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2017-03-11刘书林
刘 书 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刘 书 林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了集体主义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原则,并将其作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指导性原则。本文通过论述集体主义原则在我国确立的根据及内涵,集体主义原则与个人主义原则的对比,以及党中央坚持集体主义所作出的努力,集体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要在全社会得到扎扎实实的践行和贯彻,必须运用集体主义的原则来引领和指导。因为,只有在集体主义原则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目标才能达到辩证、协调的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广大群众中入脑入心,并在行为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谈话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提出把集体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性的原则。我国伦理学的泰斗罗国杰老师也曾经指出:“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以集体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又是人们所应当树立的价值观念。”*罗国杰文集:下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965.因此,集体主义原则是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性的要素。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一 集体主义原则在我国确立的根据及其内涵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体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确立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决定的。
从历史原因来看,这是与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整体主义相继承和衔接的。我国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整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一文化积淀采取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继承的态度,扬弃了历史上的“整体主义”,剔除了它愚昧极端的糟粕,保留了其中有用的精华,把体现个体与集体之间正确的现代关系与之衔接。这样,整体主义就超脱了原有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转化为现代集体主义思想的文化基础。也可以说整体主义的合理的底蕴,就融入集体主义的现代形式之中了。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形成的整体主义,有种种表现。政治上的“家国至上”的思想,大一统的思想;中医针灸医疗中把人体视为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通过整体性的经络穴位联系进行诊断的思想;哲学上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都可以视为整体主义的思想表现。罗国杰先生是这样分析整体主义的本来面目的:“这条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封建统治集团整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在国家社稷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个性、尊严、价值等等,都只是某种‘偶然性’的东西,它们如同个人是整个国家的‘偶然性’一样,只有当它们被纳入这个利益圈子之后,才是可能的。”*罗国杰.对整体与个人关系的思索[J].道德与文明,1989(01).这种为封建主义统治阶级服务的整体主义,具有压抑个体的主体性、固化封建等级制等消极落后的作用。但是同时,它具有国家利益至上、整体利益至上、全局全面思考问题的内涵,也具有某种积极的意义。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关心天下兴亡的志士英雄主义,团结融合的大一统的民族观念,也往往是从这里演绎出来的。
从古代的整体主义,经过扬弃、转化,融入新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有历史的文化底蕴,又生长在完全新鲜的土壤中,获得了一种继往开来的发展优势。
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中国扎根和生长,不但有历史的文化底蕴,更有现实的依据和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具备了实行集体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
在政治上,我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国体和政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有合理地调适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条件和可能性。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人,理所当然地摒弃了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采纳和坚持工人阶级的先进的价值观——集体主义。共产党人作为执政党运用集体主义教育群众、化解矛盾、分清是非、鼓舞干劲。
在经济上,我国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实施创造了直接的经济前提条件。虽然在改革开放中实行了市场经济,放开了私有成分的发展,但国家宪法依然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存在必然要求价值观与之保持一致。有人说集体主义与计划经济相匹配,搞市场经济只能与个人主义相匹配。这是一种误解。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改变的是一种经济体制,而不是所有制。集体主义转为上层建筑是立足于公有制的基石之上,而不是立足于表面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上。经济体制没有改变其立足的基础,那么也不应该改变和否定上层建筑的集体主义。
在思想文化上,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的现实基础上,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就开始清洗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和近代传入的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观念,起到了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产生了极大的革命作用。带头拿起这个科学世界观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的革命阶段和建设阶段都大力推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形成了崭新的道德风貌和价值观念,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得到空前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集体主义的根基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判断是非、为人处世的指导原则。所以,即使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集体主义还是在我国得到了坚持和发扬。
新中国建立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原则。由于这些现实条件的具备,我国才有了实行集体主义的必要基础。正是由于这些现实的和历史的基础,在我国一旦丢弃了集体主义,就会出现各种社会混乱、道德滑坡甚至无秩序、不安定等社会丑恶现象。
在长时期践行集体主义的过程中,人们对集体主义的内涵做了越来越准确的界定和表述。集体主义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只有把握了这三个层次,才算真正理解了集体主义。
(1)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这是集体主义的首要原则。集体应该是真实的集体,真正代表其中每一个成员根本利益的集体。徒有其名的集体,充斥着腐败现象的集体,一般被称作虚妄的集体,不能作为集体主义原则中的集体。这种集体的概念是指一个具体单位、组织、社会团体、国家。这些集体本身都是由许许多多、甚至是全国人民的个体组成的,它是众人相加之和。这样的集体代表着大家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所以,它与某一个个体相比,无疑是重于具体的个体的。集体主义强调的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确立的。集体主义原则不是从具体的个体本位出发考虑问题,而是从代表集体中所有个体的共同的根本的利益出发,即从集体本位出发考虑问题的。这与以个人主义出发点的“个体本位”有着根本的区别。
(2)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服从集体,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不等于忽视或否定每一个人的正当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大优势。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奋斗。共产党人决不主张不尊重人民的每一份子的个人正当利益。毛泽东主席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写的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指出,得分清楚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看病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村边小桥上的木板掉了一块,会跌坏了人的,需要立即去补上的问题……一切群众实际遇到的问题都应该成为我们共产党人提上日程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现在,历史上曾经有哪一个朝代这样关心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正当个人利益吗?从来没有过。所以,尊重个人正当利益这是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内涵。
(3)追求个人和集体两个方面的不断完善。所谓个人的不断完善就是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全面素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所谓集体的不断完善就是注意不断去掉集体身上的虚假现象和腐败现象。在个人和集体都得到提升和完善以后,整个社会才能不断走向日益和谐的理想社会。从这一点说,集体主义是具有远大前途的原则,它一直伴随人类社会走向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 集体主义原则还是个人主义原则
当代世界流行的价值观,最主要的就是两大原则:一是集体主义,二是个人主义。在这两种价值原则之间,几乎找不到骑墙的中间地带。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而是由当代存在的两大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的。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始终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无论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体系占据统治地位的,舍此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至于某些人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其实质是企图以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为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服务,除了虚伪和欺骗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在这两大思想体系之中,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选择了集体主义的思想体系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原则。这就与长期奉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客观的对立。两种属性的思想体系的博弈,随着两种制度之间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脉搏而变幻着节奏。
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西方国家似乎看到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希望,从而不断进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渗透。这个时期,由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了薄弱环节,个人主义乘机占领阵地,影响了一些人的头脑。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青年》杂志关于所谓“潘晓来信的讨论”就得出一个十分错误的结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借助于当时的舆论环境,个人主义的“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思想一度“像瘟疫一样地泛滥。”*罗国杰文集:下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932.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展开,外国的产品、企业、服务业的引入,斑斓炫目的市场诱惑,以及在推行“利益驱动”过程的盲目性,集体主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外资企业“步步高”电话制造商的广告在央视黄金时间段播出,宣扬除了自己、个人,谁的利益都不值得考虑的个人主义逻辑。金钱货币在社会交往中威力的提高,使得有些人觉得“一切向钱看”、“有钱买得鬼推磨”是不用质疑的“真理”。各种各样的承包制和责任制,加之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人际关系逐渐冷淡,“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重新成为人们的为人处世的信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逐渐滋长了否定集体主义、崇尚个人主义的思潮。
罗国杰先生曾详细讲述了他与那些企图改变集体主义原则的人的分歧和交锋。他指出:“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现在还有很多分歧意见,特别是有一些人不太同意集体主义原则。也有一些同志,从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认为不要再提集体主义原则。这种论点我是不同意的。过去我们对集体主义有一些误解,不少同志讲,集体主义原则给人的印象好像是集体束缚个体,个人没有多大自由,最好能换一个原则,使广大群众都能够接受。我觉得这种思想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确实是不能接受的。”“其实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绝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只重视集体的利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当然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是绝不是限制个性、压抑个性、摧残个性。相反,它是在集体主义的原则下,通过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来实现个人价值,来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保证。”*罗国杰文集:下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060-1061.
由于集体主义的低落和边缘化,以及个人主义的日益扩张,社会在改革最初十年的时间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严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失误以及1989年的政治风波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群众的警觉,体验到国家被和平演变的危险,但紧接着到来的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很快将刚刚出现的清醒的警觉淹没了。许多严峻的问题似乎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烟消云散、自行解决了。但是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却使人们面对着更加难解的困惑。
由于集体主义的边缘化,社会风气的恶化令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不适。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际关系的天平上,人们在“个人”这一端所加上去的砝码越来越重,在“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另一端,所加载的砝码越来越轻。这种畸形的人际关系,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给钱就不干活;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风气难免恶化。这种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的体现。
这种社会风气恶化的现象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1)在公共道德领域,表现为严重的道德滑坡。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不讲秩序、不守规矩的现象层出不穷,不遵守社会公德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在社会公共场合,曾经发生的北京市密云县2004年元宵节娱乐活动的踩踏事故,37人丧生,15人重伤,惊动了中央最高领导人。在中国的大都市上海,在迎接2014年跨向2015年的新年钟声的活动中,由于人们不讲公共秩序,上海外滩发生了大规模的人群踩踏事故,致35人丧生,48人受伤,死伤者多数为青年大学生。此事搅得全国议论纷纷。公共道德的滑坡成为全国人民大众议论的突出话题。(2)在国家公共政治生活领域,表现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官吏的腐败的价值观本质就是丢弃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接受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文凭买卖、黄赌毒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都与某些官员滥用权力的腐败有关。(3)在经济生活领域,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制假贩假以及三角债的形成、信用的缺乏等现象,都与集体主义的缺位有关。这种逻辑就是只顾自己发财致富,不顾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破坏,实际上就是个人主义甚至利己主义的逻辑。在这种逻辑下,受益者是极少数个人,受害者却是人民大众。加之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和扩展,引起人民群众对这种风气的极大不满。
但是,在这种消极的社会现象的背后,那些攻击集体主义、倡导个人主义的思潮,仍然风起云涌。直到2003年竟然还有人著书立说,以研究德育的名义出版专著,鼓吹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某本书的作者公开主张:“我们过去视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集体主义,其本身就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217.“在社会意识的培育上,不是宣扬集体主义,而是配合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大力提倡个人主义,以独立个体为原点来建立一个开明、文明、民主的新秩序。”*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221.“今日中国应该把个人主义作为时代的主旋律,把培养独立个体作为优先考虑的教育目标。”*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224.甚至说“精神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给个人主义正名”,“必须以个人为出发点来进行社会改革。”*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228.特别奇怪的是,这样一部鼓吹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的书,竟然获得“2006年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吹捧为“教师必备”的书。可见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导向混乱到什么程度,我们的评价机构的思想混乱到什么程度。
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采用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呢?
答案不说自明。因为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也是与所在的社会经济基础相关联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条件实行集体主义,只能实行个人主义。不过个人主义在历史上并非一直像如今这样起消极作用。在反对中世纪的神权和封建专制制度中,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但是,由于个人主义自身的弱点,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统治阶级很快就不满意个人主义经常导致的极端利己主义。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也往往不得不力图消减个人主义引发的自私自利、极端利己主义的倾向,有人还曾经提出了“合理的个人主义”,力图挽回和纠正个人主义的负面作用。但这种努力往往于事无补。
广义的个人主义在西方文艺复兴初期被理解为强调个性、个人尊严、个人幸福;17世纪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将其理解为一种满足个人欲望的自然权利;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人的生活目的就是为了保全自己,争取自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又提出个人选择、个人奋斗等思想。但是,直到19世纪40年代,并没有人将个人主义的概念正式提出。那时广义的个人主义,实际上常常被理解为与后来个人主义不同的利己主义(egoism)。直到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之后,先后出版了《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之后,才正式提出了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概念,并用几个章的篇幅详细论述了个人主义在美国运行的情况。托克维尔笔下的个人主义有多种含义:作为价值目标,指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而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作为政治思想,指反对国家外界对个人行为的干预;作为财产制度,维护财产私有制。同时,托克维尔比较客观地描写了个人主义的特点和弊病:“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与其他大众隔离,同亲人疏远,和朋友疏远。”“利己主义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25.
托克维尔对个人主义危害性的预测并没有落空。后世人们无论怎么理解个人主义,总是把它理解为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一种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进步影响,但是他毕竟会诱使人们私欲的膨胀,造成个体与整体分离、同国家分离。这种主义不但坑害他人、引起众怒,而且损害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上下都对个人主义不满,但始终又找不到解脱的出路。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是社会动物,具有社会联系,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而个人主义以个体本位为出发点,与人类现代社会的整体性和全面联系的性质背道而驰。所以,这种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其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常常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识之士也千方百计地提出“合理的个人主义”,企图改善个人主义的处境和作用。但是,只要其出发点是个人本位,就无法摆脱个人主义造成的社会困境。
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人们,在开放的新鲜感中,对西方的价值观跃跃欲试,似乎在那里会得到想象不到的自由和幸福。这真是缘木求鱼。自从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以来,向社会主义国家灌输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就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手段。但是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却也看到了另外一面现实:在个人主义指导下盛行“自己顾自己”的美国和世界,被经济危机长期纠缠,至今找不到解脱的有效途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人们喊出“我们是99%,你们是1%”的口号,不再认为美国是实现个人幸福和自由的理想国;斯诺登只是行使了一点点新闻自由的权利,便被统治阶级满世界追杀;特朗普与希拉里的总统竞选,互相揭穿的尖锐争斗,令许多美国民众咋舌。美国的价值观的诱惑力,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嘲弄,大丢面子,伤了锐气,只好昧着良心保持沉默。统治阶级实在耐不住沉默,就借发动侵略战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过这样做,就越来越把“美国梦”撕裂,在全世界失去市场。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本来依靠所谓“多党轮流执政”和所谓“三权分立”那一套政治制度,竭力挖苦和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一时难以解决的腐败现象,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优越性。但是,随着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确立,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反对腐败,随着一批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的倒台,中国人民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觉悟大为提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看透了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虚伪的一面。昔日宣扬、吹捧西方政治制度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人,偃旗息鼓,无颜面对公众。极少数接受西方敌对势力授命的拆墙派、砸锅派,如过街老鼠,遭到人民大众人人喊打的境遇。中国人民的精神现在大为振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空前升高,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原则的认同度也空前升高。集体主义如春风扑面,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高潮,更加广泛地回到人民大众之间。
三 党中央坚持集体主义的持续努力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经过了种种曲折和奋斗,终于又回到了人民大众之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领导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集体主义不动摇。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复杂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党中央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总原则。党中央坚定不移,成为人民大众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主心骨。在国家发展的历次重大关头,党中央所作出的决议都是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就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和竞争,要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就应当肯定由此而来的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12.显然,当时的政治环境尽管很复杂,但党中央还是把集体主义的原则运用于改革的实践,使得集体主义原则在新时期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保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重要文件。该文件在起草过程中尽管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消极倾向,但是经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和领导人的共同努力,还是把集体主义明确规定为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总原则。该文件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这个文件还进一步强调了集体主义的原则,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14.集体主义终于冲过激流险滩,巩固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导向作用。接着,文件还具体阐释了在经济活动和青少年教育中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指出:“在经济活动中,国家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4.在青少年教育中提出了“把个人成材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4.这些都是根据集体主义的原则对社会生活和青少年教育的具体指导和要求。
中共中央2001年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是一份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道德建设的典型文献。当时国家面临的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任务就是努力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文件分析了党的十四大以来,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文件指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同时也指出了当时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问答[C].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4.这些问题其实就是集体主义受到冲击的表现。接着,这个《实施纲要》的第13条,就完整地论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全部内涵。《实施纲要》指出:“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关系的主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问答[C].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7.以这种精神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为指导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总纲领。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08年12月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中进一步坚持了集体主义的原则。《读本》在谈到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原则时,明确强调了:“一九九六年十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51.不仅如此,在谈到共同理想的内容中,更加具体地提出了运用集体主义的原则处理和解决人生价值观的实际问题。《读本》指出:“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奋斗之中,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36.这就把集体主义运用到现实的实践之中了。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召开,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节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发出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号召,使集体主义思想在人民群众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四 集体主义对于 “三个层面”价值观的指导作用
集体主义的原则从其内涵来看,是通过调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对道德建设起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分别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只有在集体主义的指导下才能达到辩证、协调的状态。因此,集体主义就是协调和规范其中内在关系的总原则。
在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中,对个人的道德要求,个人的利益诉求,都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保持一致。这就是“以集体的利益为重”的原则。这是因为,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集体”“整体”方面的利益。集体主义内涵之中的“以集体的利益为重”的原则,就是支撑和凸显国家和社会两个方面的价值目标的原则根据。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每一个公民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前提,社会状态达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才能符合每一个公民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集体主义的原则,它首先应该受到尊重。个人价值目标应该与集体的目标保持一致,这就是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这就是个人服从集体的道理所在。
因此,在党中央的一系列的激励和号召之中,总是主张把个人的利益追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就指出了这一原则。他说:“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20734.htm.这就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
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的会场上,朱凤蓉同志的发言激起了全场听众的极大热情,掌声经久不息。原因在于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社会发展的价值要取得一致,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她是学原子弹试验方面的专业技术的。学这个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要准备为国家的原子弹事业默默无闻地贡献一辈子。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克服千难万苦,认真这样做了。结果,随着国家原子弹试验工作的成功,她自己也成为国家尊重的科学家,被授予少将军衔,担任了原子弹试验基地的负责人。她的发言最精彩的一段是这样说的:“我和我的丈夫都是清华学子,长期以来我们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多次获国家科技奖励。现在,我们双双被授予少将军衔。说实话,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己的利益投入到国家的事业之中,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安全发展做贡献,国家和社会就会成全自己的价值实现。因此当时在场的中央领导都为朱凤蓉热烈鼓掌,当时在场的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这种按照集体主义原则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表现。他说:“实践证明:牢固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并坚韧不拔地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不仅不会限制优秀人才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而恰恰相反,只有在这种火热的奋斗中,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一切有志的青年,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对祖国和人民大有作为。”*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1-04-3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个人层面的目标,是对个人道德的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也是在集体主义的原则下产生的价值目标。这个层次虽然是着重对个人的道德修养目标进行规范,但也体现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首先,“爱国”这一条就体现了个人与国家这个集体的关系。爱国,就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国家的利益不能受损害,为国家的独立自由、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当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个人自觉地服从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相反,一个损害或出卖国家利益的人,不可能得到人民大众的原谅和理解,只会在人民大众中遗臭万年。在曾经遭受过殖民地、半殖民地灾难的亚洲社会,更是需要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一点,否则就无法发展。莫说是社会主义社会,即使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加坡,也要提倡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新加坡的前总理李光耀在他的文集《李光耀四十年政论选》一书的封底上就印有这样的文字:“在我们新加坡,无论在过去的苦难时代,还是在后来的繁荣时期,我们从来没有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我想,这就是我们亚洲人能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价值观。”*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教师用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79.正是根据李光耀这一思想,其接班人吴作栋提炼出了“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其中第一条就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教师用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79.连某些资本主义社会都接受的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不能算是过高的要求。
其次,敬业也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敬业就是个人对待社会劳动分工中自己所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敬业就是以认真忠诚的劳动态度,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职业精益求精,以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平台,为人民服务,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体现了集体主义中的“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这一原则。没有集体主义,“敬业”就找不到自己立脚的根据和归宿。
再次,“诚信”和“友善”主要讲的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但是这两条也涉及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诚信”和“友善”既是个人行为,更涉及社会人际关系的大局。诚信,就是诚于内,而信于外。内心诚实,总是要表现于一定的社会生活范围,影响社会的风气。“友善”,更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目标。以友好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是集体主义中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的要求,也是不损害他人正当利益的一条底线。
总而言之,集体主义对于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指导作用,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集体主义使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达到高度的一致,并以这一原则化解不一致的矛盾。在这三方面的关系之中,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个社会必须提倡个人关心、热爱国家、社会、具体的单位集体,并把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作为自己个人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三者利益的结合和统一。当三者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原则上应该是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小集体的利益服从国家和社会的大局利益。在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先进的个人就应该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才是真正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二,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这也是集体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在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集体的责任和担当的同时,也强调国家、社会、集体方面对于个人的正当利益给予尊重,要关心个人的正当利益和个人幸福,尊重个人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个人利益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个人的正当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要求个人服从集体的利益,而是首先由集体方面做出积极的运筹,积极化解矛盾,甚至对个人做出应有的照顾。作为集体的国家和社会,也应该不断改进和调整政策和措施,使之合理化,以有利于个人才干和作用的发挥。
第三,集体主义内涵中的追求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指导着人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三个层面关系的协调一致。个人的不断完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集体的不断完善就是不断清理集体自身存在的虚妄和片面的因素,更好地代表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根本利益。个人和集体两个方面的不断完善,能够使国家和社会成为和谐的大家庭。在这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表率。干部腐败、权力滥用、小团体主义、团团伙伙、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社会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根本利益,因此党中央发动了魄力巨大的反腐败斗争,打击和清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大讲“准则”、“规矩”和“两学一做”、“三严三实”。这就使国家政权的各个机关、领导干部所代表的每一个集体变成名副其实的集体,真实透明的集体,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同时,人民群众在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就会更加努力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而奋斗。从而促进每一个人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标准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扎扎实实的践行和贯彻,必须运用集体主义的原则来引领和指导。只有在集体主义原则的指导下,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目标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使三个层面的关系得到合理的规范,才能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群众中入脑入心,在行为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编辑:邓红)
刘书林: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