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对世界政治理论的贡献

2017-03-11辛美君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

辛美君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3)

浅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是中国对世界政治理论的贡献

辛美君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及其创新实践,扩大和丰富了协商民主的范围和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先进的民主政治理念与中国国情的契合、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的结合的产物,适应国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对全世界政治制度理论的最新贡献。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制度;世界政治理论

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确认了“协商民主”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及其创新实践,扩大和丰富了协商民主的范围和含义,彰显出中国民主制度、中国道路的自信,同时也是中国对世界政治理论的科学贡献。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西合璧的最新理论成果

当今世界,不同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民主模式。美国政治学者利普哈特所著的《民主的模式》一书中,就列举了36种。学术界认为,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使用“协商民主”一词。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罗尔斯和哈贝马斯都在自己出版的著作中提到“协商民主”。尤其是哈贝马斯以话语理论为基础,将偏好聚合的民主观念转换为偏好转换的理论,从而使“协商民主”真正地成为上个世纪末最引人瞩目的民主理论之一。罗尔斯、哈贝马斯不约而同的指出:“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类型,它能够有效地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的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

始终关注并时刻注意吸纳人类社会政治科学成果的中国共产党,敏锐发现了西方学者有关“协商民主”的理论,由于这种理论与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相契合,所以吸收借鉴其名词并与民主实践相结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新概念。这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开阔政治胸襟和积极学习借鉴吸纳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勇气和肚量,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文明的积极的不懈的追求。

对于中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理论上不断改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以及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形式,用政治学的术语称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而中国的“会前协商”“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等广为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可用西方政治学学者提出的“协商民主”概念所概括。特别是从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政策所取的建树来看,我们的协商民主与西方学者提出的协商民主理论虽然有着重要的联系,但并不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而是在政治科学理念具有相当契合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及其建设实践。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对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贡献

当改革开放之初,一打开国门时,如同一些老百姓被西方的商品吸引一样,一些学者则被西方的政治制度吸引,产生了对西方民主的盲目崇拜,提出“全盘西化”主张,曾形成“自由化”思潮。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世界政治的高度高瞻远瞩,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不仅对“文化大革命”中所谓“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形式给予坚决的否定,对那些学习西方搞的“大游行、大静坐、大绝食”等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伤害的试图进行“颜色革命”、破坏国家法制和社会秩序的“街头民主”,果断制止。与此同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积极修复被“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践踏了的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及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并且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新的发展,不断强调、部署发展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地区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形成了不断趋于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牢固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改革发展方向。特别值得说明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进程中,不仅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定位为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实现了大幅度的一次又一次的大发展、大进步,尤其是借鉴引入西方政治学中协商民主理论,并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实践经验、理念和现实的建设发展相融合,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制度体系框架,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模式。这是根于我国民主政治历史与现实实践,并与国际政治科学理论融汇的重大创新,也应当视为我国对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重大贡献。其中至为关键的是尽管西方学者在政治科学理论上对协商民主有积极的建树,但在西方并没有形成制度体系特别是成型的实践模式,基本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即使有些实践也处于个别的、分散的、实验探索的层面。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看一个国家政党实行政治制度的好坏,是要用发展经济的速度来证明的。虽然,我们的协商民主还远远不尽完美,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我国在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通向世界大国的道路上“和平崛起”快速挺进,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分割不开的,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与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用也具有密切关系。

当代中国所取得发展成就,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模式”。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和专家学制研究分析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成功的原因,并发表了各式各样的看法和认识结论。其中不乏对中国政治、政治制度视角和维度的认识和看法。国外的许多政治家承认:中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订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其实,我们自己更清楚:外国所赞扬的让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所谓“一党制”,正是他们难以理解和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治理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发展成功经验显示了包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制度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特别是中国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之所以是中国模式成功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量,关键在于其适合中国国情。它虽然存有一定的外部引进性,但更重要的是具有更多的内生型,是先进的现代民主政治理念与中国国情的契合、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的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现代民主制度实现形式,必然是适应国情的。

无论是世界的还是我国的现代化实践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都充分表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民族的,才可能成为世界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对世界民主发展也应当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对全世界政治制度理论的最新贡献。

责任编辑/王晓蕊

D621

A

1672—4496(2017)02—055—04

2017-03-20

辛美君,女,山东大学统一战线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