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和时代需求,国家提出倡行“工匠精神”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工匠精神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在传统道德指导下的敬业精神,蕴含着对世界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浓郁的中国气质,古时的各类匠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创了不菲的社会财富,也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和现代的技术发展的需求在思想上可认为是一脉相承的,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工匠精神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很值得探索。

1 工匠精神体现了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诉求

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技术认知,进而在意识形态培养方面强化供给侧改革导向下时代精神,凸显工匠精神的实践价值,促进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大学生技术教育有序化、规范化开展。

1.1 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应以正确的技术认知为基础

大学生的技术认知可认为是他们在一定的校园和社会文化氛围及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个人人格境界和技术体验所肯定的关于技术的观念尺度和模式,是大学生对身外科技支配下的世界的内心感触,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崇高的、积极的、健康的技术认知,技术认知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其本身也是一种理性,而且常演绎成人们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对人的行为和思想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应是技术认知的主要目标之一。有研究认为,对技术的认知应结合一定的技术情景,技术情景是内在于技术的外在领域,既包括客观时空、也有宏观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微观个体情感、认知、态度、动机。[3]而且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保罗·莱文森认为,人在技术关系中具有至上性,技术是人思想的体现。[4]然而,学生毕竟生活在非常真实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这种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产生直接影响,应使学生认识到技术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改变,进而唤起他们对技术的热爱及技术学习的激情,避免他们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荣誉意识、敬业意识缺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抬头,促使他们在理性的支配下提升自身的技术认知素养,积极推动技术产品的“品质革命”。所以,学生的技术认知应尽可能在理性的轨道上进一步确立自我的角色意识。结合我国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导向下全社会对各类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需求,不难发现,应用技术培养仍需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开展,仍需在不断的实践中凸显我国文化特色,仍需弘扬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

1.2 应在意识形态方面凸显工匠精神导向下的技术理性

众所周知,人的意识形态源于社会存在,受人的思维能力、价值取向、环境、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不同。人的意识形态之于人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国外的专门研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健康的意识形态需要完整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积极向上的信仰作保障,需要一定的法律知识、正确的伦理观念和身心健康的基本常识来支撑。张成岗研究认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下,意识形态已渗透到生产过程中,技术扮演着意识形态的角色,甚至已成为某种意识形态,技术理性的内涵也处于不停的演化中,技术的合理性领域是其演化的最新结果,技术理性已成为新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5],在意识形态方面技术理性和工匠精神实现深度接连。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应该弄清其基本诉求、实施方案及其基本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深刻认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各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更新观念、确立目标、建章立制、深化改革,将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结合起来,制定完善学生的技术培养的实践策略。所以,结合深化改革、强化技术创新及中国梦导向下工匠精神培养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塑造和技术理性培养的必要选择,也是发挥工匠精神导向作用的重要前提,进一步为各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校的招生就业及特色发展提供参考。

在目前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期,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的领导层已经普遍认识到传统的重视理论的研究性教育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技术革命需求,新的办学思想和培养规范亟待确立,工匠精神应是新的指导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密切相连的技术理性也应放到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应尽快置于人的意识深层。意识形态应体现现代性。李国俊研究认为,现代性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众多矛盾和危机,技术理性是现代性的突出特征之一,现代性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理性特征都不同程度的蕴含着技术理性的内在逻辑,都是技术理性的投射。[6]大学生的技术理性培养应在意识形态上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方面,应在各个领域传承和创新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树立和学生年龄结构相适应的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远大理想,正确认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背后的促因,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积极传播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的正能量,立志做健康的、审美的、自信自律的一代新人,自觉积极的传承与创新优秀的民族传统技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幸福观,不断强化对真、善、美的向往,不断优化心态,塑造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强大内心。

2 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施方案

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应通过提升他们的技术认知完成意识形态的塑造,实现观念更新。适应转型发展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应从技术规范、技术精神及实践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激励措施,凸显各激励因素的协同作用。2.1 以科技产品为载体教学生重视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主要指与技术相关的准则和标准,体现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产品、劳动、服务等方面的细节要求。大学生技术规范认知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技艺水平的提升,高水平的技术规范本身就是一种“匠人”的荣誉,也是技术实践的重要保障,正确的技术规范认知也将对他们职场生涯的规划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的技术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服饰、手机、日常用品等科技产品外在形态及工艺水准是他们对技术规范认知的最表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技术心理,也直接影响他们技术审美的发展。职业技能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职业技能和创造力的提升需要较高的审美素养,精湛技艺的获得和具有较高的艺术要求的产品创造离不开他们对技术规范的深刻理解和严格要求,特色技艺的本身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技术规范体系,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技术理性在技术实践中的运用。技术规范意识的培养必须立足大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唤起他们从审美和道德层面认识技术规范的深层内涵,并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促进自身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术规范的认知也离不开具体的文化审美和道德文化环境,也应是高水平审美认知的基础,大学生们对他们衣饰、用品等展现出的“技艺”与“匠心”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对技术规范和自身技艺的认知,这种认知对他们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一种激励。

2.2 以德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科学的技术精神

技术精神可认为是由技术性质所决定的并贯穿于人的技术行为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在不断深入的技术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作为一种进步理念内化于人的世界观及方法论之中,成为提升人们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给养,主要包括探索技术原理的求真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追求效益的功利精神、注重伦理的理性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7]技术精神本身也是一种工匠精神,是人们在技术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多元内涵的精神文化,应以道德发展为基础,也唯有如此,技术精神才不会偏离技术服务于人这一本质。高校应激励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步领会并培养健康的技术精神,将践行技术精神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上升到工匠精神培养的高度。从这个层面讲,工匠精神指导下的技术精神更重要的还应体现在高尚道德情操和责任感支配下的一种无怨无悔的坚守,所以工匠精神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在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也应以德育为依托,结合具体的技术环境循序渐进的进行。

有研究认为,德育归根结底就是道德责任教育,以尊重学生自由为基础,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强化主观责任。[8]大学生应成为有道德、有能力、有责任、有崇高技术精神的优秀劳动者,对大学生技术精神的培养更要体现在心理品质和道德意志上,缺乏道德的点缀一切行为都将黯然失色,更谈不上传扬工匠精神,践行中国梦。当然,技术精神也应是充满理性的,符合人们伦理生活的基本要求。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视角来看,技术精神的本身就是技术实践和技术规范意识在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反映,应体现在对工艺和产品细节的一丝不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技术创新锲而不舍的追求等多个方面,并以此为前提规导自身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因此,在德育特色课程开设方面,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使之将技术精神自觉转化为职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他们技术精神的培养唤起他们积极的、自主的、负责的技术学习和实践,并将其作为基本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理性看待。

2.3 以技术创新为目标教学生深刻理解实践理性

实践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其过程应该是理性的,实践和理性的内在结合可认为是实践理性,实践理性可认为是技术理性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而言,实践理性更应体现为理性的实践。王炳书研究认为,实践理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实践和理性紧密相连,从二者的结合中理解其本质,从二者的比较中解释其特点,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探索其基本形式。[9]技术实践的根本宗旨就是改造世界、改善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可认为技术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应是技术创新,进而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技术优化,这也是践行中国梦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保证,这一目标体现在理性层面上就是实践理性。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宏观视野来看,技术创新早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技术创新源于人们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实践,与实践理性之间可认为是一种外与内、果与因的关系,换言之,技术创新即是实践理性的外在表现或实践理性产生的科技成果。对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实践理性的认识也许还不够深刻,但对与技术的相关问题已有非常广泛的思考,甚至已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技术创新的价值对他们而言有非常大的诱惑力。所以,通过以技术创新为目标教学生深刻理解实践理性能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提供最基本的助力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3 转型发展期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保障

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属于人文通识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意识,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环境作保障。所以,以工匠精神传扬为目标的人文通识知识教育及学生的技术追求教育都可作为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最基本的保障。

3.1 开展符合新时期工匠精神要求的人文通识知识教育

工匠精神本身是一种人文精神,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宏观意义的技术理性为基础。有研究认为,可将技术理性分为工具理性、操作理性和价值理性三个阶段,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将是技术理性的未来。[10]然而,在学生的意识中将技术理性和具有价值理性特征的工匠精神统一起来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人文通识知识作保障,需要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一种大学生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和谐。然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非处处如愿,与青春有关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消费需求、恋爱交友等多方面的问题时常困扰他们,他们需要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摆脱外界的不良干扰,不断创造和谐。一般情况下,日常行为能取决于人的心理状态,得体的言行常能体现心境的和顺,彰显自身人文素养,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控制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能使人更接近理性。所以,以促进和谐为宗旨的人文通识知识教育可作为大学生技术理性培养的最基本的基本保障,也能进一步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扬。

工匠精神培养不是一个微观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思想体系,在传扬坚守传统的同时,还应顺应时代精神,不断在具体的技术领域内吸纳国内外优秀的技术思想,转化为人们为技术追求不懈努力的精神动力。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生活和职业规划理念不断走进课堂,促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应与时俱进,力争从学习和工作中发现更多的规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因此,应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他们的职业理想,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事迹为案例,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能动作用,把大学生培养成健康的具有崇高道德水准的一代新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通识知识教育也应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应该和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以人文通识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对技术的认知上体现更多理性。

3.2 鼓励学生将工匠精神指导下的技术追求作为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

通常可以认为,技术追求是对自身技术水平及技术境界的追求,对某项技术的狂热可能来自一时的感性,但长时间的技术追求终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引导学生正确的技术追求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背景下,技术成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对宏观意义上的技术人才而言,为国家需要掌握更先进技术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又一重要主题,高校的大学生将来多半会成为各个战线上的技术人才,其技术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认识到技术追求比掌握某项技术更加重要,将其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体现在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他们的技术探索提供永久的动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将其培养成学生的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宗旨是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存在,技术追求不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还是一种生活,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固化的重要阶段,必要的生活观念和生活理想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甚至能决定他们生活的幸福程度和对未来社会的贡献。因此,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为掌握精湛技术而努力的热情,鼓励他们脱颖而出,并赋予他们应有的荣誉,为将来的技术革新做准备。

4 结语

工匠精神是一种个人观念,植根于个人的意识形态深层,对个人的成长成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工匠精神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影响着更多的社会大众在各自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对技术问题的理性思考。时代精神引导下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地方高等教育改革能很好的实现学生的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统一,进一步发挥工匠精神的人文教育价值。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选择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下对决定大学生应用技术全面培养的各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积极探索,也应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性选择,应和相应的教育评价机制、协同机制等结合起来,发挥各机制体制的合力作用,以机制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时代的发展需要青年一代更好地掌握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也更需要科学驾驭这些技术的工匠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下服务社会,造福于人,这需要在宏观逻辑视角下工匠精神的导引,并以技术为中心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学生理性的、合乎道德要求的驾驭所学技术是未来社会的客观需求。高等教育终究是着眼当下面向未来的教育,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既要高瞻远瞩、放长击远,又要明察秋毫,于学生日常行为和习惯的细微处下功夫。

[1] 巨乃岐,邢润川.试论技术理性及其批判[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72-175.

[2] 林学俊.技术理性扩张的社会根源及其控制[J].科学技术辩证法,2007(2):82-85.

[3] 程海东,刘炜.情景:技术认知的一个必要维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3):59-64.

[4] 盛国荣,葛莉.数字时代的技术认知——保罗·莱文森技术哲学思想解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4):58-63.

[5] 张成岗.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后技术理性”建构——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论的现代性诠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7):43-48.

[6]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长春:吉林大学,2007.

[7] 樊勇,高筱梅.技术精神:一种值得关注的精神形态[J].学术月刊,2011(6):18-23.

[8]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9] 王炳书.实践理性辨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3):270-275.

[10]赵建军.技术理性的现代化展现及其未来命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0):48-51.

(责任编辑 查明华)

A Study of the Cultivation Approach of Students' Artisan Spirit in Local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ANG P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In new era background of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the artisan spirit has gradually become important reference of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should als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structur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should be the products quality of technology revolution as the goal,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as the carrier, and achieve the unity of value rationality and technology rationality in th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nd take basic appeal,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the necessary security as the practice path selection reference of craftsmen spirit cultivation. Based on this, we should continuously renew the idea, keep up with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actively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ed courses in practice to cultivate more high quality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artisan spirit; technical rationality; practice approach

G710

A

1674 - 9200(2017)03 - 0077 - 05

2017 - 05 - 11

王萍,女,云南蒙自人,文山学院体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体育文化等研究。

猜你喜欢

技术理性工匠理性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工匠神形
责任伦理:变革时代的伦理探索
工匠赞
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