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读《历史和阶级意识》增强应对当前意识形态挑战的能力*

2017-03-11马琰谂轩传树

文化软实力 2017年3期
关键词:总体性卢卡奇物化

马琰谂,轩传树

重读《历史和阶级意识》增强应对当前意识形态挑战的能力*

马琰谂,轩传树

当前,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各式各样的历史虚无主义试图否定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合理性,进而否定党执政的合法性;二是一些人鼓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推崇资本主义道路,导致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从而侵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三是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强,容易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腐蚀,作风懈怠、生活腐化、共产主义信念淡薄甚至丧失,在思想和组织上脱离党组织、脱离群众。能否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领导力,进而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如何应对当前这些严峻的意识形态挑战,将近一百年前的匈牙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的有关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总体性辩证法、党组织方法论等观点,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独特的思想和理论启示。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总体性辩证法;党组织方法论

一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并完善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把握卢卡奇关于阶级意识的阐发,有助于我们驳斥历史虚无主义,更好地揭示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必然性,为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提供有力支撑。

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尚未具备的时候,人为地用暴力打破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制造的“早产儿”,苏联解体恰恰证明了“早产儿”迟早会夭折;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输出革命和推行世界革命战略的结果,就当时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更加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于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被描绘成了不具备客观前提的、由少数野心家蛊惑人心发起的夺取权力的武装暴动。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乏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从史料中引用种种数据的,但这种观点实质上是经不起推敲的。从理论逻辑来看,这种说法一方面强调历史的发展必须具备所谓的客观前提,另一方面却又以偶然和主观因素来解释客观历史事件,从而否认历史事件背后的必然性。这样的说法显而易见是非辩证的、僵化的、形而上学的。就现实影响而言,这种说法通过挑战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方式,达到混淆视听、蛊惑人心之目的。

针对第二国际中那些坚持僵化教条的经济决定论、认为十月革命“早产”、主张通过和平渐进的改良措施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分子,卢卡奇指出,经济决定论者的谬误在于他们将历史的主体与客体形而上地割裂开来,无视革命阶级本身也是强大的生产力这一事实。社会主义革命不仅需要客观经济前提,还需要阶级意识的推动。所谓阶级意识,就是阶级对其历史地位的感知。但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往往是潜在的意识,且容易受到资本主义物化关系的迷惑;无产阶级无法依靠自身获得明确的阶级意识,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变革。因此,不能高估无产阶级的自发力量,也不能低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党是无产阶级意识的组织形态和行动支柱,是具备明确阶级意识并把握了历史趋势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良知。只有通过党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提出明确的现实要求,把自己所掌握的真理深播到群众运动中,才能唤醒革命阶级潜在的强大力量,把阶级意识提高为自觉的行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能只是口号,而是必须通过革命和改革的实际行动,不断地试错和改进,只有这样,党和群众才能不断走向成熟,新的历史才能不断生成。

从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出发,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俄国十月革命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阶级意识的化身和历史趋势的引导者,就算具备再发达的经济前提,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同样,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对意识形态的坚强领导至关重要。苏联解体的教训恰恰说明,一旦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出现动摇,社会主义就会走向改旗易帜的毁灭之路。

二 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意识

把握卢卡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以及对总体性辩证法的阐发,有助于我们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和虚假性,也有助于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相对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越性。

卢卡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它的局限性。这种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物化结构相适应,是一种物化意识。资本主义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极致,商品关系向全社会扩展和渗透,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被掩盖,社会关系呈现为一种物化结构,商品拜物教是其最形象的表现。社会关系的物化造成了人的异化,人在其中成为了物,被当作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在方法上具有形式理性主义的特点,它试图以形式主义的概念结构,建立普遍的理性体系,用永恒不变的范畴去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结果,它只看到以商品的平等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形式上的平等,却看不到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和实质上的不平等,更无法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矛盾;它只看到许多相互独立的事物和力量,无法对资本主义的现实关系进行总体把握,更无法从认识上超越资本主义的局限。在物化意识的影响下,资产阶级习惯于从孤立的个人出发来观察社会经济生活,结果造成个人与看似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的尖锐对立,人的主体意识被遮蔽,作为主体的人只能对“客观规律”进行直观的反思或顺应。这种意识形态不能论证无产阶级革命和从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制度过渡的合理性,却有利于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天然合理性和自然永恒性,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保守主义色彩。

卢卡奇对总体性辩证法的阐发,进一步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在意识形态上,资产阶级赋予人的个性以前所未有的意义,但私有制的经济条件和普遍的商品生产造成的物化关系却扼杀了这种个性的现实基础。这种物化关系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迷惑性。

为摆脱资产阶级物化意识的束缚并最终超越它,总体性辩证法对待资产阶级虚假意识的态度并不是停留在真和假的绝对对立上,而是把虚假意识当作它所隶属的资本主义历史过程的一个因素加以具体的研究。总体性辩证法强调,只有当主体既是辩证历史过程的创造者又是其产物,而且这个过程在主体的意识中以客观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自由和必然等对立的扬弃才有可能实现。总体性辩证法要求,将社会视为一个总体,将历史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事实的堆积,因为和事实相比,过程代表着更高的现实性。物化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把事实视作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最高偶像,无产阶级则把总体性辩证法当作它的武器和优势,把社会看作具体的历史的总体,把资本主义物化形式把握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积极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总体性辩证法不拘泥从个别的人或个别的阶级来观察社会,而是坚持从对于社会发展过程起核心作用的因素来把握社会,并把各个因素看作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坚持从改变现实出发来采取行动。这点体现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阶级意识中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互相吻合,也即是无产阶级政党能自觉地把自身改变现实的行动作为决定性的因素放到历史发展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对于总体性辩证法而言,中心问题是改变现实,在改变现实的过程中验证和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意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存在的种种对立和矛盾,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克服和超越。

三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能力

把握卢卡奇关于党组织方法论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明白党组织的功能和重要性,从意识形态上促进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卢卡奇赋予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党组织以特殊的重要性,而党组织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化身和引导者。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关键在于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党员干部只有从理论上明白党组织的功能和重要性,才有可能自觉地在意识形态上向党组织靠拢,严格遵守党组织的纪律,更积极地参与党组织的建设,更紧密地联系群众。由此一来,将更容易实现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卢卡奇关于党组织方法论的论述,今天读来依然具有启发性。

卢卡奇指出,在党组织问题上的无意识,是社会主义运动不成熟的表现;有意识地建设党组织,才能使运动走向成熟。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只有通过它,社会主义的当前运动才能同最终目标、理论、实践结合起来,进而获得具体性和现实性。组织要发挥它的中介功能,必须保持自身的团结统一。在思想领域,不同的意见可以自由交锋,但上升到党组织层面,如果没有统一的纪律,就很难形成有意识的集体意志,容易导致党组织的对立和涣散,影响党组织的行动力。可以说,纪律问题是党组织的基本实践问题,是党组织真正发挥职能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人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上往往与现实发展不平衡,时常处于滞后状态,因此需要党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党在组织上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并不意味着与人民群众相脱离。如果党在保持组织上的独立性时不经常在政策上兼顾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那么这种独立性就容易使党组织倒退到宗派主义的层次。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党组织,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行动的最高客观可能性。要做到这一点,党组织需要始终掌握正确的理论。因此,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党至关重要,党组织一方面必须对错误理论的后果保持高度敏感,必须对错误的理论进行批判斗争,另一方面还要让党员在工作实践中去应用已经掌握的正确理论,并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使党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始终紧密相连。

共产党在本质上是比任何资产阶级政党或机会主义工人政党更高层级的组织,这点表现在对其成员的更高要求上。正如自由王国不可能一下子从天而降,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也不会一夜成为现实,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意识的化身,按其本性来说,也要经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组织成员除了服从组织纪律、紧密联系群众、努力学习理论之外,还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实践之中。作为最具觉悟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党组织必须具有自我行动、自我批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正如卢卡奇强调的那样,《历史和阶级意识》的论述范围不包括对特殊问题的具体回答,而是要认识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本质并且去运用它,表明它是解决其他方法所不能解决的困难问题的无限丰富的理论源泉。今天,重读这本书,关键不在于从中寻找某种现成的答案,而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这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我们应对意识形态领域严峻挑战的能力,无疑是有价值的。

(编辑:孙国伟)

马琰谂: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研究员、管理评价处处长,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轩传树: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规律和机制研究”(14BKS015)、“欧洲左翼政治格局变迁研究”(批准号10BGJ009)、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攻关项目“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总体性卢卡奇物化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及其思想史效应:100年后的重访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重看图形界面“扁平化”与“拟物化”之争——关于设计思维的探讨
卢卡奇研究综述