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学档案工作探索
2017-03-11陈青云
文/陈青云
“互联网+”时代中学档案工作探索
文/陈青云
“互联网+”时代中学档案管理呈现出载体虚拟化、信息集成化和管理网络化的特点。因此,应坚持系统、动力和整合的原则,做好“互联网+”时代中学档案工作。
一、中学档案管理特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体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纸质档案新特点。
1.载体虚拟化。中学档案信息资料可以借助信息媒介和虚拟平台实现管理,改变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手工操作模式,为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和服务提供便捷。
2.信息集成化。通过“互联网+”档案模式,可以实现面向所有师生等广大不同的受众群体的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和网络管理。档案管理人员从不同角度实现对中学档案资料的研究、管理。“互联网+档案”使档案信息资料呈现出要素集成和动态开放于一体的新特点。
3.管理网络化。“互联网+”解决了传统中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将中学教学、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档案资源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提升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互联网+”档案工作原则
档案管理工作由档案信息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利用和统计等基本环节构成。将“互联网+”模式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系统原则。“互联网+”档案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而“大数据”又需要占用海量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将系统原理应用到新时期档案管理中,体现档案管理的“全宗”。对收集、整理的各种档案资料按照中学档案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判,从各种数据类型的档案信息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2.动力原则。管理学中的动力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既需要强大的内生动力,也离不开有效的外在动力驱动,包括精神、物质和信息动力。“互联网+档案”模式下的“物联网”思维的深化和拓展作为推动中学档案模式的转变和管理创新,其实就是在不断吸收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模式基础上,不断提升中学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平的过程。
3.整合原则。管理学中的整合原理是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工作分工,并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再形成有效整合。“互联网+档案”中的“云计算”技术则充分展现了整合原理。“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数据库和虚拟化技术将档案管理中的不同任务进行分解和整合,档案管理者可以将海量信息输入到档案管理软件中进行有效“整合”,而档案查询者则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将“全宗”中的相关信息呈现出来,满足便捷查询服务功能。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档案工作措施
“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包括中学档案管理在内的传统行业都在寻求“触网”的突破口,搭上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因此,中学档案管理应积极寻求“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式和新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和创新,推动档案管理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既做好档案管理和开发工作,也为广大师生和教学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1.培育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深刻影响档案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互联网+档案”成为中学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但不是单纯地将互联网技术与档案相加,需要具体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互联网意识,培育互联网思维。中学档案管理工作定位要从重保管向重开发利用转变,着重要培育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运用新网络媒体技术的行动自觉和思想自觉。
2.推动档案存储介质的“纸电”并存。数字化是适应“互联网+”时代中学档案工作的重要举措,需要推动档案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向“纸电”并存,更加注重数字化方向转变。把纸质档案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予以存储起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中学档案的管理数据化、集成化。此外,要拓宽档案收集范围,由传统的条线分割向汇总整合转变,打破档案信息的“信息孤岛”,通过互联网运用和数字学校建设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整合和资源共享。
3.积极建设中学特色档案数据库。数字档案的建立是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针对中学档案单纯以纸质档案为载体居多,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利用程度不深等问题,实现中学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需要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转化数字化档案,建立教学管理档案数据库、科研档案数据库以及示范校建设数据库等一个个特色档案专题数据库,提升档案管理和应用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