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阐述与把握

2017-03-11皇甫世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特色

皇甫世杰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阐述与把握

皇甫世杰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坚持、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线和核心。习近平从深远宽广的历史角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并从总体上把握它的特征、真谛和要义,把坚持党的领导看作其最大的本质特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问题导向,紧密联系实际,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努力开拓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这些坚持、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创新发展

斗转星移,世纪更迭,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也已快40年了。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生机勃勃,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成熟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在许多方面,坚持、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的全过程。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这些坚持、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从世界500年、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从世界视角,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把它看着是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从世界来看中国。习近平把500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分了六个时间段,分别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及其实践、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我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1]19-24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本身就是国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过程产生的必然结果。对这一必然性有一个宏观历史角度的把握,更能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高度自信。

其次,从更深远的历史角度,从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发展进程,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邓小平最初讲的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此延伸到党的90多年的奋斗史。习近平在坚持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将此拓展到17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拓展到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39-40所以,我们的自信来自于现实,来自于历史;来自于中国,来自于世界;更来自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上把握其特征、真谛和要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3]9从事物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总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习近平的论述,就是从这三者相结合的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的特征,体现了看问题的总体观和全局观。

这种方法还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的把握上。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三者也是个统一体,说明了我们为什么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类型的社会主义,就是因为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说明了从那些方面展开建设,以及要实现的目标。所以,习近平才强调,把握了这“三个总”的新概括,也就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即把握了精神实质。[3]10

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还可以从实践、理论、民族、时代等方面去理解。关于实践特色,我理解主要强调的是道路方面的特色;理论特色主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民族特色强调的是切合中国实际、为老百姓所喜爱的问题,也即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时代特色强调的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问题。最后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点的理论。

中国特色的具体内容,要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去理解。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特色的最主要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基本方针,党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方面的具体表现。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给我们回答了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建设道路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理解中国特色,就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由“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成的,其中“社会主义”是中心、是关键。离开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的特色,而是其他什么主义的特色。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4]22

三、把党的领导看作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最大的本质特征

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的本质,主要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去讲。如经济上的本质特征主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政治上的本质特征主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本质特征主要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方面的本质特征主要是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生态文明方面的本质特征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外方面主要是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等。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5]50虽然是就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而言,但他实际上已说明了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重要意义。

党的领导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本质特征,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创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更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是凝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全国人民可能就是一盘散沙。党还是保证国家统一和率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力量,没有党的领导,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很难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不可分,党的领导(在现阶段)也不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是党的生命。中国革命为什么能获胜,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实行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我们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功,也是因为我们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习近平说:“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19所以,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今天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

四、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是以代表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以解放人民为使命,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全部。毛主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邓小平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看作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最终目的和本质特征,并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和核心,就是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胡锦涛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的事对我们来说都是大事”;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总书记后会见中外记者讲话时就明确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5。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脱离人民群众则是我们党最大的危险!

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人民的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幸福上,人民的幸福才是落脚点和归宿点,中国梦在实质上也才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人民既是中国梦的享受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他三个方面都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引领目标,为这个目标服务,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也是为了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五大发展理念”,最后都要体现在共享这个理念上,也就是说要让全体人民全面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而不是仅仅让少数人致富,让少数人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如果出现两极分化,那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我们的改革就真的走了邪路,就失败了。

习近平2008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谈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时,就提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7]1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党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的反映。它既尊重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又尊重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把两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影响和掌控着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向。

五、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构成了民族振兴的总体宏愿

中国梦虽然也提出了实现梦想的基本途径,但它更侧重于目标的引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虽然也有目标的引领,但它更侧重于战略措施和政治保证。“五大发展理念”表面上看是讲如何发展的问题,但它实际上也是我们所要实现的结果,就是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绿色中国、开放多元的社会和人民共享的幸福生活。这三大战略思想和总布局、总任务相结合,勾画了一个全景式的美好未来: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这个全景式的图画也内含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就是我们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我们,也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为世界人民造福。这里最明显的事实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这一宏愿的外部延伸。

这三大战略思想再加上“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重要基石,支撑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大厦。这三大战略思想加“一带一路”战略,从总体上看,其特点为:把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与人民的幸福结合起来,体现了战略的人民性特点;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党的执政地位结合起来,体现了战略的政治性特点;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创业精神;把中国的强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景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发展的世界性特点。

六、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和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是习近平的一贯做法。2008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时,就提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当时他列举了八个方面的问题。[7]16这些问题不仅在当时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是今天来看,其意义仍然没有过时,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时隔七年之后,习近平在2015年12月11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又提出了要如何看待和解决好的13个大问题,里面除了三个问题属于政治经济学外,其余的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问题。[8]8-9习近平不仅注重联系实际问题来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也注重理论体系本身的构建。例如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习近平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1]36

习近平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他还全面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创新。

在哲学方法论方面,习近平提出了“五大思维”方式,其中战略、历史、辩证、创新四大思维是对前人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底线思维则是习近平的一大创新。他讲的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等)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他还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强调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尤其是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关系,习近平作了专门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历史地、具体地分析问题,不搞历史虚无主义。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坚持的正确方向、总目标和基本目标(“六个紧紧围绕”)、改革的重点以及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尤其是在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关系上,改变了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讲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提出了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实现了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使我们距离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更近了。这些论述形成了习近平的改革观。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强调在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我国协商民主的优势,加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提出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总目标、总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在依法治国方面,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明确把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提出了法治建设要遵循的五条原则;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行政;要保证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道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要实现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特别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并列,提升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增强了我们自信的基础和底气。还特别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工作,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在社会建设方面,继续重视和改善民生,特别是精准扶贫,强调要抓好社会的综合治理工作和制度体系的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共享,保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233-234的生态环境生产力的新理念。他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1]23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在对外开放方面,提出了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并设立了金砖国家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在2017年北京“丝路峰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把“丝路精神”概括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方面,提出依法推进“一国两制”,以及改善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2013年6月提出)和五点主张(2015年5月提出)。

在外交方面,提出了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及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我国外交工作的总布局等。

在军队建设方面,提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强调铁律治军、依法治军,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依法依规依纪、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打铁先要本身硬。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严肃性。巡视已制度化、全覆盖。

七、引导人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习近平又加上了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了“四个自信”。这“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是基础,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这是实践的要求,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信仰的力量源泉。没有道路自信,其他自信就失去了根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存在。理论自信是指导、是价值追求,是“四个自信”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没有理论自信,其他自信就会发生动摇,难以为继。理论上的自信除了来源于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制度自信是其他自信的凝结和体现。没有制度自信,其他自信只能是只开花不结果,好看不中用。文化自信是灵魂、引领着方向,并提供精神动力,它引导和推动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四个自信”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道路自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结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依靠力量相结合,坚持“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基本方针相结合,把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富结合起来,把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我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相结合,一句话,就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坚持理论自信,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体系,要真学真信真讲真用,不能半信半疑、疑而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要认真学习原著,深入理解内在含义,方能取得真经。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宣传而宣传,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要像邓小平同志所讲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而学,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而学。

坚持制度自信,在经济方面,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根本分配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根本大法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在社会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改善民生,实现小康,构建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态文明方面,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文化自信,首先要坚持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文化是核心内容,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首先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其次是坚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终至形成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文化的主体内容,这里面毫无疑问有着令中国人骄傲和自信的价值成分和精神力量。要不然早已灰飞烟灭,销声匿迹。所以,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标识早已烙在了这个民族的身体上,埋在了这个民族的基因中,融会在这个民族的灵魂里。

八、结语

实践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也无止境。习近平于2008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就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要认真做好这篇大文章,要组织精兵强将来做。[7]16现在,他又提出要认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把这看作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1]38

这是我们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的事业,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开拓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3]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4]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5]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4年10月2日)[M]//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7]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2008年3月1日)[J].求是,2008,(7):3-16.

[8]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1日)[J].求是,2016,(9):3-13.

【责任编辑 詹歆睿】

Thoughts on Xi Jinping’s elucidation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UANGFU Shi-jie

(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The core idea in managing a country of Xi Jinping thoughts is to insist on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He elaborates the inevitability abou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from a far-reaching and extensive history perspective, and saw its feature and true meaning on the whole. He thinks the leading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most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considers the people-centered idea of development as its core content. On this basis, he has insisted problem-orientated learning and being connected with reality,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exploit new horizons of the Marxism with Chinese feature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and research further on those theories of Xi Jinping thoughts.

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61

A

1009-5128(2017)15-0025-06

2017-06-30

皇甫世杰(1957—),男,陕西白水人,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特色
坚持党的领导
特色种植促增收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中医的特色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