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软实力向量论

2017-03-11

文化软实力 2017年1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

田 心 铭

信仰软实力向量论

田 心 铭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是对象和基础都完全不同的两种信仰。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向量。不同的信仰追求不同的理想目标,是历史合力构成中相互冲突的精神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有神论的信仰,是社会发展中向着相反方向发力的两种精神力量。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维护和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的同时,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世界观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要警惕有人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抽象为笼统的“信仰”,再混同并进而偷换为“宗教信仰”,从而用宗教信仰顶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国人民精神家园中的崇高地位和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宗教信仰;向量;无神论;有神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引人注目地使用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概念,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9.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论者在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名义下解读报告中关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论述时,强调要特别注意宗教信仰的作用,称“宗教作为灵性信仰,应该成为我们重建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要“使宗教在加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及巩固我们的精神家园上起积极作用”。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这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讨论这个问题不能忘记一个基本事实,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向量(又称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离开文化软实力的方向性,就会抹杀不同信仰之间的本质区别,将不同方向、不同作用的精神力量混为一谈。

一 两种不同的信仰

从词源学上说,“信仰”一词来自宗教,原本是同科学、理性相对立的概念。正如任继愈先生在论述宗教信仰时所指出的:“宗教的基础是信仰,哲学的基础是理性思辨” 。“信仰一定要排斥客观的分析,也不重视或不依靠理性的思辨。”*任继愈.任继愈文集:第1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116-117.不过,词语的含义和它的运用是可以随着社会实际生活的发展而变化的。近代以来,“信仰”一词的运用越出了它由以产生的宗教的范围,在“极度信服和尊重”这个一般的意义上也被运用于其他对象。《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一词释义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并同时列出“信仰佛教”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举例。*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A].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462.这种解释是符合我国现代语言生活实际情况的。这样,实际生活中就出现了运用于不同对象的、有其不同含义的“信仰”概念,出现了把不同信仰混同起来的现象,由此也就产生了针对这种混同将不同信仰区分开来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对宗教的批判为历史起点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信仰始终持严肃批判的态度;为了同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划清界限,他们也曾在不同于宗教信仰的意义领域使用过“信仰”一词。最明显的是马克思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信仰自由”的模糊认识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写下的这样一段话:“工人党本应当趁此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工人党则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但是他们不愿越过‘资产阶级’的水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8.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它不超过以各种各样的宗教为信仰对象这个限度;而越过资产阶级的水平,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这才是工人阶级政党对待信仰所应有的态度。“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的信仰,当然是与“宗教信仰”不同的另一种信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奠基人和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献都曾经用“信仰”来表达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是对象和基础都完全不同于宗教信仰的另一种意义上的“信仰”。据埃德加·斯诺记载,毛泽东在同他谈话时曾经讲到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毛泽东讲到自己读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时说:“有三本书,我是记得特别深刻的,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了。” “在理论上,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了”。*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一个共产党人的来历[J].胡为雄,译注.毛泽东研究,2015(1):65.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谈话中论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他强调:“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使用了“信仰”一词,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9.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同邓小平的谈话以及十七大报告中论述的精神是一致的。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论述是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十八大报告时提出来的。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专门要求写了这样一段话”。*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1日)[J].求是,2016(9):6-11.十八大后,他又多次重申并深入阐述了这个问题,为我们理解什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供了依据。他要求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21.笔者认为,“信仰”一词在一般的意义上,就是“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的意思。但是,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当它被运用于不同对象时,就与具体对象结合在一起而具有了一般与特殊相统一的含义,从而表达出建立在不同基础之上的“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我们所说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指以科学认识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的态度。

探究一种信仰的本质及其与其他信仰的异同,首先要弄清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它“信仰什么”,二是它“凭什么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对象和信仰的基础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在信仰的对象和信仰的基础上都完全不同。

第一,信仰的对象不同。

宗教信仰的对象是“神”和以“神”为核心的宗教教义。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3.这一经典性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的揭示。这种以“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出现的“幻想的反映”,就是“神”。神是一种观念。虽然它同一切社会意识一样,也源自社会生活和物质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反映,但是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什么神。神是仅仅存在于一些人头脑中的虚幻的观念。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神;信神则是作为意识形态的一切宗教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教义;维护各自所信奉的神,则是一切宗教教义的共同特征。所谓宗教信仰,就是对神和宗教教义的信仰。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对象与一切宗教信仰完全不同。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这一理论所阐明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它以十分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揭示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旨归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当作同义语,他说:“马克思主义又叫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4.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并提,一起论定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习近平同志在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总是同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在一起。他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5.信仰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为并为之奋斗。

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还是信宗教教义?信共产主义,还是信神的“彼岸世界”?这是对象完全不同的两种信仰。

第二,信仰的基础不同。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以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得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而成为真正的科学;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通过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100多年来,指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把社会主义从理论预见变成了社会现实,又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从而证明了它的真理性。尤其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九十多年来的接力奋斗,成功地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以千百万人民的实践为依据,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N].光明日报,2016-10-22(01).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幻想的反映,是同真实的客观世界相背离的,不具备科学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基础。在宗教神学那里,信仰是不以理性的认识为基础的。相反,它宣称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必须服从信仰。十一世纪英国坎特伯雷的大主教安瑟伦称:“我绝不是理解了才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我绝不会理解’(《以赛亚书》第7章,第9节)。”*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40.这种要求理性为其服务的信仰,是同科学认识的理性相对立的,是排斥理性的。正因为如此,对这种信仰的证明,也必然背离科学理性,陷入逻辑谬误之中。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就表现出这种荒谬的逻辑。按照他的说法,上帝之所以“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决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是因为上帝“不仅是人所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存在者”,而且“也是可能存在的最伟大的存在者”。*同④:242-243.因为我设想上帝是最伟大的存在者,所以上帝是存在的。这种逻辑,正如青年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就已经指出的:“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空洞的同义反复”。因为,“本体论的证明无非是:‘我现实地(实在地)想象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就是现实的表象’”。这就如同只要想象自己有一百个塔勒的银币,这些想象出来的塔勒“就与一百个现实的塔勒具有同等价值”。马克思通过批驳这种荒谬的逻辑,得出了否定一切神的存在的结论:“对神的存在的一切证明都是对神不存在的证明,都是对一切关于神的观念的驳斥。”马克思认为,说“神存在”,这是非理性的:“谁觉得世界是非理性的,因而谁本身是非理性的,对他来说神就存在。换句话说,非理性就是神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0-102.

的确,有神论的信仰是非理性的信仰,是同理性相对立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对立,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对立。

不仅如此。这两种信仰的不同基础,说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总开关,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由于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何者为派生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理性的并不都是唯物主义的,其中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对“理性”的不同看法;但非理性的都是唯心主义的。宗教神学是唯心主义最典型的表现。它根本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一种非理性的、颠倒了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如实地把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看作统一的物质世界。它是由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长期发展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观。

可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信仰。决不能在笼统的“信仰”概念之下把它们混为一谈。

二 两种方向相反的精神力量

信仰的对象和信仰的基础体现了信仰的本质。特定信仰的本质决定它所特有的社会作用。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社会作用。

信仰不仅是思想上坚定地相信,而且是行动上执著地追求,所以必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因素。现实存在的各种文化软实力,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都是一定的方向与大小的统一体,是向着一定的方向起作用的力,对社会发展分别起着不同的乃至相反的作用,决不可一概而论。*参见田心铭.文化软实力是向与量的统一[J].红旗文稿,2012(2);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二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各种信仰作为软实力同样是如此。

恩格斯在阐述社会历史的发展时提出了著名的“合力论”。他指出,在社会历史中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构成了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单个人的意志在大多数场合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但是“每一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人民出版社,2009:593.。不同的信仰追求不同的理想目标,都是构成历史合力、造成历史结果的精神力量,但却是相互冲突的、向着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方向发力的精神力量,因而对社会发展分别起着或促其前进或拉其倒退的作用,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就是社会发展中向着相反方向发力的两种精神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宗教团体、宗教文化、宗教信仰等等,是一些相互关联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从总体上看宗教,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理解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J].光明日报,2016-04-24(01).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仅限于“宗教信仰”即有神论观念的作用问题,不是作为社会实体组织的宗教的作用问题,也不是作为整体的宗教文化的作用问题,更不是宗教信仰者的作用问题。笔者认为,宗教的有神论观念属于上述应该抑制的“宗教的消极作用”。

各种信仰作为不同的精神力量,都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而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社会作用,可以分别从人们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如何对待客体和如何对待主体这两个方面去分析、讨论。

第一,关于如何对待认识——实践活动的客体。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从来就存在着的,它就是人们认识——实践的活动的对象,即客体。人的意识(包括认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的实践作为有意识的物质活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认识既然是对物质的反映,它就应该与自己的客观对象相符合。符合的才是真理,不符合的则是谬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既然是物质运动的一部分,它就应当遵循物质运动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实践活动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如果不符合,就会招致失败。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并遵循客观规律。毛泽东把这种态度概括为“实事求是”。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取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宗教信仰的作用与此完全不同。宗教有神论认为神是世界的创造者,世界是神的创造物,否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这就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遵循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任务,必然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产生消极的阻碍的作用。

科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作用,在它们与科学的关系上突出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在当代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6-01(01).他号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他寄语青少年学生,要培育科学精神,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与马克思主义重视和推崇科学相反,有神论是科学的敌人。恩格斯曾经生动地描述了科学与信仰上帝的对立,他说:“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学家那里的遭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在科学的推进下,一支又一支部队放下武器,一座又一座堡垒投降,直到最后,自然界无穷无尽的领域全都被科学征服,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1-462.虽然慑于现代科学的强大威力,宗教神学有时也从公开敌视科学转而掩盖自己与科学的敌对状态,甚至企图曲解和利用科学的成果来为上帝创世说做论证,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由其本质决定的与科学之间的根本对立和阻碍科学发展的恶劣作用。

科学,不只是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水平。”*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5-19(0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这样的研究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与此相反,宗教神学根本不承认社会运动是受内在规律支配的历史过程,企图用宿命论束缚人们的头脑,是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的严重障碍。

第二,关于如何对待认识——实践活动的主体。

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人。认识和实践都是主体的能动的活动。没有主体自觉的能动性,就没有灿烂的人类文明。两种不同的信仰对于人类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起着完全相反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历史是由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自己创造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开始创立自己的新世界观时,就在他们合作的第一本著作《神圣家族》中深刻地阐明了“历史”与“人”的关系,其中指出:“ ‘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一切的“ 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同上:118.因此他们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同上:104.后来他们进一步阐明了人们是如何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恩格斯说:“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到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2.千百万人民群众,作为构成历史合力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这一千古不朽的至理名言,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鼓舞着亿万人民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去推动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章程[A].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的群众路线,作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路线,使党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成为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宗教神学把神当作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认为社会的兴衰、人间的祸福不是由人们自己而是由神决定的。神是伟大的,而人是渺小的。神是全知全能的,而人是无知无能的。神是崇高的、美丽的,而人是卑微的、丑陋的,甚至是生来就有罪的。人只能向神乞求赎罪,对神顶礼膜拜,谦卑恭顺,把人生的生老病死、社会的成败兴亡,都交由神去决定。宗教神学的统治使人失去自我,失去人的价值和尊严,成为神的奴仆。人只有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马克思对旧世界的批判,就是从批判宗教破题的。他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他说,要通过对宗教的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幻的花朵”,“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同上.列宁进一步指出:“宗教是一生为他人干活而又深受穷困和孤独之苦的人民群众所普遍遭受的精神压迫之一。”“宗教是一种精神上的劣质酒,资本的奴隶饮了这种酒就毁坏了自己做人的形象,不再要求多少过一点人样的生活。”为此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吸引科学来驱散宗教的迷雾,把工人团结起来为美好的人间生活作真正的斗争,从而使他们摆脱对死后生活的迷信。”*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人民出版社,2009:219、220.

在我国,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动力量,人们思想信仰上的分歧则是次要的。党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信仰马克思主义,还是信仰宗教神学,这两种信仰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完全不同的精神力量。“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用科学世界观武装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抵御宗教神学的影响和渗透,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 共产党员必须忠诚于党的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决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4-24(02).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区分两种不同的信仰指明了方向。

坚持和宣传无神论,是党中央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也是公民享有的权利;与此同时,我国公民也享有信仰宗教的权利。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条的第二款又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就明确地指出了宪法规定的“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可见,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每一个公民个人来说,同样都是宪法赋予个人的权利。这就叫做“宗教信仰自由”。党纪严于国法。中国共产党明文规定共产党员不准信仰宗教,并且要求党员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习近平:对党忠诚是无条件的[N].光明日报,2016-12-28(01).共产党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维护和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的同时,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世界观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707.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原则。中共中央1982年2月印发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指出:“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论(包括有神论),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教育”;同时又指出:“任何人都不应当到宗教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者在信教群众中发动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人民出版社,1982:1233、1238-1239、1230.中共中央2015年9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在第二十三条中对尊重宗教界人士的信仰和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这两方面同时做出规定:“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加强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应当团结信教群众,但不得信仰宗教。”*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N].光明日报,2015-09-23(01).这些文件都对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党从来没有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接受我们党的世界观,而是尊重他们信仰宗教的自由;同时又鲜明地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宣传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了严明的纪律。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拥护,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在不断巩固。信教群众并没有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而不拥护党的领导,没有与党离心离德。

可是,偏偏有那么一些共产党员,不仅自己不宣传而且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有意无意地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混同在一起。正当党中央大声疾呼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他们却在那里宣扬要用宗教的“灵性信仰”来“重建精神家园”,“加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他们把“信仰”和“宗教”混同、并列在一起,声称“没有信仰、宗教的文化,乃是一种空洞、虚弱、失魂的文化,其肤浅使之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及能力,使我们的社会缺少潜在的精神力量”。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有其自身的规律。当代社会,宗教的存在有其客观的根源和历史的必然性。所以信教公民把宗教信仰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无可指责,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但是共产党员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名义为宗教做宣传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是同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党的纪律相背离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提出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任务,是直接同“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5.联系在一起的,同宗教信仰毫无关系。把宗教信仰硬塞进来“发挥作用”,“成为我们重建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这不能不说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曲解。我们应该警惕有人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抽象为笼统的“信仰”,再混同并进而偷换为“宗教信仰”,用宗教信仰顶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国人民精神家园中的崇高地位和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借我们党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机为有神论张目。

我国思想理论界近来发生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和学者中的争论表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之间,也有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也有某种形式的争夺人心。如何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降低宗教信众增加的速度,如何抵御宗教对群众的精神诱惑和思想渗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如果让有神论在我国社会蔓延开来,信仰各种宗教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势必对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基础产生影响。因此,划清无神论和有神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编辑:燕霞)

田心铭: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